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能打的省,276年里有145年在打仗,明亡后依然有明军在驻扎
一说起明朝最能打的省份,你会想到哪里呢?有彪悍秦兵的陕西?素有“狼兵”之称的广西?还是“浙兵半天下”的浙江?
都不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省,在元朝时先是归四川行省管,后来又改归湖广行省,到明朝初年干脆归到了云南省,直到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成祖朱棣才把这里分为八府四州,设立布政使司。
这个地方就是贵州。
如果我们翻开贵州史志,通篇映在我们眼前的只有三个字:血与火。
有学者做过统计,在明朝276年的统治时间里,贵州有145年都在打仗,占比达到52.5%。贵州究竟发生了什么呢?这还得从明朝初年说起。
元朝末年爆发的农民起义,历经十数年,直到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时,各地战乱依然没有停歇,除了盘踞蒙古草原的北元之外,云南的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自恃山高路远,割据西南不肯投降。
为了完成江山一统,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朱元璋调遣傅友德、蓝玉、沐英统兵30万西征,明军从四川、湖广兵分两路,沿贵州威宁、安顺渐次进军,次年二月攻入大理,自此,西南地区都纳入了明朝版图。
但是,版图的并入并不意味着统治的稳固,特别是贵州这个地方,山河阻隔,地形十分复杂,“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可谓形象生动。不仅如此,贵州境内还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土司,比如播州杨氏,打唐朝开始就是世袭罔替,俨然是一方土皇帝,全然不服中原王朝管束。
对于这种历朝历代都无法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朱元璋是很清楚的,为防发生叛乱,朱元璋采取重兵防守策略,在贵州设置了多达24卫的兵力(后增设至29卫),按照明朝每卫额定5600人计算,驻扎在贵州的明军有16万之众,这种兵力规模丝毫不亚于明朝九边重镇。
不过,贵州的明军与其他地方的略有不同,首先是士兵来源主要是南京、凤阳一带,这也是朱元璋起兵时最早的根据地,可以说是亲兵嫡系部队;其次是士兵的父母妻子儿女也全部送到戍地,就地驻扎,不得随意撤防。
朱元璋是希望借助这种军屯的方式来彻底改变历朝历代统而不管的局面。然而,贵州境内屯垦土地的分布不均,极大的限制了卫所作用的发挥,安庄卫到安南卫的距离超过了120里,毕节卫到其他卫所的距离都在200里以上,十几万明军被分割在了土司领地之间,无法相互支援。
这种分散的兵力布置,让土司们有恃无恐,朱元璋在位31年里,贵州有20年都在发生战事,即使是南征北战达到极盛的明成祖统治的22年里,贵州依然有9年发生战乱。万历在位47年,贵州有23年在打仗。
特别是土司杨应龙之乱,除了当地卫所驻军外,明朝还从四川、湖广、陕西、浙江等多省征调20馀万兵力,耗时2年才平定。
然而即便杨氏土司覆灭,明朝对于贵州依然是不敢大意,即使到了王朝存亡之际,也没敢轻易将贵州驻军调出。明朝灭亡后,驻扎在贵州的明军和家属依然在发挥作用,被当地人称为“屯堡人”(清朝《安平县志》:屯堡人即明洪武时之屯军。)他们在驻地用石头构筑屯墙碉堡,保留着南京石头城的建筑风格,人人穿着明朝服饰,操持着江南口音。
而屯堡女人也保留着随时临战的警觉性,当遇战乱和动荡时,女子则会将刀片藏于鞋尖起翘处,用于防身。在贵州的大山深处,形成了独特的“屯堡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