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长春,守城王牌部队美械装备威风凛凛,为何一经交锋就撤回去
为了执行蒋介石赋予的"固守待援,相机出击"的使命,郑洞国在"待援"无望的情况下,不仅在"固守"上费了心机,而且做出了积极地"出击"姿态。他曾说过,"执行持久防御的作战方针,是可以守下去的。"诚然,既要"守",就要守出个积极姿态来,坐以待毙的守法,是兵家所忌。于是,他想再搞一次大规模的"出击"。这次"出击",也有几个目的可取:一则可以向蒋介石交帐,以正视听;二则乘机振奋一下久被围困军队的士气,三则力求争得长春防御态势的"主动",利于苟延残喘时间,四则也想试探一下我围城部队的虚实,侥幸可抓一把,讨点便宜。
可是,对于"相机出击"郑洞国并非没有吃过苦头。5月下旬长春外围的那次战斗虽以损兵折将而告终,但郑洞国还是有军事将领的倔犟性格的,为了"效忠党国",他可以做到"临危不俱,义不容辞,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其实,他哪里知道,如果说第六十军从吉林侥幸逃至长春,是出我军不意而又准备一下及的话,那么,5月下旬那次战斗,所以没能把他那两个半师完全吃掉,也很大程度是由于我军在战斗行动上的某种客观原因,造成了他们能够侥幸缩回城里的条件。假如那次战斗,我军能一举全歼"出击"之敌,长春守敌正规军将不是现在的6个师而是3个半师。那时东北战场上的长春将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局面,就很难说了;假如我东北军事领导机关乘我军士气振奋,决心趁热打铁,下达攻城命令,一鼓作气地攻打长春,也就不存在对长春守敌的久困长围了。

长春守敌对5月下旬的出击失利并不服输。他们认为那次失利,由于碰上了共军的主力。而此时他们心里却有些底:对方不过是一些独立师形成的包围圈,集中力量攻击某一个地段,一时是不会碰到硬拳头的回击的。等对方集中兵力赶来,我已达到了出击目的,得到了便宜,"迅速撤回"了。不甘心坐以待毙的长春守敌的第二次大规模"出击",可以说从6月份就开始了积极的筹划。
1948年7月2日夜,长春市内守敌利用夜暗,机密迅疾地调整部署,机动部队。经过精心策划的多路、多梯次地"出击"就要开始了。这次"出击",接受了5月下旬向西北郊"出击"失利的教训,计划步骤谨慎周密,部队行动诡谲突然。基本要领:一是突破我警戒线后不能伸出过远,抓一把就走,严防被我切断退路、遭我围歼,二是对西北方向不做重点"出击"打算,原因是过去在那里碰过壁,此次即便从那里伸出头去,也无利可图。因为重占机场已无指望,即或夺得机场,跑道已被破坏,短期不能修复,无法使用;三是考虑到今后唯一出路,是向沈阳方向退却,因而,对这个有可能从此"突围"的方向,不能等闲视之。所以,此次长敌"出击"的重点,是想试探一下我军对长包围圈的南面防守阵地作战能力的虚实。至于向东、向西,都以少量"出击"部队打了一下,那只不过是辅助方向。

7月3日凌晨,敌新编第三十八师一部,向我独立第十师防守阵地的绿园、石虎沟一带发起了冲击。可是,并没有十分恋战,当遭到我独立第十师部队迎头一击后,即溃退缩回长春。
与此同时,敌叙编第三十八师的另一股部队,企图由丁家窝棚方向向我发起冲击。因战斗发起前,其尖兵班集体向我投诚,暴露了该股敌人的作战意图,致使"出击"士气顿减。该敌又惟恐在此种士气下,出现更多向我投诚者,故不战白退。至此,敌新编第三十八师向西这一试探的"出击"方向,与我独立第十师的部队两处进行了接触,都碰了钉子,前后战斗不过1个小时,就草草收兵了。
7月4日凌晨,敌新编第三十八师又以1个团的兵力,由火磨公司出动,向我独立第七师的宋家洼子以西谭家营子阵地进犯。经过3次冲锋,均被我击退。这股敌人碰了硬钉子之后、也未恋战,匆匆地缩回市内。
新编第三十八师这支守城的王牌部队,接连两日向西、向北"出击",都是未及探出头来,一碰硬就缩了回去。至于该师两日作战的战果如何?也未见之于长春守敌发布公报。不过,守城的王牌部队劳师出征,那阵势还是满够雄壮的:枪声密集,炮声隆隆;军官督战,士兵喊杀——倒也显得"威风凛凛,杀气腾腾"。可是,不知怎么,这支训练有素、美械装备的王牌部队,一经阵前交锋,竟狼狈不堪地撤了回去。两天内三处"出击",都是如此。如果说该师的战斗力不强,却是长春守敌的主力;如果说该师在此次"出击"作战中别有目的,也令人费解:如此匆忙地打了一阵就跑,到底得了什么便宜、实现了什么目的呢?即便其策应主攻方向作战,也未见明显效果。不过,据我前沿抗击部队观察,敌人除在我前沿丢掉一些尸体外,还有大批伤员,被抬的抬、背的背、搀的搀——一个个哭丧着脸,拖着沉重的步伐,撤回了他们冲击出发的阵地。

就在7月4日当天,长春守敌第六十军暂编第五十二师,也奉命以一部兵力向我独立第九师阵地小河沿、四家子一带"出击"。不过,六十军不像新七军那么"士气旺盛"。只不过是造造声势,故做姿态地枪炮空响了一阵,连一个像样的冲击队形也没见到,就消声匿迹了。
此次的大规模"出击",向西、向北、向东的情形大抵如此。那么,南面如何呢?南面特别是西南孟家屯方向,是"出击"的重点,是为将来可能向沈阳方向突围的试探,所以,是一场"大打出手"的硬仗。
时隔两天,7月6日拂晓,长春守敌作为试探"出击"重点的一面——长春南面的战斗打响了。敌人仅在这一个地区,即投入了新编第七军之暂编第六十一师和第六十军之暂编第二十一师共5个团的兵力。分三路向西南、正南、东南之我独立第六师(含独十一师一团)和独立第九师防守的阵地"出击"。西南方向,我独立第六师之孟家屯车站附近、肖家堡子、欢喜岭一带,敌人集中了暂编第六十一师和暂编第二十一师的两至三个团的兵力实施猛攻。这一带,由于紧靠铁路线,是我预计敌人从此突围可能性较大的重点地区,敌人也把"出击"重点选在这里,因此,战斗非常激烈。敌人为了策应西南面的主攻方向,在长春的正南和东南方向,又展开了约两个多团,同时向我攻击。并且,为了牵制我机动兵力,又以新编第三十八师之一部,于长春西面我独立第十师阵地之绿园一带,进行佯动性的"出击"。仅这一天,敌人总共动员了两个半师的兵力。

在孟家屯方向与我独立第六师打得最激烈的,主要是敌暂编第六十一师的部队。当天夜间,该师与新编第三十八师即集结于原满赤医院和七分局(现国防工办招待所)。拂晓前,新编第三一十八师由原满赤医院出发,西指我独立第十师阵地,以达牵制我之目的。暂编第六十一师,一部由原七分局出发,指向田家油坊;另一部自原满赤医院出发,指向孟家屯。敌人利用拂晓前的昏暗,隐蔽地向我阵地靠近。
偏赶上那天朝雾很大,能见度很低。敌人首先采取小部队多方向佯动,企图寻我之弱点——翼侧接合部,然后,再集中主力重点突击。有的则狡诈地扮成逃兵模样,向我阵地靠近,以图达到麻痹我之目的。由于能见度低,直到敌人进至距我警戒前沿30-40米远才被发现。当即开火阻击,使敌企图偷袭的目的没能达到,不支而退。接着,敌人在其据点的炮火掩护下,采取了多梯次、反复冲击的办法,向我实施猛攻。其每一冲锋队大约40到50人,一次冲击被击退再次冲击,就像波浪一样,一个梯次接一个梯次地连续冲击。我独立第六师是一支老部队,战斗力较强,部队打得非常勇敢,顽强地击退了敌人多次的轮番冲击。从拂晓激战到下午1时许,结束战斗,敌人付出了相当大的伤亡代价,我军阵地巍然屹立。

当日拂晓的激战中,坚守在田家油坊的我独立第六师十七团七连的一个排,不得已撤至铁路医院,又由铁路医院撤至孟家屯破红楼。他们奋力抗击着与自己力量相差异常悬殊的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连续冲击;一面等得着援兵的到来。十七团组织了一个加强连(九连)的兵力,在团重机枪连和炮兵连的火力支援下,向占领铁路医院之敌发起猛攻。敌暂编第六十一师支撑不住,连同攻击破红楼之敌一并向田家油坊撤退。我九连追击不舍,迫使敌人退回原七分局一线及红熙街(现红旗街)南面的据点。于6点30分,全部夺回了我阵地。九连的反击获得了成功。
我独立第六师和配属该师作战的独立第十一师一团,这一仗打得很漂亮。在整个战斗过程中,部队战斗作风是出色的,可以说是沉着机警,英勇顽强。同样,也是以少胜多的一仗,出现了敌我力量相差悬殊、以少抗多的场面。如我孟家屯方向开始与敌接触时,阵地第一线的警戒只有1个班。战士们坚守阵地,沉着顽强地阻击了敌人,直至主力赶到。
从拂晓到下午1时,历经8-9个小时,终于打退了敌人的猖狂进攻,"出击"之敌遭受了重创,又灰溜溜地缩回城里。总括此次战斗,敌人投入长春以南(主要是我独立第六师阵地)一方海的作战部队,于达5-6个团。仅在肖家堡子和田家油房两处的攻击兵力,起码不少于两个团。然而,6次冲击,均被我击退,此战共毙、伤、俘敌1000馀。受到围城指挥所的赞誉。

因为这次抗击敌人"出击"作战,是我围城中规模较大、也是颇具代表性的一次战斗。故此,有必要归纳一下经验体会:
敌人的作战特点:
小部队多方佯动,寻我翼侧与接合部,集中主力重点突击,采用夜暗集结,拂晓攻击,并伪装逃兵乘我警戒疏忽接近阵地,突然发起攻击,依托据点火力支援,每次依40-50人为一队,轮番攻击,动作谨慎,如不成功,即行缩回。
我作战中的体会:
——战前训练务须注重与实战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全体指战员收到学以致用的成效,才能在提高智慧的基础上,坚定完成战斗任务的信心。此次独立第六师的实战中证明,部队在围城以来进行了一个月的有重点的战术与技术训练,在作战中,都应用上了。战术动作与技术运用做到了有机结合,指挥员的指挥能力,也有显著提高。这是因为指战员们感到战时出现的一些情况,颇与平时训练近似,从而真正达到了练为战的效果。

——我围城部队,应时刻防备敌人"出击,或"突围",要有充分地战斗准备。特别是要反复侦察地形,做到对防守阵地前之地形地物了如指掌。在此基础上,估计到敌可以利用的地形地物和判断敌可能向我攻击的方向。并测量距离,扫清射界。对敌可利用之地形、以及不利于我之地形,均应想出对策,并选出反击的道路,做出战斗方案与干部具体分工。只有这样、一旦发生情况,才能心中有底,从容处置。我"围指"主要领导肖劲光司令员,曾亲临独立第六师阵地勘察地形,并做了许多重要指示。十七团九连反击之所以成功,正是由于他们平时注意研究阵前地形的结果。所以,在反击作战中地形很熟,冲击中顺畅地利用了地形地物,未受任何阻碍,直到冲至距敌10馀米处投掷手榴弹时,敌才发觉。当敌向北溃逃时,该连又进行了猛追。从战斗开始到结束,仅用了十几分锺。这正是由于他们战前经常结合战斗任务和地形进行预习,进入实战时则能做到井然有序。人人对自己的动作心中有数,个个沉着而有必胜信心。
——战斗中的指挥员只有在认真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对任务指示明确具体,不失时机。譬如,对出击方向,运动路线,前进、停止、射击、冲锋、追击等各个阶段,均应胸有预案,给下级以明确的指示。只有这样,才能有条不紊地掌握部队,掌握冲击中的战斗队形。如独立第十一师一团的九连九班,向敌冲击时在排长的指挥下,队形与低姿运动地战斗动作,以及对地形地物的利用、保持各组间的联络等等,都做得很好。从而避免了伤亡,胜利地完成了战斗任务。

——组织好重火器的火力配系,做到与部队作战行动紧密协同,是战斗指挥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如直射与曲射武器必须按其性能明确分工,有机结合,不失时机地组织火力机动或火器机动,支援部队作战。如独立第十一师一团七连、九连在此次战斗中,火力运用得较好。当敌接近前沿时,突然的火力给敌以很大的杀伤;敌溃窜至隐蔽物后,则以曲射火器射击,连的掷弹筒发挥了很大效力,待敌躲避我曲射火力暴露目标时,则在以轻重机枪火力大量杀伤敌人的基础上,发起冲锋。很短时间内,即解决了战斗。又如十七团组织九连反击时,团属迫击炮、步兵炮及连属掷弹筒,都各自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不但压制了敌人的火力,而且有效地消灭了隐蔽物后的死角,为九连的反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要达到大量歼敌的效果,必须大胆地迂回穿插,断敌退路,发扬独胆勇猛的精神,使刺刀追击与火力追击结合起来,在可能情况下,还可以利用敌人的武器追击敌人。如独立第十一师一团五连一位班长,带1个组勇猛追击敌人,当即捉到敌排长1名,缴冲锋枪1支,该班长即利用自动火器射击敌人,而后又缴到轻机枪一挺,即利用机枪向敌人射击。结果俘敌排长以下5名,缴轻重机枪各1挺,冲锋枪1支,步枪4支,而我无一伤亡。又如十七团九连六班,从敌翼侧以手榴弹击溃了敌人,继续追击投弹,将敌解决,俘敌10馀名。这都是刺刀追击与火力追击相结合的范例。但也有的部队,看到当面进攻之敌受挫,军官被打死,又处于不利地形,成群退却时,却未发起猛追与断敌后路,以致坐失歼敌良机。

——反击时机的选择,应选在进攻之敌疲惫之际,或遭我火力杀伤而呈动摇状态。如肖家堡子战斗,十七团七连,就是在我连续数次击退敌冲击后,敌一部已向后撤,另一部在我火力封锁下进退维谷之际,立即发起反击而获胜的。在敌火力旺盛的情况下,施行反击,兵力不必过多,以少数兵力于正面,采取疏散队形,积极动作,吸引敌人注意力,麻痹敌人;再集中主要火器于适当位置,区分火力任务,封锁压制敌人,掩护突击队前进;并以一部兵力或火力抄击敌后,断敌退路,造成对敌人的威胁。如十七团九连反击时,突击队实际上只有1个班的兵力,但却集中了全连的火力及团的步、迫炮火压制故人的火力。并组织了一部分力量包抄和侧击了敌后,使敌动摇退却,造成反击致胜的良机。
——依工事进行防御(封锁)的部队,不在人多,而在于火力与兵力及工事配备结合得当。加强工事,节省兵力,控制机动力量,适时发起反击,消灭敌人于阵地之前。如6日拂晓,敌以1个连的兵力,在山炮的掩护下,向我肖家堡子十七团阵地进攻时,我在150米宽的正面上,只有1个班的兵力进行抵抗。该班连续击退敌两次冲击,坚持到连的主力到达,击退了敌人。同时,敌在向我攻击中遭我前沿埋设的土造地雷(炸药包、手榴弹,再以木箱装满石头铁块,拉火)杀伤颇多,敌有1个班中我地雷仅逃回4人。我有的部队,构筑工事时忽视坚固和防护能力,遭敌火力压制时不能发扬火力,遂增加了伤亡。

长春守敌的第二次大规模"出击"就此告终了。这次历时4天(7月3日到6日)的试探性地"出击",投入的兵力起码有4个正规师先后参加了这次"出击"行动(新七军之新编第三十八师,暂编第六十一师,六十军暂编第二十一师,第五十二师)。
仅7月6日这一天,就出动了约两个半师的兵力。从长春守敌这次"出击"的意图看,主要是想试探我围城部署南面战斗力的虚实,是毋庸置疑的。其它方向,都属于对我迷惑的佯动。然而,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分不出主次策应关系的四面出击。7月3日、4日两天,新编第三十八师与暂编第二十一师,分别向西、向北、向东进行了"出击",均是"虚晃一招",见硬即回——这分明不是"出击"的目的。而事隔二三天的7月6日,才在实现目的的主要方向长春以南"大打出手"。真正起到策应作用的,也只是7月6日拂晓,在暂编第六十一师和暂编第二十一师向南攻击的同时,新编第三十八师向西佯动的那一举。

那么,7月3日、4日两天的"出击"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如果说为了策应主攻方向,却又事隔两天,毫无联系,如果说先为主攻方向试探虚实,而这试探又是失利的,提供不了作战经验参考,也远达不到声东击西的目的。那这主次方向的作战还有什么联系呢?只有失去主攻方向攻击的突然性、徒增对方的警惕防范了,其行动企图令人费解。二是这次"出击"乡是暂编第六十一师唱谁角。如果说第六十军的暂编第二十一师、第五十二师出场做衬,不足为怪,因为他们从不被嫡系看重和重用。然而,那守城王牌新编第三十八师,竟西一头、北一头地担任了三四天的"跑龙套"。不知这大才小用、微才重用的安排目的何在?
长春守敌这次"出击",结果一是损兵折将1000馀人,二是撤离孤城、向沈阳方向突围的一线希望,也基本上付之东流了!从那以后,长春守敌虽然也进行过多次小规模的骚扰性的"出击",那只能叫做有气无力的挣扎,其结果都是一经接触,迅即龟缩市内,丝毫没得过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