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过桂东,第一次村民跑光,第二次老人留下,第三次一个都没走
1927 年春,张令彬在湖南省平江县龙门区农民协会任特派员。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后,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被"还乡团"、"挨户团"血腥镇压下去。农民协会被敌人捣毁。革命者有的英勇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有的被迫背井离乡、逃往他方。就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经过张令彬的家乡,张令彬就在这时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队伍。
根据原来的行动计划,部队准备攻打长沙。但是在行军的中途,因收编的邱国轩队伍叛变,我军受到较大的损失。然后绕道谷罗尖并改称为工农革命军,于9月19日,到浏阳文家市集中整顿。
1927 年9月20 日,这是一个令张令彬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晨曦微露,雾霭尚存,一路征尘
的毛主席在文家市向部队干部、战士讲话。他身穿旧粗布长衫,脸庞消瘦但神采焕发,用浓重而又洪亮有力的湖南方言,深入浅出地给部队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和任务。接着,他以坚定的口气说:"现在革命暂时进入了低潮,这不要紧,用不了多久,又会像北伐战争时蓬蓬勃勃地向前发展的。为什么呢?经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我们党有了自己的武装,这是一支穷人的军队,人民的军队。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穷人占绝大多数,有他们的拥护和支持,革命终究要胜利的。问题是我们这支军队要紧紧地依靠人民,要为穷人办事,要遵守群众纪律,勇敢作战,在斗争中建立起一支真正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的革命军队。"
毛主席讲到前几天部队中敌人埋伏、打了败仗的事,说:"世界上哪有不打败仗的军队?胜败是兵家常有的事,是难以避免的。我们这支部队才刚刚组建,还十分缺乏战斗经验,这需要有一个锻炼成长的过程。"
毛主席最后鼓励大家:"现在,我们人数还不多,但是会慢慢发展起来的。因为我们抱定了为穷人办事的宗旨,人民就支持我们,老百姓就拥护我们,就一定能打出一个工农革命的新天下。"
张令彬过去虽当区农民协会特派员,但从没有听过这样深刻而又易懂的革命道理,觉得耳目一新。
行军途中,毛主席详尽地了解了湘赣两省的政治、经济和军阀之间的矛盾情况,对下一步战略行动做了深思熟虑的布置。他提出:在湖南和江西两省交界的地方有一条由北往南的大山一罗霄山脉,它的北段地靠长江,有武长和南浔两条铁路,离大城市太近;而它的南段,地形又不利于屯兵割据。只有它的中段正处两省接合部,相距长沙和南昌都较远,加上军阀的派系争斗,给我军提供了回旋馀地。
于是,毛主席率领这支队伍向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进军,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走适合中国特点的"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的正确道路。
由于革命军队处于初创阶段,大家对于军队怎样才能同人民打成一片,在群众中生根,并不懂得。在向井冈山的进军途中,毛主席利用休息时间,到班排同大家谈心,耐心地教育大家怎样做好群众工作,与广大群众紧密结合。在张令彬他们排,毛主席说:"耳闻是虚,眼见是实,群众是从观察我们的行动来识别新旧军队的。旧军队对老百姓烧杀抢掠,我们工农革命军就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买东西要付钱,损坏了老乡的东西要照价赔偿,说话态度要和气,更不许打人骂人。这些事情虽小,要一一做到并不容易。但是只要认真做下去,人民就会了解我们,拥护我们。"
张令彬紧挨毛主席坐着,认真地听着,唯恐漏掉了一句话。毛主席谈的这些观点,后来形成"三项纪律"、"六项注意",正式作为红军的纪律;最后又发展充实为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成为我军光荣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国民党进行反动欺骗宣传,在井冈山新开辟的地区,群众因不了解工农红军,大多外出躲避。我军有时行军经过一些村庄,几乎连一个老百姓也见不到。人民军队离开了人民是一天也活不下去的,怎么办呢?毛主席把大家召集起来,交代说:"进入这些地区,对老百姓的一草一木尤其要珍视爱护。如果部队借住群众的房子,出发前一定要打扫干净,门板要上好,柴禾要捆好,缸里的水要挑满。灶内的柴火没有烧完的,要把灰扒出来,再在灶门口浇些水,防止因刮风火烧了房子。吃了老乡的米、油、盐,都要按市价算钱,等老百姓回来,看到水满缸,柴成堆,样样完整无损,就会了解我军同国民党军队是两样的,就会亲近我军而不害怕我军。"
张令彬和大家一起,认真按照毛主席的话去做了。我军这些细小的行动被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互相传说着毛主席的队伍不打骂群众,说话和气,平等待人。很快,周围的群众都晓得了,他们逐步地感受到了工农红军是他们自己的队伍。
有一次,队伍正准备出发时,毛主席走过来问张令彬:"吃群众的东西给钱了吗?"张令彬回答:"屋里没有人,周围也找不到一个老百姓,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毛主席亲切地对他说:"你叫文书写一封信,和钱一起压在床垫下边,或是放在桌子的抽屉里,群众回来就会发现的,下次再见到我们就不会躲起来了。"毛主席想得非常周到,他交待得这样细,是怕坏人把钱拿去,或大风把钱吹散。
接着,毛主席又教导他说:"要学会做群众工作,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无敌于天下。"有一次,部队打下桂东的一个村子,开始老百姓都跑光了。我军进村后一一按照毛主席的嘱咐办。第二次再进这个村子时,老年人大都留下了,我军向老人们进行口头宣传,同时都自觉地用实际行动维护群众的利益,严格地遵守纪律。当我军第三次再路过这个村子时,不但全村男女老少一个都没有走,而且全部出来欢迎我军,并向我军痛诉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行径。有的人还主动给我军带路,向我军介绍敌人的活动和土豪劣绅的情况。有了群众的支持,这支人数不多的年轻的队伍,真正如鱼儿邀游在大海之中。红军队伍不断壮大,罗霄山脉中段这块工农武装割据的红色区域不断发展,终于成了中国革命的摇篮。
毛主席一贯高度重视党的政策和策略,把它形容为党的生命。他反复教育大家,要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团结的阶层、团结的群众越广泛越好,集中力量打击主要的敌人。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主席亲自制定并实行的对待民族工商业者的政策,把富农与土豪、地主相区别的政策,给张令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革命失败后,湖南省委和湘南特委推行所谓"使小资产阶级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的"左"倾政策;对民族工商业者包括中小商人不加区别地当作大资产阶级予以打击和剥夺。
对此,毛主席是坚决反对的。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主席多次强调,要把"保护商人做买卖"作为党的一项重要政策。他亲自草拟标语,部队抄写后在大街小巷广泛张贴、宣传,影响很大。
在井冈山的茨坪街头,至今还可以看到当年红军留下的写有这方面内容的标语口号。1928年1 月,红四军第六次代表大会提案中,专门写进了"禁止盲目烧杀,保护中小商人利益"的内容。1929年1 月红四军的布告中,也明确地写有"城市商人,积铢累寸,只要服从,余皆不论"。
为了保护商人利益,毛主席还经常告诫大家,部队行军经过市镇,要在街上宿营,不得占用商人的柜台、账房。你占了,他就没法做买卖了。正由于红军实行了正确的政策,那时井冈山根据地的城镇集市,熙熙攘攘,生意兴隆,不但有利于调剂人民生活,便于组织红军的供给,更重要的是,使城镇上很大一部分群众由怀疑、反对红军,转变为拥护红军,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有一段话写了当时的情景:"县城和市镇上的商人不畏避我们了,颇有说红军的好话的。草林圩上逢圩(日中为市,三天一次),到圩两万人,为从来所未有。这件事,证明我们的政策是正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