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党国精英"临阵起义,大破黄维撒手锏,后成开国少将
1948年11月27日,在我华野、中野两大野战军主力将黄维兵团围困双堆集后,黄维深感情况危急,他一面向蒋介石求援,一面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甩出了"撒手锏":集中4个主力师在飞机、坦克、火炮掩护下,疯狂地向东南突围。
黄维的撒手锏是甩出了。但是,他怎么也没想到第110师师长廖运周会在这个时候率部起义。然而,他不知道是,此次起义并非一时之念。

廖运周
面为党国忠臣,实为地下党员
廖运周,安徽凤台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遵照党对兵运工作的指示,他奉命长期隐蔽,只与党组织进行单线联系,并负责在国民党军队的进步军官中积极发展党员。
在国民党军队中,他一直以"党国忠臣"的形象出现,加之其是黄埔军校毕业,在抗日战场上屡立战功,深得敌军信任,因而被一路提升至国民党第八十五军110师少将师长。纵使高官厚禄加身,廖将军信仰始终坚定,可谓是"白皮红心"。

解放战争开始后,廖运周与我中原局取得联系,在第110师建立了地下党委,廖运周就是中共地下党第110师的党委书记。他曾两次提出率师起义,回到人民军队的行列,均未得到邓小平的同意,并要他等待时机,在政治上能起到最大作用的时候再起义。
这个时刻终于来到了。

图右为廖运周
假意"明修栈道",实则"暗度陈仓"
黄维在组织4个主力师突围前,把廖运周找去,征求他对这次行动的意见。廖运周一听这个计划,心中暗吃一惊。但有着多年地下工作经验的他不露声色地附和与称赞黄维的决策,并建议:"4个师齐头并进,在狭小的地带展不开兵力,不如用一个师打前锋,其他3个师在后面策应;前锋师进展得手,后面的3个师迅速跟上,以扩大战果。"

黄维
言毕,廖师长又雄赳赳地表示:"如果司令官信得过我,110师愿为开路先锋打头阵。"黄维听了高兴万分,对廖运周又是夸奖又是鼓励,并同意第110师担任突围前锋。
廖运周从黄维处回到师部,便召开了紧急党委会。地下党委迅速决定:明日举行战场起义,破坏黄维的突围计划,回到人民的怀抱!并派其副官、中共地下党员杨振海同志与中野6纵取得了联系。

王近山
在6纵指挥所,司令员王近山接见了杨振海。杨振海从随身带的皮包内抽出一份地图,详细地向王近山司令员汇报了黄维将采取的行动,并说出了廖运周的起义计划:由6纵闪开一个口子,让110师过去后再把口子合上。
但是,6纵只有4个旅的兵力,闪开口子后万一合不拢,被后面的敌人跟着冲出去就糟了。况且110师起义是真是假也尚不明确。

事关重大,王近山亲自打电话请示了邓小平政委,证实了杨振海确是中共地下党员身份,同时,邓小平还嘱咐王近山:要加强戒备,防止起义中发生意外,并要组织好部队,坚决地阻击黄维后续部队的突围,并确保110师起义成功。
王近山放下电话机后,对杨振海作了具体交待,要杨振海立即回第110师,转告廖运周师长:起义的时间定在27日6时前,起义部队必须通过指定地段;由第6纵队作战参谋武英在指定地点联络接应;起义部队过来后,到指定地域集结。

随后,王近山命令第16、17旅各抽一个团兵力,在起义部队通过通道的两侧构筑射击工事,防止起义部队发生哗变。如无哗变情况,这2个团即作为伏兵,掩护第110师通过后,负责歼灭跟随第110师后的突围之敌;陕南第12旅2个团、第16旅1个团和第17旅2个团为二梯队,第18旅3个团和第16旅1个团为总预备队,坚决顶住黄维兵团突围。
率部成功起义,随即阻"敌"突围

图左为廖运周
27日晨,大雾弥漫,第110师(欠328团,该团被黄维调去警卫兵团部)在师长廖运周的率领下,在我作战参谋武英的引导下,按指定路线带入我军规定的集结地。起义部队刚一过完,王近山即指挥部队封锁缺口,准备对跟进之敌实施打击。
黄维认为第110师突围成功,即以飞机掩护后续部队3个师跟随第110师拥进。黄维要求南京派了4架飞机掩护突围,廖运周令部队摆出对空联络信号,拉开布板后,飞机不再轰击了。廖运周果断指挥110师炮兵营掉转炮口与6纵官兵火力突击合拦突围之地。敌人顿时大乱,损失惨重。

黄维军团被俘
敌第85军军长吴绍周不知道发生什么情况,用报话机问廖运周,廖运周假称:"突围部队遭共军包围",即关闭了电台,与黄维、吴绍周断了联系。
28日,黄维清醒过来,估计廖运周有变,但为时已晚,引以为傲的"撒手锏"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廖运周的临阵起义对黄维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进而加速了黄维兵团被歼的进程。

1955年廖运周被授予少将军衔
新中国成立后,廖运周先后担任沈阳炮兵学校校长兼党委副书记,吉林省体委主任,民革中央常委兼秘书长、祖国统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后任党组副书记),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等职,1955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举行的授衔仪式上被授予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