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的“女神”有什么共性?

山海经》神话中既有人类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女性神话英雄形象,如西王母、女娲、精卫、羲和、常羲等,也有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的男性神话英雄形象,如夸父、刑天、鲧、禹、羿、黄帝、蚩尤等等。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母权制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所以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神话英雄的形象以女性为主。进入到父系氏族社会之后,随着父权制在氏族社会中地位的确立和进一步巩固,男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的提高了,《山海经》里的神话英雄形象变为以男性为主。

《山海经》中的“女神”有什么共性?

无论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女性神话英雄,还是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的男性神话英雄,他们不仅形象迥异,而且在性格方面诸神之间固然也存在着个性差异。毫无疑问,《山海经》神话故事中的神话英雄形象在性格方面也存在着某些共性特征。

《山海经》记载的早期的创世神话故事中,不少神话英雄形象是兽形,但大多数是半人半兽的人兽合体神,且以女性为主。

《山海经》中的“女神”有什么共性?

“精卫”是《山海经》神话中较为著名神话形象之一。《山海经海外北经》载:“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我们不难理解这则神话故事中,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边游玩,不慎掉进大海被淹死了。她死后,灵魂化作一只“精卫”鸟,它花头、白嘴、红足,她想到自己被海水毁灭的悲剧,因此她不断地从西山衔来树枝和碎石子儿,丢进东海,想把它填平。“精卫”是由女娃死后化成的鸟,这一过程本身就体现了神性,“精卫”虽为鸟形,却具有人的性格特征,她锲而不舍、抗争进取。

《山海经》中的“女神”有什么共性?

西王母形象也是《山海经》神话的著名女性神形象之一。《山海经海内北经》有一段关于西王母的记载:“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说西王母住在昆仑山顶上,她依几而处,头戴方形帽子,他的脚下还有三青鸟,三青鸟每天替他运送食物。《山海经大荒西经》也有一段有关西王母的文字记载:“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文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另外,在《山海经西次三经》还有一段文字:“玉山,是西王母之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这分明是在说西王母的外形“像人”,却长着一条豹子尾巴,满口长着老虎牙,且很会虎啸。她满头乱发,还戴着一顶方形帽子。她是上天派来专门负责传播疾病和各种灾难的瘟疫之神,其外形恐怖之极!

《山海经》中的“女神”有什么共性?

我们从《山海经》关于西王母的这三处记载中不难理解,西王母在《山海经》神话中的形象,由“其状如人”,“虎齿”,“豹尾”,“善啸”,“穴处”的野蛮人形象,到后来转变成为“司天之厉及五残”的专门掌管疾病和各种灾难的神,虽无一字提及其性格特征,但我们依然可以感到其性格中的兽性和野性的特征。

《山海经》中的“女神”有什么共性?

女娲,这位母权制氏族社会的女性英雄神形象,也是《山海经》神话故事中的主要形象之一。关于女娲在《山海经大荒西经》里有这样一段文字:“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从这段文字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女娲”形象中增强了人性和神性的元素,“女娲之肠”可以“化为神”,郭注“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进一步补充和明确了这一点。可以说,女娲就是母权制氏族社会所创造的一位女性英雄神。

《山海经》中的“女神”有什么共性?

除了精卫、西王母、女娲之外,《山海经》神话里还有不少的女性英雄神形象,如日神羲和、月神常羲等。关于日神羲和《山海经》里的记载非常简短:“东海之外,甘泉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羲和,为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常浴日于甘渊。”就是说,羲和国有个女子名叫羲和,她是帝俊的妻子,她生了十日,常常把十日轮番沐浴于甘渊。关于月神常羲的记载也很简短,“有女子方浴月。帝俊之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从以上极其简短的文字里,我们无法了解他们的形象,但是,不难理解他们既具有人的特征,更具有神性。

《山海经》中的“女神”有什么共性?

综上所述,这些女性神虽然都属于开辟神系列 中的女神,彼此间形象各异,但是由精卫、西王母到女娲,再到日神羲和和月神常羲,她们的形象特征由兽到人兽合体,再由半人半兽的人兽合体到人性和神性的统一体,演进的痕迹较为明显。

文字来源:论《山海经》神话英雄形象的共性特征,陈富元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