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成抗联存亡的头等大事,为不给部队添麻烦,不少伤员解决自己
周保中在1936年5月16日的日记中写道: "午餐,托炭窑工人代煮小麦,既非粥,亦非饭,焦黑难看,较猪食犹劣。戏问工人曰:'此食狗吃乎?'答:'不吃。'又问:'猪吃乎?'答:'猪不吃。'乃相视笑,俯就食,其色难看,其味恶难堪,然而亦足以果腹……"
其实到了1938年以后,吃饭问题成了抗联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
没有了百姓的支援,孤悬关外的抗联成了无源之水,必须为每一粒粮食、每一颗子弹去牺牲、去流血。
饥饿的阴云时时刻刻笼罩在指挥员和战士们的心头。夏季靠着野菜和沼泽地里的鱼虾勉强可以度日,到了冬季,大雪覆盖,鸟兽灭踪,饥寒交迫比凶恶的敌人还要可怕。
粮食成了抗日联军各部队和各省委会议研究的重要议题。
1938年年底东北抗日联军三路军的主力西征,下江的留守部队大都是六军的人员,饥饿和寒冷使部队大量减员。在这危急的关头,下江特委书记高禹民不得不写信向北满临时省委说明留守部队的情况:"远地送来亲爱的战友们的饥饿的呻吟,寒冻的颤声,热情在我们周身澎湃。同志们坚毅清癯的瘦影在我们脑海中闪动。我们是朝夕关怀着你们,翘望兴安峰峦,可见巍岭绝壁严肃的仪容!白雪与寒风争厉!这真是象征着伟大事业的时期,我们紧握着拳头,誓以百折不回的精神去与饥饿寒冻,去与万恶日寇拼杀!不达胜利誓不休!同志们,战斗起来吆!祖国和民族将展开绚烂的前途!"
1939年1月2日,抗联六军第二次西征的路上,已经先期到达海伦八道林子的王明贵收到了军部交通员送来的张寿篯的信,并说张政委已经带部队来了。王明贵兴奋地打开信来看,脸立刻阴了下来。信写得很简单:"我带十一军已到三师后方,部队疲劳已极,粮食一粒皆无,情况严重万分,应火速筹粮送来。"每一个字旁边都画着一个圈,最后一行字旁边画着两个圈。
王明贵意识到事态的严重,立刻筹集了1000多斤粮食和30多匹战马,连夜赶了70里山路亲自送了过去。
到了十一军的宿营地,王明贵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战士们的军服破烂得已经看不出模样,羊皮袍子一片一片的,哨兵披着棉被站岗。饥饿让每一个人都不愿意说话,眼睛是灰濛蒙的。在一个大的窨子里,几十个被冻伤的伤员挤在里面,连说话的劲都没有。看到了王明贵他们,几名披头散发的女战士激动得热泪盈眶。
在一个地窨子里,王明贵找到了披着破旧黄呢子大衣,头发蓬乱、胡子拉碴、眼窝深陷的张寿篯。他上前敬礼:"报告!报告张政委,我们来了!"
张寿篯驼着腰,看着王明贵半晌才说出的第一句话是:"粮食送来了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长出了一口气说:"这下部队可得救了!"
94岁的抗联老战士单立志回忆说:"1939年,一个冬天我都没有棉衣穿,在大雪堆里挖个坑,架上松木烧,每天就靠烤火活着。向火的一面烤热了,背火的一面早冻透了,就来回翻着面地烤。年纪稍大的战友们大部分都冻死饿死了。人是先从脚往上冻,最后脑袋都冻坏了,走着走着抱着树就痴呆了,还有知觉的人让我们给他一枪,可是谁能忍心给他一枪呢,只能看他活生生地冻死……"
快人快语的李敏则用一种很形象的比喻,形容了当时那种刻骨铭心的饥饿感:"睡觉时,自己的肠子都能一根一根地摸出来。"
李敏回忆说:"1939年夏天,断粮已久的部队不得不冒险去攻打一个围子,日本人躲在房子里抵抗。我们没有什么武器炸药,没办法打进去,团长就让大家点火烧房子,雨太大,烧不起来。这时,周围几个围子都响枪了,我们只好撤,敌人在后面猛追,我们牺牲了副官和几名战士,却没能吃上这顿饭……"
最后,他们跑进了一个叫窦家围子的屯子,老百姓觉悟高,把粉条、豆腐搁一起,热乎乎地煮了一大锅。李敏说,大锅咕嘟咕嘟冒着热气,那个香啊!可还没吃呢,外边枪响了。"多少年没吃着豆腐粉条了,谁也不舍得丢下突围,就不约而同地打定主意边打边吃,你打我吃,你吃我打。东北人有句俗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舌头烫出了水泡,然后有人又想出了个办法,捞出来放到冷水里汆一下,再吃。"
1939年2月18日,李敏他们已经断粮多日了,不知是谁说了一句:"今天是大年!"大家都沉默了。指导员看大家情绪不高,就从背包里摸出一双牛皮乌拉鞋,交给司务长老苗,故作兴奋地说,年夜饭有了!好好炖炖,给大伙改善改善。
地窨子里炉火熊熊,牛皮乌拉鞋在铁锅滚开的水里慢慢变胖、变软,似乎空气中也有了牛皮的香味。年仅15岁的李敏,抽动鼻子眼巴巴地看着锅里。这时班长告诉李敏,该上哨了。老苗看着李敏恋恋不舍的样子,笑眯眯地问她,要不先给你捞一块尝尝?李敏咽了下口水,说等我回来和大家一块吃吧。
李敏上岗没多久,就发现敌人趁着黑夜摸了上来。战斗打响了,子弹嗖嗖地飞,已经跑出地窨子的老苗一拍脑门,糟了,乌拉鞋没拿出来。他转身就返回屋里,一会儿便拎着热气腾腾的铁桶跑出来。这时,敌人的子弹像雨点一样射过来,击穿了铁桶,汤流了出来,子弹也射进了老苗的胸膛,鲜血喷在洁白的雪地上。
老苗脸色苍白地倒在山崖上,断断续续地安慰李敏:年夜饭,吃吧!就合上了双眼。
1938年,李在德生下一个男孩。肚里没食,就没有奶水,只好眼巴巴地看着儿子那双明亮的眼睛一天天黯淡下去。撑到第五天,孩子死了,她流着泪找个雪窠把孩子埋了。
那一年,曾经当过赵尚志警卫员的张凤岐,也是因为部队断粮,想趁着大年三十敌人都在过年之际,带着几个骑兵出来搞点给养。他们来到铁力县的一个村子,观察了一下,没发现啥情况,就选择了一户挂着灯笼的大户人家翻墙进去。那户人家正在阖家团圆包饺子,看见来了这么多拿枪的很害怕,张凤岐说:"别害怕,我们都是中国人,是抗联。借你家这个地方歇歇脚,不会伤害你们的。"这家人见来人客气,不抢不夺,便放下心来对张凤岐说:"大过年的,你们真不容易,就在这儿吃顿饺子吧。"其实连张凤岐在内的所有战士都几天没正经吃顿饭了,闻到饺子馅的香味口水直往肚子里咽。张凤岐派出警戒哨,坐等锅里的水翻花。这边饺子下锅了,一个个小猪一样的饺子漂在锅里,让战士们看着百爪挠心。可就在这时,哨兵跑了进来:"连长,鬼子讨伐队快进村了,像是刚从山上下来的。"
张凤岐命令大家别慌,迅速撤退。
眼瞅快煮熟的饺子吃不到嘴,张凤岐心有不甘,他一条腿刚迈出门,眼角馀光忽然发现靠墙根儿有个大铜盆,于是心花怒放,抄起来就到锅里捞了一盆半生不熟的饺子。他在马上一手端着饺子,一边招呼战士快撤,还不忘捞两个滚烫的饺子送进嘴里,被烫得直吸溜。
有夜幕掩护,敌人并没有发现他们,他们转眼跑出有10里地。进了山,张凤岐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让战士们下马休息。
一下马,大家都围过来吃张凤岐手里的那一盆饺子。有几名战士边吃边说:"这饺子咋不是味儿?是狐狸肉馅做的吧?"张凤岐说:"哪那么多话,吃饺子还堵不住你嘴?"说着自己顺手捞了个饺子吃进嘴里,咂咂味,还真有股骚味。他让一名战士拿出火柴划着一看,原来他情急之下没看清楚,顺手拿来人家的尿盆盛饺子,那盆的四周还有一圈白花花的尿碱,气得他把尿盆和饺子全扣在雪地上。
战士们鸦雀无声,一会儿一名小战士开始抽泣,嘟囔着,今天是大年三十,咋还吃不上个饺子。
张凤岐叹口气,蹲了下来,把丢在雪地上的饺子一个一个捡起来放进钢盔里,说:"化点雪,找个地方把饺子再煮煮吃吧。"
那个时候,饥饿到底有多严重,可以从1938年12月2日《中共下江特委书记高禹民给省委的报告及工作提议——关于下江情况及吉东、北满两组织合并等问题》中一窥端倪。高禹民在文中写道:"六军二十三团受敌人封销(锁),和长期错误路线所反映的结果,而致使吃了四五天人肉!!"
关于这个事情,抗联六军老战士李敏也听说过。1939年,她听二十三团一名战士说过此事。当时的情况是封冻前大江中跑冰排,敌人上不来,抗联也跑不出去,没有办法就只好吃封冻前被敌人打死的人的肉,封冻后才突围出去的。赵尚志率领的三军也遇到了这样的困难,那些伤员们,看到军长亲自带着人抬着他们找橡子填肚子,为不给战友添累赘,这些伤员都给了自己一枪。
杨靖宇牺牲后,一个叫金源相的医生,戴着一个口罩,拿起一把挺亮挺长的刀,给杨靖宇剖腹,把胃割开了。在场的人看见杨靖宇的胃里有草,有树皮,就是没一粒粮食。一个小胡子日本军官在旁边跷起大拇指说:中国人志气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