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时期,郭化若立场坚定,主动写信给毛主席:期盼你早日回来
在毛主席麾下如云的猛将中,郭化若是较为独特的一个。他知识渊博、才华出众,文武兼备,既是毛主席的军事高参,又是一位优秀的军事教育家和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毛主席亲自邀请他做自己的军事教育顾问,同时,他还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军政全优的指挥员。他指挥部队参加过攻济(南)打援、淮海战役和上海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又为反特剿匪、保卫海防、巩固新生政权立下了功勋。
郭化若,又名郭俊英,1909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1925年入黄埔军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黄埔军校代区队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赴苏联入莫斯科炮兵学校学习,1928年回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2纵队参谋长,红4军参谋处处长,红1军团参谋处处长,红一方面军代参谋长,红军总前敌委员会秘书长,军委二局局长,红军教导师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一局局长、编译处处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校长兼中央军委四局局长,延安中央党校军事教育处处长,延安炮兵学校校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鲁南军区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副司令员,第4纵队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9兵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淞沪警备司令部、上海防空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兼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司令员和第8兵团政治委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一、毛主席逝世,郭化若痛赋挽歌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郭化若悲痛欲绝,含泪赋挽歌《渔家傲》以寄哀思:
(一)
地动山崩天柱折,万方哀恸悲声咽。拟赋挽歌心欲裂,挥泪血。群山枫叶都红彻。日出韶山消积雪,干坤扭转豺狼灭。开国丰功昭日月,光皎洁,盛名远播千秋业。

(二)
回首当年初创业,罗霄山上红旗揭。妙计神兵频奏捷,新路辙,东风星火燎原烈。塞外吹来风雨雪,雄关漫道真如铁。天堑江河巧跨越,惊险绝,岷山过后三军悦。
(三)
暴浪东来危且急,同仇御侮须筹亟。敌后挥戈终退日,凭独立。人民战法真无敌。早料奸谋争果实,粮枪粒弹休交给。虎穴会谈超剑戟,谁察识?义军早亦磨刀毕。
(四)
天半乌云疑蔽日,奇谋成竹胸中织。转劣为优凭并力,能制敌,示形造势凶顽懵。逐鹿中原摧腐逆,渡江百万雄狮疾。廿二年来征战激,沦桑易,天安城上红旗立。
(五)
战后江山需整饬,东邻炮火临边逼。民族牺牲宁献极,出师急,援朝誓把强凶抑。飞渡绿江如霹雳,三年奋战军威烈。帷幄运筹遥制敌,创奇绩,板门笑赋凯旋计。
(六)
变起宫庭惊一瞥,乌云滚滚阵容裂。十月故乡遭浩劫,冰雪冽,红旗而今谁承接。旭日东移光澄澈,攀天有柱坚逾铁。力挽狂澜开伟业,云散灭,五洲震荡风雷烈。
(七)
八亿神州山屹立,春门扫净重门辟。朝野五洲来络绎,欣聚集,万隆原则交酬密。世界区三分友敌。折冲樽俎奇谋益。谈笑风生人赞啧,深分析,诗词更有凌云笔。

(八)
创业艰难多险恶,神州新建惊人作。二日月经天功过凿,评论答,千秋青史清河洛。血色金瓯求永乐,远谋别有新韬略。勋业继承宜有卓,前途阔,大旗高举冲天愕。
这首《渔家傲》既是对毛主席丰功伟绩的缅怀,也是郭化若对自己追随毛主席奋斗一生的回顾。
二、"我们极盼望您回来继续指引我们同黑暗势力进行斗争,使敌人迅速崩溃死亡,使革命得到全国胜利。"郭化若写信请毛主席回红4军
1925年,郭化若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入第4期学习。在军校,郭化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郭化若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任炮兵连长。北伐失败后,经组织安排,1928年,郭化若到苏联炮兵学校学习,但他人在苏联,心却在国内。他了解到毛主席、朱德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了,如今朱毛红军正在不断壮大。郭化若坐不住了,他要回国,他的战斗岗位在国内。为了回国,他有意不去上课。被关一星期禁闭后,他终于如愿以偿了。

1929年春,郭化若回到上海,找到党中央提出到井冈山去,参加朱、毛红军。不久,党组织批准了他的请求,郭化若从上海动身前往江西找红军。5月中旬,郭化若来到了南昌。南昌是座具有革命传统的名城,"八一"南昌起义像一声春雷,使千百万革命群众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严重挫折后,又在黑暗中看到了高高举起的火炬。从此,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诞生了。这次起义,郭化若因部队受阻,没能赶上,至今一直感到遗憾。
郭化若到南昌,已是下午五时。他发现城内一片萧条,气氛紧张,连空气都像凝固了似的,城墙上到处张贴着通缉"共党首要"的悬赏告示。
他走到告示前佯装凑热闹似的泪三行从头至尾草草浏览一遍,见毛主席被画成一个披头散发、瘦骨嶙峋、衣衫褴褛的叫花子。

看罢,郭化若怒火中烧,欲上前把告示撕个粉碎,以解心头之恨,可环顾四周,见不断有哨兵来回走动,始终无法下手,他只好强压着心中的愤怒,找一个住处先安顿下来。他决定趁夜黑之际以告示对告示,打击一下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给自己出出气。他弄来厂笔和纸,思忖片刻,写了一首打油诗:
大地乌云遮太阳,
蒋匪狠毒似豺狼;
毁我红军领导人,
秋后一道算总账。
深夜,天下起蒙蒙细雨,郭化若悄悄地来到城墙处,仔细观察了周围的动静,动作敏捷而又轻快地把敌人的告示撕下,贴上自己的打油诗后,迅速离开,回到住处。
第二天敌人发现这首打油诗,顿时,城里乱套了,大街上警哨乱吹,到处乱喊,敌人荷枪实弹满城搜索,叫嚷着捉拿共产党。郭化若心中暗自好笑,敌人果然是色厉内荏。

郭化若在南昌寻遍每个可以去的角落,怎奈南昌处于敌人的严密封锁与控制之中,两个多月的时间,毫无结果。
他又不得不返回上海。
回到上海,郭化若才得知,1929年1月初,为打破蒋介石的5路"会剿",毛主席和朱德已率领红军主力下了井冈山,转战于赣南闽西之间,开辟新的根据地。
于是,郭化若马不停蹄,从上海乘船到厦门,然后徒步向闽西行进。8月2日到达龙岩地区,找到了红4军第3纵队纵队长伍中豪。没想到两人一见面,才认出他们竟然是黄埔军校第4期同期学友。
郭化若急切地问伍中豪:"毛委员住在何处?我可否去见他?"
伍中豪叹了口气说:"哎,毛委员刚刚离去不久,他现在已被迫离开红4军主要领导岗位了。"
第二天,郭化若见到了朱德,朱德委派他到第2纵队当参谋。

郭化若到2纵后即率兵以弱攻强,夺占了漳平。当天晚上,前委就任命郭化若为第2纵队参谋长。尽管打了胜仗,但郭化若通过对部队实际的了解,依然感觉危机重重。当时,部队军政素质很低,打骂士兵、虐待俘虏、军阀习气到处都有,郭化若深为担忧。
不久,郭化若读到了毛主席的一封长信。这封信刊登在《前委通讯》第3期上。毛主席率红军下山以后,察觉到在复杂环境中逐步发展起来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倾向的种种表现。6月14日,他写了一封党内通信,把红军党内错误思想和问题,概括为14条,强调最主要是党的领导问题,想说服不同意见的同志,统一党内思想认识。郭化若感到毛主席的文章言之有据,分析深刻,很符合部队的实际,认为他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深为他的精辟分析所折服。
在2纵的这段时间,他发现基层干部和士兵都对毛主席离开部队表示不理解,非常惦念毛主席,加之由于毛主席离开部队,红4军出击闽中失利,部队思想更为混乱。郭化若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想方设法让毛主席回到红4军来。
9月下旬,在朱德主持下,在上杭太忠庙召开了红4军党的"八大",准备讨论建军原则及解决部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当时,前委实行的是"自下而上的民主",各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各自为政,争论不休,会议持续3天,依然毫无结果。
此前,前委曾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要不要毛主席回来的问题,同意和反对的意见对立,争论得十分激烈。2纵队纵队长刘安恭在会议上大肆攻击毛主席,对朱德的批评置若罔闻。

郭化若参加了"八大",看到这种吵吵嚷嚷、莫衷一是的情况非常焦急,他建议采取折衷的办法,由他和彭佑联名写信请毛主席回来主持工作,大家一致表示赞同。很快,郭化若等人就起草好了信,信的大意是:
我们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的基层干部战士,谨向你致以最崇高、最热烈的问候!
今年1月初,你和朱军长率领部队进攻赣南,相继开创了赣南和闽西革命根据地,出现了朝气蓬勃的局面。
"七大"后,你离开红4军的官兵,我们广大的基层干部战士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你红4军的工作离不开你的建军思想与一套做法、我们热忱地盼望你早日回来主持红斗军的工作,率领我们继续革命,取得最后胜利。郭化若特意派了机灵的通信员谢捷胜,连夜把信送往蛟阳。
红4军"八大"后,奉命转战东江,部队又遭受大的挫折,兵力损失了三分之一。部队中组织松散,逃兵日重。包括朱德在内的一部分同志更加认识到部队不加强党的建设不行,毛主席的领导是正确的,红4军的工作离不开毛主席。

10月22日,陈毅从上海回来,传达了中共中央9月来信关于毛主席回红4军主持前委工作的精神。毛主席11月26日回到汀州,就任前委书记,重新主持前委工作。
"毛委员回来了!"消息不胫而走,郭化若得知后兴奋得彻夜难眠。
毛主席回来的当天晚上,就向朱德问起了郭化若的情况,朱德告诉毛主席郭化若在2纵当参谋长,还表扬说:"他的工作能力不错。"
11月28日,红4军在汀州举行扩大会议,正式决定召开红4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研究解决红军的建军原则问题。
郭化若接到了参加扩大会议的通知,他心潮澎湃,这毕竟是他第一次去见毛主席。
第二天一早,郭化若提前来到了会场,来之前,他特意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容。
毛主席在朱德的陪同下来到了会场。

郭化若意识到朱德身边那个略显消瘦、高个子的人一定是毛主席,他快步奔过去,"啪"地一个立正,抬手敬礼:"毛委员好!朱军长好!"
朱德转身看到了他,忙拉住他的手笑着给毛主席介绍:"这就是郭化若,黄埔4期的,从苏联回来就急着找你。"
毛主席伸出手,紧紧握着郭化若的手说:
"你就是给我写信的郭化若?好啊!信写得不错嘛,我们红4军又多了一位秀才。我听朱军长说,你在2纵干得很出色嘛!"说完,侧脸对朱德说,"以往人们说: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我看这两句放在郭化若身上,要改一改,秀才会带兵,有理说得清。"

"改得好,有道理。"朱德说罢,与毛主席一起朗声大笑起来。
郭化若激动得脸色通红,他挺直了身板说:"谢谢毛委员、朱军长的鼓励。我们红4军的全体官兵都在盼望毛委员回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