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战役,郑洞国要杀身成仁,总理密电招降,为何又"壮烈殉国"

长春是东北的战略要地,究竟由谁来守?这一直是蒋介石的一块心病。蒋介石最为属意的是郑洞国。此时,他电令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要卫找郑洞国商议此事。此时的郑洞国,已对东北的战局彻底失望,他想趁解放军尚未对长春形成合围之时,就一走了之。恰在此时,他的胃病犯了。这本是一个常见病,但他小病大养,特地向"剿总"请了假,说要到北平去治病。一切准备就绪,郑洞国正要起程,秘书却给他送来了卫立煌的一封加急电报,命他兼任长春防守司令官,并担任刚刚组建的第一兵团司令官,同时接替原吉林省主席梁华盛的职务。

长春战役,郑洞国要杀身成仁,总理密电招降,为何又

郑洞国真是哭笑不得,因为他实在不愿守长春这个烂摊子。他把电报放在一边,决定不理卫立煌的命令,到北平去看病。离开之前,他把长春的防务大致地布置了一下。

一、蒋介石亲自签发加急电报,郑洞国进退两难

卫立煌跟踪追击,在沈阳见到了郑洞国,两人当场争得面红耳赤。

卫立煌质问道:"郑将军重任在肩,怎么能擅自离开长春?"

长春战役,郑洞国要杀身成仁,总理密电招降,为何又

郑洞国不甘示弱:"在下有病在身,不堪担当此重任。总司令还是另请高明吧!"

卫立煌动了肝火:"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是蒋委员长的意思啊!"

郑洞国一听他拿蒋介石来压人,也火了:"长春说什么我都不去了,卫长官看着办吧。"说罢,拂袖而去。

就这样,双方僵持了好几天,仍没有结果。最后,蒋介石不得不亲自出马了。

长春战役,郑洞国要杀身成仁,总理密电招降,为何又

沈阳"剿总"接到了发自南京的一封转郑洞国的加急电报,是蒋介石亲自签发的:"郑洞国将军立即到长春负起防守之责,并总揽军政事务,不得延怠!中正。"

郑洞国顿时进退维谷。不去吧,蒋介石亲自下达了手令;去吧,到长春肯定是死路一条。郑洞国的几个知己部下和朋友,这时都来劝说郑洞国,说千万不能去接这个摊子。郑洞国心里矛盾极了,他一生中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难题。他决定再去碰碰运气,与卫立煌再说说,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当找到卫立煌,他还没有开口,卫立煌就劈头一句:"我这个总司令说话是不算数的!唉,什么事都得委员长的手令才行啊。"卫立煌的情绪也很不佳。

长春战役,郑洞国要杀身成仁,总理密电招降,为何又

郑洞国一句话没说,掉头就想走。卫立煌忙叫住了他:"桂庭(郑洞国的字)兄,请留步。刚才我是气话,还望原谅。长春的几个前任与守城部队关系搞得都很僵,马上要打大仗了,这样还行吗?桂庭兄,也只有你去才能驾驭局面啊!再说,我辈都是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蒋委员长都来了手令,我们还能怎样呢!东北的战局,我比你还清楚:打也完蛋,不打也完蛋。不管怎么说,完蛋也要打一打啊。你现在还有什么困难?我尽量想办法帮你解决。"

一番很动感情的话,让郑洞国激动不已。郑洞国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他黯然转身离去。

第二天,郑洞国又去见卫立煌,表示愿意马上去长春接管防务,卫立煌不禁大喜过望。

临行前,卫立煌为郑饯行。

长春战役,郑洞国要杀身成仁,总理密电招降,为何又

宴会的气氛十分压抑,酒过三巡还没有人说话。卫立煌只好先开口道:"郑将军临危受命,我们向他表示敬意!"

最后还是郑洞国收了场:"兄弟我就要上路了,望大家好自为之,多多注意自己的身体才是,什么事都要想开一点……"

这一番话,有的人知道其中的含义,有的人却困惑不解。

宴会就在这悲凉的气氛中结束了。

长春战役,郑洞国要杀身成仁,总理密电招降,为何又

二、郑洞国进驻长春后,第一件事就是作出固守之态,以便向蒋介石交代

长春当年是日本人侵略苏联的基地,早就修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关东军司令部等市区的几个主要建筑物,都建有地下室,可以抗击飞机的轰炸和重炮的轰击。日本投降后,国民党部队在孙立人的亲自督导下在长春又下了一番功夫。

郑洞国刚进入长春不几天,东北解放军就完成了对长春的全面包围。解放军的基本策略是:围而不攻,主要是封锁;然后再稳扎稳打,慢慢地向前推进,一步步将长春占领。其战略目标是:迫使守军放下武器,不让其主力逃入关内。

长春战役,郑洞国要杀身成仁,总理密电招降,为何又

为此,解放军先调集重炮群对长春的外围阵地实施密集轰击,摧毁了公路、桥梁,切断了国民党部队的逃跑路线。这样一来,郑洞国的部队被迫一步步地向后退缩,防区一天天地缩小。

紧接着,解放军又封锁了长春与外界的所有通道,禁止粮食进入城市。几个月下来,被围困的国民党士兵可就闹饥荒了,甚至有的国民党士兵以野菜豆饼充饥,以致人心惶惶、无心打仗。

在围困战略奏效后,解放军逐步改变了进攻策略,开始实施军事打击。先派出精锐部队,对战斗力弱的国民党军实行挤压。这一挤一压,还没有动用什么力量,竟然把郑洞国的几个"王牌"军打得一败涂地。郑洞国坚持到3月下旬,全城的军粮只剩下150万公斤,也就是说,只够两个军的10万人吃一个月,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长春战役,郑洞国要杀身成仁,总理密电招降,为何又

为断绝空中粮道,解放军开始攻击长春机场。在炮兵先行炮击后,步兵即实行强攻。不到一天,机场即被攻占。机场一失,长春与外界的联系全部中断,唯一的一条粮食通道也断绝了。这时的郑洞国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他深知,这个仗已无法打下去了。

无奈,郑洞国与新七军和六十军的军长及6个师长,给远在江西庐山避暑的蒋介石发了一封电报,称断粮已在眼前,官兵将丧失战斗力,请求火速增援并大量空投粮食以解燃眉之急。此时蒋介石正在庐山庐林官邸举行宴会。

看到郑洞国的电报后,蒋不由得一惊,急忙抽身出来给郑等人发了一封不痛不痒的安慰电报:"来电均悉。中正对你们及部下士兵如兄弟子侄一般,没有一刻忘记你们的艰辛。如不准备好,增援部队就会在途中被共军歼灭,故须慎重行事才是。望你们艰苦卓绝,坚持到底。中正手启。"

长春战役,郑洞国要杀身成仁,总理密电招降,为何又

发完这封电报后,蒋介石突然又觉得真有点对不住郑洞国这名当年的黄埔学生,于是又单独给郑洞国发了一封电报:"桂庭,务必长期固守,静待援军。另将城中一切粮食收归公有,不得买卖,然后由政府计口授粮,按人头分配。还望桂庭鼎力相助,替中正分担时艰。中正手笔。"

接到电报时,郑洞国正在视察街道上的工事,只见士兵们一个个倒在沙袋前,有气无力地看着他们的长官。

郑洞国看了看手中的电报,苦笑着说":固守固守,我总不能让官兵们勒着裤带去打仗吧!计口授粮,说得倒是不错,可我哪来的米呢!又能到哪儿去收米呢!长春可不是江西的庐山啊!"

长春战役,郑洞国要杀身成仁,总理密电招降,为何又

就在长春断粮的前夕,全市出现了两种极为罕见的情况。

因缺粮,粮食价格就一个劲儿地上涨。3月,高粱米每公斤售价为东北流通券2000元,一个月不到,就飞涨到5亿元。一公斤白菜也要卖到3亿元,一公斤肉是3亿元,甚至出现了屠夫杀了人把人肉掺在猪肉里卖的事儿。到了7、8月份,军队即将断炊,于是就开始抢夺老百姓的粮食。但一般穷人家早就没了粮,抢也抢不到了。饿极了的军人四下寻找,看谁家烟囱冒烟,就冲进去抢。

因粮价飞涨,原来由东北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因面额太小已远远不够用,郑洞国就下令中央银行长春分行开始印制大面额的钞票。一开始,新钞票的面额是每张100万元,紧接着又印成了500万元。没过多少天,新钞票的面额直线上升,竟达3亿元一张。

长春战役,郑洞国要杀身成仁,总理密电招降,为何又

在郑洞国给蒋介石发了电报后,蒋介石即下令向长春大量空投粮食。因机场被占领,加上解放军的炮火,所以飞机只能从高空往下扔粮食,空投下来的大米不少都落到了解放军的阵地上。因此,空投也不能解决长春的粮荒问题。

进入10月,长春守军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粮食断绝,士兵们个个身体浮肿,四肢无力,连走路都困难。就是国民党军的宠儿、号称五大主力之一的新七军,此时也无米下锅了。整个长春城一片死寂,毫无一点生气。

到了这个地步,在郑洞国看来,也只有突围这一条路可走了。

长春战役,郑洞国要杀身成仁,总理密电招降,为何又

郑洞国看看手下这十几万部队,不禁感慨万分:当年在印缅作战时,也是这些部队,但那时的新七军是何等的英勇,何等的风光!如今,竟到了这个地步,非但仗不能打,连路也走不动了。他不禁仰天长叹,即使蒋介石的突围令到达,可眼下部队这个样子又怎么能突得出去呢!此时的郑洞国所能做到的,就是一个劲儿地给蒋介石发电报,如实告知长春的情况。

10月3日,蒋介石终于下达了部队突围的命令。但郑洞国与将领们经过商量,认为就部队现在的状况,根本无法突破解放军长达300公里的防线,如果蛮干,只能是全军覆没。因此,最后的结论是:无法突围。但不突围又怎么办呢?死守,早已行不通了。只有一条路:放下武器。这一结局,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但就是没有一个人肯挑明。郑洞国心里比谁都明白,也比谁都焦虑和痛苦。

长春战役,郑洞国要杀身成仁,总理密电招降,为何又

三、郑洞国正要杀身成仁,周总理来了一封密电

10月15日,蒋介石亲自飞到沈阳督战。上午10时,一架P51型战斗机在长春上空盘旋了一阵之后,在长春的伪满洲国皇宫上空投下一个口袋。官兵们捡起来一看,是个红色的布口袋,上面有几个字":郑长官,曾、李长官亲拆。"副官知道这是蒋介石的密件,不敢怠慢,连忙给郑洞国送去。过了好一会儿,郑洞国把袋子拢到自己跟前,拆去密封线,取出了一份蒋介石的亲笔手令:

郑长官,曾泽生、李鸿长官:目前,共军主力正猛攻锦州,东北局势十分不利。长春空投物资亦难维持。全城已呈饿殍状态,亦无转进机会。如再延误,势必坐失良机,致陷全盘战局于不利。望吾弟接信后迅速率部经四平街以东地区向东南方向转进。行动之日先行电告,将派空军掩护。沈阳方面亦派青年军二〇七师部队在路上接应。

中正手启

长春战役,郑洞国要杀身成仁,总理密电招降,为何又

3人看完,均默默不语。

过了一会儿,又是郑洞国先开了口:"总统的手令,两位都看过了,意下如何?"

曾泽生连连苦笑:"总统下个命令倒是简单,真正突围谈何容易。共军兵强马壮,我军人困马乏,仗还没打可能就溃不成军了,还谈什么突围!"

几位将军也一起诉苦:"士兵连路都不能走了。这几百里路,就是碰不上一个共军,也走不下来啊。"

郑洞国见大家都是这个态度,也无可奈何,只好发电报将会商结果向在沈阳的蒋介石如实禀报。

长春战役,郑洞国要杀身成仁,总理密电招降,为何又

第二天上午,从沈阳又飞来一架飞机,在老地方又空投下一个口袋。这是一封蒋介石亲自签发的"国防部代电",电文中写道:

长春郑副总司令并转曾军长泽生、李军长鸿:现"匪"各纵队均被我吸引于辽西方面。该部应遵令立即开始行动,如再迟延,坐失机宜,该副总司令军长等即以违抗命令论罪,应受最严厉之军法制裁。希知照。

中正手启

蒋介石在代电中还夹带了一封给郑洞国的亲笔信。信的内容大体与上封信差不多,只是口气稍稍和缓一点。信中说:我已到沈阳,将停留三日。已派出青年军二〇七师前往接应,你必须果断地率长春守军突出重围,否则我将不能等候。

长春战役,郑洞国要杀身成仁,总理密电招降,为何又

蒋介石的意思是,只要能突出长春,我就有办法接应你。总之要突出来才行。

面对蒋介石的手令,郑洞国心绪烦乱。突围吧,明摆着已不可能;不突围吧,军人又怎能不服从命令?最后,郑洞国横下一条心,既然突围是死,不突围也是死,那还不如突一下。这样,即使死了也还算是党国的忠臣。

于是,郑洞国下决心遵照蒋介石的指令命令全军突围。行动之前,郑洞国在总指挥部召集各军、师长官开了一个会。会上,郑洞国郑重其事地宣布了蒋介石的手令,又问大家还有什么意见。

长春战役,郑洞国要杀身成仁,总理密电招降,为何又

曾泽生低声说:"我军突围是没有什么希望的,部队士气实在是低落。"

郑洞国没有责备曾泽生.他的目光在寻找新七军军长李鸿,但他左瞅右瞅看不到李鸿的身影。他正疑惑间,新七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史说站了出来:"李军长病了,由我全权代表李军长。我们军和六十军情况差不多。桂公,这你很清楚,我就不多说了。但只要你下命令突围,我们服从就是了。"史说的语气显得十分消极。

郑洞国听了两人的话,过了好一会儿才表态:"好了,大家都不要再说了。既然委员长下了手令,那我们都要服从。"顿了一下,他不知又想到了什么,接着说了一句不着边际的话:"实在突不出去,就上长白山打游击。"

长春战役,郑洞国要杀身成仁,总理密电招降,为何又

与会的各位将领都糊涂了:郑长官这是怎么了?长春守不住,打游击就行吗?

曾泽生苦笑着说:"桂公真想在共产党的地盘上打游击?共产党就是靠打游击起家的,那可是他们的看家本领,我们还能有什么作为?"郑洞国不做声了。

会议显然开不下去了。郑洞国正式下达命令:"今天晚上,按总司令部的统一部署,全军突围。部队撤出长春后,沈阳空军将来轰炸。所以,务请各位不要留下一兵一卒。"

16日黄昏,新七军开始行动。只见长春的大马路上,一队队拖着沉重双腿的士兵们艰难地向城外移动,如蜗牛在爬行。其馀各部也都在准备"突围",但唯独不见六十军的一兵一卒。郑洞国感到很是奇怪:六十军怎么了?为什么还没有动静?

长春战役,郑洞国要杀身成仁,总理密电招降,为何又

正在这时,案头的电话铃急促地响起来。郑急忙拿起电话,只听一个焦急的声音喊道:"不好了,郑长官,六十军在曾军长的率领下,全军起义了!"

郑洞国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惊慌,只是淡淡地说:"给我接曾军长电话。"很快,电话接通了,话筒里传来曾泽生的声音":郑长官,我是泽生,现在我已率六十军起义了。突围是没有希望的。蒋介石不为我们几万弟兄着想,我们可不能撒手不管哪!郑长官如果对我们动手,我们就只能自卫了。希望郑长官也能与我们一道起义。"郑洞国没再说话,轻轻地放下了电话。

锦州解放,迫使长春的守敌一部起义,其馀全部投降

长春战役,郑洞国要杀身成仁,总理密电招降,为何又

当天,郑洞国接到报告,说新七军也停止了行动。郑洞国一开始还不相信,因为新七军是自己的一支老部队,从在印缅作战时就和他一起出生入死,莫非他们……

正当郑洞国还在疑惑时,解放军在几乎没遇到抵抗的情况下就进了城。个别地方的国民党军队起先还抵抗了一阵儿,但很快就停止了。除了郑洞国以外,长春城里的国民党守军已经完全放弃了抵抗。郑洞国已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了。

晚上11时左右,郑洞国缓步走向电报室,给蒋介石发了最后一封诀别电报:"……职率本部副参谋长及司令部与特务团全体官兵及省政府秘书长共约千人,固守央行……外围守兵,均已壮烈成仁……曾部突变,李部覆没,大局已无法挽回……职当凛遵训诲,克尽军人天职,不辱钧命……"

长春战役,郑洞国要杀身成仁,总理密电招降,为何又

当解放军的大部队开始入城时,郑洞国已经想到要为党国"克尽军人天职"了。他的枕头底下,早就放了一支上了膛的手枪。

这时,街上响起了一阵激烈的枪声。郑洞国想,解放军发起总攻的时候到了,自己为党国"成仁"的时候也到了。于是,他理了理军装,慢慢地踱到床前,平躺下来,双目直视着天花板。凝视了好一会儿,他将手伸向枕下,一摸,枪没了。原来,他的一些最为亲密的部下,早就发现他们的长官近来不太正常,所以将放在枕下的手枪悄悄地拿走了。

这时,一群部下拥进来,好几个还哭着说:"郑长官,你可千万不能走绝路啊,你还要为我们几万弟兄想想啊。"

长春战役,郑洞国要杀身成仁,总理密电招降,为何又

郑洞国的至交、一位长期跟随郑洞国部队采访的姓杨的战地记者进来对郑洞国说:"您的老师给您发来一封电报,现正放在新七军军部。"

郑洞国一怔:"谁?我的老师?"

杨记者说:"是啊,是您当年在黄埔军校的老长官周恩来。"

郑洞国忙问:"他说了些什么?"

"希望您不负黄埔军校之初衷,如一转念,即当以起义相待。"

郑洞国无可奈何地深深叹了一口气。正在这时,一名挂少将肩章的军官跑了进来,对郑洞国说:"桂公,事情已到了最后关头,赶快下去主持大计吧。"

长春战役,郑洞国要杀身成仁,总理密电招降,为何又

郑洞国被部下拥到了楼下。郑洞国走到门口一看,大厅里早就站满了解放军官兵,并没有要冲进来的迹象。郑洞国一切都明白了,副参谋长、作战处长们,私下里早就与解放军接触过了。事到如今,木已成舟,也只能顺水推舟了。

就在此时,中央银行大楼外的广场上又响起了一阵十分激烈的枪声。这是郑的部下与解放军商量好的,为了表示郑洞国在率部坚决"抵抗",特地要总司令部的特务团朝天放了一阵枪。这一阵枪,预示着双方谈判的完全成功和长春的胜利解放!

长春战役,郑洞国要杀身成仁,总理密电招降,为何又

几天后,南京、天津、北平等地的报纸,都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郑洞国将军在长春"壮烈殉国"。

辽沈战役第一阶段,野战军解放锦州、长春两座重要城市,共歼敌第六、第一两个兵团,连同地方部队等共20馀万人,控制了战略要点锦州,完全截断了卫立煌集团向关内撤退的陆上道路,为全歼东北卫立煌集团奠定了基础。

文/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