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淮战役,李云龙吹敌人军号,集合敌人“老虎营”,后将其全俘虏

蒋介石将大部分部队摆在重庆附近,而在抗战8年中,他将第三战区的20万兵马,一直放在江西、安徽和江苏的南边。他为何让20万兵马当一颗闲子,搁置8年,他是有精密打算的。如今8年抗战结束了,他立即起用了这颗闲子,命令他们坐上火车,迅速抢占沪宁线上的大、中城市,抗战的果实除了上海、南京、杭州宝地之外,还有一大批伪军。这部分人不可小看,日本投降后,日军将被解除武装,遣送回家,一百多万伪军也应就地解散,但蒋介石为准备内战,对伪军采取了收编收买、封官加爵等手段,轻而易举地就让伪军易帜改号,改换了门庭,为其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充当炮灰。中国共产党出于维护人民利益,争取国内和平,也要力争伪军参加到革命队伍中来。除了那些死心塌地、顽固不化的要给予坚决消灭外,都采取政治争取方法解决伪军。因此,这一百多万人就成了国共两党争取的重点,在一定程度上,在决定国共内战胜利的天平上,他们成了“砝码”。

在江苏境内的伪军,除了上海、南京外,大部分集中在江北的淮阴、淮安、盐城、兴化等地。因此,争取江北伪军的任务自然就落在苏北军区、苏中军区和淮北军区的肩上。事实上,江北的日伪军势力在城内,而整个农村都是被新四军所控制。整个态势是农村新四军包围城内的日伪军。日军一走,歼灭伪军势在必行。

两淮战役是三师的扛鼎之作,也是整个新四军的扛鼎之作。

两淮战役,李云龙吹敌人军号,集合敌人“老虎营”,后将其全俘虏

在苏北军区,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接到反攻命令,立即集结主力,准备向苏北境内敌伪发起广泛反攻。当时,长期盘踞在苏北地区的伪军主要有潘干臣 、吴漱泉等部,日本宣布投降后,他们受国民党反动派加委,摇身一变,分别被改编为国民党第六军第二十八师和淮安独立旅,连同伪保安团、常备旅等地方反动武装,据守淮阴、淮安两县城,同新四军顽抗。针对这种情况,第三师集结主力部队,计划歼灭潘干臣、吴漱泉两支伪军,攻取淮阴、淮安县城,逐个扫清苏北境内残敌,解放全苏北。

正在这时,中共中央发来电报:桂顽第二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张淦准备亲率4个师的兵力,东进与新四军争夺蚌埠、浦口一线,何柱国部也可能同时进犯。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命令第三师主力部队,向淮南津浦路方向出动,与第二师部队会合,准备阻击桂系东犯。

第三师将原定的计划暂时搁置,并对部队作如下部署:黄克诚率第七旅、第八旅分别进至淮南津浦路两侧的定远、盱眙、涧溪等地区,与第二师的部队会合;而将第十旅留于临近两淮的高良涧、蒋坝地区,以便既能西进作战,也可回师东返,相机歼灭两淮之敌。黄克诚在前进途中,考虑到肃清苏北敌伪作战的需要,又派师参谋长洪学智返回苏北,相机组织、领导攻取两淮作战。

然而,国民党军队忙于夺取大城市和交通要道,一时还没有力量向抗日根据地进攻。江北几个县城既无机场,又无大公路,国民党军一时到达不了这里。第三师和第二师部队集结在津浦路两侧,等候半个多月,仍未见国民党军队东犯的动静,新四军主力部队旷日持久地集结于津浦路两侧,成守株待兔,却延误了肃清根据地内残敌的有利时机。为此,黄克诚和第二师政治委员谭震林联名,向华中局及新四军军部建议并报中共中央,将第二、第三师主力调回津浦路东,夺取铁路一段,牵制国民党军队;主力一部回师,肃清苏北、苏中各城市伪军,创造连成一片的大块根据地,为日后长期作战准备战场。

两淮战役,李云龙吹敌人军号,集合敌人“老虎营”,后将其全俘虏

刘少奇从延安电示华中局:顽军进占大城市与交通要道,我欲阻止顽军前进已很困难或不可能,而桂顽进占城市与要道后,暂时亦不会向我根据地深入进攻。因此,我欲求歼灭顽军一路,暂时无机会,以此配合谈判更不可能。在此情况下,请你们考虑黄、谭意见,将第三师部队抽调(或再加第二师之一部)向东扫清苏北敌伪据点,造成将来作战的有利条件,似乎是必要的,否则主力部队将陷于无事可做的地位。以前黄克诚主张第三师部队首先肃清苏北敌伪后再西调的意见,似乎也是对的。

第三师主力部队立即回师苏北,发起两淮战役,进行扫清苏北敌伪的作战。淮阴、淮安相距不远。淮阴又名清江浦,历史上也称过韩信城,它是一座历史名城。著名的西汉名将韩信担任过淮阴侯。周恩来总理在孩童时期,曾在淮安外祖父家中读书生活。这里有周恩来童年时的美好回忆,至今那里仍保存着他读书的旧址。淮阴历来是苏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北水陆交通枢纽。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一度由镇江迁移至此。

1939 年2 月,日寇侵占后,淮阴即成为日军屯兵要地。从此,淮阴据点便形成分割苏北、苏中、淮南、淮北各抗日根据地联系的一大障碍。6年多来,当地民众强尽苦难,早就渴望拔掉这个楔在根据地内的大钉子。

淮阴城墙高8米,北临运盐河,南濒京杭运河,水深城固。经日寇多年经营,城墙四周和城门上筑有大量工事和炮楼,城内主要街道路口,修了地堡、暗道。护城河宽 10 米、深两米,河堤外设有铁丝网和鹿砦。

两淮战役,李云龙吹敌人军号,集合敌人“老虎营”,后将其全俘虏

日军撤走后,由伪军第二十八师七千馀人驻守该城,另有常备旅和淮阴保安团两千馀人。伪军头子潘干臣原系国民党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属下第八十九军独立团团长,在1940年黄桥战役中,该团被我全歼,潘干臣只身逃脱,当上了伪军第二十八师师长。后来又改换门庭,重新加入国民党军队,收拢于城区,还拼凑了地方反动武装,在城外构筑卫星据点,形成纵横 10 余里的城垣防御体系。

伪军一向帮着日本鬼子欺压老百姓,当地民众痛骂这伙民族败类是“黑狗队”。黄克诚决心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分割包围,各个歼灭的战法,首先命令距两淮最近的第十旅会同苏北地方武装攻取淮阴,然后再以第七、第八旅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夺取淮安。

为不失战机,黄克诚于淮南津浦路前线东返时,即致电师参谋长洪学智和十旅旅长刘震,命令部队提前行动,先取淮阴。

第十旅及淮海军分区新二团和师直特务团受领任务后,于8月26 日晨,由高良涧、蒋坝一线出发,沿着洪泽湖大堤北向淮阴急进。

黎明的曙光,映照在战士们的面颊上,指战员们个个精神抖擞像小老虎一样,都恨不得插上翅膀,飞进淮阴城,一拳将守敌砸个粉碎。

苏北地方武装射阳独立团和淮阴、涟水警卫团,从东、北两面配合,向淮阴逼进;淮安、涟水独立团担负对淮安的警戒和围困。

两淮战役,李云龙吹敌人军号,集合敌人“老虎营”,后将其全俘虏

当地人民群众听到新四军攻打两淮的消息后,立即沸腾起来,踊跃支援前线,在“淮阴反攻行动委员会”的组织领导下,5 万余名群众组成担架队、运输队、工程队,高兴着“一切为问题前线的胜利”和“一切为着主力部队打进淮阴城”的彩旗,浩浩荡荡从四面八方涌向淮阴。妇女们挎来了一篮篮鸡蛋、花生;大伯大叔们推来了一车车蔬菜、猪肉;各村的民工队扛来了锹、镐、木料,他们日夜不停地为支援前线而穿梭不息,淮阴城外,到处呈现出一片紧张繁忙的备战景象。

第十旅旅长刘震和副旅长锺伟认为,取淮阴是一场难度较大的攻坚战。为避免不必要的伤亡,要求各团派侦察员将当面之敌的敌情、地形摸清楚。几天后,侦察员返回后,向各团首长报告了侦察到的情况。刘震在召开的作战会上,反复研究敌情,认为东门外花街房屋较多,便于我军隐蔽接敌;南门和西门外地势开阔、低洼,城内守敌兵力较强;北门紧靠运盐河,易守难攻;城东南角和西北角各有一些建筑物可以利用。

刘震认真思考大家的意见,集中了群众的智慧,最后定下决心:用6个团的兵团对守敌实施多路出击,以城东北角和东门为主攻方向,第二十八团一、二营为第一梯队,两营并肩突击,该团三营和第三十团为第二、第三梯队;南门为助攻方向,由师属特务团负责,第二十九团一部尾随特务团跟进;第二十九团主力由城东南角攻击;射阳独立团和军分区新二团由城西门和西北角负责佯攻。

任务明确后,各部昼夜不停地投入攻城最后准备。并结合各自任务,选择相似地形,进行反复演练。

位于城东门及东北角阵地上,担任主攻任务的二十八团广大指战员忙得热火朝天,刘震和锺伟亲临前沿阵地检查,在一间平房的隐蔽处,看到三连几个战士正在聚精会神地从下往上数着城墙上的砖头层数,然后又量起一块砖的厚度,再把城砖之间的嵌缝加进去,很快出城墙的高度。一问方知,原来他们是在计算登城云梯的长度。根据这个高度,每个连队都捆绑了十馀架8 米多长的登城云梯。

刘震、锺伟还从另一幢楼房的窗口,看到前沿阵地上许多战士正忙着用麻袋装土,垒起了十多座高于城墙的机枪火力发射台。此情此景,使他俩十分激动,他俩十分清楚,这些垒起的火力点,居高临下,对于压制敌人火力、排斥突击部队登城,将会起着巨大的作用!刘旅长脱口而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的智慧无穷啊!”

两淮战役,李云龙吹敌人军号,集合敌人“老虎营”,后将其全俘虏

在东门主攻突破口的正面,二十八团二连由16 名干部、战士和六十馀名民工组成的工程保障突击队,隐蔽苦战了两昼夜,掏挖了一条 55 米长的地道,直通城墙底部;枚千磅的航空炸弹通过地道,悄悄地运到东北角城下,安放在敌人炮楼下面。一-名正在调试电发火装置的战士,笑着对前来察看的首长说:“这家伙一旦开了花,可叫潘干臣有好果子吃啦!”

此时,在南门外师特务团的指挥所里,团长郑贵卿正在召开班以上干部大会,研究确定突击队、红旗手、爆破手的战斗编组。讨论非常热烈,一个苏北灌云籍的年轻战士斩钉截铁地说:“请团首长放心,我们保证完成突击任务,一定把红旗插上淮阴城头!”

为了给潘干臣一个弃暗投明的机会,第十旅以黄克诚名义向潘干臣发出最后通牒,敦促他放下武器,向人民投降。然而,潘干臣顽固不化,还残忍地杀害了送信的张老汉,更激起攻城部队的无比义愤,向潘干臣讨还血债的时候到了。

围城部队箭在弦上。守敌害怕新四军近战夜战,每当黄昏和黎明,更是严加戒备,不少地段还安装了照明灯,而在白天则放松戒备。

用兵之妙在于出奇制胜。刘震当机立断,决定9月6日下午2时,出敌不意发起总攻,夺取淮阴城。

9月6日拂晓,细雨霏霏,攻城部队实施破坏性射击,二十八团集中全团炮兵以一阵猛烈的炮击,迅速将两座炮楼摧毁,为突击部队扫除了一大障碍。守敌以为新四军开始攻城了,亦集中炮火向城外新四军阵地狂轰滥炸。

两淮战役,李云龙吹敌人军号,集合敌人“老虎营”,后将其全俘虏

整个上午,双方的炮火时紧时松。守敌慌张后定下神来,发现新四军并未攻城,便慢慢地有所放松。这正是我攻击的极好时机。

在旅指挥所里,刘震从望远镜里看到,担任突击任务的指战员个个跃跃欲试,只等总攻信号升空。这时,刘震低头看表,离下午两点还差5分,总攻马上就要开始,指挥所里的空气顿时紧张起来。突然,指挥所的电话铃急促地响了起来,刘震旺快抓起话筒,原来是师特务团郑团长从南门阵地打来的,声音激动:“旅长吗,我是郑贵卿,有重要情况向你报告,刚才我团运送爆破器材的车辆,在前进途中被敌炮火击中,目标已经暴露,请求提前行动!”

“行!”刘震毫不犹豫地说。

这时,南门守敌疯狂喊叫着,猛烈地扫射,步机枪、手榴弹夹杂着石头、砖瓦,一齐从城墙上倾泻下来。

师特务团广大官兵在制高点火力掩护下,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抬着云梯,直向城墙根猛扑。突击队第一批冲上去的同志倒下了,第二批奋勇冲上去,虽遭到很大伤亡,仍前仆后继,奋勇登城,战斗打得异常激烈。

下午2 时,总攻击开始了。二十八团集中炮火急袭。随着“轰隆”一声巨响,通过地道对城墙实施爆破成功了!东北角城墙被炸开了,刹那间,硝烟滚滚,地动山摇,爆炸声震憾全城。

城东北角,第二十八团仅用了5 分锺就突入城内,第三十团紧跟在后,冲入城内。此时,第二十九团也从城东南角涌入城内,师特务团的七连五班长徐佳标第一个登上南门城墙上,负了重伤。他看到敌人的机枪疯狂地向自己的部队扫来,挡住突击队前进,便猛地扑上去,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机枪枪眼,为突击队登城开辟了道路,特务团迅速向城内纵深疾进。

后来,为了纪念和发扬徐佳标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第三师党委和地方党委决定将淮阴城南门命名为“佳标门”,徐佳标生前所在的班被命名为“佳标班”。

两淮战役,李云龙吹敌人军号,集合敌人“老虎营”,后将其全俘虏

西门攻城部队是三十团和射阳独立团。射阳独立团的尖刀连二营五连连长牺牲后,二排排长李云龙立即代理指挥,指挥部队迅速扫清突破口残敌,冲入敌教导营营部,活捉了营长“赵老”;同时,又捉住一个号兵,命令他交出敌号谱。李云龙这位曾经当过号兵的棒小伙,夺过敌军号,昂头挺胸吹起了敌人的集合号,把零散的“老虎营”集合起来。就这样,号称“老虎营”的敌教导营所有官兵,全部当了俘虏。

负责攻打北门的淮阴警卫团,在主攻方向突破以后,由10名共产党员组成突击队,凭借已被敌人烧毁的北门运河大桥桥桩和桥墩,巧妙地躲过敌人的机枪扫射,冲向北门城楼。第一架云梯被敌人炸断了,他们又架起第二架云梯,冒着敌人的火力勇猛地登上了城楼,消灭了城楼上的守敌,又配合主力部队对城西敌人进行围歼。

二十八团四连连长张昌义带领战士向纵深奋勇杀敌,发展迅速,很快接近敌师指挥部。敌哨兵见势不妙,慌忙朝天开枪,然后拔腿就往回跑。里面冲出的百十个伪军,急忙在门口架起两挺机枪,准备向冲击部队射击。四连二班班长眼疾手快,猛地投出两颗手榴弹,把敌人的机枪手炸死。一排排长趁势带领突击组从大门突人。张昌义和一名战士冲进了一间房子里,只见一个肥头大耳的家伙正对着电话发脾气。随行的向导当即认出他就是潘干臣。张昌义怒火中烧,举起枪厉声喝道:“潘干臣,举起手来!”

潘干臣一惊,摔掉电话机,正要掏枪抵抗,张昌义手扣扳机,一颗子弹结束了他的狗命,这个双手沾满了苏北人民鲜血的汉奸,终于落得应有的下场。

在同一时刻,敌师指挥部的另一间房里,二十八团四连副连长刘子林一把抓住敌师参谋长刘绍坤,喝令他:“打电话,命令各团投降!”

刘绍坤颤抖地拿起话筒:“喂,师长命……命令,停止抵抗……”

两淮战役,李云龙吹敌人军号,集合敌人“老虎营”,后将其全俘虏

15 时30分,各处残敌眼见抵抗无望,就都乖乖地放下武器,举手投降。少数顽敌企图从西北方向突围,也被射阳独立团、三十团截歼。

胜利的红旗在淮阴城楼上,各高大建筑物上迎风招展。这场战斗,共俘虏敌军官兵八千馀人。

当淮阴战斗正在进行时,解放区各县地方武装立即将淮安守敌严密包围。淮阴战斗胜利后,第十旅主力即于9月 13 日抵淮安城下,紧缩了对淮安的包围。接着,第七、第八旅也从淮南东返,先后进至淮安城下,接替了第十旅。第七旅旅长彭明治统一指挥第七旅和第八旅以及射阳、淮安、阜宁、盐城等独立团,攻歼淮安之敌。

22 日8时,对淮安守敌的总攻开始。在猛烈的炮火袭击和掩护下,第八旅二十二团通过地道,隐蔽地进至城根,以预先运去的重磅炸弹在城西南角炸开大缺口,敌炮楼被炸得灰飞烟灭,新四军部队立即涌入。各攻击部队的突击分队也在制高火力掩护下,迅速排除各种障碍,发起冲击。第七旅十九团、二十团从城东南和城南突破敌城墙一线防御,并向敌纵深冲击。快速歼灭了敌人。第八旅二十四团,射阳、淮安、阜宁、盐城等独立团也从各个方向突破敌城防。经短时间激战,敌人依托高大城墙精心设置的防线,全部被新四军摧毁。各攻击部队迅即向敌纵深穿插,对敌实施分割包围。战至10时,城内守敌大部被歼,残敌也被切割成孤立的几块。

新四军在继续攻击的同时,展开阵前喊话,瓦解敌人,并发动居民群众搜捕化装隐藏的散敌,迫使残敌大部投降。12时,伪旅长吴漱泉带领残部两百馀人,依托工事继续顽抗,但禁不住第三师各路部队猛烈冲击,经30分锺激战,全部被歼,吴漱泉被击毙。15 时,号称“铁打的淮安”即告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