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战孟良崮,部队正准备庆祝胜利,粟裕严肃下令:还差7000人
粟裕将军指挥作战一个很强大的点在于,即使在部队取得很大胜利的时候,他依然能保持睿智而冷静的头脑,直到战役战斗真正的结束。
部队已庆祝胜利,粟裕洞察敌还剩7000人
在指挥孟良崮战役的时候,遭到国民党疯狂的反击,前来支援张灵甫的国民党部队已经在来的路上,如果久攻不下,到时候我军就可能面临被内外夹击的危险。

于是,有的人就建议主动撤退。粟裕在地图上思索良久:"退吗?不能退!一旦这个时候退下来,敌人肯定会反扑,死死缠住我军,等到敌人援兵到达,我军将会更加被动。"
他知道,战斗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候,就看谁能挺得住,只要我军部队咬牙坚持,一定能攻破敌人的防御,将敌人一举歼灭。于是,他下令,部队决不能撤退,一定要攻上去,全歼敌人74师。陈毅也是立马下令,部队必须坚决往上攻,部队打多少,之后补多少。
最终,我军战士们奋力向前,攻上了孟良崮主峰,取得了胜利。随后,就是各部队肃清残敌的时候,没多久,孟良崮就见不到几个敌人的踪迹。大家都以为拿下胜利,战斗结束,于是,有的开始开总结会,有的开始休整。

而粟裕看着各部队上报上来的歼灭敌人数量,眉头微皱,一些指挥部的人看出了粟裕将军的严肃,正欲询问的时候,粟裕下令:"各部队继续搜查孟良崮,不可放松警惕,特别是一些比较隐蔽的山沟里,没有命令,不许停止。"
原来粟裕将军将上报的歼敌人数和之前情报上显示敌人的数量作对比,发现两者相差甚大,足足有七千馀人。平时可能因为战场实际情况,歼敌数字会有些许差距,但绝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差距,要么是之前的情报有误,要么就是眼前的敌人还没有被全部消灭。
粟裕对我部的情报人员是非常信任的,他相信情报没有错,所以,他赶紧下令仔细搜索这股敌人。果然不出将军所料,我军终于在一处非常隐蔽的山沟里发现了这批敌人,在我军强大的攻势之下,这股敌人被全部歼灭。

著名的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粟裕将军运筹帷幄,各部队按照部署,尽可能地歼灭敌人。在淮海战役的最后阶段,粟裕将军根据敌情变化,做出适当调整,将负隅顽抗的敌人妄图抵御攻击甚至是反击的"白日梦"打碎。
在这关键时刻,粟裕将军站在地图前,一直关注着敌我形势的变化,地图上插着很多红蓝旗子,红旗代表我军,蓝旗代表国民党军。指挥部的参谋就拿着旗子站在旁边,一旦收到报告,哪里的国民党军被消灭了,他们就会马上在地图上将蓝旗拔掉,换成红旗。
就这样,七天七夜里,粟裕将军或坐或站,一直关注着地图,夜以继日,一旦有新的命令,就采取口授的形式,根本不敢放心地去休息一会儿。这并不是他不相信指挥部的其他人,确实此战非常关键,战场形势千变万化,他要确保自己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确保战斗按照我军的意图走。

终于,在1949年1月10日,张震副参谋长报告,敌人最后一个据点刘庄已经在战士们的疯狂冲击之下,被端掉了。粟裕听完之后,极为高兴,大声地说了几声:"好啊!"随后,便昏睡了过去。
指挥部的人见粟裕将军如此模样,赶紧抬回去请了医生来看。医生检查完,没发现有什么大问题,知道粟裕将军已经连战数日,推断将军是由于疲劳过度,现在是在睡觉,没什么危险。众人联想到这几日粟裕将军的表现,也觉得可能是这个原因。
没想到,粟裕这一睡就是三天,可把大家急坏了,三天后,将军才慢慢醒了过来,众将领得知消息后,赶紧前去探望,粟裕将军此时精神状态不是很好,面容憔悴,说话有气无力,大家前来探望,轻声问道:"有没有鸡汤啊?"

陈毅、粟裕搭台唱戏,彼此协作不分离
提到粟裕,大家都会联想到陈毅,二人一起合作了很长时间,珠联璧合,所向披靡。大家都知道粟裕将军在军事指挥上天赋异禀,能力出众。1946年10月15日,中央军委致电陈毅粟裕他们,表示山东、华中野战军会师后,在陈毅领导下,粟裕负责战役指挥。粟裕对陈毅说:"我还像过去那样,当好你的助手。"
果然,在之后与敌人的斗争过程中,粟裕将军更加尽心尽力,着眼大局,指挥了无数大大小小的经典战例。粟裕将军果然如他所说的一样,做了一名非常合格的助手。两人亲密无间,并没有任何嫌隙,将帅协谋,将革命进行到底。
有人称他两人搭台唱戏,谁也离不开谁,粟裕将军在军事上屡创佳绩,而陈毅元帅,每次在关键时刻又能力挺粟裕,充分信任粟裕将军的军事指挥。

在华东战场的时候,司令员是陈毅元帅,但是军事指挥很多时候都是靠粟裕将军,粟裕是个谦虚的将军,并不居功自傲,在每次打仗前,会将心里的想法给陈毅讲一遍,获得陈毅元帅的同意。
陈毅元帅听完他的计划后,觉得可行,就让他放手去干,如果中途有谁不配合,陈毅元帅还要亲自打电话狠狠地骂一顿,让他们必须服从命令听指挥。如果遇到有疑问的地方,陈毅元帅又会询问粟裕,这样,他自己对粟裕将军的作战计划也会非常了解,如果之后出现敌情变化,他也知道该怎么做。
作为一名征战多年的老将,粟裕将军曾说:"不谙地图,勿以为宿将。"可见他对地图的重视程度。他在行军过程中,始终会带4样东西:枪、地图、指北针、望远镜。

各种大小地图都有,每次一到新地方,他不像别人,先看住处,看伙食等,而是立即让人把地图挂起来,仔细研究一番地图。在以往战斗的时候,基本上地图都在指挥部,解放战争后,粟裕将军办公室、书房、卧室,仍满挂地图,一有时间,他就站在地图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