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10纵毙伤敌2千馀仅伤亡300馀人,经验推广全军
"五吨炮弹,换他李云龙下场",大家一定能记得《亮剑》中的经典画面,一位司令员身披棉服,吹响口琴,霸气的说出了如此振奋人心的话语,他就是开国十大将之一,淮海战役的第一功臣,被刘伯承元帅称为"当世儒将,古风遗魂"的粟裕大将。
一、高风亮节,视名利如粪土
粟裕将军身经百战,尤其在大兵团战役的指挥上,几乎可以说是百战百胜,我们耳熟能详的 "七战七捷",以及鲁南、孟良岗、沙土集、豫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重大战役,几乎都离不开粟裕的影子。
1955 年评制军衔的时候,粟裕将军战功赫赫,几乎立于元帅之位没有任何悬念,毛主席曾直接表达自身观点,并且和粟裕进行了谈话,但将军再三推辞,高风亮节,近乎无人能出其右,毛主席在直到他的执念后,直接说到,大将不可再辞,且须立为上将之首。
萧锋曾回忆说,1930年的年末,红军在江西龙冈包围了国民党张辉瓒的部队,那时候,我第一次见到粟裕,他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时候,他还是红军第六十五师的师长,那时他正立于龙冈小街,飒爽英姿,温文尔雅,在红军中没有另一个人有他这样的状态。
那个时候,两个骑兵飞马而至,立刻下马向粟裕报告:"朱总司令、毛总政委问捉住了张辉瓒没有?"粟裕哈哈一笑,答道:"张辉瓒跑不了。"于是,立刻命骑兵先回,报告捉住张辉瓒了即可,果然不出一刻工夫,前方就传来了消息:"张辉瓒捉住了!张辉瓒捉住了! "足可见将军几乎对大小战役全部都是胸有成竹。
1938年6月,粟裕将军率领江南新四军先遣支队深入江南 敌人的腹背,在韦岗发动伏击,初战告捷。那时候,日本鬼子几乎给中国军兵留下了"无敌"的印象,而粟裕将军一战,就击毙了日军军官2名、士兵 200馀名,缴获长短枪若干,击毁汽车14辆。而我军只付出了阵亡1 人,负伤数人的代价。
战后,粟裕作五言诗一首:"新编第四军, 先遣出江南,韦岗斩土井,处女奏凯还。"
陈毅闻之亦赋诗赞曰:"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粟裕将军,也成为了日军最不愿意对阵的几个将领之一。
1939年的冬天,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后,粟裕率军驻扎江苏溧阳水西村。某日,日寇集结重兵席卷而来,距指挥部仅数十里。粟裕将军亲临前线指挥抗击,再次以少胜多,大胜而归。消息传到了毛主席耳中,连毛主席都手书对联贴一幅,以表达内心之喜悦。
1947年7月13日至8月27日,粟裕将军指挥发起苏中战 役,首战宣泰、再战如皋、三战海安、四战李堡、五战丁堰、六战邵伯、七战黄桥,连战连捷,连续歼灭了国军六个旅、五个交警大队共计五万馀人,这场"七战七捷"的大战直接被计入了史册,战后,当地军民欢欣鼓舞,民谣四起,唱的是:"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
二、用兵如神,虚怀若谷
粟裕将军作战,向来是稳中有奇,总是有很多部署迷惑的敌人晕头转向,最后主力上前一举蚕食。
莱芜战役之中,由于敌我兵力悬殊,连续调动了几次军队都没有找到战机,这让几个参谋长都急的睡不着觉,粟裕将军不言不语,坐在地图上思考了大半天时间,立刻电令主力部队弃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并命令少量部队减兵增灶,伪装华野全军在南线和敌人周旋。
这个时候,将军迅速让撤出临沂的主力急速北上,虎跃鲁中,一举全歼了深入我鲁中解放区腹地之敌李仙洲集团,这几乎可以说是在铁桶中钻出了个窟窿眼。
战后,其他司令员都非常好奇,粟裕将军到底是怎么找到破局之点的,将军谦逊一笑,说道:"此役之功,在于敌人,他们过于想要取胜,我向他们展示了连续作战的疲惫,然后展现出了必保临沂的决心和要和他们鱼死网破的状态,撤出主力后,直击敌人刚外出增援的鲁中,故而借敌人之急成就战机。"大家听了都连连赞叹,刘伯承更是打趣道;"你要是我军的敌人,这仗还得多打些年。"
不仅是战法出奇,粟裕将军指挥作战,一向是冷静沉着,严格细致,几乎战场上可能出现的所有变化,将军都深谙于心,所以用兵如神。
孟良崮战役中,将军预料到敌人必会用榴弹炮袭击,于是命令积极改进工事,即于防弹隐蔽洞两侧分别挖两小洞,形成洞中之洞,其状如猫耳,故称"猫耳洞" ,大战开始,十纵阻击敌援四个旅,毙伤敌人两千多,我伤亡仅三百。粟裕将军闻之,传令向全华东部队推广"猫耳洞"之经验,这一改进,几乎填平了装备上的不对等。
不止如此,南京军区原副参谋长金冶曾说,回想起孟良崮战役,那时传来击毙了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的消息后,各部队或休整,或报捷,或总结,都以为大功告成。
只有粟裕将军仍然埋头案牍,将我上报歼敌之数与敌人七十 四师的实编之数反复核对,竟然发现了其中相差大约七千人左右。于是将军立刻口授命令:"各部队继续搜查,不可放松警惕,特别是一些比较隐蔽的山沟里,没有命令,不许停止。"
果然不出将军所料,将近一万敌军,就藏在附近的一处兵工厂附近,打算暗中偷袭,多亏将军神机妙算,才避免了额外的损失。
但面对所有人的赞誉,将军总是泰然微笑回应,直到耄耋之年,粟裕将军访叶剑英元帅,临别,叶帅扶杖送。粟裕急阻说"老帅相送,不敢当。"叶帅回忆说:"百战之老将,仍居高功而不居功,真乃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