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勇士强渡大渡河,2名突击队长,一名成开国中将,另一名呢?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从云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地区。
蒋介石得知消息后,立即展开部署,调兵遣将,想要凭借大渡河天险,将红军围歼于大渡河以南地区。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决定强渡大渡河。
5月24日晚,红1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2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1营在夜雨的掩护下分3路隐蔽接近安顺场,对安顺场发起奇袭。在一片喊杀声中,川军2个连不到20分锺就被击溃,红军迅速占领安顺场。
说起安顺场,就不得不提到历史上的另一个人物:石达开。当年翼王石达开率兵出走,也是走至安顺场,适逢大渡河涨水,最终没能渡过河去,全军覆没。蒋介石听说红军到大渡河南岸地区后,扬言要让朱、毛做第二个石达开。
大渡河水流湍急,河心还分布有明礁、暗礁无数,在一些地方还有漩涡,这些对渡河都是不小的考验。
鉴于大渡河的水情,必须要找到熟练船夫驾船才行。这点刘伯承早就想到了,一到安顺场,他就派人去找当地有经验的老船工,让他们来撑船渡红军过河。
当地的船工们听说是帮红军撑船,都很乐意干。刘伯承他们对船工的报酬、补偿等都做了详细安排:给每位船工预先支付五角毫洋的工钱,如果发生不幸,也将有对应的补偿。
红军决定组建突击队进行强渡,在组成突击队之前,萧华对一营进行动员,官兵们都抢着要去,谁也不让谁,连伙夫也站起来毛遂自荐。孙继先跑来问杨得志该怎么办,杨得志出于节省时间起见,直接拍板,集中一个单位去。
经过挑选,孙继先从二连挑选出了17名战士到突击队中,排长、通讯员都在名单上。
突击队担负重要任务,部队也给出了他们最好的武器装备。每人除了一支驳壳枪、一把马刀以及六到八颗手榴弹外,还有一支冲锋枪。
这种冲锋枪是在国民党军队中缴获的,它的造价昂贵,国民党军也只有班长以上的军官能使用。红军缴获后也不轻易使用,遇到重大攻坚克难的任务时,才会拿出来。
同时,为了确保抢渡成功,刘伯承还动用了三门迫击炮。这已经算是红军当时很宝贵的重武器了。炮弹不多,平时都舍不得拿出来用。
刘伯承点名让全军有名的神射手赵章成施射,他说:"让赵章成对准对岸那两座碉堡。我们就几发炮弹了,一定要打准。"
25日清晨,红一团开始强渡大渡河。在杨得志一声令下,架在岸上的六挺重机枪、几十挺轻机枪在河岸上一字排开,疯狂地向对岸敌人倾泻子弹,赵章成也打出两发炮弹,精准地命中敌人碉堡。
9名突击队员在强大火力的掩护下,开始向对岸驶去。对岸敌人的火力被压制得死死的,但是看见河中有船渡过来时,还是抽出火力攻击船上的突击队员。
子弹在船周围激起一朵朵水花,小船行驶得格外缓慢。行至河中央时,河水变得更急,小船飞快地往下游划。不远处就是一个大漩涡,情况危急。
船上几位船工从船上跳下来,站在滚滚的急流中,拼命用背顶着船,其他人则用竹篙撑着,以制止渡船的下滑。
刘伯承此时也站在了岸上,看着突击队,这不仅可以鼓励突击队员,也能吸引和分散对岸火力,减轻河中小船压力。
仿佛是受到巨大鼓舞般,小船终于挺过激流,向对岸驶去。战士们利用又高又陡的台阶死角作掩护,沿台阶向上猛烈冲杀。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勇士们击退了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
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红一军团第一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强渡大渡河的十八名勇士,他们是:
营长孙继先
2连连长熊尚林
2排排长罗会明
3班班长刘长发、副班长张克表
3班战士张桂成、肖汉尧、王华停、廖洪山、赖发秋、曾先吉
4班班长郭世苍、副班长张成球
4班战士肖桂兰、朱祥云、谢良朋、丁流民
2连通信员陈万清
由孙继先和熊尚林担任突击队长。孙继先战功赫赫,开国时授予中将军衔。熊尚林却很不幸,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2名突击队长,命运迥异,真可谓是人生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