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林彪接连开小差,主席多次批评后仍委以重任

第一次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处于最低谷阶段,对中国革命胜利的信心从未动摇过的,只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等极少数领袖型的人物。林彪显然不属于此类。但他一不曾叛变,二是想到上海重头再来,因此,一度离队并没影响他的前程。归队后他不仅受到欢迎继续当连长,1928年3月二打耒阳时第1营营长周子昆负伤,朱德还指令林彪代理1营营长。

这个营是由第73团馀部编成的,下辖4个连的大营。

4月,林彪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整编中被正式任命为第28团第1营营长。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林彪接连开小差,主席多次批评后仍委以重任

8月25日,红4军参谋长兼第28团团长王尔琢遭叛徒袁崇全枪击牺牲,痛心不已的朱德兼起了第28团团长,但9月下旬即将这一职务交给了林彪

这个团由南昌起义军馀部编成,装备好战斗力强,是红4军的绝对主力团。

此前,林彪未显出过人之处,初当团长也不尽如人意。好几位开国将帅回顾历史,都提到1929年初的林彪——

这年年初,为打破国民党军对井冈山的第三次"会剿",朱德、毛泽东率红4军主力3600馀人,由茨坪、小荇州下山出击赣南,实施外线机动作战。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林彪接连开小差,主席多次批评后仍委以重任

1月23日,红4军不费一弹占领大余城。当时确定第28团配置于城东北一带山地担任警戒,军部和第31团及特务营开展群众工作。但林彪既没有组织营、连主官看地形,也没有研究各种战况下的协同配合。

25日,大余城内正在召开群众大会,发放土豪浮财,由遂川尾追而来的国民党军第7师李文彬旅突然发起攻击。这个旅是赣敌中很有战斗力的部队,一下就突破了第28团的警戒阵地。听到枪声大作,又看见林彪带着少部分人后撤,城里顿时就乱了。

毛泽东急忙拦住林彪,要他赶快带部队挡住敌人。林彪却面有难色,说部队已退下来了。毛泽东火了,命令:"撤下来也要拉回去!"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林彪接连开小差,主席多次批评后仍委以重任

一旁的陈毅也愤然地说:"主力要坚决顶住敌人。"

林彪只好折回头去,重新组织抵抗,为主力转移争取时间。

这一仗,损失了第31团的营长周舫、独立营营长张威;第28团党代表何挺颖重伤,数日后也牺牲了。

此后,红4军一连十几天没能摆脱敌人的追击,被撵得在赣南、闽西山区打圈子。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林彪接连开小差,主席多次批评后仍委以重任

毛泽东在这年3月20日给中央的报告中说:"沿途都是无党无群众的地方,追兵5团紧蹑其后,反动民团助长声威,是为我军最艰苦的时候。"

粟裕大将回忆说:"时值隆冬,我们穿行在崇山峻岭之间。山上积着冰雪,穿的单衣已破破烂烂。就这样一支坚韧不拔的军队,使拥有二百万军队的蒋介石寝食不安。我们的两条腿不停地走,每天少则四五十公里,多则六十多公里。夜晚,我们在夹被里装上禾草盖着睡觉;雨雪天,把夹被当作雨衣披在身上。因为一路急行军,炊事担子掉在后面,所以饭都是自己做。每人带一个搪瓷缸子,到宿营地,自己放一把米,放上水,烧起一堆火,一个班一堆,大家围着火睡,一觉醒来,饭也熟了,吃过饭,接着走。就这样,我们忍着疲劳、严寒和饥饿,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

初下井冈山的红4军艰苦备尝,险情迭出。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林彪接连开小差,主席多次批评后仍委以重任

陈毅、粟裕、肖克等老将老帅们都说,最险的一次是2月1日在圳下。

圳下是寻乌县吉潭镇南边三四里地的一个小村子,那天晚上红4军领导都在这个村里宿营。当时前卫第31团驻吉潭,后卫第28团驻圳下以西。

2日凌晨,紧追不舍的赣敌第7师刘士毅部打过来了。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林彪接连开小差,主席多次批评后仍委以重任

当时在第28团当连长的粟裕回忆说:"那次第28团担任后卫,林彪当时担任第28团团长,他拉起队伍就走,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和军直机关被抛在后面,只有一个后卫营掩护,情况十分紧急。"

林彪儿戏般放弃掩护军部的职责,擅自率部开拔的行为,至今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敌人冲进圳下村时,习惯夜间工作的毛泽东尚未起床;陈毅和毛泽东的小弟弟毛泽覃等正吃早饭。

但毛泽东命大,睡梦中被枪声惊醒后,他跳下床就跑。正好敌先头分队从他门前刚过去,敌后续部队还没上来。他借此空当,乘天色昏暗,有惊无险地与警卫员转移到村外。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林彪接连开小差,主席多次批评后仍委以重任

陈毅披着大衣向村外急走时,忽然斜刺里冲过来个敌兵,一把抓住他的大衣。情急中陈毅将大衣向后一抛,正好罩住敌兵的脑袋,他趁机一阵猛跑脱身。

毛泽覃慢了一步,腿部中弹,幸亏特务营全力抵抗,掩护他撤出圳下。

朱德住在离毛泽东不远的一户农家里,他听到枪声奔出门时,村里已是弹雨横飞,人群奔突。

此后的情形,《朱德年谱》里有记载:"朱德手提机枪率警卫班战士作后卫,且战且退,在支持了十几里后,和战斗到最后的三名战士插上一条侧路,与大队会合,然后再退到寻乌县境内的罗福嶂。朱德妻子伍若兰在这次战斗中被俘,受尽残酷折磨后于二月十二日在赣州英勇就义。"

圳下,险些改写中国现代革命史。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林彪接连开小差,主席多次批评后仍委以重任

红军险地求生,直到这年的大年初一,在瑞金以北的大柏地冒雨歼灭敌第15旅两个团,才算摆脱了敌人。

陈毅称之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的战斗"。

红4军在大余、圳下两次遇险,都与林彪有关。但毛泽东也只给了他一个记过处分。2月1日,红4军前委在寻乌县境内的罗福嶂整编,将所属部队编为两个纵队,仍旧任命林彪担任第1纵队司令。这年年底召开的古田会议上,林彪又当选中共红4军前委委员。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林彪接连开小差,主席多次批评后仍委以重任

此时的林彪毕竟才23岁,当了纵队司令、前委委员,仍不能理解一年来红4军转战闽西意义何在,看不到革命前途在哪里。

林彪不爱说话,但肯动笔。想不通了,他就给毛泽东写信,提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红军中的这种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在敌第三次"围剿"井冈山之前已经出现。1928年10月5日,在茅坪步云山召开的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就已着重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发生、存在的原因和条件,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问题。如今正处于上升期的林彪又以书信形式提出这个问题,这使得毛泽东格外重视。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林彪接连开小差,主席多次批评后仍委以重任

1930年1月5日,古田会议结束一周之后,毛泽东给林彪回信,并以党内通信形式印发部队干部。信中,毛泽东批评了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论断,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基本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3个月内,毛泽东2次在5日这天回答"红旗到底打得多久"。

有意思的是这封信,毛泽东一直保存着。1948年夏天,中共中央决定出版《毛泽东选集》时,毛泽东又把这封信翻找出来,准备收入到选集中。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林彪接连开小差,主席多次批评后仍委以重任

当时正在东北指挥作战的林彪闻讯后,急忙致电毛泽东,要求不要将此信收入选集。毛泽东没有同意。林彪再电毛泽东,说完全拥护在党内外公布这封信,为不致引起误解,能不能只公布信的内容,不要公布我的名字?

毛泽东这才同意删去他的名字和指明批评他的部分。不过,毛泽东同时也提醒他一句,说这可是桩历史公案,你林彪以后不能翻这个案哟……

这封信在当时影响很大,后来编入《毛泽东选集》时,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批评归批评,使用归使用。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林彪接连开小差,主席多次批评后仍委以重任

"古田会议"半年之后,红4军、红3军和红12军合编为红一军团时,毛泽东仍然提携年仅24岁的林彪出任红4军军长。两年后又委他以红一军团军团长兼红4军军长的重任。

1932年3月,中革军委重编红一、红三、红五军团,提升红4军军长林彪为第一军团总指挥,数月后改称军团长;下辖红4军、红15军,全军团总人数近万,为中央红军主力军团。是时,林彪还不到26岁。或许正是因为军团长太年轻,中革军委为红一军团配了个大林彪7岁的政治委员—聂荣臻。

这位来自川东小镇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吴滩的开国元勋,是在赴法勤工俭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职业革命家的。1924年10月,聂荣臻转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3个月后被抽调到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军事。其间,在他和王若飞的介绍下,同班同学、原孙中山警卫营营长叶挺成为中共党员。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林彪接连开小差,主席多次批评后仍委以重任

1925年9月,因中国大革命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军事干部,聂荣臻经海参崴回国,被组织上派往黄埔军校,先后担任军校政治部的秘书,协助主任、副主任。

聂荣臻回忆:在黄埔军校时就认识林彪,那时他还是个刚刚进校的入伍生。

"中山舰事件"后,聂荣臻被免去了黄埔军校职务,先后调任中共广东区军委特派员、湖北省军委书记、第11军党代表、广东省军委书记;参加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1930年5月,中央调聂荣臻回上海中央特科工作。当时和他一起在特科担负镇压叛徒、特务任务的,还有陈赓。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林彪接连开小差,主席多次批评后仍委以重任

1931年12月中旬,聂荣臻奉命离开白色恐怖的上海,转移到了中央苏区,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几个月后又被任命为红一军团政委。

由此始聂荣臻与林彪共搭档了五年半,直到1937年11月八路军第115师分兵,两人才各奔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