没有电的古代,古人夏天用的冰来自哪里?除了冬藏冰还有这办法!

电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电磁感应理论发现后,发电机电动机等一系列技术诞生,人类才进入电气时代。在漫长的历史中,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并没有享受到电所带来的生活福利。现代的人的生活,几乎一天也离不开电,我们也无法想象如果突然没有电,会倒退到什么样子。

所以说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一定会极大改善,那么,有人可能会认为古代人的生活水平和条件一定不能和今天相比。比如说现在已逐渐进入炎炎夏日,人们居家就可以享受到空调、冰棍和冰激凌等物品,古代可没有这样的便利。

没有电的古代,古人夏天用的冰来自哪里?除了冬藏冰还有这办法!

不过大家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任凭时间的变迁,不管是古人还是近现代人,都具备无穷的智慧,智慧意味着无限的创造,例如古代虽然没有电,但古人在炎热的夏天也使用到冰来降温。那么这冰来自哪里呢?说到这,真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伟大发明。

夏天使用冰降暑可以追溯到西周,《周礼》有记载:“有冰人、掌斩冰,淇凌”,春秋战国时期,甚至出现了“冰镇啤酒”,《楚辞》中提到:“挫糟冻饮,酹清凉些”。说明夏天用的冰的历史非常久远,早至三代的贵族就已经享受到了。

没有电冰箱这冰来自哪里?其中一项技术可能很多朋友已经猜到了,那就是冰室储冰。现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就有两座储冰室,一座是修建于明代雪池冰窖,另一座是修筑于清代的恭俭冰窖,这两座冰窖都是为皇室贵族修建的,从外观就可以看出耗费了巨资,十分讲究。

没有电的古代,古人夏天用的冰来自哪里?除了冬藏冰还有这办法!

冰窖修建在地下一米左右,用石砖砌筑而成,砖与砖的缝隙间用白灰填充,里面容量极大,高10米、宽10米、长25米,可以容纳2500立方米的冰,冰室的密闭性极好,基本能隔绝外界温度的影响。

冬天,人们将外界干净的冰块搬运到冰室储存,因为储存的量很大,当时还产生了专业运冰的一类职业——储冰匠。储冰匠用冰镩将冰割裂成可以搬运的一小块一小块,当时不仅是宫廷的贵族和官家,一些富贵的老百姓家里也有冰窖,储冰匠在冬天是非常受欢迎的职业。

清人潘荣陛编撰的《帝京岁时纪胜》对这一常见的现象就有记载:“腊八日御河起冰贮窖,通河运冰贮内窖,太液池起冰贮雪池冰窖……于河边修土窖贮之,夏日出易甚便”。

没有电的古代,古人夏天用的冰来自哪里?除了冬藏冰还有这办法!

不过储冰的方法,说到底还是借助了大自然的力量,也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而已,而且在温度极高的南方热带地区,这种储冰的方法就不一定奏效。唐代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更是完成了南移,南方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商品经济。

在南方的街市上,夏天不难见到卖冰棍冷饮的小贩,提供冰爽饮食的酒楼店铺更是常见,那么这里使用的冰是从何而来呢?

相较于前面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就更有科技含量了,它得益于一种化学手段。火药中一种重要的化学成分是硝石,唐末火药已大规模运用于军事,同样硝石的功能也被人们更重视,人们发现硝石要储藏在低温的墙角,它呈现白色晶体状,如霜一般,因此也叫“墙霜”。

没有电的古代,古人夏天用的冰来自哪里?除了冬藏冰还有这办法!

将硝石放置于水中它会吸收大量的热量,近现代化学知识早已作出了解释,因为硝石中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硝酸钾,古人虽然并不知道这些具体的原理,但并不耽误他们天才的发明。大盆中放满水,再在其中放置一个装满水的小盆,然后将硝石放进大盆中,由于硝石在水中的化学反应,大量热量被吸收后,小盆中的水逐渐结冰,于是硝石制冰法成为唐宋后夏日制冰的重要方法之一。

只不过,这种方法的成本相对较高,且获取的冰量有限,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建筑储冰室储冰仍然是最主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