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借两千五,徐海东部只有七千过冬还缺钱,第二天送去五千
甘陕交界的山区自然条件恶劣,水土流失严重,加上土豪劣绅的盘剥压榨,这里的群众生活十分艰苦,而地广人稀的穷乡僻壤,更使根据地的建立面临着很多困难。红十五军团中的刘志丹部是陕北土生土长的队伍,情况熟悉,群众基础也比较好,所以十五军团的给养问题还稍好一点。但是,对于千里跋涉、艰苦征战之后的中央红军来说,情况就严重得多。
连续不断的行军、作战,部队得不到充分休整,战士们的体质很弱。粮食缺乏,饥一顿,饱一顿,有时甚至一连几天见不着粮食。更严重的是,已经入冬,天寒地冻,朔风刺骨,可战士们大都穿着破烂的单衣,许多人连一双布鞋都没有,光脚穿着草鞋行军打仗,冻伤像瘟疫一样侵袭着疲惫不堪的红军队伍。
一天傍晚,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检查完队伍,回到司令部,还没进门,值班参谋迎出来,悄声报告:
"有位中央红军的首长找你,已经等了很久了。"
"是谁?"徐海东一边问,一边走进窑洞。
"不认识,说是姓杨。"
"有什么事吗?"
"没说,只说要见你。"
"那赶快请进。"
片刻,值班参谋领进一个人。徐海东一看,是中央红军的后勤部部长杨至成。徐海东连忙起身,招呼坐下,又吩咐警卫员倒茶。寒暄之后,杨至成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递给徐海东:
"请你先看看这个。"
徐海东打开一看,原来是毛主席签名的借条,要向红十五军借2500元钱。
徐海东的脸红了:"这……这是干什么?"
杨至成觉得有些难为情:"我们知道你们也困难,只是中央机关和直属队实在是太困难了。"
按照当时红军规定的制度,各部队的钱财都归自己部队所有,由自己使用,不允许"共产",何况红十五军团也是刚结束长征,一样困难。想到这些,杨至成又接着说:
"等我们筹到款子,一定会还的。要是你觉得为难……"
徐海东心直口快,可不善言辞,眼前这意想不到的情况更使他不知怎么说才好。
客人没有多坐,没等警卫员泡上茶就告辞离去。
送走客人,徐海东在屋里踱来踱去,心里很不平静:是啊,要不是实在没办法,毛主席哪能写条子借钱呢。一想到这,他仿佛又看到中央直属队战士们破旧的单衣和冻伤的脚。可是,自己的队伍也不宽裕啊!徐海东越想越躁,大步走到院子里。
屋外一片漆黑,只有天上的星星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徐海东望着铁青色的夜空,毛主席写的条子却老是在他眼前浮现。他问警卫员:
"政委呢?"
"政委不在。"
"去把经理部部长找来!"
"查部长也出去了。"
"嗨!"徐海东一跺脚,自己向经理部走去。
经理部的窑洞还亮着灯,助理员正在油灯下扒拉算盘。徐海东一进门就问:
"咱们还存多少钱?"
助理员一看是徐军团长,连忙起身:
"只剩下7000多块了!"
"嗬,真是个大财主啊!"徐海东高兴起来。
"这点钱哪够哟!"助理员分辩道,"医院要买药,好些战士还没穿棉衣,菜金也要补……"
"好了,别哭穷了!等你们部长回来,让他送5000块钱给中央,就说我说的!"
"什么?"助理员吃惊地站起来。这几千块钱是经理部好不容易节省下来的,自己花起来都恨不得一个铜板掰两半,军团长这一张口,就白白送出去5000块!
"首长,咱们只有这点钱了,再精打细算,还差三五千块才能过去这个冬天啊!"
看着助理员那急切的神情,徐海东说:"咱们是很困难,但中央红军的困难不是更大吗?怎么说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中央红军挨饿受冻啊!"
夜深了,徐海东的窑洞里仍然亮着灯。他和政委程子华、副军团长刘志丹碰头之后,又把经理部部长叫到炕头,和他一起商量给中央送钱以后,如何解决自己部队的过冬问题。
第二天,凝聚着红十五军团全体官兵对中央红军一片深情的5000块钱送到了中央红军的后勤部。杨至成喜出望外,连声说:"这下可救了急了。"
也许,5000块钱不算什么了不起的财富,但在当时,却使中央红军的许多同志深为感动,因为它不仅是金钱,而且还饱含了一份难以估价的深情厚意。毛主席一直记着这件事,许多年之后,他还感慨地提起这件往事:
"那时候,多亏了那5000块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