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以劣胜优如何理解?综合分析,辩证看待
我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均以劣势装备战胜了优势装备的敌人,夺取了战争的胜利。一部中国革命战争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劣胜优"的历史。
抗美援朝战争是建国以后我军经历的一场现代化的战争。当时我军技术装备比起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虽有很大的改善,但是与拥有现代化技术装备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相比,相差仍然悬殊。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发扬了"以劣胜优"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广大指战员的聪明才智,坚定胜利信心,终于赢得了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游行,资料图
历次革命战争的经验说明,我军在劣势技术装备条件下作战,首先遇到的是胜利信心问题,也就是要解决敢于斗争和敢于胜利的问题。抗美援朝战争初期,我国国内战争刚刚结束,当时我军虽然是胜利之师,斗志旺盛,装备改善,作战经验丰富,但是,与技术装备高度现代化的敌人作战,也同样存在着信心问题。因此,只有正确分析敌我优劣形势,极大地提高部队的胜利信心,才能为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可靠的思想基础。
一、技术装备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战争是人力物力的竞赛,战争的胜负是军事、政治、经济、地理诸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技术装备作为战争的重要物质基础,无疑会对战争进程产生重大影响,但它只是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技术装备。战争的性质、人心的向背,对战争的胜负起着决定的作用。

抗美援朝作战,资料图
抗美援朝战争,美帝国主义将其陆军的1/3、空军的l/5和海一军的近半数投入到朝鲜战场,仅海军和空军飞机就有两千多架,各种海军舰艇300多艘。陆军也拥有大量现代化技术装备,每一个步兵师就有建制坦克149辆,火炮577门,各种车辆近4千台和大量的通信器材。技术高、火力强、机动快是其突出特点。
我军入朝初期,基本上是依靠步兵轻武器和队属炮兵作战,不仅没有飞机和坦克的配合,而且炮兵数量少,武器型号杂乱,弹药不足。敌人技术装备上的优势,给我军作战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但是由于敌人技术装备上的优势不是根本的优势,不是起决定作用因素。而我军在政治上的优势是根本的优势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而在劣势技术装备情况下仍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抗美援朝作战,资料图
二、敌我技术装备优劣具有相对性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军事技术装备上的优势和劣势同样有其相对性。
- 从敌人方面来说,单纯从海空军和陆军技术装备上看,敌人确实是强大的。
- 一是敌人掌握着制空权和制海权,可以限制我方作战行动,并给我后方供应造成极大的困难;
- 二是陆空联合火力可以给我人员以大量杀伤;
- 三是机动能力强,易于适应战场千变万化的情况,亦可弥补兵力之不足。

跨过鸭绿江,资料图
但是,深入分析敌人的全面情况就可看出,敌人这些优势的发挥还会受到以下许多因素的制约:
- 一是敌人进行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人民反对,士气不高;二是远隔重洋,兵力人力不足;
- 三是高度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弹药油料消耗大,技术保障复杂,补给困难;
- 四是资产阶级作战指导思想,强调武器技术作用,忽视人的因素,胜则骄,败则馁,容易造成战略战役战术指导上的失误;
- 五是参加侵略朝鲜的仆从国家多,彼此之间存在着种种矛盾,作战互不积极支援。这些因素都会使敌人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这就使美帝国主又一由表面上的绝对优势变成了事实上的相对优势。

入朝前誓师大会,资料图
- 从我军方面来说,我军在战争初期虽然没有海空军支援,并且技术装备低劣,火力弱,机动性差,作战行动受到很大限制,但是我们有自己最大的优势:
- 一是我们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人民支持,士气高昂;
- 二是我距战场仅一江之隔,人员、物资可以得到及时的补充;
- 三是我军有丰富的作战经验,特别是有"以劣胜优"的传统经验,善于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 四是部队勇敢顽强,不怕流血牺牲,能够吃苦耐劳;
- 五是有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作战指导正确,同时我军历史上大都是在困难条件下作战的,善于从战争中学习战争。通过上述对我军优劣情况的分析,我军技术装备上的劣势,也同样具有相对性。

抗美援朝模范群体,资料图
三、敌优我劣形势可以互相转化
从发展的观点看,即使在技术装备上,敌优我劣形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通过我们的主观努力使之互相转化。我军在运动战阶段,连续进行5次战役,一直把敌人从鸭绿江边打回三七线,后来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扭转了朝鲜战局。这里的主要问题是通过集中兵力将我在战略上的劣势转变为战役战斗上的优势。

抗美援朝作战,资料图
突破临津江战斗,我第116师隐蔽作战企图,组织秘密接敌,把两个一梯队团四个一梯队营,乘夜暗推到江边,构筑隐蔽工事,全部转入地下,秘密做好进攻准备,直至我军突然开火,敌大才发觉。在元堂里至石湖地段约6公里长的进攻正面上,我集中了优势兵力(敌我兵力对比为1:3)和略优于敌的炮火(敌我火炮和迫击炮为1:1.3),突然发起进攻,因而获得成功。在敌优我劣形势下,要转变优劣形势,主要是坚持集中兵力原则,着眼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这样就能削弱敌人优势,扩天敌人劣势,发挥和扩大我军优势,逐步实现敌优我劣形势的转变。
抗美援朝战争中,由于我军能够正确地分析敌我优劣形势,认清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因而从思想上武装了全军干部战士的头脑,为我军战胜美帝国主义这个拥有巨大优势技术装备之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抗美援朝纪念馆,资料图
未来反侵略战争,我们仍然面临着"以劣胜优"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对敌我优劣形势进行科学分析,辩证地看待技术装备作用,熟悉敌我双方优劣长短,知己知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研究克敌制胜的新战法,就能转变敌我优劣形势,夺取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