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创新三大规律:优化组合规律、因素互动规律、矛盾相克规律
- 观点摘要:军事创新既具有一般创新的共同规律,也具有军事领域创新活动的特殊规律。军事创新规律大致有三条:一是揭示军事创新对象内部构成的优化组合规律;二是揭示军事创新过程中诸因素相关性的因素互动规律;三是揭示军事创新发展趋势的矛盾相克规律。三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存在于军事创新过程的始终。
一、优化组合规律

美军F-22战机,网络图
美国著名的创新学家奥斯本说过:"大部分想象是我们通过组合获得的,所以,综合通常被认为是创新性的动力源泉"。"科学创造也广泛地借助于组合"。冯范格也曾说过:"所谓创造,就是在创造者个人的能力范围内把现有的素材进行新的组合"。优化组合规律的实质和核心就是对原有习惯思维模式的创新和突破,是人的大脑对物质和精神等各方面的原材料进行前所未有的优化组合的方式和过程。
绝大多数军事创新过程,特别是武器装备的创新发明过程,总是把几个原有的原材料或某个系统单元进行分解,仔细分析它们的优劣,决定取舍,择其优点,根据新的需要以新的方式加以重新组合。因此,所谓优化组合规律,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军事创新目的,经过对客观事物的选择、加工、组合、互补,形成新的有机整体,创新出具有全新或较新功能的事物,其实质就是科学地处理创新整体与部分之间内在的必然关系。

米格-25战机,网络图
现代科学的发展将进一步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占主导地位的将是高度综合,而且这种综合突出地表现在系统整体的优化组合上。美国字宙飞船的总设计师曾指出,在当今世界上,没有什么新东西不是通过综合而创新的。1976年9月原苏联飞行员驾驶一架米格-25飞机逃往日本,西方专家怀着浓厚兴趣去研究飞机,看看它为什么有速度快、爬升力强、转弯迅速的综合优点。分析结果大出所料,原来神秘的米格-25并没有什么先进的技术,基本上是米格-23的技术,只不过是把这些技术进行重新组合罢了。
通过优化组合实现军事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 (一)武器装备的优化组合

F-35战机,网络图
在武器装备方面,最初的轮船、飞机等都是将其他事物的机件重新组合而成的。在第一艘轮船上,烟囱是用砖砌的。最初的飞机机翼像风筝,而轮子则与自行车的轮子一模一样,机舱与潜水艇的舱房相似,发动机则与汽车的发动机相同。另外,枪是由枪管、枪匣、击发机、供弹系统、瞄准系统等各种机件组合而成的。坦克是由机动车辆、坚固碉堡与机枪火炮等组合而成的。
原子弹是由核装置、炸弹、中子和起爆装置组成的。导弹是由战斗部、动力装置、制导系统和各种翼面等组合而成的。雷达是由发射机、天线、接收机、天线收发转换开关、显示器、定时器和天线控制系统组合而成的,等等。可以说所有的武器装备都是组合的结果,没有组合,就不会有这些武器装备的出现。但是,组合不等于简单相加,必须要有选择和加工,根据一定结构,合理地组合出对军队建设有用的武器装备。
- (二)编制体制的优化组合

美军双航母编队,网络图
编制体制和作战编组,也是一种优化组合。军队的编制体制的本质就是科学地将人和武器装备按一定的数量比例和组织方式有机地结合成一个复杂的有序整体,以利于增长和保持部队的战斗力。任何战斗部队在交战之前和交战之中,要将所属的各个分队按一定的方式进行部署和配置,如梯形、环形、前三角形、后三角形等等,以利于充分发挥人员和武器装备的作战威力。
许多战例表明,同一支部队,人员、武器装备不变,选择搭配不同,其战斗力大不一样。选择好了可以成倍、甚至几十倍地提高战斗力;选择组合的不好,则会削弱战斗力。战国时期的孙膜所导演的"田忌赛马"的故事,就是运用优化组合法而取胜的。
- (三)军事理论和军事思想的优化组合
军事理论和军事思想的创新也融合了优化组合。比如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究其实质就是他经过仔细认真的选择,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当时普鲁士军队的战争实践经验以及自己的天才思想等巧妙结合的结果。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网络图
从科学进步与军事科学的发展来看,近代科学的三次大组合产生了三次大变革:第一次大组合是牛顿组合了开普勒的天体运行三定理和伽利略的物体垂直运动规律、水平运动规律,因而创造了经典力学体系,引起了以蒸汽机为标志的技术革命,当然也加速了军事技术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第二次大组合是麦克斯韦组合了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和拉格朗日哈密顿的数学方法,创造了更加完备的电磁理论,因而引起了以发电机、电动机为标志的技术革命,促进军事技术又出现一次无与伦比的长足发展;第三次大组合是狄拉克组合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薛定谬方程,创造了相对量子力学,引起了以原子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及军事指挥系统自动化正是这次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在军事领域中运用的最好例证。

美军大兵,网络图
优化组合在军事活动特别是军事创新活动的各个方面,可产生出新产品、新思想、新理论、新价值,因而我们说优化组合是包括军事创新在内的科学创新的规律。军队科技人员及广大官兵要善于在军事创新活动中把握好这一规律,善于在思维中寻求新的方式,把各种思维的精华加以重新组合,产生出新的思维成果,从而取得质的飞跃,提出新的观念、新的假设,做出新的判断,开辟新的领域。
总而言之,优化组合是军事活动,特别是军事创新活动中最本质的规律,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古今中外的历史和各个行业的事实都证明了它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必然性,现在和未来都将会证明它是人们所必须遵循的、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

美军军事行动,网络图
二、因素互动规律
用发展、联系的观点去审视军事创新活动,就会发现表面上看似独立的创新,实际上都是各种因素互相关联、互相作用的产物。每一个具体的军事创新,都是整个军事创新网上的一个环节或纽结,一个问题上的创新都会对其它问题产生影响,有的甚至是极为重要的影响,促进其它问题的创新;相反,其它问题的创新,也会对原有的创新产生新的作用。这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循环往复发展,就源源不断地产生出军事创新的动力,进而不断推动着整个军事创新领域的发展变化,这就是军事创新中的因素互动规律。这个规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一)武器装备的发明创新对作战方式、军事体制和军事理论的制约作用
作为战争两大基本要素之一的武器装备是人的意志的直接体现,是直接进行战斗的工具。军事科学的实践早已证明,武器装备系统是整个军事创新的物质基础,是直接影响其它军事创新的决定性因素。苏联著名军事家伏龙芝指出:任何战术都只适用于一定的历史阶段;如果武器改进了,技术有了新的进步,那么军事组织形式、军事指挥的方法也会随着改变。

我军J-20战机,网络图
首先,从武器装备与连丛衷式创新的关系来看,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作战方式最核心的战斗组织形式要求它在战斗中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战斗组织形式总是以满足武器发挥最大战斗效能为追求目标。这样,一定的武器系统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战斗组织形式。一定的新武器系统发明出来以后,也必然要求新的战斗组织形式与其相匹配,以尽可能地发挥这种新式武器系统的最大战斗效能。

我军J-16战机,网络图
其次,从武器装备系统与军事体制的关系来看,军事体制的变革要受到武器装备系统创新的制约。有什么样的武器装备系统,就必然要求有什么样的军事体制,脱离武器装备系统,创新的军事体制就不会有任何使用价值。纵观战争发展史,每一种新的军事体制的创立都与武器装备系统的发明相对应。有了战车才有车兵,有了驯服的军马才有骑兵,有了化学武器才有化学兵,有了坦克才有装甲兵,有了舰船才有水兵和海军,有了飞机才有空军,等等。

我军电子战机,网络图
再次,从武器的发明与里更翌论创新的关系上看,军事学术上的大厦建立在武器装备这一基本物质材料上。土木材料永远不能建筑成高耸人云的"摩天大楼",长矛大刀也绝不能成为现代军事理论的客观现实基础。近代军事理论的创立是由于武器的发明,特别是装有撞针的膛线枪、膛线炮、火车、轮船、电报等发明创新的结果。拿破仑提出的军队力量与力学中的能量相似,是质量、数量的乘积,这一结论就与蒸汽机的出世导致机械制造业大发展,并更新了军队的武器装备有着直接的联系。以后出现的"独立空战理论"、"反潜战理论"、"电子战理论"、"空中一体战理论"、"航天战理论"、"星球大战理论"等作战理论的创造,无不与飞机、潜艇、激光武器、无线电通信器材、武装直升机、航天器材等武器装备的发明创新有着直接联系。虽然军事理论的创新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但武器装备的发明创新对其发展的制约和影响,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
- (二)军事理论、编制体制及作战方式的发明创新对武器装备系统的反馈作用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网络图
在军事发明创新过程中,不仅武器装备的发明创新制约着其它方面的军事创新,其它方面的军事创新反过来也会对武器装备的发明创新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也就是说,武器的创造不是单纯地取决于科学技术和军工生产能力,同时也要受到军事理论、编制体制及作战方式的创新发明的制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军事理论不仅具有适应性,而且还有预测性。它能根据当前战场的发展态势,把握战争发展的一般规律,并根据规律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战场的大体情况,进而依照这种预测,指导着军队未来的编制体制、作战方式和武器装备系统的发展方向。例如,马汉的"海军制胜论"对美国海军的建立和发展的影响就属此种关系。
- (三)军事创新过程中承前启后的交互作用
一般的军事创新都不是全新式的创新,都要受到前人的思想、技术、创新成果的影响和制约。同样,一项新的发明也会对后来的创新产生新的影响,成为后来发明的基础。这样,一项军事创新成为既受前人的影响,又会影响后人创新的前后相继、互相影响的过程,就是纵横交互作用的表现。
在这种交互作用场中,没有一项军事创新不同其它军事创新发生关系,也不存在不对其它军事创新发生作用的军事创新。各种军事创新既互相联系又互相作用,共同推动着创新前进的过程,并构成了交互作用规律的基本内容。
三、矛盾相克规律
军事领域中的各种事物都是由诸多因素相互对立、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矛盾统一体,这种矛盾统一体之间相互对立、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基本趋势构成了军事创新中的矛盾相克规律。

现代战争中的美军,网络图
军事创新是为战争服务的,而在战争的诸矛盾关系中,贯穿其中的最基本的矛盾,就是如何更好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个战争的目的,就是战争的本质,就是一切战争行动的根据,从技术行动起,到战略行动止,都是贯彻这个本质的。因而,我们可以就军事创新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把种类繁多的军事创新成果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进攻的,是为了消灭敌人;另一类是用于防御的,是为了保存自己。除此以外,还有些是将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合二为一,直接或间接地为二者服务。

穿戴防毒面具的美军士兵,网络图
从作战装备来看,每出现一种进攻性武器,就必然出现一种可以与之抗衡的防御性武器。矛是进攻的,是为了消灭敌人;盾是防御的,是为了保存自己。直到今天的武器,还是这二者的继续。轰炸机、机关枪、远射程炮、毒气,是矛的发展;防空掩蔽部、钢盔、水泥工事、防毒面具,是盾的发展。坦克,是矛盾二者结合为一的新式武器。进攻性武器的发展达到何种水平,防御性武器也迟早要达到这种水平。同样,防御性武器与进攻性武器相比也是这样。没有一种进攻性武器是防御绝对不能抗衡的,也没有一种防御性武器是进攻绝对不能攻克的。

马其诺防线,网络图
从作战方式来看,古今中外的战法可谓千种万种,但归结起来只有两种:即进攻和防御。一切武器、一切战法,不是属于进攻,就是属于防御,攻防乃是战争的两种基本作战形式,也是战争内部的一对基本矛盾。任何一种作战方式都是针对另一种作战方式创新和使用的。进攻的作战方式是针对防御的作战方式而创新的,防御的作战方式又是针对进攻的作战方式而创新的。进攻必须创造出新的战法突破防御的老战法,防御又必须能创造出更新的战法对付进攻。世界上没有攻无不破的防线,也没有抵挡不住的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军著名的"马其诺防线"号称"固若金汤",却被德军攻破了。德军的坦克"闪击战",一时被认为是所向披靡,不可阻挡,这一"神话"却被苏联红军在莫斯科战役中彻底粉碎了。
从作战规模来看,进攻为了确有把握战胜防御,总希望集中数量占绝对优势的兵力;防御为了与进攻抗衡,会集中足以对抗进攻一方的兵力,进攻突不破防御时就会增加兵力,同时,进攻增兵又会刺激防御相应增兵。这样,在攻防相克规律的推动下,战争的规模就会越来越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轰炸机,网络图
总之,矛盾相克规律是攻防两种作战形式在武器、战法、规模诸方面互相刺激、互相促进、交替发展的一种内部动力。它的实质就是根据军事斗争中敌我双方的各种矛盾关系,特别是攻防相克的基本矛盾关系,为了实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根本目的,采取对向相克、反向相克、同向相克等基本斗争方式,而呈现出的"矛盾—创造—克服……"这种循环往复,竞相前进的基本发展过程。毛泽东曾说过,战争中的攻守,进退,胜败,都是矛盾着的现象。失去一方,它方就不存在。双方斗争而又联接,组成了战争的总体,推动了战争的发展,解决了战争的问题。
战争史上的大量事实说明,新武器和新战法的出现,同攻防相克的需要密切联系。也就是说,人是根据战争实践中攻防相克的需要来发明新武器、新战法的。妞一次世界大战中,机枪堑壕对防御极为有利,进攻难以突破,结果为了对付机枪堑壕而发明了坦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为了对付德国飞机对本土的轰炸,首次运用了雷达先是由于有了经济和当然,新武器、新战法的创新和发展,首学技术等物质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攻防相克的物质需要就得不到满足。具备了这个物质基础之后,攻防相克规律就可以像酵母和催化剂一样发挥作用。它根据实践的需要,向交战双方提出了创新发明新武器和新战法的要求,从而大大加快了新武器、新战法的发展速度,推动着整个战争的发展。

美军多机种编队,网络图
军事创新的三大基本规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各有侧重。
其中,选化组合规律揭示了军事创新客体内部构成的实质和奥秘,是最本质的规律,是军事创新的实质和核心9因素互动规律和矛盾相克规律是从不同的侧面对优化组合规律进行的补充、展开和延伸。因素互动规律揭示的是军事创新发明过程中诸因素的相关性问题;矛盾相克规律则是揭示军事创新过程中的发展趋向问题。如果说优化组合规律科学地表明了军事创新过程中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话,那么,因素互动规律则表明了军事创新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矛盾相克规律表明了各个创新因素如何为战争这个整体服务的问题。这三条规律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以辩证统一的关系存在于军事创新过程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