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野、二野协同解放成都,刘邓:一兵一卒不进成都!留给贺老总
渡江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南疾进,国民党军望风披靡,残部溃退华南和西南一带。为了实现解放全中国的目标,1949年5月23日,由毛主席起草的中央军委给第二野战军的电报中指出:“二野目前任务是准备协助三野对付可能的美国军事干涉,此项准备是必要的,有此准备即可制止美国的干涉野心,使美国有所畏,而不敢出兵干涉。”“以后,美国出兵干涉的可能性就很少了,那时二野就可以西进了。”6月2日,中央军委再次电示二野:小平准备入川。邓小平随即从上海回到南京,开始着手准备进军西南的各项事宜。
邓小平在北平参加政治协商会议期间,毛主席与他商讨了二野进军西南问题。他们经过“面谈决定:刘邓共五十万人,除陈赓现率之四个军外,其主力决于九月间取道湘西、鄂西、黔北入川,十一月可到,十二月可占重庆一带,另由贺龙率十万人左右入成都。由刘邓贺等同志组成西南局,经营川、滇、黔、康四省”。此后,邓小平把工作重点放在二野进军西南的准备上面。
渡江战役后,第二野战军一些干部战士产生了骄惰、怕苦、想回家过和平生活的想法,特别是“干部中甚至个别高级干部中,滋长着一种认为‘二野特别苦和特别出了力’,要求过高待遇的错误思想”。针对这种思想苗头,二野前委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了研究,决定在开展进军西南动员的同时,开展一个“加强人民祖国的国家观念,爱护人民祖国财产,反对本位主义,反对叫苦和功臣骄傲思想,反对农业社会主义破坏思想的教育和斗争”。

为保证进军西南任务的完成,二野前委于1949年7月中旬在南京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着重研究了进军西南的作战部署,加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和部队后勤保障问题。会议要求,在思想教育方面,必须进一步贯彻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和加强党的各项政策教育,各部队以团或级师为单位召开党的代表会议,切实解决各种思想问题;在物资保障方面,下大力组织并加强进军的后勤工作,加强新区借粮政策的教育,并开展人强马壮运动。
不久,邓小平从北平回到上海。8月17日,他在县团级以上军政干部扩大会议上做了报告,结合京沪杭战役胜利结束后接管大城市的经验教训,阐述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关于解决华东问题和进军西南的必要性,增强大家执行上述指示的自觉性和必胜信心。当听到5兵团部分干部不愿到“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贵州时,邓小平严厉地对西进支队政治部主任申云浦说:“二野进军西南,五兵团进军贵州,这是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必须坚决执行,毫不动摇……你回去明确告诉干部们,凡是县以上干部,不愿到贵州去的,一律开除党籍。”在邓小平严肃认真的教导下,二野干部战士毅然踏上了西进贵州的征程。
为解决进军西南中的干部不足问题,邓小平建议在南京、上海、苏南一带招收一批青年知识分子去西南服务。他说:“解决西南干部缺额的计划,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执行。刚解放的南京、上海、苏州、无锡、杭州等地区,文化经济发达,是个出人才的地方,我看就在这些地区招收一批进步的大中学生和技术人员为主体,再配以老区干部为骨干,组建西南服务团,跟随二野进军大西南,以适应今后解放西南,建设西南的需要。”

邓小平的建议得到陈毅的支持。西南服务团迅速组成,由二野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宋任穷为总团主任。同时,中共中央从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抽调数百名川、滇、黔籍干部进入西南服务团。1949年9月13日,邓小平写信向毛主席报告:“我们这次带去西南的地方工作干部。约计县委委员以上800人,区村干部4000馀人。此外,还有在京沪招收的学生约1万人。”
奉中央指示,9月底,邓小平再次来到北京,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活动。此后,他还参加了10月10日中共中央研究西南问题的会议和10月20日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首次会议。在此期间,邓小平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和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这时,依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提出的“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的军事战略方针,在确定由川黔和云南对云南之敌实施双层包围基础上,中央军委确定了贺龙率部入川的兵力、路线。至此,进军西南的军事战略、战役部署已完全形成。
蒋介石在他坚守大陆的计划一个个破产后,仍企图以四川为重心的大西南作为东山再起的战略基地。1949年10月,人民解放军解放广州后,国民党将其残存政府机构迁至重庆。蒋介石亲自飞到重庆,调兵遣将,以四川为核心,以川陕边为重点进行设防,构成了一条沿秦岭、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再向南延伸的“大西南防线”,他向部下打气说:“如果我军能坚守西南,定能反败为胜。”
为了接管西南,经营滇、黔、川、康及西藏,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西南局,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分别任第一、第二、第三书记。同时还决定成立西南军政委员会和西南军区,以刘伯承任军政委员会主席,贺龙任军区司令员,邓小平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

9月初,第二野战军以杨勇、苏振华率领的第5兵团由上饶、芜湖地区西进。为了迷惑敌人,保证西进大军大迂回大包围行动的突然性,10月23日,刘伯承、邓小平率第二野战军机关和第3兵团由芜湖、南京抵达郑州。刘邓出现在郑州车站欢迎的人群中,并举行群众集会,做出要从陕西入川的假象。陈锡联、谢富治率领第3兵团到达郑州的当夜,即秘密南下,与在湘西隐蔽集结的第5兵团会合。
11月1日,第二野战军在第四野战军配合下,北起湖北巴东、南至贵州天柱约500公里的地域多路展开攻击,直取湘黔滇,贺龙也率部在陕南发起攻势,形成对四川夹击之势。这一行动,完全出人意料,打乱了蒋介石整个防御部署:解放军各路大军势如破竹,锐不可当,15日解放贵阳,21日解放遵义,拦腰切断了国民党军的西南防线。30日,解放重庆。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为争取分化瓦解敌军,加速战争胜利,11月21日,刘邓联名发布了《对西南国民党军政人员的四项忠告》,忠告国民党军队应停止抵抗、破坏,听候改编;国民党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应即保护原有机关、学校、工厂的财产、用具、档案,听候接收、安置;国民党特务人员,应痛改前非、停止作恶,改过自新,争取从宽处理;乡保人员应帮助解放军维持治安,办差事。
上述四种人员,立功者均可受奖,继续作恶者,终难逃法网。四项忠告义正词严,在西南国民党军内部产生了强烈反响。在解放军的强大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下,12月9日至11日,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卢汉、西康省主席刘文辉、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邓希侯、潘文华,第19兵团副司令官王伯勋,第22兵团司令官郭汝瑰等,分别在昆明、雅安、彭县、普安和宜宾宣布起义,云南、西康和平解放。
在解放军节节胜利的威逼之下,蒋介石眼看“确保西南、准备反攻”的计划已经破产,遂于12月10日飞逃台湾。12月27日,二野与一野一部协同作战,从东西南三面包围成都,全歼国民党军胡宗南部10万馀人,成都解放。

在胜利面前,刘邓认为:二野占了重庆,那么成都应该留给贺老总和18兵团,一野18兵团在进军大西南战役上功不可没,应与二野平分秋色。于是,刘邓以电话分别通知杨勇、杜义德:“二野的部队一兵一卒不进成都,要让贺老总带十八兵团进驻成都。”这样,尽管二野的第3、第5兵团的将士们已经遥望成都的城廓,闻到了成都小吃的麻辣香,但还是即刻奉命离去。第3兵团开回川东重庆一带,第5兵团则班师回到他们不久前解放的贵州。
在解放西南过程中,随着国民党军队大部被歼,小部分残余溃散为匪,造成了西南地区严重的匪患。成都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土匪特务武装在四川、贵州、西康、云南地区,疯狂举行反革命暴动,妄图建立所谓西南大陆游击根据地,破坏新生的革命政权。为迅速平息匪患,刘伯承、邓小平指挥西南军区部队,采取分片包干的办法,从1950年1月初开始,进行了大规模剿匪作战。到2月初,歼灭股匪2.3万人。1950年2月6日至10日,邓小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次会议。会上,邓小平总结了部队进入西南地区以来的情况,提出了今后的中心任务和工作方针。
毛主席收到西南军区1950年剿匪工作总结报告后,非常高兴。他于1951年1月28日复电说:“你们一月六日送来的一九五O年一年剿匪工作总结报告,收到阅悉,路线正确,方法适当,剿灭匪众八十五万人,缴枪四十馀万枝,成绩极大,甚为欣慰,望即通令所属,予以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