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替叶帅选参谋,毛主席:给你推荐个18岁娃娃!刚从抗大选来
一、雷英夫延安求学,得到毛主席亲笔签名
雷英夫少年得志,才华横溢。在他的成长进步道路上,毛主席给予了特殊的关爱和悉心培养。在他年仅18岁时,就被毛主席推荐去给叶剑英当参谋,助叶剑英舌战群儒;他由重庆回到延安,毛主席亲往看望;西藏平叛,对印自卫反击作战,他都参与为毛主席襄助军机。毛主席戏称其为"洛阳才子"。
雷英夫,河南省孟津县人,1921年出生。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山西新军教导师军士第二团连政治指导员,八路军115师晋西南独立第1游击支队宣传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员,中共南方局军事组成员,军委总参谋部一局科长、作战部资料研究室副主任,叶剑英参谋长军事秘书,《解放日报》社军事副刊编辑。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北平军调处执行部执行处科长、副处长、代处长,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29师87团参谋长、副团长,第三野战军28军83师248团团长、师参谋长,福州市军管会军事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周恩来总理军事秘书,军委作战部一局副局长兼总参谋部作战室主任,中央复员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央兵工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作战处处长、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副教育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裔"你们青年人来参加革命,就一定要代表老百姓的利益"

1938年8月,雷英夫来到延安这个他日夜向往的革命圣地,成为抗日军政大学六大队一队的一名学员。17岁的雷英夫充满了青年人所特有的激情,富有正义感而又血气方刚。在他的心中,毛主席、朱德的名字具有传奇般的色彩。此时他最大的也是最迫切的愿望,就是能亲眼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
若干年后,当他回想起自己一生的经历时,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的情景总是异常清晰,宛如发生在昨天。
"毛主席要来接见大家,时间就在明天下午。"
当这个消息传来,雷英夫觉得真像是在梦中一样。队干部告诉大家,毛主席明天要来抗大为学员们讲课。雷英夫和同学们高兴得跳了起来,愿望终于要实现了。
第二天下午,训练队集合,青年班第一个列队完毕。学员们来到延安师范的大广场上整整齐齐地席地而坐。雷英夫是青年班班长,按照队列要求,班长坐在前面第一个。因为激动,雷英夫感到自己的脸颊发烫,双手有些颤抖。当队长、指导员指挥学员们同其他队的学员进行拉歌比赛时。他便和大家一起扯着嗓门唱起了刚刚学会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
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拉歌比赛的声浪此起彼伏,雄壮嘹亮的歌声让所有的人热血沸腾。
"看,毛主席来了!"队伍里忽然有人喊到。
刚才还热闹纷繁的会场刷的一下静了下来,数百双眼睛齐刷刷朝着路口望去。
毛主席在学校领导的陪同下满面笑容地信步走来,他挥手向大家致意。
毛主席穿着一身打着补丁的灰布军衣,头戴八角帽,脚穿黑布鞋,蓄着长发,脸色黑里透红,眼中闪动着睿智的光芒。
"同学们!"毛主席向大家挥了挥手,开始讲话了。
"今天,我代表党中央,对同学们从祖国四面八方不远千里来到延安学习,表示热烈的欢迎。"
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毛主席有力地挥着大手,那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和洪亮的湖南口音,一下子使全场的学员们都为之倾倒了。雷英夫觉得,毛主席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天生的领袖风度,一个手势,一句话,都带有一种强大的感召力,足以产生让人热血沸腾的效果。
毛主席给同学们讲统一战线,讲持久战,讲知识分子如何与工农民众相结合。他告诫大家要有远大的理想,要有在艰苦火热的斗争中锻炼自己的精神准备。他的讲话极富幽默感,不时被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所打断。
"你们青年人来参加革命,就一定要代表老百姓的利益,不是一时代表他们,而是一生代表他们。不光是自己代表,还要告诉你们的儿子、孙子、子子孙孙都要代表老百姓的利益。要代表老百姓,就要真正了解老百姓的衣食冷暖,为他们的利益去吃苦,去奋斗,去牺牲。"
"当然啦,吃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你们现在来到延安,这里的生活就很苦,跳蚤和虱子多得很,咬起来很厉害,痒得没有办法。但你们不要怕,延安的跳蚤也有革命性,可以考验人,谁经不起它咬,过不了这一关,谁也就无法和劳苦大众打成一片,无法革命到底。"
幽默风趣的讲话,引来同学们一阵阵欢快的笑声。

毛主席扫视了一下全场,从灰布军装的口袋里摸出半截烟点燃,使劲吸了一口,接着说:"准备吃苦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是你们年轻人不要图虚荣爱面子,尤其是你们中间从城市来的同学们,更要注意这一点。要讲究实际,比如到合作社去吃饭,要把饭菜都吃光,然后用馒头把盘子里的油蘸干净吃下去,不要不好意思哟。"一边说,还一边比划着蘸碗底的动作。学员们全都忍不住捧腹大笑起来。
毛主席的讲话整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大家听得是那样津津有味。
在一阵雷鸣般的持久的掌声中,毛主席结束了讲话。同学们呼啦一下子全都站了起来,争先恐后地和毛主席握手。
雷英夫离毛主席只有几步远,距离最近,他急忙跨步上前,伸出手去。毛主席微笑着握住了雷英夫的手,目光慈祥而和蔼。雷英夫灵机一动,顺手递上学校刚发的笔记本,他本想请毛主席给题个座右铭,可太激动了,竟然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毛主席明白了雷英夫的请求,望着雷英夫笑了笑,接过笔记本,在扉页题上了两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斗争",并签上"毛泽东"。
雷英夫真是兴奋极了,他"啪"地打了个立正,向毛主席敬了个礼。这恐怕是他一生中最为满意的一个军礼了。毛主席伸出手来,又一次紧紧握住了雷英夫的手。

许多年以后,每念及此事,雷英夫就说,第一次和主席握手后,我好几天都舍不得去洗手,幸福啊!
和毛主席的第一次见面,使雷英夫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动。虽然毛主席穿的是补丁布衣,吸的是烟屁股,但他是那样平易近人,他的讲话通俗易懂,却又充满了哲理。他更加坚信,自己从千里之外历尽艰辛来到延安,真正是走上了光明的大道,他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抉择感到由衷的欣慰,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二、毛主席对代总参谋长滕代远说:"等他毕业,调我身边工作,就当参谋"
1938年11月,抗大总校成立参谋训练队,参训人员必须是党员,历史清白,有一定文化程度和工作经验,年龄在20岁左右。雷英夫被幸运地选中了。
这天早晨,参谋队列队向课堂行进,步伐格外整齐,上百双脚踩着同一个点,节奏比往常强烈得多,以至于队伍所过之处留下了长长的一道飞扬的尘土。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今天上课的教员是毛主席,毛主席要给他们讲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
雷英夫坐在前排,那本毛主席为他题写了"斗争"的笔记本端端正正地摆在他面前。

毛主席在代总参谋长滕代远、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萧劲光、军委直属各局负责人及抗大领导的陪同下来到课堂。
坐定后,毛主席习惯地环视了一遍教室中的学员。雷英夫清楚地记得,那目光在自己脸上一掠而过,并没有特别的停留。
"今天我给大家讲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毛主席讲这句话时,下面响起一阵翻笔记本的沙沙声。他停顿了一下,从兜中掏出一包纸烟,放到跟前的小凳上,又喝一口白开水润了润喉咙。等学员们都做好准备,毛主席才继续讲下去。
毛主席讲了十个根本论点,都是当时党内军内理论上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 一是关于战争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它不是永存的;
- 二是关于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
- 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特点是开展武装斗争,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 四是军队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组织形式;
- 五是军队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
- 六是关于军队的政治方向、工作作风和战略战术;
- 七是作战中主客观的一致与统一;
- 八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 九是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研究和指导战争;
- 十是全党都要注重战争,学习军事。

毛主席这次讲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后来发表的他的重要军事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的精华。
毛主席讲课很生动,语言生动,表情也生动。不但要讲明道理,而且善于用手势、眼神和听众交流。当他要阐明某个理论问题时,先用疑问的目光从每个学员的脸上缓缓滑过,调动他们跟自己一道来思考,接着,双眼一眨,目光便投向了遥远的天际,脸上显出一种哲学家郁郁思考之情并高屋建瓴地讲出一番深刻的道理。如果谈起形势和奋斗目标,讲到激昂之处就会不断地用大手从肩上朝前劈,朝前推,仿佛要劈出一条路,推倒万仞山。倘若讲到了得意处,他会很自然地将双手背到身后,摇晃起身子,头和右肩向上一耸一耸……
毛主席讲课非常投入,他很注意观察课堂,总是不断地用目光扫视着那些听讲的学员们。他注意到有的学员始终不曾抬头,而是忙着记笔记;其中不乏文化程度低,记录吃力者,额头上渗挂着细细的汗珠。有的笔记记得很快,但却不分主次轻重,悉数记下。有一个坐在前排的青年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个青年就是雷英夫。他一边快速地记着笔记,不时抬头凝视讲台上的毛主席,目光中带着敬佩、渴望和思索。
课间休息时,毛主席一边喝水,一边低声问滕代远:"那个娃娃叫什么?"
滕代远顺着毛主席眼神示意的方向望了望说:"他叫雷英夫。"
毛主席喝了一日水,吩咐滕代远:"你调几名学员的笔记本给我看看,把那个娃娃的也拿来。"
毛主席点上了一支烟,翻阅着那几本笔记。他指着其中的一本笔记问滕代远:"这个娃娃的情况你了解吗?"
滕代远看清毛主席指的是雷英夫的笔记本,马上胸有成竹地说:"了解,他是洛阳孟津人,叫雷英夫,来延安是被逼上梁山来的。"
毛主席一听来了兴致,"噢,说说看,怎么个被逼上梁山来的?"
"他原来在洛阳中学读书,只读了一年半的初级中学,因为交不上学费,差16元钱,学校限令按期交齐,他凑不上,只好退学了。"

毛主席眉头微皱,目光中带有几分同情。他想起当年自己为去长沙求学四处借钱的情景,深知其中的滋味。
"那后来呢?"毛主席追问道。
滕代远想了一下说:"他想考铁路上的扳道工,没人作保,铁路上拒不收留。又想去考小学教员,校方倒是看中了他的才气,可又因缺钱作押金,告吹了。此后又考上了文书,但又没干成。最后亲友相助,介绍他到西安一家布店当了学徒工,四年才能出师。可他只干一年,就跟贪得无厌的老板闹翻了。老板让他滚,他啐了老板一口,调头就走。这不,就直奔'梁山'来了。"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毛主席说这句话时很动感情。他将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用征询的目光看着滕代远说,"等他毕业,调我身边工作,就当参谋。可以吗?"
"当然可以。"滕代远又补充说,"这娃娃别看初中未毕业,可思维敏捷,遇事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不人云亦云,且写得一笔好字,一手好文章。"
毛主席微笑着眯起了眼睛:"好,那你可别舍不得噢?"

滕代远笑了:"老实说,我原打算把他留在总参谋部工作,既然主席看上了,那当然是再恰当不过的安排了。"毛主席笑了,笑得是那样舒心……
不过,后来因为局势的变化,雷英夫未能马上到毛主席身边当参谋。
那次见面对雷英夫来说,是人生重要的转折时刻。毛主席为他带来了机遇,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次机遇影响了他的一生。由此为契机,直至解放以后的许多年,长期在统帅部、在最高核心机关工作。
三、周恩来替叶剑英物色参谋,毛主席说:"我给你推荐一个18岁的娃娃,叫雷英夫"
1939年秋,周恩来从重庆回到延安向毛主席汇报工作,结束时他向毛主席请示:"叶剑英已经在重庆展开工作,眼下南方局工作任务艰巨,他那里急需得力的参谋帮助工作。能不能从我们这里物色两名优秀的同志去重庆?"
"好好,我给你推荐两个。"毛主席连连点头,"抗大参训队有个18岁的娃娃,叫雷英夫,很好,很突出,对军事有一定研究……你看怎么样?"
"主席推荐的还能差吗?就是他了!"周恩来显得十分高兴。
1939年8月,雷英夫和张清化到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报到,给叶剑英当参谋,对外的公开身份是十八集团军参谋。直到"皖南事变"后,雷英夫才跟随叶剑英返回延安。

四、毛主席看望雷英夫,笑着说:"叶参座舌战群儒为党立了大功,这中间也有你的一份功劳嘛!"
刚回延安,雷英夫在总部作战局当了一段副科长、科长,后来作战总资料室成立,又去资料室当了一段时间主任。因为工作需要,后来又被调到叶剑英参谋长身边当军事秘书,同时还兼任《解放日报》军事副刊编辑。
1942年6月下旬,按照叶剑英参谋长要求,雷英夫写了一篇题为《苏德战争一年》的文章,对苏德之战一年来的情况作了一些综合分析,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解放日报》作为重要文章在突出位置连载了两天。
这天,叶剑英去毛主席处,发现桌子上放着一份刊有《苏德战争一年》这篇文章的《解放日报》。毛主席在文章上圈圈划划地作了许多标记。
谈话中,叶剑英向毛主席提起了桌上的那篇文章。
"主席,这篇文章你看得很仔细啊,那是小雷写的。"
"就是我推荐给你的那个雷娃子?"毛主席关切地问。

"是的是的。"叶剑英连连点头。
"出息喽,有出息喽!"
毛主席一边点着火抽烟,一边赞许地点头。他接着问:"这娃娃怎么样啊?"
叶剑英将雷英夫跟随自己转战重庆的经历作了汇报之后,赞许地说:"主席给我推荐了个好人才呀!他可是帮了我很大的忙啊!"
毛主席微笑着点点头:"我很想见见他呢!"
叶剑英一怔,看到毛主席征询的目光,马上回答说:"好,好,我马上带他来。"
毛主席摇了摇手说:"不,还是我到你们那里去,顺便也到王家坪走走。"
消息很快在王家坪传开了。在当时的延安,能受到毛主席召见,是一种很高的荣誉,连一些老红军战士都不易享受这份殊荣,更何况雷英夫还只是一个新兵娃娃呢?
那天恰逢周末,为迎接毛主席的到来,八路军总部领导还特意组织安排了一次周末舞会。毛主席在舞会前接见雷英夫,然后大家一起跳跳舞。

陕北的6月,正值夏季,天黑得晚,西边的晚霞红艳艳的,平添几分喜庆的色彩。晚饭后,王家坪的桃树林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桃树枝已经过修剪,更显得生机盎然。
雷英夫低头想着见到主席后该说些什么,突然,一只宽厚的大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雷英夫回头一看,朱总司令和叶参谋长已站在他的身后。叶参谋长笑着说:"主席已经来了,在等你呢。"
雷英夫顿时觉得脸涨得通红,又兴奋又紧张。他一边跟着朱德总司令、叶剑英参谋长往前走,一边心里犯嘀咕:"该说点啥呢?"
正琢磨间,一个魁伟的身影出现在雷英夫的面前,蓄着长发的毛主席脸色黑里透红,两眼炯炯有神,上衣的几块小补丁不大起眼,裤腿上的两块补丁却很大,很醒目。穿着虽然破旧,却也整洁,举止更是潇洒随意。
几米之外,毛主席已在对雷英夫点头微笑。脸上那长者的爱抚及温和,顷刻间使雷英夫如释重负。
"主席,这就是英夫同志。"叶剑英把雷英夫介绍给毛主席。
"认识认识,我们是老朋友了。"毛主席一边笑着,一边打量着雷英夫,"英夫同志你好吧?"
毛主席一句话,又让雷英夫不知所措了。
"好,主席,我……"

雷英夫有些语无伦次了,只觉得热血在往上涌,全身冒汗。忽然他想起还没有给主席敬礼,随即双脚一磕,举手敬礼。毛主席握着雷英夫的手说:
"你那篇纪念苏德战争一周年的文章我看了,写得很好,准确地反映了战争的情况和我党的观点,文字也通顺,有说服力,也有吸引力,我是一口气把它读完的。"
"不,不,写得不好!"雷英夫对毛主席的夸奖感到愧不敢当。
"还是要实事求是的,文章写得好就是好,不好我也不会说好的么!"毛主席微笑着拍了拍雷英夫的肩膀。
"是叶参谋长交给我的任务,算是勉强交了差"雷英夫不好意思了。
"挺好,挺好。"毛主席望一眼叶剑英,又继续说道,"听叶参座讲,他舌战群儒的演讲稿也是你执的笔,还有南方局揭露皖南事变真相的传单,也都是你写的。"
"不是,不是的,那是……"雷英夫忙不迭地摇头解释,他觉得自己紧张得汗在顺着脊背往下流。

叶剑英打断他,微微笑着说:"哎,在主席面前可不能乱谦虚哟,是你写的就是你写的么!"
雷英夫连忙顺着叶剑英的话解释道:"那两篇文章是我执的笔,但严格讲版权并不属于我。方针、政策和策略是主席和党中央制定的,报纸和文件上都讲过。以此为核心,结合南方斗争实际,这种结合是周副主席、叶参谋长和南方局完成的,也都早有文字材料,我不过是抄抄写写,剪剪贴贴,一晚上就赶出来了。稿子还很粗……"
毛主席向前探了探身子,凝视了一下雷英夫,忽然哈哈笑起来:"当然咯,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抄不会抄。文章我看了,抄是有的,但主要还是写的嘛,可不能小看了自己哟。叶参座舌战群儒为党立了大功,这中间自然也有你的一份功劳嘛!"
听着毛主席推心置腹的话,雷英夫的眼睛湿润了。他没想到,自己只做了那么一点点工作,毛主席却了解得如此清楚。你稍微有点成绩,他便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在这样的领袖身边工作,还有什么私利舍不得抛弃?又有什么理由不拼尽全力把工作做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