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氏三兄弟,1中将2少将,号称"黄埔三鹰",解放后命运迥异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革命年代,由于形势的逼迫,全家一起干革命的不在少数,最有名的就是林家大湾的"林氏三兄弟":林育英、林育南和林彪。
在国民党中,廖氏三兄弟都身居将位:中将廖运泽、少将廖运升、少将廖运周。最特别的是,三人分别在黄埔军校一期、四期和五期毕业。兄弟三人全都出身黄埔,又都是将军,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被称为:"黄埔三鹰"。
虽然身在国民党,但是他们都对蒋介石的行径非常不满,因此被蒋介石记恨,并未身居要职。特别是廖运升参加过北伐,在蒋介石叛变革命之后参加过反蒋活动,被迫离开了军队。抗战开始后又回到军队,曾经担任过国民党整编师的副师长。
廖运泽曾经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南昌起义,后脱党,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国民党骑二军军长。
这两人在内战开始后,都曾辞去了军职,在家闲居。
廖运周却不同,他自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就一直秘密为共产党做事。黄埔五期毕业后,廖运周参加过北伐战争,参加过南昌起义。南昌起义之前,他于1927年3月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国民党军队内任职后,廖运周接受组织新的任务:"长期隐蔽,掌握部队,团结军内进步人士,坚持抗日"
等到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时,廖运周已经成为黄维兵团所属85军第110师的少将师长。黄维兵国全部是美式装备,是国军主力兵团之一,能否打败黄维兵团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战役的胜败。
7月,廖运周奉命开赴徐州,带兵打仗这么多年,廖运周也知道自己苦等的机会就要到了。他这颗潜伏了18年的棋子终于要发挥作用了。
在派人和淮海战役前委联系以后,廖运周决定在决定性的双坪集战役时率领全师官兵起义,此次起义,打乱了黄维兵团突围的部署,给了黄维兵团致命一击。
廖运周关键时刻的起义,让老蒋失去一大主力,非常痛心。当时110师已经起义,国军序列里便空出了这个番号,1949年3月,国民党国防部决定将当时驻在芜湖的暂编第一师改编为85军110师,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新的110师师长是廖运周的堂兄:廖运升。
廖运升接管部队后,奉命开往义乌,准备新的军事行动。
在廖运周起义后,廖运泽和廖运升才知道自己这个看上去官运并不亨通的堂弟竟然是潜伏多年的地下党员。而起义后的廖运周知道新110师是自己的堂兄之后,经组织讨论,马上联系廖运升,策反起义。
5月2日,85军军长吴求剑要廖运升将全师军官家属全部运至福建,第九兵团司令官李延年又命令廖运升将部队开往金华,由李延年直接指挥。
这无疑是敌人嗅到什么味道,想要以军官家属为人质,避免起义事件再次发生,同时更是直接想要罢了廖运升的权。
这一情况下,廖运升就不得不马上起义了。5月4日,廖运升在黄宅召开全师大会,宣布了起义的决定。但是新110师对这位师长并没有那么的言听计从,一些顽固分子屡屡搞破坏,所属的329团反水去了福建。
在我军的帮助下,廖运升带着新110师回到了义乌,接受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改编。与此同时,廖运泽立即避走香港,从此以后在我党的领导下从事统战工作。
为了避风头跑去香港的廖运泽在1953年回到了南京。随后被安排在江苏省人民政府任职。
廖运升在南京参加二野高级军官研究班学习后,被安排去往西南,由于想到自己曾经长期在国民党当兵,怕一些思想想法与解放军冲突,带不好兵,便主动申请留在了南京地方工作。
廖运周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师师长、高级炮兵学校校长和党委书记等职。1955年,廖运周被授予少将军衔。廖运周将军晚年时,依然不忘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呼吁海峡两岸统一,令人敬佩。
无论是林氏三兄弟,还是廖氏三兄弟,为革命事业都做出了巨大贡献,都值得我们尊敬。
文/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