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战役,40军老人无不提及一人:师职干部、患重病、敢死队长

解放海南岛,部队没有渡海作战的经验,也没有更多关于敌人的情报,没有经验,可以想方设法开展大练兵活动,提高战士们的各项技能,没有岛上敌人的情报,就要尽可能地去获取。

对于渡海登岛作战,我军的方案是小规模潜渡加上大规模兵团登陆。小股部队偷渡登岛,不仅可以将兵力送上去,等到兵团大规模登岛作战的时候,在岛上策应,也可以在敌情不明的情况,尽可能地获取敌人的防御部署等情报。

海南岛战役,40军老人无不提及一人:师职干部、患重病、敢死队长

小规模偷渡登岛,探查敌情的同时部署策应

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第一批偷渡战士令人格外敬佩,谁心里都没底,与其说是偷渡部队,将他们说成是敢死队可能更为贴切。而这个敢死队队长,就是118师参谋长苟在松。40军的老人只要提到海南岛战役,几乎都难以避开地要谈一谈苟在松,且不说他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敢站出来带着第一批部队偷渡,就说他当时患重病还坚持带队,就让人佩服。

当时苟在松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肺叶上烂了个洞,成天咳嗽不止,有的时候还吐血。想到这次任务的重要性,苟在松丝毫没将病情放在眼里,不顾大家劝告,一心要带着第一批偷渡者登岛。结果,他不仅在海上吐血,登岛后也吐,战士们非常担心他的身体,他总是摆摆手说:"没事的,过一会儿就好了,任务要紧。"

跟随部队征战多年,战士们对每位领导的秉性都很了解,有些人外强中干,在一些小事上侃侃而谈,等真到了有大事的时候,就毫无办法,而有些人为人低调,可每到关键的时候,总能冲出来挑起大梁,尽其所能地给部队帮助。苟在松就是第二种,大家都喜欢跟他打仗,到了关键时刻,心里才有底。

海南岛战役,40军老人无不提及一人:师职干部、患重病、敢死队长

和他同属一类人的还有刘振华,时任118师政治部主任。苟在松第一次偷渡,刘振华就是第二次带人偷渡,第二次偷渡足足有一个加强团。在部队最开始准备第一次偷渡的时候,刘振华就曾找到韩先楚,要求要参加偷渡,韩先楚没有同意。等到准备第二次偷渡了,他又找到韩先楚软磨硬泡,要求参与偷渡,韩先楚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

1950年初,43军曾在大战在即的时候突然进行人事调动,128师政委宋维栻,调任127师政委。一些不知道内情的人感到疑惑,临阵换将,对部队来说,可不见得是件好事。而知道127师要干什么之后,才觉得这次调动是理所应当的。

海南岛战役,40军老人无不提及一人:师职干部、患重病、敢死队长

原来,127师是要准备第二次偷渡琼州海峡,一些127师的老人回忆说,有了宋维栻的加入,127师简直是如虎添翼。宋政委个子不高,平时温文尔雅,让人很难联想到他在战场上的果断与英勇。

这次偷渡,也是一个加强团,部队按计划行进在偷渡路线上,突然风停了,解放军部队基本都是帆船,没风就没了动力,一些人就想着是不是该回去,等到风来了之后再出来。

海南岛战役,40军老人无不提及一人:师职干部、患重病、敢死队长

宋维栻却不同意,他当即下令,所有船只,按照预定计划,划桨前进,哪怕是划船也要划到目的地。战士们对宋维栻非常信服,在平时的训练中,宋维栻经常带着他们一起训练,一起吃苦,也积极帮助他们进步,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只要有宋维栻在,战士们心里面就觉得踏实。所以,当他说划桨前进的时候,战士们二话没说,纷纷拿出船桨,向前划去。

宋维栻才调任127师不久,为何战士们对他如此信服呢?原来,宋维栻从抗日战争开始就在这个师,在调到128师以前,与战士们一起,打了不少的大仗、恶仗,共同经历了生死,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很强,能打仗,会打仗,将"铁军"的灵魂和作风嵌在心头、渗入骨髓。战士们都是有真本事的人,宋维栻显然就是其中一个。

海南岛战役,40军老人无不提及一人:师职干部、患重病、敢死队长

渡海登岛作战,迎击最后一颗子弹

渡海作战,海战是难以避免的,敌人装备好,火力足,我军战士作风顽强,敢打敢拼,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根据355团3营老人的回忆,天还没亮的时候,敌人的飞机的空中优势还没显现出来,我军攻得很猛,敌人守得也很顽强,枪林弹雨组成强力的火力封锁网,大炮更是没休止地对着我军船队轰击。

当船被敌人炮弹击中,无法前进的时候,战士们全都按照命令跳船,涉水登陆。战士们也不顾四处被炮火炸起来的水柱、也不管眼前海水的深浅,一跃而下,向前方游去。好在距离海滩已经没多远,跳水的战士们基本都游上岸了,战前的训练没有白练。

海南岛战役,40军老人无不提及一人:师职干部、患重病、敢死队长

后面的部队就没那么幸运了,天亮后,敌人的飞机全部出动,专门对着我军船队疯狂扫射,掠过头顶时,还不忘投下炸弹,一些船队要面临岛上、敌舰上、敌机上海陆空三面而来的炮弹轰击,异常艰难。有的战士见敌人飞机俯冲扫射而来,端起机枪就开火,结果被敌机扫中,身中数弹而亡。有的战士更惨,在临近岛屿的时候,被岸上守敌的重机枪拦腰打断,壮烈牺牲。

在平时训练的时候,战士们都用竹子做了救生圈,在战场上也带着,掉进水里之后,就套着救生圈浮在海面上,国民党军舰正面压力一小,就开始在海上四处捞人,特别是对于我军各级指挥员,想方设法地想要捞上去。有的战士在上岸坚持与敌人斗争,有些性子烈的,眼看要被敌人俘虏了,双手一松,脱离救生圈,沉入海底去了,壮怀激烈。

海南岛战役,40军老人无不提及一人:师职干部、患重病、敢死队长

抢滩登陆更是惨烈,海岸线附近的海域一片一片地被血染红,战士们跳船抢滩,不怕死地向前冲,他们知道,这种情况不外乎两种结局,要么在冲的过程中被敌人打死,要么冲上去将敌人打死。

这次渡海作战是光荣的,很多人曾以为是最后一战,哪怕是在最后一场战斗中被子弹击中,光荣牺牲,那也无怨无悔,没有可遗憾的,当时战士们的觉悟就是如此之高,迎击着最后一颗子弹,为新中国而战,为人民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