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定决心和谈,傅作义签订协议,是大义之举还是手中无牌?

无论是张作霖、阎锡山,还是傅作义、白崇禧,无一不是一手军事,一手政治,都玩得风生水起。他们在那个特殊的时期,见惯了尔虞我诈,经历了无数的世态炎凉,最终成为老谋深算,狡兔三窟的一方人物。

在人们平常的认知中,一提到傅作义,大家就可能想到他是一位三星上将,堂堂华北"剿总",在政治方面,似乎少有建树。试问,如果他只是单纯的一介武夫,只懂得带兵打仗、冲锋陷阵,那如何能在国民党军官中脱颖而出,被蒋介石任用为华北"剿总",从而使他成为"华北王",掌管一方天地的呢。

下定决心和谈,傅作义签订协议,是大义之举还是手中无牌?

要知道,如果傅作义只是因为打仗厉害的话,那对战场权力就会比较有想法。当初,蒋介石曾想让他做东北和华北的总负责人,最终被傅作义以资历尚浅、难当大任拒绝了。如果没有精明的政治头脑,傅作义会对如此大权置若罔闻吗?相反,其政治水平很高,最终,蒋介石任命他为华北"剿总",他自己也没拒绝,在自己苦心经营的华北,"王"了起来。

谈判桌上,傅作义以退为进谈条件

在辽沈战役结束后没几天,傅作义就曾主动向毛主席发去电报,表示愿意将军队交由毛主席指挥,希望共产党能派出代表和谈,当时毛主席并未理会,双方还未开打,就直接交出军队,任谁想 ,也知道傅作义绝非真心实意,心里肯定在打着小算盘,毛主席并未理睬他。

下定决心和谈,傅作义签订协议,是大义之举还是手中无牌?

果然,等到解放军开始在平津地区大规模部署的时候,傅作义和谈决心迟迟难下,对和谈毫无诚意,提出一大堆不切实际的条件,妄想还能再坚持坚持。

在第一次谈判期间,"剿总"联络处少将处长李腾九曾让人发电报给谈判代表,有一句话是:"帮助成功者速成,不是依附成功者求发展。"这正是傅作义的意思,傅作义为了和谈,将自己摆在弱小却又深明大义的位置上。

傅作义表示,他与共产党和谈,并不是为了他自己的一己私利,而是想到国家,想到民族,想到人民正在蒙受苦难,自己不忍心看着战火继续在华北大地燃烧。特别地,在他的意思中,还透露出他自己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了,是战是和,接下来就要看共产党的了。以退为进,手段高明。

下定决心和谈,傅作义签订协议,是大义之举还是手中无牌?

可惜,谈判桌上,舞台一直是给胜势一方的,如果你开出的价码不符合预期,他们有权说不,并且你还无可奈何。对于傅作义提出的一系列不合理要求,解放军直接拒绝了。

十二年抗战,傅作义民族大义旗帜高举

说到傅作义的政治,就不得不提到他在对待日本侵略者的态度上,在这方面,他不像其他一些大小军阀,为了一己之私,不惜出卖灵魂,出卖祖国和人民。这方面,他确实是个像样的军人,高举民族大义,胸怀爱国的赤诚之心,在抗战中屡立战功,有效地抵御了日军的进攻。

在民族大义上,傅作义从不含糊。我们常将抗日战争说成八年抗战,但是对于傅作义来说,他是十二年抗战。自从长城抗战后,傅作义就一直与日本侵略者势不两立。

下定决心和谈,傅作义签订协议,是大义之举还是手中无牌?

早在1936年绥远抗战前,日本关东军参谋板垣征四郎到绥远"访问"傅作义,他们看中了傅作义的军事指挥和在华北拥有很高的威望,想要让傅作义为他们做事,让傅作义站出来为改善中日关系做出努力。同时,他们也表示,将会全力支持傅作义。

这不禁让人想到了日本在东北扶持的一个傀儡伪政权:伪满洲国。从板垣进来,傅作义就没怎么给他好脸色,听说这个之后,傅作义正色道:"华北是中国的领土,决不许任何人搞什么'独立'。"

见此路不通,板垣并未放弃,讪讪一笑,又向傅作义提出什么蒙绥"自治",傅作义听完,怒火中烧,心想可恶的侵略者,侵略我国领土,还想让我成为民族罪人,其心当诛,也不客气,义正词严地回答道:我负责边防防务,守卫疆土,决不允许任何叛离祖国和民族者来犯,使国家领土受到损失!

下定决心和谈,傅作义签订协议,是大义之举还是手中无牌?

傅作义此番话语犹如震耳之洪锺,不仅让板垣面色难看,也让自己的部下知道,无论何时,民族大义不能丢,要做真正的中国人,抵御日本侵略者。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部队在抗日战争中也确实打了不少胜仗,重创了日军。

北平和平解放,城内军民免遭炮火

傅作义曾经带着一个师的兵力,在涿州城顶住了奉军十几个师的进攻,活生生撑了九十多天,那次,他亲眼目睹了城市攻防战对于城内的军民来说,伤害有多大。

当时涿州城内并不全是房屋建筑,还有至少三分之一的空地,涿州城也比较小,即使是这样,他还是看见很多军民死于炮火之下,房屋被毁,军民饱受饥饿之苦。

下定决心和谈,傅作义签订协议,是大义之举还是手中无牌?

现如今,他坚守的北平城比之涿州,城市面积大,城内人口更是多了好多倍,如果战斗打响,城内军民必将死伤无数。

同时,他部队的物资等囤积在丰台,此次防御北平,本就比较匆忙,城内粮食并不多,在北平如此大的军民人口基数面前,想要像涿州那样管理粮食,打长久之战已经不可能。

就算蒋介石愿意派出飞机,空投粮食物品,解放军也不会让其如愿,对于来空投的飞机一阵猛打,他们就只能高空投送物资,这样就没了准度,大部分是不会落进北平城的,剩下的也只是杯水车薪。傅作义想到了之前的长春,那座饿殍之城,不禁打了个寒战。

下定决心和谈,傅作义签订协议,是大义之举还是手中无牌?

看似傅作义是为了城内军民的安危着想,并且他自己也是这样表现出来的,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他们一再提出解放军不可能接受的条件就是明证,明明知道解放军的条件,还想要来谈其他的,无非就是自己手里还有牌,还觉得可以对抗。直到后来,自己的诸多主力部队被消灭,天津被攻破,他手中再无筹码,也就只能同意解放军的要求了。

但不管怎么说,北平和平解放,受益最大的终究是城内的老百姓,无论是不是其初衷,傅作义这一决定也算是一次"大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