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邓华的建议,彭德怀听了大胜,林彪没听,牺牲1万馀人仍大败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城。"这是我国开国上将邓华提到最多的一句话,他本人在军事指挥上也是一直恪守这一准则,凡事全局通盘考虑,在一些作战中,时常提出很有全局观念和战略意识的意见,在对敌作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朝鲜战场,邓华建议停止发动第六次战役

在朝鲜战场上,当彭德怀签发了发动第六次战役的预备命令后,各部队开始厉兵秣马,积极备战。这次战役,在规模上,较之以往五次都要大,光是前线部队就部署了8个军,同时还在为准备参战的空军修建机场,看架势,是想要给敌人狠狠一击。

上将邓华的建议,彭德怀听了大胜,林彪没听,牺牲1万馀人仍大败

令将士们疑惑的是,预备命令签发之后,作战命令却迟迟没有下达,这在之前从没有出现过,要说粮食和弹药,经过后勤部队两个多月的准备,早就准备了一个月的量,不存在等补给的情况。

知情的人知道,最终没有马上签发总攻命令,是因为邓华、解方从开城发来了一封绝密电报,他们根据获得的敌人防御情报做出了非常深入而详细的分析。

根据他们分析,敌人纵深防御布置得很强大,加上现代化的立体防御,我军如果大举进攻,并不能占到多少便宜。他们认为,无论我军这次进攻的结果如何,都将会有很大的伤亡和消耗,特别是我军铆足气力攻击,却不能攻破敌人的阵地,被迫撤退的话,那将陷入完全的被动之中,之前战役的教训还历历在目。

上将邓华的建议,彭德怀听了大胜,林彪没听,牺牲1万馀人仍大败

彭德怀收到电报后,对邓华他们的电报引起了高度重视,这场战斗是自己精心布置的,也已经做好了准备,在战役前夕突然停止,自然是需要有充足理由的,而邓华他们所说的,句句在理,他不得不考虑。没有丝毫怪罪邓华他们制止了他准备的战役,反而更加感谢他们提出了不同的意见,避免部队遭受巨大损失。

而签发这份电报,对于邓华来说,也是顶住了很大的压力。第六次战役是彭老总精心策划的,并且毛主席也批准了,自己在战役发起前突然要推翻这一方案,自然是需要一定的说服力的,在发出电报之后,他心里始终悬着一块石头,久久不能落下。

上将邓华的建议,彭德怀听了大胜,林彪没听,牺牲1万馀人仍大败

令邓华没想到的是,在他这份电报发出去之后,毛主席竟然支持停止发动第六次战役的建议。意外归意外,邓华赶紧给彭老总发电,第六次战役可以改为抓紧准备而不发动,这样,万一突然出现机会,也可以迅速做出反应。

敌人已经摸清了我军一些进攻规律,所以才会大量修筑防御工事,就等着我军进攻,一旦我军"七天攻势"一过,开始撤退,他们就又会像之前一样,迅速出击,对我军全线反扑。想要迅速将他们赶出去,是不现实的,现在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和他们耗下去,等他们主动攻击,我军就能发挥优势,重创他们。

邓华在朝鲜战场上的贡献远不止如此,在之后,我军开始转入长期阵地防御战,他又建议我军进行依托阵地的战术性反击作战,不求一次就能取得多大的胜利,只要能在战斗中消耗敌人力量,哪怕是一个人,那也是一种胜利,积少成多,积小胜为大胜。毛主席和彭老总都非常赞同,毛主席还形象地称这种战法为"零敲牛皮糖"战术。

上将邓华的建议,彭德怀听了大胜,林彪没听,牺牲1万馀人仍大败

经过后面的实践,也证明了邓华的建议是有多么的正确,部队在进行阵地防御战期间,歼灭的敌人是运动战时期的三倍,关键的是,我军的伤亡还减少了,这让我军领导非常高兴,对邓华更是称赞不已。

而这只是邓华的建议被采纳的情况,在东北战场上,因为邓华的建议没有被采纳,我军出现过重大损失。

林彪未采纳邓华建议,四平之战损失惨重

在我军对四平完成包围之后,林彪下令,1纵和邓华的7纵两个纵队的兵力围歼四平之敌。林彪估计,当时四平城内只有四个团的战力,用两个纵队就可以了。

上将邓华的建议,彭德怀听了大胜,林彪没听,牺牲1万馀人仍大败

邓华在率领7纵到达指定区域后,经过反复查看,结合从各处收集来的情报分析,马上向上级发去电报,要求增加兵力。在电报中,邓华表示,敌人的兵力比之前预想的要多,我军在兵力上并不占据太多优势,敌人坚守城内,武器装备又好,想要拿下,有一定难度,如果再增加1个纵队参战,那将会使部队在攻城方面多了一大股力量,敌人要分守各个地方的进攻,防守力度必然减少,我军拿下四平的机会就会大很多。

他提出这个建议不是只考虑了敌情,也想到了我军的实际情况,当时,我军在东北已经有6个纵队的兵力,在此关键战役中,想要抽调一个纵队来攻城,并不是什么难事。按照邓华本来的意思是要抽调一个纵队,有些同志就对邓华说:"林总打仗一向谨慎,如果有多馀可用的部队,肯定也早就安排上了。"

上将邓华的建议,彭德怀听了大胜,林彪没听,牺牲1万馀人仍大败

所以,邓华综合考量之后,将需要抽调的兵力改为至少两个师,最好是一个纵队。他对敌人的兵力是做过计算的,增加两个师已经是最低要求了。

林彪看了邓华的电报后,对于增兵不置可否,可他只同意增调了一个师,这有点出乎邓华的意料,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个师还只是担任预备队,并不单独从一个进攻方向向敌人发起进攻。这样,就偏离了邓华要求增兵的初衷,兵力差距不大,进攻方向少,攻城就会很困难。

上将邓华的建议,彭德怀听了大胜,林彪没听,牺牲1万馀人仍大败

果然,经过战士们前赴后继地进行攻击,两路纵队是攻进去了,可是攻城部队就两个攻击方向,敌人死守东城区,我军再怎么打就是打不下来,到最后将6纵的两个师调来时,已经为时已晚,反而成了兵家大忌--"添油战术"。

随着敌人的援军的到来,我军不得不开始抽出部队前去阻击,结果,进攻四平的部队终是没有足够力量将四平城内的敌人吃掉。最终,四平之战以我军撤退而告终,仍牺牲了1万3千馀人。

如果最开始就听取邓华的建议,想方设法调来足够的兵力攻城,四平之战是不是又是另一种结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