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韩先楚、邓华主攻方向不一致,彭总反复斟酌、难以抉择
1951年2月8日,西线方向,美第1军继续向汉江以北推进。4时,志愿军第42军向志愿军司令部及各军通报敌情:2月7日,砥平里、草旺里方向之敌分三路,在飞机、坦克掩护下,向第125师第375团下高里等阵地攻击均被击退。横城方向之敌,美第17团,伪第21团、第16团在飞机、坦克掩护下攻占丰水院,圣智峰780、800、721高地。第124师在月7日17时开始反击,击溃敌一个营。曲水里之敌向第126师阵地注邑山(攻击)未逞而退回。估计2月8日,敌可能全线展开猛烈进攻,各部应做充分准备,坚决守住阵地、击退敌人,注意互相策应。
第42军指示所属各部:敌向我各阵地进攻均被我击退,但除九屯、砥平里之敌外,东路伪第8师及美军一部,已与第124师在圣智峰、丰水院战斗,南路敌已进占石谷(石隅南5公里),可能是美第2师第9团,估计今8日敌可能全面大举进攻。要求第124师占领伪第8师位于丰水院附近的高地。第125师第373团击退向广滩里进攻的砥平里之敌。第126师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在敌攻击第125师阵地时,第126师应积极支援、策应,击退向注邑山进攻的曲水里之敌。
第42军还指示第124师:高地位置极端重要,必须坚决夺回,并要做连续突击与反突击准备。军里组成两个炮团的强大火力支援。
晨,志愿军第40军第120师已进至阳德院里以东及以南地区。
南朝鲜第8师1个团,在30馀门105毫米榴弹炮、4架飞机支援下,向579.2、770、800高地发起猛烈攻击。在770高地防御战中,志愿军第42军第124师第372团第5连先后击退南朝鲜军2个营3路10馀次进攻,由于损伤过多,在12时被迫撤出战斗。579.2、800高地也相继失守。"10时至14时,第38军、第42军、韩先楚、邓华先后回电,表明了各自的意见,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张各异。"
关键时刻,韩先楚主张先打砥平里,邓华主张先打横城。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韩先楚之间的分歧,对彭德怀的决策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倘若是一般指挥员的建议、看法,彭德怀或许也不会如此重视,难以抉择。邓华、韩先楚的见解却不能不让彭德怀仔细考虑、反复斟酌。"东南财赋,西北甲兵"、"东南出相,西北出将",历来西北地区都是中国名将辈出之地,但解放军中涌现出的众多战将改变了这一名将分布图,东南地区也是战将辈出。
在志愿军决策层中,邓华与韩先楚可谓是双峰并峙。这两个人都属于战功显赫,作战经验丰富,指挥能力突出,战场洞察力深刻,捕捉战机敏锐,完全能担当方面军重任的将领。然而,彼此之间在个人性格、作战风格上完全迥异。
邓华,属于高级指挥员中少有的战术素养好、"用脑子打仗"的指挥员,这也是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极力推崇、宣传的类型。在作战指挥上,权谋达变、剑走偏锋非邓华之所长,但他细心精微,讲究战术纪律,战场组织协调有序,喜欢慎重稳妥的作战路数,在一些经典的作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1947 年"三战四平"时,邓华向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建议,应该及时调整作战兵力,加强攻城力量,避免出现相持不下的局面。1948年平津战役时,邓华又对先取塘沽的作战方案提出建议,改为直取天津城。按照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对所属各纵队的评价,邓华指挥的第7纵队还不能进入主力序列。但是1949年5月,在第四野战军进行体制调整、成立兵团建制时,邓华已然得以被提升为第15兵团司令员。
解放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尽时,在能征善战的高级将领比比皆是的优秀群体中,邓华能够脱颖而出担任兵团司令员,再次证明他的指挥能力得到普遍认可。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面对从未交战过的陌生对手,志愿军能够深刻洞察对手的弱点,做到胜在敌先,很快地适应战争,关键就是在战术变化上比美军强。在志愿军战术风格的形成、发展上,邓华功不可没,发挥了重要作用。邓华关于美军战术的研究、对于志愿军战术经验的总结,至今读来仍然是光芒四射,真知灼见催人深思,算得上是经典性篇章。例如,1950年8月13 日,邓华指出:"实行大胆勇敢的渗透战术,选择敌人的弱点,从敌人的翼侧或侧后插至敌人的心脏,首先将敌后方联络截断,尔后分割和包围敌人,一一歼灭之。一般的敌人防御正面布置是较严密的,尤其是美国鬼子火力组织较好,从正面攻击,不容易奏效,而美国鬼子最怕的则是联络截断,被人包围。""充分发扬近战"、"发扬夜战"。邓华的这些战术见解,在志愿军前三役中都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相反,"联合国军"在前三次战役中的被动,也与美军战场指挥员战术上的盲目性有极大关系。这也可以看出中美双方高级指挥员的差距。
对重大战略问题的判断能力,往往是衡量高级指挥员的重要标志。1950 年8月,邓华和洪学智、解方联名上报中共中央。关于朝鲜战争的发展形势,他们认为:"美帝正努力坚守大邱(丘)、釜山地区,并以局部反击来巩固其滩头阵地,争取时间等待援兵到来再行反攻;另一方面,北朝鲜人民军各个击破和歼灭敌人的机会已成过去。""估计敌人将来反攻的意图,可能为以一部兵力在北朝鲜沿海侧后几处登陆,作扰乱牵制,其主力则于现地由南而北沿主要铁道公路逐步推进。一为以一小部兵力于现地与我周旋,抓住人民军. 其主力则在我侧后(平壤或汉城地区)大举登陆,前后夹击,如此人民军的处境会很困难的。
正如当时任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的杨迪所说:"彭总对邓华是很器重的,重要的作战会议与主要方向的作战,都委派邓华代表他主持或指挥。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志司召开的作战会议,即由邓华做主报告。第二次战役后,彭总决定在38军军部召开西线各军军长参加的作战会议,志司已有韩先楚副司令在38军,但彭总仍委派邓华代表他主持召开这次会议。"
韩先楚,出身草根,是革命队伍中的"好战分子",绝对算得上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的"异类"。他具有鬼斧神工般的军事才华,喜欢剑走偏锋,经常在胜利与失败的边缘游走,乐于冒险,善打恶仗、硬仗。
将军生来为战。韩先楚的情感、思想在战场上总能迸发出最耀眼的光芒,选择的"打点"、构思的作战方案,常常是出人意料,充满风险与挑战。他与第二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王近山、第三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王必成、第四野战军第2纵队第5师师长锺伟,都属于相同类型的战将。
韩先楚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机断专行气质。第四野战军对机断专行有过比较经典的评价:"在不妨碍上级整个意图时,应当机断专行,机断专行有积极的与消极的两种。我们要的是积极的机断专行,站在歼灭敌人的总意图上,站在革命立场上,在不妨碍整个部队协同动作的条件下,去灵活处理情况。这种机断专行是革命军队的本质。"
韩先楚指挥作战的精神气质上"破坏力"强,极具"颠覆性",没有丝毫的谨小慎微,极少按常规的路数来办,可以说在胆识、决断、谋略、感觉上都是一流水准,创造了解放军战史上不少经典战例。在对战场形势的准确把握上,韩先楚的眼光非常独到、敏锐,往往能窥破先机,体现出很强的洞察力。
1936年红军西征途中,在先头师攻打盐池、定边两城未克的情况下,当时任红78师师长的韩先楚敢于违命出击,机断专行,周密部署,勇猛攻击,率部顺利地攻克两城。1946年10月,于新开岭围歼国民党军整编第25师的战斗中,在国民党军援军将至、围歼战斗陷入僵持局面、形势不明的关键时刻,韩先楚有胆有识,绝无后来林彪在"三战四平"时优柔寡断的做派,而是敢于坚持打下去,最后首创东北战场全歼国民党军1个整编师的范例,受到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嘉奖。
在把对手逼到绝境时,韩先楚也把自己置于悬崖边缘。正因如此,韩先楚留下不少情节惊险、扣人心弦的战争篇章。
1947年3月的"四保临江"战役中,韩先楚指挥的全歼国民党军第13军第89师之"柳南大捷",与粟裕在孟良固之战中全歼第74师非常相似。当时的形势是国民党军集中11个师分四路向临江出击,中路国民党军第13军第89师、第54师第162团被东北民主联军三纵、四纵阻击于柳河、三源浦以南地区,国民党军新6军第22师被阻击于湾口镇地区。辽东军区命令三、四两个纵队集中研究并上报作战方案。在作战方案制定过程中,主要意见之一认为国民党军第89师与第22师靠得比较近,东北民主联军参加围歼作战的兵力不足,与国民党军对比,优势不大,易打成僵持、胶着状态,应持重待机。应该说,这种意见完全符合林彪在四野提倡的作战指导思想,即要以绝对优势兵力打小歼灭战。但是,韩先楚力排众议,认为国民党军第89师对南满地区的地形、人情不熟悉,骄傲轻敌,坚持要歼灭该敌。最后,辽东军区批准与先楚的作战建议,由时任四纵副司令员的韩先楚统一指挥三、四两纵队作战,结果全歼国民党军第89师。
1950年4月的海南战役,如果按照林彪的原定计划,需要准备"五六个月时间才能完成",要到香港、澳门购买登陆艇和改装机器船后再进行。而韩先楚坚持早打,利用木船去解放海南岛。最后的战争进程与韩先楚的战前判断完全相同。
指挥风格,作为战将们长期战争经验积淀、理性升华的产物,比较深刻地反映了个性化的思维习惯、价值取向等特点。指挥风格上的差异,往往导致在战场目标选择、作战组织实施上出现比较大的差别。此外,时间紧迫也是影响作战决策的重要因素:时间不足除了能够使观察不全面外,还对思考活动发生影响。通过比较、权衡、批判进行的判断可能不如纯粹的机智,即已成为习惯的随机应变的判断力所起的作用大。这一点我们是必须看到的。因此,在战争史上经常出现不同指挥员在面临相同战争形势时,作出的判断不尽相同,很难用绝对统一的标准来得出"高下"之别的结论,而只能用相对的"合理性"来鉴别。
邓华与韩先楚在指挥风格上面貌各异,因此究竟选择横城还是砥平里作为攻击目标,就会有不同的判断。在考虑先攻击横城,还是先攻砥平里时,邓华主要是力求稳妥,认为歼灭横城之敌不仅比较容易,同时,也便于实现向原州方向发展,符合既定的决策意图。
从志愿军入朝作战伊始,中共中央在作战指导方针上的基本意图可以概括为"歼灭有生力量为主,不计一时一地之得失;歼灭韩伪作战力量为主,尽力争取歼灭侵朝美军",通过歼灭"联合国军"的有生力量而迫使对手退却。这种作战意图在前三次战役中,比较好地得到实现与贯彻。尤其是,南朝鲜军队战斗力弱,已经成为"联合国军"作战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与死穴。
通过在局部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南朝鲜军队,可以造成"联合国军"防御上出现雪崩式溃退效应。因此,当处于横城的南朝鲜第8师突出孤立,而砥平里的美军第23团固守防御时,"两利相权取其重",选择横城之敌作为首先攻击目标,无疑符合当时的战场态势与抗美援朝战争的一般作战规律。
但是,由于东、西线两个方向"口张得太大",而使得东线的进攻作战与西线的防御作战很难发挥战役意义上的协同效果,多少有力量分散之嫌,相当于同时进行两个缺乏内部关联的局部性战斗。
韩先楚主要的立足点不在于孤立地考虑何处之敌易歼,而是要缩小东、西线作战方向之间的距离,把"口张得小点",使东、西两线作战更密切地成整体。事实上,是对毛泽东提出的作战方案进行了调整,将作战重心整体上向西进行了转移。
1951年2月8日14时30分,志愿军第42军指示第126师:敌企图夺取阳德院里、龙头里地区。为便于后续作战行动,志司决定第39军集结于杨平以东、以西地区,要求第116师驻于第126师现地位置。
15时,第42军向志愿军司令部建议:敌有两个团兵力分别向圣智峰南780高地、800高地及丰水院以西、以南、以北连续进攻,对第124师压力很大,建议第66军迅速进至上茶峰里以北地区,歼灭上茶峰里西北高地之敌,以保证第124师侧后安全。15时30分,第42军指示第126师:调整阵地部署,便于第39军第116 师进驻;同时,要求第126师第377团、第378团坚守原阵地不变。
16时30分,志愿军司令部命令各军:加速集结兵力,准备在2月10日晚向横城地区之敌发起攻击,至迟11日晚。如11日晚还不能发起攻势,将失去战机,于我军不利。根据目前情况须集中3个军主力,首先消灭砥平里附近地区之敌为有利。
18时,第42军指示第126师:由于横城之敌对第124师正面压力很大,决定抽调第125师1个团到儿柴里(龙头里东),第126师第376团今夜应赶至金谷里、曹佐里一线以西第125师第374团的阵地进行支援。
23时,第42军第124师师长苏克之、政委汤从列,指挥第371团第1 营、第2营,第372团第1营、第3营及第2营第6连,在军、师、团炮火及200多挺轻、重机枪扫射掩护下,到2月9日1时30分,先后将579.2、770、800高地收复,毙伤南朝鲜军300馀人,缴获机枪2挺、步枪40支。志愿军伤亡150馀人。
彭德怀致电邓华、韩先楚、金雄并志愿军各军:"砥平里之敌已占广滩里、横城之敌正积极西犯、北犯中。四十二军任务是掩护三十九、四十军集结,该军主力应位于洪川、广滩里公路以北。六十六军主力应进至上茶峰里、阳德院里、上五里地区。除(第66军第)一九八师于上茶峰里一带阻击敌人外,另应以一个团扼守阳德院里到洪川公路口子至为紧要。四十军集结地区改为花田里、盘谷里地区;三十九军集结地区改为新店里、石山里、墨安里地区。望各军依此具体部署与四十二军直接联络。四十二军应将当面情况及时通报各军,并切实研究战役部署,待邓华同志到达后提供参考。"
彭德怀决定首攻砥平里,致电志愿军第42军、第39军、第40军及第66 军:"(第42军第)一二四师昨(7)日击溃敌军后,夺回圣智峰,隔断横城与广滩里之敌联系,望该师继续加强纵深工事,坚决抗击由横城西进之敌。六十六军应有一部进至上榆沟与一二四师取得联络,并向东构筑纵深工事,确保阳德院里、洪川之主要交通道路。各军应加快速度集结兵力,准备10日晚攻击,至迟11日晚攻击,否则横城、广滩、砥平之敌将靠拢。五十军和(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主力7日晚已撤至汉江北岸,虽有两个团控制南岸桥头堡,作用已减少。该方敌之主力将转向三十八军攻击,或向南汉江转移。
我主力如11日晚还不能发起攻势,将失去战机,对我军不利。根据目前情况,须集中三个军主力,首先歼灭砥平里附近地区之敌为有利。请邓华同志速与四十二军司令部靠拢,以便与各军取得联系。具体部署请邓速决速告。"
西线志愿军第38军独撑的局面难以持久,迫切需要在东线尽快给予"联合国军"强有力的打击。23时,彭德怀致电邓华、金雄、韩先楚集团并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各军首长:"经再三考虑,对东线出击作战有如下意见:
一、砥平里地区据已知敌为美、法军约八九个营。如我攻击该敌,一昼夜不能解决战斗,则利川、原州等地美、英、南朝鲜军均可来援。南朝鲜军第五师、八师与美空降一八七团亦会策应。如我两昼夜还不能解决战斗,则水原方向之美一、九两军亦可能东援。这样如万一吃不下,打成消耗仗,甚至洪川至龟头里公路被敌控制,则我将处于极为不利的情况,这一着必须充分估计到。
二、横城东西地区敌人数量较多,我可集中三十九、四十、六十六军及(朝鲜人民军第)二、五两军团的兵力,把敌人打乱的把握较大。如攻击得手,再向原州以南扩张战果,可能将敌整个部署打乱;万一不利,我亦可控制洪川枢纽地区,有利我尔后作战。另三十八军应抽出三个团攻击梨浦之敌,箍制美二十四师东援。前电先打砥平里,此电先打横城附近之敌,请邓(华)、金(雄)、韩(先楚)依情况部署之。"
彭德怀改变了首攻砥平里的计划,将横城作为用兵的重点方向。局部兵力对比要求先打横城,全局形势要求先打砥平里。彭德怀在局部与全局之间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