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平日吊儿郎当,抗日战场毫不含糊,日军始料未及:极其惨烈
藏于日本防卫省战史研究中心的一份重要资料显示,赤柴领导的第10联队尽管骄横不可一世,但丝毫没有轻视对手。
在日本现藏的一张赤柴八重藏化装成中国百姓的照片上,赤柴穿戴着黑色大襟长袄和瓜皮帽,这是当时中国鲁南一带典型的百姓装束。赤柴曾伪装成中国人顺利进入过中国村落,并在进攻滕县之前,就深入打探了川军的底细。
1938年2月9日,赤柴八重藏还特意对下属作出指示:

"四川军如同日本本州北部的县民一样很有耐性,能吃苦。他们穿草鞋,在山地的行动极为巧妙,白天几乎不行动,常常进行夜袭,常在兵力占优势时采用包围阵势,兵员多数是被招募的新兵,其素质低劣,但干部里也有直接受蒋介石的教育的,因此不可小看。"
日本的谍报机关在战前就对中国的将领和军队都有过分析,所以日军不但武器装备优良,战斗能力顽强,对自己的对手更是了解透彻。早在滕县之战打响之初,奉命死守滕县的川军第122师还在忙着调整部署,但几乎与此同时,日军战报已经把中国守军从师长王铭章到下辖两个旅四个团的长官姓名及部队编制全部摸清,足见日军对中国对手状况全部了然于胸,滕县之战看起来似乎更加毫无悬念。

至3月17日,滕县城墙虽然有多处被日军炮火击破,但那些以往在世人眼中不过是"吊儿郎当双枪将"的川军将士,此刻却牢牢钉在了滕县战场上,不肯退缩半步。此时他们每个人心中都记得几个月前在出川抗日的誓师大会上师长王铭章慷慨激昂的动员令。
据参加过此役的川军老兵回忆:王铭章师长告诉我们,这是国仗,我们要打得很光荣,要打得很漂亮,这一仗我们要打好,这是洗刷我们川军过去耻辱的一个很关键的战斗,我们要打好。广大官兵当时也表态,不打退日本人,我们不回四川。川军实现自己诺言的这一日就在眼前。
日军第10联队的进攻被一次次打退,原计划到达台儿庄时才使用的弹药补给也被大量消耗,更让赤柴八重藏始料未及的是,连他自己的性命也险些丢在了滕县。

赤柴当时被一颗子弹击中,身负重伤,而且这颗子弹还差点干掉三个人——子弹先是打穿了一名日军,接着把赤柴的机枪队长打死,之后再次穿出,打在了赤柴的背部。
在1972年日本出版的《赤柴毛利部队写真集》中,有一张当天由日本随军记者拍摄的照片,记录下了赤柴八重藏受伤后的情形。照片的文字标注这样写道:
"滕县的战斗极为惨烈。"
兵力装备均占优势的日军连续进攻三日,川军的意志非但没有被打垮,反而越战越勇。这是赤柴八重藏始料未及的。
尽管联队长受伤,但日军的攻势并未停滞,中国守军遭到重大伤亡。17日午后,第727团团长张宣武、第370旅旅长吕康重伤,第540团团长王麟阵亡,东门、南门的守军人数已经屈指可数。

其实在李宗仁的棋局中,滕县之战还有一枚尚未走出的重棋。李宗仁心里十分清楚,面对日军的优势兵力,要想赢得滕县之战,仅靠川军的力量远远不够,而他寄予厚望的那枚棋子便是汤恩伯。李宗仁的计划是,由川军坚守滕县,以汤部两个师在外围迂回,以将日军歼灭于滕县以北。但此时王铭章的部队在日军的强大攻势下眼看就要全军覆没,而汤恩伯又在哪儿呢?
汤恩伯,这个承载着王铭章全部希望的大救星,始终没有到来。
实际上,对于汤恩伯能否出现,久经沙场的王铭章并不是没有疑虑。当时,王铭章计划,援军如果能到,就死守滕县;如果不到,就马上撤到微山湖那边的高地,仗也可以打。在他请示军长孙震时,这位顶头上司却说:汤恩伯的部队再过几个小时就可以到了,我的命令就是守,守不守在你。虽然怀疑援军能否到来,但最终王铭章还是决定死守滕县。
直到16日,王铭章还被告知,还有两个小时汤恩伯的部队就将赶到。而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汤恩伯的先头团2000馀人当天已抵达滕县以南20公里处的官桥,与苦苦期盼援军的滕县守军仅一步之遥,但历史仿佛故意要给几十年来背负骂名的川军一个正名的机会——这支增援部队刚下火车,就遭到日军的猛烈阻击,很快被打散了。

此时的王铭章却毫不知情,仍将全部希望寄托在汤恩伯身上,并跟士兵们一直在讲:援军快来了,我们再坚持一会儿,再坚持一会儿……直到最后,他收到一封电报,说援军已经无法赶到。
滕县城内的川军将士们彻底陷入绝境。
3月17日快到中午的时候,王铭章感觉城墙快要垮塌了,指挥部需要换一个地方,不然大家都会被埋在里边。正在商量的时候,一个营长跑来报告,说部队弹药全打光了,日军已冲进东关。
此时,日军的大炮已把东门城门洞轰开了,日军不断冲入城内。王铭章亲自到东门督战,并马上调了4挺重机枪,在东门城门洞后面对敌射击。

日军攻陷东关后,马上开始攻击东门及南门之间的城墙。川军便在城墙上与日军展开了厮杀。
川军当时主要的武器就是手榴弹,由于前一天晚上运来了一车手榴弹,所以每个人手边都有一箱。与日军短兵相接时也用手榴弹,有手榴弹就不怕跟敌人面对面拼杀,就算用刺刀对着心口,也不惊慌,因为大不了环一拉,随时可以与日军同归于尽。
日本防卫研究所战史研究中心有一份第10联队的战后总结,其中在战法一栏写道:
"要极力避免敌人用手榴弹顽强与我们决战。"

17日下午,日军开始全面进攻,但在北门和西门只做围困和骚扰,给川军留下逃跑的路。
这时候,城里除了王铭章,其他几个主要军官都受了重伤,士兵也所剩无几,满地丢的都是空枪。王铭章命人将第124师代师长税梯青护送离开。
很快,南门被攻破,日军的平射炮架上了城头。此时,全城已经没有一处安全的地方,最后的决死时刻到来了。

在攻陷滕县城墙后,日军截获了王铭章发给上司孙震的最后一份电文:"本日无友军枪声,想系被敌阻止。目前,敌用野炮飞机,从晨至午不断猛轰,城墙缺口数处,敌步兵屡登城屡被击退。职忆委座成仁之训,开封面谕嘉慰之词,决以死拼,以报国家,以报知遇。"从电报上的这句"本日无友军枪声",能充分感受到那时的王铭章内心充满了怎样的悲怆。在知晓援军无法到达后,王铭章率领自己的警卫排,在滕县西关的电灯厂同日军进行了最后一次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