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野有支神秘部队,代号"四中队",他们的特殊待遇,粟裕都没有

宣泰、如南两仗,令蒋介石和陈诚大为震惊。陈诚急急忙忙赶到南通,亲自主持召开了党政军联席会议,下令在江南的十万预备队立即渡江北进,会同原驻江北部队,包围海安,夺取海安。

这时,华中野战军经过十多天的连续作战,已十分疲劳,而且各部队的伤亡人员也未获补充,部队亟待休整,亟待补充。

粟裕于7月21日致电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等,建议乘胜收兵,休整待机准备再战。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复电:"同意粟电乘胜收兵,休整两星期后再战。"

华野有支神秘部队,代号

但是,敌人重兵已对海安形成包围之势,形势极其严峻;而粟裕又深感可用的兵力严重不足。这样他面临两大难题: 即如何保卫海安;如何将主力部队使用到主要战场。

海安,东临黄海,南抵长江,西通扬(州)泰(州),北接盐(城)阜(宁),是扼南北东西的交通枢纽,是苏中的战略重镇。是固守海安?还是实行运动防御,给国民党军以重大杀伤后主动撤离海安?

粟裕分析敌我态势,权衡利弊得失,认为适当时机撤出海安是必要的。因为当时还处于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已明确指示,一切要作长期打算,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要轻易放弃战略要地,更要保存有生力量,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如果固守海安,正中敌人毒计。因为敌人集中六个旅的优势兵力向海安进攻,并且拥有强大的预备力量为后援,我军即使暂时守住海安,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最后仍要被迫撤出来。如果先以小部队实行运动防御作战,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同时掩护主力部队休整待机,然后主动撤出,不仅可以让敌人背上包袱,分散兵力,便于我军各个击破,而且可以造成敌人的错觉,骄傲麻痹,形成有利于我军的战机,夺取战争的主动权。

因此,粟裕提出一、六两师集结于海安东北地区休整待机,七纵队在海安外围打运动防御战的作战方案。

华野有支神秘部队,代号

然而,对于这个方案,却有很多同志想不通,认为打了两个大胜仗还要放弃海安,前两仗不是白打了?也有的认为敌人没什么了不起,我们连胜两仗,为什么不敢在海安打?

这些想法使粟裕觉察到,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有生力量的消长,而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这一重要思想,还未被大多数干部真正理解与掌握,还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把这一重要思想变成广大干部的自觉行动。

粟裕感到,撤离海安是关系华中全局的重大决策,必须经过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领导集体讨论决定。当时,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的其他领导都在淮安,只粟裕一人在300里外的海安前线。强敌压境,形势紧迫,粟裕仍然决定立即去淮安。

7月28日,粟裕带着一名警卫员,开始了一昼夜行程300馀里的急行军。自抗日战争以来,粟裕始终要求身边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指挥能力,还要掌握骑马、游泳、开汽车、驾摩托和划船。他以身作则,要求部下会的,自己先掌握。一次为练习一个驾驶摩托的高难技术,一不小心摔到河里,摔断了一根手指。所幸他水性非常好,才得以从沉到河底的摩托车底下钻了出来。这次,为抢时间,把一切能够利用的交通工具全都用上了。

粟裕驾着摩托车从海安出发,经东台、盐城到湖垛镇(今建湖县)。西边是草甸子水网地带,摩托车不可能行驶了。粟裕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说:"咱们下车吧,从现在起,向北绕道益林镇,要靠我们的小车了。"

华野有支神秘部队,代号

"首长,小车呢?"

"喏,11号。"粟裕笑指警卫员的双脚。

"天啊,还有100多里呢,啥时候走到?"

粟裕朝淮安方向望了望说:"没有多远了。快走吧。"说罢便大步流星朝前走去,烈日炎炎,暑气蒸人,汗水湿透的军衣渐渐露出朵朵白盐花。

到了益林镇,实在太累了,就乘坐黄包车走了一段路,然后又换乘小船沿洞河西行。

在离淮安约50多里的地方,他们找到了一座制造手榴弹的兵工厂借了一辆自行车。一车二人,怎么走?警卫员说:"首长骑车,我跟着跑。"

"胡扯!"粟裕说,如其这样,不如干脆两人一起跑。经商讨,最后达成协议: 一人踏车,一人搭车,交替前进。

警卫员身材高大,力大如牛,而且枪法很好。可就是骑车技术不佳,加上路况甚差,大部分路程不得不由粟裕带着他骑行。

华野有支神秘部队,代号

经过 24小时的艰难跋涉。他们终于按时赶到淮安。

华中分局的常委会议,在淮安城东南角巽关水门洞里召开,到会的有张鼎丞、邓子恢、曾山、粟裕、谭震林等。在这里开会,既隐蔽又防空袭。

会议对粟裕提出的主动撤离海安,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案进行了认真讨论,并形成了决议。会议认为,对于同志们的疑虑,除进行思想工作外,主要靠打胜仗来消除。

华中分局把一致通过的会议决定上报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华东局和新四军军部,很快得到中央军委的批准。

毛泽东在代表中央军委复电中明确指出: 在我军未获充分补充及敌未进至有利于我之地形前,宁可丧失一些地方,不可举行勉强的无把握的作战。此次粟部歼敌二万,打得很好,今后作战亦不要过于性急,总以打胜仗为原则。敌以十万大军向我进攻,我损失若干地方是不可避免的。你们应有对付恶劣环境之精神与组织准备。

会议结束的第二天,即8月1日清晨,粟裕就跃马扬鞭,风尘仆仆地赶回海安。

华野有支神秘部队,代号

作为战区的主要指挥员,为了一次战役的胜利,在敌大军兵临城下之际,日夜兼程300馀里,去请求华中分局集体商讨决策,这样的事例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它体现了粟裕的大将之风,对党的集体领导的尊重,对下级不同意见的重视,对重大战役决策的谨慎。这么一个小小例子,也是粟裕一生为人做事的缩影。

海安外围运动防御战,从7月31日到8月3日,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以3000多人抗击蒋军5万人的轮番疯狂进攻,以200多人的代价杀伤敌3000多人,创造我军在一次重大战斗中敌我伤亡15比1的新纪录,仅一次夜间袭扰就消耗敌人炮弹一万多发,在一次伏击中就缴获子弹100多箱。达到了预期目的后,七纵队主动撤离海安。

华中野战军第一、第六师按照计划进行了十多天的休整,补充了缺员,强化了训练,总结前两战的经验,进一步明确和统一了大兵团作战的指导思想。在团以上干部会议上,粟裕作了《改进今后作战的几个问题》的报告,对前一段作战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作了总结与概括,特别强调树立大兵团作战观念的重要性。他说:"大兵团作战,是各种力量的比赛,等于一部机器一样,要全部开动,一个螺丝钉也不能有丝毫障碍,才能生产出好东西来。整个作战计划也像一道算术题那样,一个数字错了,全盘都会错。""战术上一定要以多打少,做到五个人打一个敌人,至少也要三打一,只有集中优势兵力,才能于短时间内干脆利落地歼灭敌人。不要存在爱面子或怕缴获被别人瓜分了的想法,而一个兵团包打。这并不是说我们弱或者我们哪个兵团不能打,而是为了迅速解决敌人,迅速变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不失时机地进行第二个战斗。今后敌人会采取稳重打法,即使用多数兵力在一个狭小地带作战,我们要歼灭敌人,就必须创造一些机会,求得各个击破敌人。"他还说:"我们对付敌人,不单是斗力,更要斗智。用各种手段来欺骗敌人,越能欺骗敌人越好。所谓兵不厌诈,就是这个意思。"

华野有支神秘部队,代号

华中野战军第一、第六师计三万多人,经过两周的系统休整,各方面素质得到全方位的提高,特别是各级干部的战略战术思想有了明显提高,而且统一了认识。这种思想上的统一与提高,迅速转化为物质力量,为尔后的连战皆捷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如粟裕所料,华中野战军撤出海安,国民党军占领该城后,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地认为: 华中野战军损失三万多人,已经溃不成军。他们决定调整部署,分兵行动,在东起滨海、西至扬州的300里地段上摆出一字长蛇阵的封锁线,企图清剿封锁以南的占领区,然后,在徐州的部队向南推进,来个南北夹击,攻克两淮。

粟裕始终密切关注敌人的动向,以便及时捕捉有利战机。他直接掌握的侦察队伍和解放区党政军民,源源不断地送来敌军动向情报,使他耳聪目明,能够作出合乎实际的分析判断和正确决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华中野战军司令部,有一个代号"四中队"的技术侦察队伍,这是一支采用了当时条件下最高科学技术组建的"技侦"队伍,因而受到粟裕的特别关注。早在1945年6月,在天目山战役中歼灭顽军整编第五十二师时,缴获了大批通讯器材,粟裕即密令情报处长朱诚基朱诚基(1918—1997)浙江鄞县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8年参加新四军。曾任第三野战军情报处处长兼政委。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总参谋部3部5局政委、10局政委。在俘虏的技术军官里物色教官,在我们的学生兵中招收学员,培训一支技术侦察队伍。朱诚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到了1945年10月,粟裕受命负责组建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时,这支"技侦"队伍正式成立,代号"四中队",属华中野战军司令部管辖,平时由朱诚基管理(队长兼政委),直接受粟裕指挥。无论平时还是战时,粟裕总是把四中队的驻地安排在靠近指挥所的地方,以便随时进行联系。战前,向他们交代任务,说明意图,提出要求;战中,经常询问情况,帮助解决困难,有时还和大家一起共同"攻关";战后,不是到驻地看望,就是打电话慰问或表彰。

华野有支神秘部队,代号

为四中队行军中运送器材设备,还为他们还配备了骡马、挑夫、汽车。在华中野战军里,四中队在大热天,每人还可领到一件汗衫和一条军用短裤。这是连粟裕本人也没有的待遇

粟裕常对四中队的同志说:"你们的工作很重要,是我们的千里眼、顺风耳。我们打这么大的胜仗,也有你们一份功劳。""我代表野指和各位领导同志感谢你们,希望大家更好地工作,坚守岗位,严密监听敌台,及时获得更多真实可靠的情报,让我们更多地消灭敌人,更快更彻底地打败老蒋。"

华中野战军撤离海安,蒋军占领海安城后,四中队又立了一功。8月6日,他们从无线电台侦听中得知,进占海安之敌分兵东进,整编第六十五师第一五旅开始由海安向李堡进犯。

粟裕得知这一情报,兴奋异常,认为天赐良机,不可错过。8月7日,粟裕致电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华中分局,报告"歼敌良机已到",同时建议在淮南的第五旅调回苏中参战,以便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作战。毛泽东很快复电同意粟裕的建议。

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华中野战军的政委谭震林率第五旅和华中军区特务团到海安参战。

华野有支神秘部队,代号

这一时期,国民党第一绥靖区正忙着经营"一字长蛇阵",频繁调动部队。这为华中野战军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创造了极好的机会。于是,粟裕当机立断,决心抓住有利战机,首先歼灭李堡之敌于运动之中。

李堡位于国民党军"一字长蛇阵"的最东端,敌人在那里孤零零地摆了一个团的兵力。此时,蒋军第七旅副旅长田从云率一个团来接替一零五旅三一四团的防务,交防者的电台、电话刚刚拆除;接防者的电台、电话还未架好;华中野战军乘隙突然发起攻击,蒋军猝不及防,阵脚大乱,一夜之间两个团全部被歼灭。与此同时,蒋军新七旅旅长黄伯光率领一个团在途中落入了华中野战军打援部队的"口袋"而被全歼。李堡之战,从发起战斗到战场清理完毕,不超过20个小时。华中野战军歼灭敌人达9000馀众,生俘敌少将旅长金亚安、少将副旅长田从云。

听说抓住了国民党军的将军,一师陶勇说:"物以稀为贵,找来谈谈。"结果来的是副旅长田从云。他满头白发,一口云南土话,嗫嗫嚅嚅,非常拘谨。

"嗳!仗都已经打完了,还紧张什么?来!喝酒。"

打仗不是陶勇对手,喝酒可旗鼓相当。几杯下去,田从云情绪平静多了,话也慢慢地多了起来。

"你们怎么一下子把兵力拉得这么散?"

华野有支神秘部队,代号

田从云回答:"海安打得正热闹,谁知你们到哪里去了。各部队向上报告,歼灭贵军多少多少,总加起来远远超过三万多,上面说'苏中共军,一败涂地,主力一师、六师下海北逃',忙着要我们占地方,说是'巩固收复区'。兵就这么多,一撒开可不就散了嘛。"

"我们这次过来,难道你们一点也没有察觉?"

"情报失灵嘛!我们一过来,老百姓都躲得远远地,耳不聪,目不明。"田从云干了一杯,叹了口气接着说:"老百姓躲开倒也罢了,可遍地是民兵,又分不清哪个是民,哪个是兵,实在难于对付。他们到处打冷枪,到处抓我们的情报人员、坐探,捉得一干二净,去一个捉一个,去两个捉一双。唉!我们都成了睁眼瞎了,哪能不打败仗。"

"嗯,田先生说的倒也是实情,来,再干一杯!"陶勇心里乐呵呵地。

看中国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
¥39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