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师出师不利,刘伯承紧急点将,王近山七亘村设伏大获全胜
1937年, 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并大举入侵,蒋介石出于华北抗战前线的现实需求,不得不允许共产党继续指挥自己的军队。在中国共产党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和推动之下,全国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由红军改编而成的八路军出师华北。
9月,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在七亘村附近遭到了日本军队的袭击,部队损失惨重。刘伯承师长急令时任386旅772团副团长的王近山在七亘村附近寻机歼敌打一仗,在报771团受挫这一箭之仇的同时,把129师的抗日士气打出来。
一、抗日战场首战,反复推敲定决心
刘伯承为什么选择王近山?

事实上,在红军时期,20出头的王近山就已经是红31军93师师长了,因战斗勇猛被冠以"王疯子"的绰号。转入抗日战争后,93师改编为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师政委叶成焕任团长,王近山任副团长。面对装备精良、战力强劲的日本野战部队,善打硬仗、恶仗的王近山自然是最佳人选。
尽管威名远扬,但对于王近山来说,这也是他首次与日寇交手,面对上级的信任和期盼,他迫切地希望尽快找出克敌的思路和办法。
虽然七亘村是敌人向南迂回的必经之路而且这一带南北两侧都是高山,地势情况复杂,便于部队隐蔽埋伏。但王近山心里比谁都清楚,面前这股鬼子的兵力和武器都比自己的这支部队强。而且他们刚刚在771团身上占了便宜,赢了我们一把,士气正旺。而他手头只有不满5个连的部队,可投入的兵力有限,自己的1营和2营在短时间内很难赶过来投入作战。作为战场指挥员,他绝不敢草率、鲁莽……

王近山带领3营长尤太忠、作战参谋刘金星和警卫员张高等人来到了七亘村外。他们站在山谷的峭壁上,只见山高深谷,峭壁上生长着灌木和荒草,一条大路从山谷中穿过。王近山回过头,拧着眉直视着尤太忠的眼睛问道: "这里打它个埋伏,你是什么意见?"
尤太忠又回头看了一下周边的地形,解开领口又起腰,干脆爽快地说:"打!就在这里揍它!"因为经过战场的考验,在王近山和尤太忠之间早已磨合得炉火纯青,配合得天衣无缝。两人此刻只是相视着抿嘴一笑,无须更多的语言了。王近山又转过头看着刘金星,"刘参谋,你是个智多星,你说呢?"
刘金星慎重地歪过头重扫了遍地形,略加思索认真地答道: "这里地势险要,有茅草和灌木掩护,是个打伏击的有利地形。但是,埋伏位置距离公路太近,最近的设伏点只距公路10到20米,远的也不过40,50米,虽说近距离设伏出其不意,可难就难在战前隐蔽上。万一提前暴露,那可就不好收拾了。"

作为王近山身边的作战参谋在关键时刻是一定要讲明自己看法的,无论正反面的意见,王近山都会慎重考虑。当然,他一定会拿出自己的判断和决心,这也是他的工作习惯之一。
王近山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静默,态度坚决地说给众人: "打!就在这儿打!部队的伏击阵地就设在路边,注重加强设伏纪律,确保不暴露!另外,重机枪等火器配置在后面那道山岩上,火力做梯次配置、前轻后重,对前排伏击队员有个保护,我们人手不够多,但套路还得这么干!刘参谋,你命令侦察排,密切注意鬼子的动向,一有情况,随时向我报告!"
"是!"随着刘金星的应答,此时王近山身边的人们已经完全明白了他的作战意图和决心。王近山信步站到山谷的更高处向远方望去,陷入久久的沉思,他在心里谋划和推演着开打以后,战场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自己的应变预案。

为了让部队能够面对凶猛的小日本首战告捷,对于这次战斗部署,王近山的确是比以往更加用心。他深知这一仗对树立信心、打出士气,有着重要意义。因为王近山太了解战场上部队士气的重要作用,没有嗷嗷叫的士气是绝对打不赢好仗的。
这时,侦察排排长带来最新消息: "报告副团长,据侦察,有1000多日军已经宿营在测鱼镇,这股敌人是向平定方向进犯的日军第20师团一部和后方辅重部队,其中一部计划明天护送辎重经七亘村向平定开进。"
王近山睁大眼睛看着侦察排排长,兴冲冲地问: "多少人?"
"将近400人,还有不少骤马和大量车用物资。"侦察排排长擦了一把面颊上的汗水,一口气把情况汇报完。

王近山听完汇报,带着和自己一样兴奋的几个人返回屋里。他高兴得大声说: "辎重队!小鬼子来了,还给我捎来了辎重队!够客气的哟。看来我这第一锤砸下去就要发点洋财啦!"
王近山目光中充满坚定信心地命令: "部队做好战斗准备,凌晨进入伏击阵地,打它个狗日的!"
尤太忠笑得脸上开了花: "听令!我就等着你这道令牌呢!"
王近山侧过身对刘金星说: "刘参谋,把我们的计划上报旅部、师部!"
刘金星把双脚后跟一磕答道: "是!"
二、巧用夜幕设伏,突然袭击敌慌张
在夜幕的掩护下,设伏部队有序地按照王近山的部署静悄悄地进入七亘村伏击阵地潜伏点。山风阵阵,草虫啾嗽,战士们头上戴着茅草编织的伪装帽静静地趴在阵地上。有些战士还没有枪,只有梭镖、大刀。就算是手头拿着家伙的也大多是"汉阳造"老套筒。王近山和尤太忠与战士们一起隐蔽在杂乱的茅草丛中。整个设伏部队像一只跃跃欲扑的猛虎在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峡谷中猎物的到来。

天色在准备猎杀日寇的勇士们焦急的等待中逐渐放亮了。小日本果然按照王近山他们预研判断的那样,大踏步地朝着已经特意为他们布置好的伏击口袋走来。一股烟尘升起在远处天空,接着传来汽车和骡马行进的声音。
面前的这股日军是训练有素的作战部队,数百名荷枪实弹的鬼子兵在膏药旗的引导下,护卫着长长的骡马车辎重队进入峡谷。土路上,鬼子们用前三角的战斗队形缓慢开进。处在前方的开进警戒部队走走停停,时不时地竖起耳朵、抬起头,朝着我军的伏击前沿警觉地进行着观察。三角队形拖延下来的两翼日军侧身向外,分别在左右护卫着走在路中的辎重。这支小日本的部队逐渐进入了我军的伏击圈。
王近山一直眯着的双眼大大地睁起,他禁不住心头之喜,得意地撇嘴笑了,从喉头里蹦出两个字: "有了。"

凭他对成场的感觉,已经兴奋地意识到:潜伏是成功的。自己在七亘村会赢!敌人的开进队形已然处在自己的预料之中。其实,王近山对敌人开进和反抗的手段早就做出了不止三套以上的应对预案。目前出现的情况,王近山的办法是首先从敌人的尾部打响,切断其退路。使之在心理上没有了底气,一交手就有了后顾之忧,怎敢再拼出全力进行搏杀?先期得手后就劈头盖脸地杀下大,胜算已尽在手中。他十分满意自己在战场上的这种感觉,这种职业军人对战场的那种感觉、理解和悟性,也是他在若干年后与儿子探讨未来战争时反复强调的"战场直觉"。
七亘村外的伏击阵地上,王近山瞪起了双眼,一咬牙,朝尤太忠一挥手……
只见尤太忠咧起嘴,大笑起来,得意地按响了埋设在峡谷口处地雷阵地的引爆机关。瞬间,地雷的爆炸将大块的地面掀起,烟尘夹杂着土石在空中乱窜,硝烟弥漫。
随着信号弹的腾空而起,王近山身边那面红旗也威风凛凛地竖了起来鲜红的军旗在风中飘扬, "呼呼"作响。一时间,枪弹、手榴弹像骤间而起的暴风骤雨,一起向鬼子头上砸下去。

山谷里的口军被这突然间的打击所震惊,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八路军居然这么近距离地埋伏在自己的身边,如同天兵一样杀到了跟前。顿时间,猝不及防的日军慌乱成一团,像炸了窝的马蜂乱冲乱撞。
三、日军防御反击,一马当先壮士气
经过了战斗初期的慌乱,一些日本兵已经开始组织起防御反击的队形据守还击。这毕竟是日军的野战部队,虽说是以护送军给辎重为主要任务,但日军的团队意识和作战能力却不可低估,一旦他们组成了防御反击,并调整了成场上的主被动关系,再想吃掉它就不那么容易了。
这一点王近山早就有所准备。他不停地用机枪向日军扫射着,忽然停下来,威武地站起了身且抖掉了身上的伪装。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这是要准备冲锋了!战士们也纷纷揭开身上的伪装, 3营长尤太忠抱着一挺机枪边扫射边站了起来,战场上的勇士们只等王近山的一声令下,便会杀入敌阵,扑向对手……

王近山注视着山谷中的敌人,转身对司号员大声喊: "冲锋号!你给我连续吹到战斗胜利!"
冲锋号随着王近山的命令振奋地响了起来,山谷中的冲锋号有一种神奇的号召力,战士们的喊杀声伴随着"哒—哒—哒、哒—嘀—哒"的号声具有震撼的冲击作用。这声响,不仅让早已经憋足了劲儿的战士们热血沸腾,同时,也震慑得侵略者们心惊肉跳。
山谷中的大路上,一方似神兵从天而降,一方虽遭重创但不得不接招组织反抗,双方在上路上展开了激战厮杀。山谷变成白刃格斗的沙场,顿时硝烟弥漫,杀声震天。王近山早已带头杀入鬼子的人群中,只见他刀枪并用,与鬼子奋力拼杀着。警卫班的战士们一边杀敌,一边默默尽责保卫首长的职责。
日军虽然死伤惨重,但是丝毫没有投降的意思,仍然"哇啦哇啦"地顽强抵抗着。双方已经杀红了眼,战斗愈加激烈。

古语说得好,以身先人,故其兵为天下雄。警卫班班长被王近山的精神震撼了,他转身大喊: "冲啊!快!跟上团长杀鬼子!冲啊…
王近山带领着警卫班像一把锋利的尖刀在敌群中发威。战士们在王近山的鼓舞下抖擞精神,士气高涨,奋力与敌厮杀。只见以王近山为核心的一组杀红了眼的团队,左右开攻,得心应手,所向披靡……
在一群举命相搏的对手面前,骄横的日军终于被这种气势震慑住了,他们的意志已经崩溃,知道败局已定。在绵绵不绝的八路军冲锋号声中,鬼子死伤无数,并且逐渐丧失了战斗力,那些侥幸还活着的,也只有掉头逃窜了。
战士们乘胜追击,消灭残余。
此刻的战士们在取胜的激情中透露着亢奋,个个摩拳擦掌,大有接着再干一把的期盼。

王近山眯起眼睛,微笑着享受战士们那种胜利后的激动和略显夸张的自豪。与此同时,忽然在他的脑子里闪过了一个微妙的冲动: "再干一把?"
随即,王近山的就将他"再干一把"的想法向师长刘伯承和旅长陈赓进行了当面汇报。他认为,日军在七亘村遭受了打击,他们绝对不会相当会有部队在同一地点设伏第二次。虽然这一部署违反兵家"战胜不复"的常规,但他这样出其不意的攻击是有胜算的。
刘伯承和陈赓听完王近山的意见,高兴得不约而同地一拍巴掌:"好嘛!要得,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我们也一直在合计这件事。好你个'王疯子',还真疯出水平嘞!"
2天后,王近山遵照刘伯承的部署,再度在七亘村附近设伏,再歼敌100多名。3天之内,王近山进行了两次重叠伏击,歼灭了日军400多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装备。英国一位军事学家将此次战斗列为世界十大经典战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