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问彭德怀:你家人可好?彭:谢谢!我家还剩我一颗人头
西安事变以后的大半年中,周总理已同国民党作过5次谈判。现在又因山西在抗日战争中的独特的历史地位,只得暂时把同国民党谈判的事宜搁下,奉命转道山西,利用阎锡山愿意同共产党合作的一面,推动山西群众抗日运动。
在中国革命征程中,周总理文韬武略,不论军事、政治、内政、外交,均有过他人无可比拟的业绩,在党内外拥有很高的声望。
"……要使全体同胞不当亡国奴,就必须建立各党各派各军各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合起来打日本;就必须动员民众,武装民众!须知,由这一些民众意志筑成的无数的国防堡垒,是较一座雁门关或平型关更为可靠的啊。"
周总理深谙毛主席关于抗日游击战争战略方针的核心内容,是把发动群众,扩大抗日力量置于首要地位,讲起话来,深入浅出,既鼓舞人心,又丝丝入扣。
但就山西而言,我党虽有一批党员在1年前已入晋作高层人士的统战工作,推着、拉着阎锡山抗日,使山西成了除陕北以外全国第二个倡导抗日的地方和民众运动开放最早的省份,全国各地爱国青年,除投奔陕北,都拥来山西。但问题却又不是那么简单。在抗日问题上,我党虽同蒋、阎建立了统战关系,但在对待我党的态度上,蒋、阎又同日本有一致之处。矛盾错综复杂,山西集中了所有这些矛盾。这里既有新的课题,又需有统战工作的特殊形式。如何做到既使阎锡山满意,又巧妙地贯彻我党的统战政策;既必须周旋,又需要艺术。
一、周总理处在激烈的政治漩涡之中,但他毕竟是20世纪中国一位驾驭风云的人物;他同时又是调整各类矛盾和意见的能手
现在,他作为毛主席派往抗日前线的中央代表和军委副主席,要为实践毛主席战略思想作出一系列安排,同时又要为毛主席在政治、军事上的决策提供来自第一线的依据。
此刻,他虽然暂时已不再是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的中央代表,但却是国共两党已经达成的一系列和谈协议的一个伟大的实践者。他必须使自己所作出的一切安排部署,不能使对方抓住把柄,同时也符合大多数人的愿望。
这里有数不胜数的难题,既需要雄才,也需要大略。
周总理对某些难题似乎早有预料。
在洛川会议进行之时,他明白八路军的高级指挥员们几乎都在为八路军出师后如何争取在抗日战争中头一仗就打胜,藉以提高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而努力,这样对打击恐日病,鼓舞抗日士气,开展群众抗日运动都有好处。
因为历史提供了这样的背景:华北国民党70万大军抵挡不住日军20万人的进攻,在兵败如山倒的溃退局面中,八路军开赴山西前线后,将采取怎样的动作,岂能不为人所瞩目?因而,在毛主席发表了他的独具谋略的山地游击战方略之后,周总理接着进行补充:应不放松在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毛主席没有随即改变原有的提法。
周总理也未放弃他的补充。
会议让所有到会者思考了3日。
最后还是统一到毛主席提出的战略方针上来。
毛主席也考虑到讨论中的不同意见,把关于作战方针的提法变更为:基本的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这样,在部队匆匆出征的时候,尽管前方战局混乱,但官兵上下对胜利充满信心。
当周总理紧随八路军先遣劲旅—— 第一一五师一部之后进入山西,沿途所闻街谈巷议,无不希望红军早日参战。一路箪食壶浆,一路热切企盼。连那些一向沉着冷静的将领也被热情的群众所鼓舞,按捺不住想立即与"不可战胜的皇军"来一次较量。
来到山西,周总理首先考虑的还是开展敌后游击战的布局。几天之后,他向延安发去的第一份报告,讲的便是华北敌我形势和山西发展群众游击战争得天独厚的条件:恒山山脉绵延在桑干河右岸,颇利于敌后游击;五台山脉势最高峻,蔓延极广,南北东西都不易突入,机械化兵团更难展开;太行山脉沿正太路两侧,山势极险,也极利于游击,并与太岳山脉连接,最便于转移;晋西北山势较薄,转向吕梁山脉更好……"派周出使晋地,形同自己率军亲征。"毛主席看了周总理的报告,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联想到1年多前他曾率领红军渡河东征,第一次踏上山西高原,目睹山光水色,真像周总理报告所描绘的,像似又一次亲临其境。
凝视周总理的报告,在毛主席眼下,拱形墙上那张单调而呆板的军用平面地图,已经变成了一幅色彩斑斓而又十分壮观的群众抗日游击战争的立体图像,那数不胜数的游击队员似乎正出没于层峦叠嶂的大山之中……
毛主席激动不已,由不住提笔挥毫——这便是9月中旬接连发出的致山西前线各将领关于情况判断和变更原定战略部署的一系列电报。周总理知道,毛主席十分关注他同阎锡山的会晤。
二、每与国民党方面晤谈,周总理总是为了提高共产党在中国的政治地位,不遗馀力而又十分巧妙地进行抗争——充满艺术魅力的政治斗争
汽车的马达声在夜幕中震响。周总理偕彭德怀、徐向前等一行,趁夜赶赴太和岭口。在他们身后,八路军的3个师除林彪率一个先遣旅已先期入晋,其馀大部人马正分批渡过黄河,继续开向抗日前线。
仲秋的夜空,繁星满天。汽车披着灿烂的星光,划破前进道路上的黑暗,一直向北疾驰。
在晋北崎岖公路上不断颠簸中,周总理用心思索着怎样同1年前还在战场上跟红军刀兵相见的老对手阎锡山进行谈判的事。
面对这样一个阴险狡诈的对手,周总理既要在谈判桌上争得我党我军在山西抗日战场上的主动权,又要达到团结友军抗战的目的,自然要费一番筹谋。几天前,毛主席致电周总理,对与阎锡山谈判的内容又一次作了阐明。这次从太原出发前,周总理又将去太和岭口见阎锡山的准备情况报告了毛主席。还特地提名让与阎锡山同乡的徐向前一道去,以便于开展统一战线工作……
东方闪亮。笼罩在雾霭中的勾注山逐渐显现出雄壮的轮廓,雁门关矗立在勾注山的峰巅,峰巅下的太和岭口迎来了新曙光。
平常穿袍执服,表现出道家风度的阎锡山,突然戎装披挂。在迎候周总理到来的这天,一扫五台传统衣着打扮的"山气",尽力显示出一个战区司令长官的威武雄姿。
他对周总理已有所闻。早在20年代初期,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时,二十几岁的周总理就担任了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30年代初期,周总理直接指挥红军粉碎了蒋介石的第四次"围剿"。多少年来,不论为政为军,周总理一直是声名赫赫的共产党领袖人物之一。他同周总理已经有过几次交往。5月间在太原会面时,周总理关于抗日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的那番谈吐,真把阎锡山折服了。由此,他才真正信服了有关周总理在处理西安事变中那些十分神奇的传言。
8月间在南京国防会议上,当听完周总理发表的那番演讲后,有人悄悄问阎锡山:"你对日本人准备打呢?还是不打?"他心事重重地表示:"打吧!不打,共产党不答应。"
随着国共和谈的不断推进,山西的国共合作形势有了神速的突破,共产党的一批重要人物和它的部队进入晋境,阎锡山希望能使山西的守土抗战出现一个特殊的局面。
当周总理一行于9月7日早晨到达太和岭口的时候,阎锡山竟破例地从东梁步行到西梁的村口路边进行迎接,而后又十分热情地接到他的住地。会谈时又从安全考虑,他们移进了那孔隐进山崖很深的窑洞里。
周总理向阎锡山介绍同他相偕而来的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阎锡山由不住就是一怔。对这位红军中的著名战将,阎锡山听到的传言太多了。出生在毛主席家乡湖南湘潭县的彭德怀,因家境贫寒,11岁给地主放牛,当过煤窑工人和挑土工人,从16岁起就想找一条救国救民之路。直至1928年30岁时,在平江城头举起了义旗,反对蒋介石,率红五军主力奔赴井冈山,在茨坪和毛主席、朱德的部队会师了。从此便在毛主席统帅下,同朱德一起指挥千军万马,纵横驰骋于巍峨井冈、苍茫赣水和碧绿闽山之间。在指挥作战上,以少胜多,以弱克强,避实击虚,勇谋兼备,在红军将领中以最凶悍和最厉害著名。他的名字与毛主席、朱德和黄公略并提,"朱毛彭黄"。从井冈山到延安,一直辅佐毛、朱打天下,不但粉碎了蒋介石的多次"围剿",更跨越万水千山,冲破蒋军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胜利进行了长征。蒋军官兵们一提起彭德怀的名字,许多人便联想到传统戏中关公的形象,由不住要产生几分怯意。在国共交战期间,国民党军队曾以飞机散传单,以赏大洋10万元买彭德怀的头。后来蒋介石有一次见到了彭德怀,客客气气地问:"你家里人还好吗?"彭德怀不拐弯儿地回答:"谢谢!我家里的人全被你杀光了,现在还剩我这一颗头!"把蒋介石搞得下不来台……
对于上述种种传言,阎锡山在1年前曾多次表示不以为然,他不相信彭德怀果真就那么"神",认为全是传言中的某种渲染。1年前,作为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司令员的彭德怀,冲破阎锡山设置的千里黄河封锁线,第一次率部踏上山西高原,没用几个回合,就把数十万严阵以待的晋军打得唏哩哗啦,连一向老成持重的阎锡山也沉不住气了,唯恐红军就要冲进他的老巢,赶紧组织人马在绥署门前日夜修筑防御工事。自此,他才领教了彭德怀的厉害。现在,这位英武威严的红军战将就立在自己面前。真乃风云变幻,时敌时友,他不禁感慨万千……
周总理见阎锡山在彭德怀面前怔着,接着便介绍第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到底是故人相逢,阎锡山一下把崩紧的面肌松弛开来,那半开玩笑、滔滔不绝的话便冲着徐向前而来:
"周先生来山西,也真会选人才呀!徐银存——他是后来才改叫徐象谦、徐向前的——不仅和我的老家只隔一条滹沱河,还有一层特别的师生关系——他在我创办的山西国民师范读过书。这一次回来除了商谈合作抗日,可不让他回家刨我的墙角啊!"说罢,特地朝徐向前笑了笑。
周总理也随之笑着说:"司令长官把话说到哪里了!我这次偕向前一块来,是要他给我带路的。同时,八路军划归二战区序列,向前作为您的部属,彼此见见面,加上同乡和师生之谊,自然是亲热着哩!"
阎锡山仍是半开玩笑地说:"我阎某人,可不是那不通情理之人。"又向徐向前说:"银存,你回去问问乡亲父老,我阎万喜有没有对不住他们的地方?阎万喜可不是蒋介石,他除了派人到你家问长问短,还提醒我注意你徐银存的行踪呢!"
大家说笑几句,开始转入正题。
"从战争开始这一阶段看,日本军队来势凶猛,整个形势目前是敌强我弱。因为现在日军无论在兵力还是武器方面,都居于压倒的优势,是强国。而中国是弱国。中日战争不是两个势均力敌的国家的战争,而是弱国反抗强国侵略的战争,要取得速胜是不可能的。但由于中国是大国,日本是小国,所以日本人的进攻不可能长期继续下去。只要我们坚持抗战,以持久战对付敌人的速决战,必然是敌人一天天弱下去,我们一天天强起来。在中国方面,不能是单纯的政府与军队的抗战,应该是全民的全面抗战。这一战争,在日本帝国主义方面,还要全国总动员来侵略我们,并且为此准备了几十年。中国以一个弱国进行抵抗强大敌人的民族自卫战争,无论如何,是要依靠广大民众起来支持这场战争的,只要发动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定会夺取最后的胜利。"
周总理说到这里,停了一下,用心观察对方的表情。
阎锡山表情复杂。心想:周总理说的不错。政府何尝不想全国人民都来抗战?没有民众戮力同心,战争很难取胜。民众确是一个力量,但这个力量不是那么好掌握的。民众如水,既可载舟,又可覆舟。不发动群众是个空子,发动起群众是个乱子。民众一发动,就往往被共产党所"操纵"。共产党是最会"煽动"民众的,也最会迎合民众心理。可以利用共产党的长处迅速把民众发动起来,但发动起的民众必须归我领导、节制,……
"阎长官!"阎锡山见周总理又要讲话,急得半张着嘴,轻轻点一下头,"嗯"了一声。周总理进一步引申刚才的话题:"我们进行抗战,有一最有利的条件,这就是在外敌入侵的情况下,广大群众是要抗日的。决没有不抗日的民众,也没有不战之兵。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要保卫山西,保卫华北,就必须动员广大群众,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
阎锡山听到这里,赶紧接着说:"我早已知道这是重要的工作。我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会员,深知'唤起民众'是孙先生一贯倡导的遗训。没有民众同心戮力,战争很难取胜。前年在南京开会时,我首先提出过武装民众500万,到现在尚未得到具体指示。在这紧急的时候,我们可以在二战区试行。"
三、阎锡山的几句话,自觉恰到好处:既表达出了阎某人的先见之明,又迎合了共产党的意图,还向南京暗射一箭。至于实际上怎么做呢?那是心中有数的。
周总理顺势鼓励说:"我们的目标完全一致,就是动员群众,一起来参加抗战,保卫山西,把山西变为支持华北抗战的堡垒。在中国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阎司令长官下了牺牲奋斗的决心,努力来做救亡工作,成立了许多抗日群众团体,特别是牺牲救国同盟会,在动员群众抗日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不怕斗争失利,最怕斗争失掉民心。您说是不是这样呢?"
阎锡山显出政治家的风度,接过周总理的话说:"我们若能在政治上以民族革命为抗战旗帜,训练民众,组织民众,武装民众,前途极为乐观。这样在军事上所遭暂时的部分失利,不足为虑。"
周总理赞同地点点头说:"我们的意见非常一致。根据我们商谈的意见,为了发动全民抗战,必须成立一个领导全民抗战的组织,吸收各党各派各军各界和各群众团体参加,统一在抗日的旗帜下,共同对付敌人。这个组织的名称,就叫第二战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如何?"
阎锡山没想到马上就要决定成立一个动员群众的组织。心想:这个组织可以成立,但不能叫共产党把持。于是,含糊其辞地说:"先起草纲领和组织章程。有了娃娃,名字好叫。"
第一轮的会谈,至此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