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革命领导人,切·格瓦拉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为何会失败?
自认为深谙中国游击战术的古巴革命领导人切格瓦拉总结出了一套革命真理,他认为,农村是拉丁美洲的斗争主阵地,而游击队员们,更要善于在农村开展活动。1959年1月,古巴革命终于取得了胜利,这是拉丁美洲首个彻底结束帝国主义统治的社会主义国家。革命胜利后,切格瓦拉在其所著的《研究古巴革命思想笔记》中,阐述了他的思想:一是人民能打败反动派,二是拉美革命重心在农村,三是革命并不非要一切成熟才开展。这三条是他于1960年成功访华后所总结的。

显而易见的是,这位来自古巴的革命领袖的理念,同我国上世纪30年代游击战思想有很大相似度。实际上看,我国在土地革命,特别是抗战时期的军事思想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开展革命的重要依据。切格瓦拉对中国革命军事思想都是赞不绝口的,并熟读中国各类游击战著作,特别是《游击战》一书。切格瓦拉一直想在革命胜利后,依然采用游击战推进整个拉美的革命活动,遂于1965年果断辞去了古巴领导人一职,和自己信任的18名敢死队抵达玻利维亚开展游击战争。

我们都知道,最后他失败了,切格瓦拉的游击战理念同中国的还是有差别的,在我国的游击战思想中,其核心是充分依靠群众打游击,一旦脱离这个有生群体,游击战自然难以获胜,可是切格瓦拉觉得,应该由某位具有领导力的人物领导游击战去拯救民族危亡,这有点鼓吹英雄史观的味道,切格瓦拉认为,无论任何人,没通过深入的了解考察是不能信任的,他甚至认为,有群众的地方是危险的,所以切格瓦拉的游击队难以和各地群众进行良性沟通互动,而当需要群众支持时,切格瓦拉的方法又简单粗暴。

切格瓦拉的游击战术因此更倾向于少数人的袭扰行动,他始终认为只需要数十人,就能在拉美大陆上任何一个国家发动武装斗争。切格瓦拉认为,可以将一个游击小队藏在林区里,不断进行袭扰提升影响力,从而吸引有抱负有理想、想保卫自己土地权利的农民和青年加入游击队,以此壮大队伍,并选一个敌人无法企及的地区建立所谓根据地,一旦这支队伍足够庞大,就再建一支类似队伍继续按照这种思路发展壮大,直到最后取得所有拉美国家的胜利。尽管切格瓦拉最终失败了,可革命宣传工作是成功的,他牺牲后,其肖像迅速成为全球流行文化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