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兵英雄杨光元,家境困难从未向组织开口,牺牲前掏出最后一块钱
杨光元同志,是马关县金厂公社苗族专职武装干部。1947年生,1968年入伍,1971年入党。1970年曾参加援老抗美斗争,荣立三等功:1973年退伍后,当选为大队党支部委员,担任武装民兵排长。1980年10月,在反击越军入侵的战斗中,又荣立三等功。
杨光元同志对祖国赤胆忠心,对工作尽职尽责,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尖锐激烈的边防对敌斗争中,哪里有敌情,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危险,他就战斗在哪里。1981年5月7日,他在排雷时,不幸以身殉职。他用鲜血和生命实践了“党要我拿枪我就勇敢战斗,为保卫祖国领上,生命在所不惜”的誓言。为表彰他的模范事迹,文山军分区给他追记了二等功,1982年10月,云南省政府、省军区授予他“献身边防的模范武装干部”的光荣称号。
(一)
1978年底,越南反动当局派军队强占了我文山边境大片领土。并在我境内埋地雷,插竹签,对我开枪开炮。边疆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就在这时,党组织决定杨光元由州民族工作队调到对敌斗争尖锐激烈的马关县金厂公社任专职武装干部。杨光元感到这是党的信任,一定要严惩越南侵略者,保卫祖国边疆,完成好光荣的使命。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杨光元带领民兵日夜战斗,冲锋在前,退却在后。一次,边防部队侦察排要到敌据点捕俘,请杨光元当向导。当时,杨光元的爱人瘢痫病复发,生活不能自理。4个小孩无人照管,由于任务紧急,杨光元顾不上这些,提起枪就同部队出发了。到敌人阵地前沿时,部队领导叫他隐蔽到安全的地方。但是,他却提着一挺轻机枪,选择一个有利地形,监视敌人阵地。侦察排接近敌堑壕时,不慎踩响了一颗地雷。被惊动的敌人以密集的火力把侦察排压在沟底并从三面进行包围,一股敌人已到了侦察排的左后侧。在这紧急关头,杨光元突然跃起,不顾一切地冲了过去,端起机枪向敌人猛扫,撂倒了走在最前面的敌人,把敌人的火力吸引了过来。这突如其来的火力,打乱了敌人的企图,侦察排立即反击打退了敌人。
这一仗,毙敌29名,伤敌多名。在战评中,侦察排干部战士高度赞扬杨光元英勇作战的精神和主动支援的风格,一致为他请功。但是,由于个别领导工作上的原因,他这次战功没有向上报批。当别人问及此事时,他毫不计较,只是说:“祖国安危重于一切,戍边卫国,是一个共产党员、人民武装干部应尽的职责。”战斗结束后,他听说水头民兵哨所的一挺高射机枪滑机,影响战备执勤,没来得及问家看一眼病在床上的爱人,就直奔水头哨所修好高机,然后,才回家给爱人找了点药,第二天又返回水头哨所给民兵讲授高机常识。

(二)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胜利结束了,但越南当局继续坚持侵柬反华,推行地区霸权主义,使中越边境地区处于天天有枪声、月月有战斗、经常有伤亡的状态。杨光元和民兵日夜警惕地守卫在边防哨所上,粉碎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武装挑衅。一天上午,杨光元正同小寨哨所民兵加修工事。
突然,离哨所200米的半坡之敌,向他们开枪,一串串子弹从头顶呼啸飞过。杨光元立即组织民兵进行还击,但敌人的一挺重机枪依托工事继续向我扫射。他灵机一动,提着一具火箭筒和3发火箭弹,向阵地右侧的老鹰岩跑去,敌人发觉了杨光元,他刚跑到老鹰岩,选好射击位置卧下,敌人的子弹就跟踪而来,他顺势翻了个滚,一排子弹又从他身边擦过。为了迷惑敌人,杨光元滚到一块石头后面隐蔽着,一分锺过去了,两分锺过去了,三分锺过去了,敌人以为杨光元死了。哨所的民兵也认为杨光元牺牲了,不顾一切地向他跑去,敌人的机枪对准了七八个民兵,说时迟,那时快,杨光元迅速瞄准了目标,“轰”的一声,一发火箭弹正中敌人目标,两名敌人和一挺重机枪连同机枪工事,一起飞上了天,其馀的敌人不敢轻举妄动了。
为了保卫祖国安全,杨光元成年累月奔忙在边防线上。然而,杨光元家里,上有58岁的老父,下有4个13岁以下的小孩,特别是爱人又患有严重的癫痫病,每月要犯二三次。

实行生产责任制后,他家的责任田无劳力耕种,每月工资不多,除伙食费和零用外,所剩无几,家庭经济非常困难。在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紧张的战斗生活面前,杨光元把祖国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他不向组织叫苦,不向上级伸手。几年来,一直把心操在工作上,就是上级规定每月5天的假期,他也是先让别人,自己最后一个家。回到家里,他白天忙农活,晚上忙家务,干完责任田的活,砍足一月烧的柴,磨够全家人一月吃的粮食,洗好全家人的衣服,就按时回到公社,从不超假一天。
1980年春耕大忙时节,别的干部忙着请假回家种地,杨光元只是顺路回家看了看,请邻居和亲戚帮助种责任田,安排好后,连夜赶到哨所值班。同年10月,杨光元在水头哨所带领民兵配合边防部队收复罗家坪大山。战斗将要打响的前两天,县武装部长打电话叫他去接回病倒在小坝子公社田湾寨的父亲。他说:“现在是打仗的节骨眼上,个人事小,国家事大。我现在的责任重于给父亲治病,不能离开阵地。”战斗打响后,杨光元指挥民兵积极向敌人阵地展开佯攻,牵制敌人,出色地完成了配合部队作战的任务,荣立三等功。战后,他想到敌人有可能反扑,就捎信叫弟弟去接回生病的父亲,自己仍战斗在阵地上。直到父亲病愈,他也没顾上下来看望一次。

(三)
对越自卫还击战前,越军在我边境大量埋地雷、插竹签。为了保护群众生产和生命安全,上级决定组织民兵排雷。杨光元积极报名参加排雷组,不懂就虚心请教,向内行的同志学习。由于他大胆心细,善于钻研,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掌握了排雷技术,成了金广公社的排雷能手之一,他亲自埋设地雷300多颗,排除地雷100多颗。
1981年4月,为了加强民兵哨所防御工事,上级要杨光元和县武装部潘参谋负责排除哨所阵地前沿的地雷。当时,杨光元的爱人又犯病。当妻子知道他要去执行排雷任务时,心里很担心,含着泪对他说:“排雷太危险,万一有个好歹,全家人靠谁啊!”杨光元想,这些年来,妻子虽然重病在身,但全家人的生活,里里外外,全靠他一个人操持。自己由于边防对敌斗争任务紧,很少照顾家庭,心中感到内疚。他安慰了卧床不起日益消瘦的妻子,亲切地对她说:“哨所建设不好,越南兵打进来,我们的家也保不住。哨所建设好了,也有你一份功劳。”杨光元匆匆安排了一下家务,第二天一早就同潘参谋赶到水头哨所排除越军潜入埋设的地雷,他俩密切配合,顺利完成了水头哨所排雷任务。这时,潘参谋有事要回县里,叮嘱杨光元先回家去看看,等他来了,再一起去天雨哨所排雷。
杨光元回公社后,想到:不能因排雷暂停而耽误哨所施工,战备只能赶前,不能拖后啊!遂决定自己承担天雨哨所的排雷任务。第二天一早,他赶到天雨哨所。哨所附近的地雷,被他一个个“俘虏”。只剩下最后一片雷区了,他回到哨所喝了点水。这时,他家里托人捎来口信,说他爱人病情加重,要他赶快回去。在场的民兵劝他回去,这片雷区的地雷由他们来排。杨光元说:“我的任务没有完成,怎能把危险让给大家呢?不排完这片雷区的地雷,我决不回家。”他饭没顾上吃一口,又钻进了雷区。

杨光元是全公社的排雷能手之一,但骏马也有失蹄时。这片雷区灌木杂草覆盖,地表面一点痕迹也没有,要在这里寻找压发雷,真是难上加难啊!当他走到一堆干树叶旁用探雷器探雷时,不幸的事发生了:“轰隆”一声,地雷爆炸了,杨光元沉重地倒了下去。当他睁开眼睛看见民兵们围着他哭泣时,他忍着剧烈的伤痛安慰大家不要难过。把手枪和指北针交给陶光华说:“我不行了,你要把哨所工作抓好,建设好从腰里掏出仅有的一元钱,交给陶光华说:”这是…我…最后…一次…党…费…”一元钱对平常的人来说不算什么…可对家境窘困的杨光元来说,却包含着他对党的赤胆忠心。战友们抱着他失声痛哭,他说:“不要难过,我就是牺牲了,也是光荣就在送往医院抢救的路上,杨光元由于伤势过重,停止了呼吸。党的好干部、苗族人民的好儿子杨光元同志,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无私地贡献了自己的一切。
1982年5月9日,中共马关县委作出决定,在全县开展向杨光元同志学习。决定说,杨光元同志是我们党的一位优秀党员,是我们边防民兵的一位好干部,是苗族人民的好武装,是专职武装干部的好模范。决定要求全县党员、人武干部和广大民兵,以杨光元同志为榜样,认真学习杨光元同志的模范事迹。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以人民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任劳任怨,舍已为人的高尚品质:学习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在民兵建设和保卫祖国边防的斗争中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