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铁钉九连!1天130人剩9人,正要再激战,军首长上阵地

高台、临泽两座县城相继失陷后,红5军遭受重创,折损大半,所剩部队与红30军合编。其中,第37团编入红88师,第43团编入红89师。此时,西路军只剩下14000人,其中大部分为伤员、妇女和勤杂人员,战斗部队只有6000多人,形势万分危急。

21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倪家营子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东返。因为大家都明白,要么西进,要么东返,蹲在现地被动挨打,绝无出路。陈昌浩、徐向前电告军委,计划"乘绥东进击敌,相机配合凉、古,接通兰州,增加抗日联军之目的,决今晚集结全军出动,走南大路,以十天行程到达古浪、土门地区,尔后向平番或靖远集中"。

天黑后,西路军各部乘夜色分别由临泽、倪家营子、沙河堡等地向南转移,准备经甘州以南地区东返。23日,红5军、红30军、总部机关到达甘州西南50里的西洞堡,红9军到达龙首堡。

西路军铁钉九连!1天130人剩9人,正要再激战,军首长上阵地

西洞堡、龙首堡一带村庄民房集中,南面是肥沃田野,北面是一望无垠的戈壁石滩。西路军计划在此地区休整一两天后继续东进。当天,西路军总指挥部再次致电军委,报告高台失利的消息,并通报了东返情况,"现在全军发扬士气,团结杀敌,克服任何困难,学习血的教训,虽部分受挫,但所有指战员均极团结,照军委给予任务斗争到底。"

这时,马步芳、马步青已察觉到西路军收缩兵力、有试图东返的迹象后,立即调整部署,以骑5师东撤防堵,以韩起功旅固守甘州及沙河堡,配备民团固守高台城,其馀部机动分散,追击红军。26日,第 100师手枪团团长马玉龙率所部1500馀人及青海省宪兵团1300馀人追击到西洞堡村,遭到红30军第88师的顽强抗击,被迫停止进攻。

27日,马家军兵分左右两翼,再次发起进攻。程世才、李先念登上西洞堡村北的小白塔,从望远镜里观察到马家军只有少数部队占据村外的土坎,大部暴露在无所遮挡的戈壁滩上,而红军占据堡寨、村舍,依托庄院围墙,居高临下打击来犯之敌。

西路军铁钉九连!1天130人剩9人,正要再激战,军首长上阵地

久经沙场的两员战将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歼敌时机,马家军装备虽好,但骄横轻敌,所处地形不利,红军如果集中优势兵力出击,可予敌以重大杀伤。

作战方案得到了总部的批准。下午3时许,红88师和红89师一部发起突然反击,冲出村子,迅速将右翼的青海宪兵团包围起来。

这个团是马步芳的精锐主力之一,由征调青海彪壮的青年组成。他们身着羊皮袄,头戴皮帽,每人携带三大件——马枪、手枪和鬼头刀。戈壁滩上,杀声四起,刀光闪闪。青海宪兵团被红军杀了个措手不及,无险可凭,阵脚大乱,四散奔逃。

激战三个多小时,红军共毙伤俘宪兵团800馀人,并击溃手枪团,缴获马枪800多支、手枪 400多支,以及大批战马、弹药、被服、罐头等军用物资。

西路军铁钉九连!1天130人剩9人,正要再激战,军首长上阵地

西洞堡战斗是西路军进入河西走廊后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指战员们无不兴高采烈:"兴奋得满面红光,押着俘虏,说着、笑着、唱着走下战场来。敌人暂时不敢进攻了。各连战士怀着胜利的愉快心情匆忙地编织着草鞋,每人要打一两双,准备继续东进,到陕北去和中央红军老大哥会合。"

西洞堡一战,宪兵团几乎全军覆没,马元海气得大骂手枪团团长马玉龙:"平时你在西宁风头不小,今天遇到作战不如儿戏。"当天,西路军军政委员会认为马家军已发觉我军东进意图,调集重兵阻拦,继续东进危险甚大,便致电中央:

甲、敌已备于东,马上东进不易,宜在甘州以西周转一时,求各个击敌……万一东北地区受阻,可否即在现地区争取时间,东进外(援)必不可靠,可否再从远方、从新疆方面应援。

乙、实情望今夜速实告,以便可东则东,可西则西,接济无望,即不能到安西。

第二天,西路军总部在龙首堡张家屯庄召开军政委员会扩大会议,也就是龙渠会议,决定暂回倪家营子,以调动和寻机歼灭敌人。为迷惑敌人,转移视线,掩护大部队重返倪家营子,西路军总部从红9 军和红30军中抽调约300多人向东进发,大造红军继续"东进"的声势。

西路军铁钉九连!1天130人剩9人,正要再激战,军首长上阵地

这支部队后来在西洞堡以东30多里的白城子被马家军重兵包围。激战三天,只有10多人幸免于难,其馀全部壮烈牺牲。

28日晚,西路军13000多人回师西进,以红9军为前卫,总部直属队等居中,红30军为后卫,重新回到了倪家营子。

倪家营子分为上、下营子,是一个人口集中、粮米较丰的大自然村。地处县城(蓼泉)东南70多里的沿山地带,南北狭长16里,东西宽约三里。东西两侧大都是荒凉枯焦的石滩,村南10多里处是绵亘千里的祁连山脉。地势南高北低,因而人们习惯称南半部为上营子,北半部为下营子。

43个屯庄星罗棋布,散落在祁连山脚下的戈壁滩上,大的住四五户人家,小的住两三户。屯庄之间是田野、沟渠和树林。这里地旷人稀,民众生活困难,挖池蓄水,人畜共饮。数百年来兵连祸结,匪患严重。为了自卫,每个屯庄都用厚厚的黄土砌成围墙,高达三四米,相当坚固,如同一座座堡垒,逐渐形成了这么个特殊的堡垒群,大户人家的屯庄还驻有望楼和碉堡。

西路军铁钉九连!1天130人剩9人,正要再激战,军首长上阵地

屯庄多以主要人家的姓氏命名,如李家屯、雷家屯、赵家屯等。西路军总指挥部设在下营子中心地带的缪家屯庄,政治部驻曹家庄子,供给部和兵工厂设在罗家庄子。

根据地形条件,西路军为集中兵力,形成拳头,以寡击众,将10个团约8000人收缩在下营子地区的20多个屯庄和上营子的3个屯庄里。其中,以红30军扼守西南方向,红9军扼守东北方向,两军前沿阵地相接,纵深梯次配置,构成一个椭圆形的防御圈环,凭垒固守。总直属队等部驻在下营子中部坚固的屯庄里。凡驻守部队的屯庄周围都构筑了工事,在敌骑兵进攻方向上布设了鹿砦。

西洞堡大捷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西路军的被动局面。

29日,马元海电告马步芳:红军大部离开甘新公路进入甘州南的倪家营子,占堡寨43处,星罗棋布于周围十里之地,总人数约1.3万人。唯恐红军沿甘州进入新疆而无法向蒋介石交代的马步芳,即令马元海倾巢出动,全力堵截。

西路军铁钉九连!1天130人剩9人,正要再激战,军首长上阵地

马元海遂率韩起禄、韩起功、马彪、马朴、马步康等部,共计五个骑兵旅、三个步兵旅、一个手枪团、一个宪兵团和甘肃、青海两省大量民团六万馀人,分成三路,蜂拥而至,将倪家营子团团包围。一场大血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31日上午,战斗打响了。

马家军把西南方作为主要进攻方向,由第300旅韩起功部担任主攻。战前,韩起功强调:"倪家营子为最后决战,生死在此一举,人人抱必死的决心,奋勇当先。"他命谭呈祥团为先锋,向红军阵地发起猛攻。

坚守这里的是红30军第88师。"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第263团守备西南方,另以一个连守卫突出阵地两里地的汪家墩;号称"夜老虎"的第265 团以一部兵力担任师西北方向防务,团主力和第268团为师预备队。

敌谭呈祥团第1营高登瀛部率先向上营子王家屯发起攻击。王家屯突出于第263团的前沿阵地之外,能够从下面和左、右三面射击敌人,是一个很好的支撑点。敌人先集中炮火猛烈轰击,然后在轻重机枪的火力掩护下,步骑兵发起集团冲锋。

西路军铁钉九连!1天130人剩9人,正要再激战,军首长上阵地

当敌人逼近至前沿阵地三四十米时,红军指战员从坍塌的工事里钻出来,沉着地举枪射击,手榴弹准确地抛入敌群,炸得敌人血肉横飞,倒下了一片。剩下的敌人鬼哭狼嚎,丢下死尸,狼狈逃去。

见正面攻击不利,敌人又接连发动了两次迂回进攻,沿着被雨水冲刷而成的自然沟渠、坍坎,猛攻第263团侧翼,一度冲入倪家营子村寨群落内。红88师一个团和红89师两个团奋起反击,将敌击退。激战中,红军因缺乏子弹,步枪发挥不出作用,往往先以手榴弹对拼,然后冲出工事,用大刀砍杀。

直至日落时分,敌军虽死力争夺,但在红军步步设防、寸土必争的顽强抗击下,进展甚微,勉强靠近前哨的一个庄堡,而且伤亡惨重,骑兵旅长马朴被击伤,循化民团旅长韩功良、谭呈祥团营长马学良、营长马朝选等以下数百人被击毙。

天色大暗,激战一天的战场暂时回归了平静。

倪家营子属半山区气候,时值隆冬,气温降至零下20多度,红军将士们衣身单薄。为了抵御严寒,战士们裹上毡片,腰里扎一截绳子,算是"马甲";脚上没有鞋,只好用破布烂毡包裹起来,当作鞋子。屯庄里大部分围墙和房屋都已被敌人的炮火摧毁,由于缺少木柴生火取暖,战士们怀抱着武器,相互依偎在一起,蹲在倒塌的民房里或壕沟里熬过寒冷的冬夜。

西路军铁钉九连!1天130人剩9人,正要再激战,军首长上阵地

次日,激战再起。为挽救颓势,韩起功命谭呈祥团第2营担当主攻:"务须奋力死战,以保全旅荣誉。"

营长孟全录立功心切,将全营兵力编成梯队,由左右两翼部队配合,在重机枪和山炮组成的火力网掩护下,从红军阵地侧面发起进攻。马家军士兵如疯了一般,或高喊着口号,或大声叫骂,血红着眼睛发起浪潮一样的冲锋,一波刚刚打退,另一波立即冲过来。一时间,阵地前硝烟翻滚,尘土飞扬,窒人呼吸。

红军将士们毫无惧色,以一当十,英勇顽强地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没有子弹就用大刀肉搏拼杀,没有手榴弹就用石头、木棒砸。双方都拼尽了全力,寸土必争,经常是马家军一会打进土寨子,红军一会儿追出到旷野,马家军一会又杀进土寨子,红军一会儿又杀出来,每一次进出都留下一地的尸体。

中午时分,敌炮火将红军据守的最前哨庄院东南角轰开了一个缺口,大批敌兵蜂拥而入,拉开红军以树枝、木墩重叠构成的障碍物,冲到了庄院墙根。红军急速迎面冲出,与敌展开肉搏,将敌营附马献图,连长周尚文、马国龙、王元元等以下130馀人击毙或砍杀,重新巩固了阵地。

西路军铁钉九连!1天130人剩9人,正要再激战,军首长上阵地

但随着战斗的发展,红军面临的困难越来越严峻。弹药紧缺,特别是手榴弹消耗很大,无法构成对敌人的强大反击力;战斗减员加快,伤员没有药品医治,许多重伤员因失血过多牺牲;天寒地冻,缺吃少穿,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第263团那个连,就是守卫倪家营子汪家墩的3营9连。汪家墩坐落在倪家营子的中上部位,是一个用泥土筑砌而成的正方形空心墩,高约15米,厚达3馀米,墩内半腰处有用木料搭成的楼板,将墩分为三层。最顶层没顶盖,只有一人多高带垛口的土墙;中间一层四面墙上开有窗口,可以作为枪眼。墩的四面是一人多高的围墙,墙外四周有两米多宽、一米多深的壕沟。沟内没有一点水,沟底铺了一层薄雪。沟外面有两道枣树鹿尝,再外面是一片开阔地。

因地势较高,站在顶端便于了望,用火力可以控制四面,红军便将汪家墩加固成重要的防御工事,作为最前沿的一个碉堡。

黄昏时分,天空飘着雪花,刮着凛冽的西北风,3营教导员周纯麟率领9 连130多人走进了汪家墩。

西路军铁钉九连!1天130人剩9人,正要再激战,军首长上阵地

为了便于射击,9连长带一部分战士到墩周围扫清射界,一部分人到远处去背冰块,储存起来作为生活用水,其他人在周纯麟的指挥下,或修围沟,或挖单人掩体,或在土墙上掏枪眼,或往墩顶层搬运手榴弹……大家都清楚汪家墩位置十分重要,敌人肯定会拼命夺占,这一仗必会是异常艰苦的,因此要抓紧时间做好充分的战前准备。

第二天,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马家军大约两个团的兵力分成三路向汪家墩猛扑过来。周纯麟带领英雄的9连拼死与进攻之敌血战。双方如浪潮一样起伏进退,在狭长的阵地上,反复搏杀。

激战至黄昏时分,9连官兵用机枪、步枪、手榴弹、大刀、梭镖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碉堡周围横七竖八地躺着四五百具敌人的尸体。但9连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只剩下九个人,其中还有四名轻伤员。

看着这些英勇的战士,周纯麟不由得心里一酸,眼泪落下来。是啊,昨天傍晚他带着130多名生龙活虎的战士走进汪家墩,仅仅过了一天,就只剩下这么几个人了。越是在这种危急而艰难的时刻,作为一名指挥员越要有信心、勇气和力量。于是,周纯麟擦干了眼泪,鼓励大家:"同志们,这个碉堡是我们全团全师,以至全军的前哨。为了保住这前哨阵地,我们已有120多人牺牲了。面对他们遗留下来的任务,我们应该怎么办?"

"誓与碉堡共存亡!"大家齐声坚定地回答。

西路军铁钉九连!1天130人剩9人,正要再激战,军首长上阵地

这时,外面又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先是在东西两面,后来枪声又逐渐向北面移动。周纯麟等人在碉堡上面不了解情况,仍坚守在那里。忽然,通信员惊喜地喊道:"教导员,下面有人叫你!"

周纯麟正在聚精会神地监视北面敌人的动向,而他的耳朵早已被枪炮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震得有些聋了,因此通信员一连大喊了几声才听清楚。

当周纯麟带领着仅存的八人从碉堡上走出来时,发现代军长程世才、军政委李先念和师、团首长都站阵地上。看到敬爱的首长,想起牺牲的战友,周纯麟的眼泪又流了下来。

李先念走上前去,紧握着周纯麟的手,安慰道:"不要难过,你们打得好,你们打得好啊!敌人用炮打,没有打垮你们;用重兵围,没有围垮你们;又用火烧,也没有烧垮你们,你带的这个连真像铁钉一样,钉在阵地上。"

从此,"铁钉九连"便在部队中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