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李达被誉为活地图,80岁高龄仍能对2千多个县名背诵如流

战争年代,对地图的熟练使用是一个指挥官最基本的要求,充分运用好地图信息,掌握地理,以期天时,打起仗来事半功倍。李达将军就是军中出了名的"活地图",多次凭借地图技能带领部队化险为夷,荣立战功。

三十馀年参谋长,几大元帅青眼有加

李达,开国上将,原名李德三,陕西省眉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红军之后,凭借其机智的头脑和细致沉稳的性格,在各级任参谋长长达三十馀年,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大大小小的战役战斗参加无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与他有过交集的元帅都对他称赞有加,比如刘伯承元帅称他为"称职的好参谋长";陈毅元帅则称他为"抱着电话机睡觉的参谋长"。可见他在部队指挥作战的时候,发挥了多大的作用。而他自己却不居功自傲,称自己是"站在首长阴影里的参谋",谦虚之至。

做一时的参谋可能是因为军事指挥能力,但要做几十年的参谋长,光有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参谋工作性质决定参谋人员必须具备很多不同的能力。

神奇!李达被誉为活地图,80岁高龄仍能对2千多个县名背诵如流

用李达将军的话说,就要做到"腿勤、笔勤、眼勤、脑勤",即"四勤"。迈开步子,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脑子多转几圈,多想一些,这些,都是做好参谋工作的基础。同时,李达将军还表示:要做到"胆大包天"、"心细如发"、"守口如瓶",这样,参谋工作才会做得越来越好。

李达将军在参谋工作上干得有声有色,和他自己超强的记忆力是分不开的。哪怕是见过一面的人,单单只介绍了一次,过很多年他还记得。

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9师办轮训队,来参加轮训队的人员李达将军基本没见过。在开学仪式上,由李达将军负责按照花名册唱名一次,将军叫一个人的名字,那人答"到"后便看上一眼,等到半个月轮训队毕业后,李达再次上台唱名。与开学时不同,这一次,他并没有手拿花名册,而是见人唱名,唱罢,没有一个错误,令人惊叹不已。

也许正是这种超强的记忆,让他在地图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李达将军指挥部队作战,对地图十分重视,对地图的运用也是到了极致。

早在红军时期,红军队伍中地图还很缺乏,只有级别高一点的指挥部才有可能有地图。部队攻下湖南大庸城的时候,李达将军发现那里有个石印局,这个发现让他喜出望外,于是马上命人翻印二十万分之一的地图,将这些地图下发部队,有些人不懂使用的,他还亲自教学。

神奇!李达被誉为活地图,80岁高龄仍能对2千多个县名背诵如流

不光是用,李达将军还曾亲自参与过地图的测绘工作。抗日战争时期,考虑到敌我斗争形势的严峻,李达将军亲自组织了一批制图人员,派出侦察排配合,对目标区域的地形地貌进行侦察测量,绘制成图。九里关至漳河地段的村庄、大致人口,水源等信息都被记录了下来,填补了之前所用地图的空白,甚至之前地图上的一些有误信息也得以及时修正,地图更加完善。

死地图灵活用,李达多次化险为夷

李达将军对地图的运用曾避免了红军队伍遭遇敌人包围、陷入危险之中。事情发生在1935年的毕节,毕节是黔西重镇,地处云南贵州交界处,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军阀,都没有手伸到这来,在危机四伏的战争环境中,这无疑是红军首选的去处。

红军二、六兵团入黔后,看重了毕节的有利条件,想要在毕节建立根据地,发展壮大红军队伍,进一步与敌人进行斗争。这件事情非同小可,任弼时知道李达将军睿智细心,便将此事告知李达将军,询问将军意见。

神奇!李达被誉为活地图,80岁高龄仍能对2千多个县名背诵如流

将军很是重视,立马拿出地图,仔细研究起来,没多久,李达将军向任弼时严肃地表示,万不可将根据地设在这个地方。看着李达将军严肃的表情,任弼时知道事情的严重性连忙问明原因。

李达将军指着地图说:"毕节的地势雄视云南,如果发现我们在这里建立根据地,不会不管,而且,毕节乃是黔西重镇,交通四通八达,虽然国民党现在没派兵,可发现我们部队在这里,这么方便的交通,蒋介石肯定会派兵前来。"

部队进入毕节后,密切注视着云南和国民党部队的动向,果然不出李达将军所料,没过十日,前方情报人员传来消息,云南的孙渡、湖南陶广以及贵州所属部队,正气势汹汹地向毕节开来。

得闻消息后,二、六兵团立即做出反应,由于之前部队有所警惕,重、大类都尽可能没有拆卸,所以,一接到转移命令,各部队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开拔,急向毕节外转移。

风波过后,得知具体详情的一些指挥员都长叹一口气,如果被这几路大军缠住,那势必将是一场鏖战,到时候,结局怎样犹未可知。任弼时更是感叹连连,说:"李达有先见之明,得亏事先问了一下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李达对地图的运用成功帮助队伍化险为夷一次。

神奇!李达被誉为活地图,80岁高龄仍能对2千多个县名背诵如流

这样的事情发生过不止一次,时间往后推到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军时常对我部发起"扫荡"行动。在1942年夏天,李达按照计划,带着工作组到二分区检查工作,没想到走到半途中,就遇到日伪军在"扫荡",如果检查工作组出现问题,那将是抗日力量的一大损失,情急之下,李达决定马上转移。

时值深夜,月亮羞涩地掩藏在了乌云之后,带路的侦察参谋到了十字路口突然分辨不清方向,众人一时没了主意,如果走错路,那很可能是"送羊入虎口"。

在这紧要关头,李达骑着马仔细观察四周地形,在十字路口周围来回骑,寻找参照物。最后,他回来指着一个方向说:"向这边走。"

大家对李达将军是非常信任的,二话没说,朝着将军指的前进。果然,他们成功从敌人的间隙中穿插成功,逃出了危险区域。

对于李达是如何辨别方向的,众人表示不解,上前询问。李达告诉他们,原来他骑马来回找的是路口不远的一棵大槐树,他拿出地图,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符号说:"这个符号就代表一棵独立树,而这棵树所在的这条路,就是我们所要走的。"

神奇!李达被誉为活地图,80岁高龄仍能对2千多个县名背诵如流

众人赞叹不已,对他的地图能力连竖大拇指。最关键的是,在那种情况下,只能凭借记忆来寻找特殊参照物,这意味着李达将军已经将那条线路背熟,印刻在脑子里了。

这还不是最厉害的,李达将军居然在没有任何情报的前提下,预估部队会迷路,提前派人接应,外人看来,颇有诸葛孔明的味道。

那是发生在1947年夏天的事情,当时晋冀鲁豫野战军按照计划进军大别山,途中经过黄泛区,李达接到任务,让他带着参谋先行一步,到前方设营。而刘伯承、邓小平则随后跟进。

李达将军按照计划,弄好宿营地相关事宜之后,发现还是不见刘邓首长的踪影,按照以往的行军速度,他们怎么也该到了。一经分析,李达将军肯定他们是迷路了。于是连忙叫来一位参谋,让这位参谋按照他说的路线,寻找刘邓首长他们,参谋感到很疑惑,李达将军此时所说的路线和他们来时不一样,就算刘邓首长他们路上出现问题,也应该在同样的路线上才对。

带着疑惑,这位参谋按照李达将军指示的路线,果然找到了刘邓大军,接他们到宿营地。别说是这位参谋,就连刘邓首长也对李达将军如何知道他们在哪个村庄产生了兴趣。

神奇!李达被誉为活地图,80岁高龄仍能对2千多个县名背诵如流

于是,他们便问李达,李达将军如实相告,他告诉大家,在地图上有两个同样的地方都叫那个庄名,一个在东一个在西,首长他们许久未到,断定他们是走到另一个庄去了。刘邓两位首长听了哈哈大笑,刘伯承笑着说:"李达是活地图。"邓小平则竖起大拇指表扬:"李达这一手真了不起。"能得到这两位首长的由衷称赞,可见李达将军的地图能力有多强。

80岁高龄,2000多个县名背诵如流

将军对地图的重视不仅限于战争年代,即使是在建国后,他依然视地图如宝藏,不仅是手上捧的地图,也是脑子里的地图。每次他外出,地图、指北针、放大镜这三样是他的必备物品,每次早早地就准备好。

神奇!李达被誉为活地图,80岁高龄仍能对2千多个县名背诵如流

每到一个地方,就想将当地的地形地貌了解透彻,对于不知道的知识,还会请教别人,比如说,他到了广东就会问毛主席写的"五岭逶迤腾细浪"是哪"五岭"?为了更加直观地观察到地形,每次坐车,他都会选择坐前面,让警卫员坐他的后排座位。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的记忆力都会逐渐减退,可李达将军80岁的高龄,依然能对全国2000多个县名背诵如流,仿佛是照着地图在读一般,可见李达将军这个"活地图"的称号绝不是浪得虚名的。

文/唐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