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话,老百姓都能听懂,粟裕感叹:主席的比喻,很有说服力
1927年7 月15 日,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公开宣布“分共”。随后,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与汪精卫合流,大规模清洗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大革命惨遭失败。为了挽救革命,中共临时中央常委会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 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毛主席在会议上强调指出:“对军事方面,从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蒋、唐都是拿枪杆子起的,我们独不管。现在虽已注意,但仍无坚决的概念。比如秋收暴动非军事不可,此次会议应重视此问题,新政治局的常委要更加坚强起来注意此问题。湖南这次失败,可说完全由于书生主观的错误,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个重要论断,是毛主席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得出来的,他曾说:“我们原先都不是拿枪的,都是爱和平的人,有种地的、有做工的、有当教员的、有做生意的。我是当小学教员的,我没有准备拿枪去打仗,后来蒋介石不许我们活了,不许人民活了,我们就拿起枪杆子了。”“八七会议”结束后,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瞿秋白征求毛主席的意见,希望他能到上海中央机关去工作,毛主席坚持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8月9日,毛主席出席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毛主席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湖南传达“八七会议”精神,改组省委,领导秋收起义。

8 月18 日,在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次会议上,毛主席又对“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说:“要发动暴动,单靠农民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个军事的帮助。……要夺取政权,没有兵力的拥卫或去夺取,这是自欺的话。我们党从前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实行在枪杆子上夺取政权,建立政权。”毛主席之所以能够在这个时候即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重要论断,是大革命失败血的教训让他的认识升华了。毛主席“比其他人高明的地方在于:在事实的教育下,能够迅速看清问题的实质,做出合乎实际的新的理论概括,用来改正自己原有的思想,指导今后的行动”。
9 月初,毛主席以中共中央特派员和湖南省委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来到安源张家湾,召开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会议,决定正式组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11 日,毛主席指挥工农革命军,高举有镰刀斧头图案的红旗,在铜鼓举行武装起义。由于当时全国的革命形势仍处于低潮,加上一线指挥员指挥失当和收编的部队临阵叛变,秋收起义遭到失败,起义部队损失严重。
第一次武装斗争实践的失败,并没有使毛主席搞武装斗争的决心有半点改变。20日,在文家市里仁学校,毛主席对工农革命军保留下来的指战员说:“中国革命没有枪杆子不行。这次秋收起义,虽然受了挫折,但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的武装斗争刚刚开始,万事开头难,干革命就不要怕困难。我们有千千万万的工人和农民群众的支持,只要我们团结一致,继续勇敢战斗,胜利是一定属于我们的。我们现在力量很小,好比是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好比是一口大水缸,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要打破蒋介石那口大水缸。大城市现在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我们要到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去,发动农民群众,实行土地革命。”

21日,毛主席顶着“临阵脱逃”的压力,率领工农革命军向农村进发。26 日,通过调查了解,毛主席得知井冈山有两支革命武装,遂决定上井冈山“安家”。29 日,工农革命军在永新县三湾村进行整顿和改编,“支部建在连上”自此成为人民军队建设的一项根本制度。
毛主席选择“上山”的道路,是“逼上梁山”的结果,也是实事求是的选择。1938年5月4日,毛主席在抗大的讲演中就说道:“为什么我们上井冈山呢?因为下面住不得,所以才上山去”,我们举的是反帝反封建的大旗,“这旗帜不准我们在城里插,就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1942 年2 月1日,毛主席在延安演讲《整顿学风党风文风》时讲了一段批评“左”倾的话,他说:我们在上海等大城市做工作的同志,“有些人比猪还笨”,“每逢一个纪念日,都要去示威,明明敌人已经有准备了,要逮捕人,你们还是不顾一切”。你们看,猪在猪圈里,哼哼着向前走,碰到墙还知道回头,可你们明明知道要遭敌人逮捕,也不回头。这不是比猪还笨吗?
1927 年 10 月3 日,毛主席率领工农革命军由三湾出发,6 日到达冈大仓村,会见了井冈山当地一支革命武装的领导人袁文才。10 月下旬到达井冈山的大井地区,受到另一支革命武装领导人王佐的欢迎。 10 月底,开始创建以宁冈为大本营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时,李宗仁和唐生智两大军事集团发生混战,对井冈山地区的军事压力大为减少。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毛主席在井冈山地区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打击反动武装,广泛进行群众工作。至 1928年2月,工农革命军先后占领茶陵、遂川、宁冈,建立了三县红色政权,根据地范围已经拥有宁冈全县,永新、遂川、莲花、酃县、茶陵各一部。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罗霄山脉中段的“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1928年4月 24 日,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馀部上井冈山。朱毛两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后改称红4军),全军共6000人,有重机枪10挺、迫击炮8门,成为当时全国红军中数量最多、战斗力最强、军政素质最好的一支部队。
为打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基础,5 月下旬毛主席提出“大力经营永新”的方针,以永新南乡龙山为中心,创建了第二块革命根据地,成为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屏障。从5月至6 月下旬,毛主席指挥红4 军先后粉碎国民党军两次“进剿”,锻炼了队伍、巩固了根据地、消耗了敌人。
7月上旬,蒋介石命令湘赣两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会剿”,企图彻底消灭红军并摧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历“八月失败”后,9月中旬至 11月上旬,毛主席指挥部队利用根据地有利条件连打四仗,胜利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会剿”,恢复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大部分失地,扭转了“八月失败”后的被动局面。11 月上旬,毛主席成为湘赣边界党政军的领导核心。
12 月10 日,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由湖南平江起义军改编的红 5军主力 800 馀人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朱毛红军胜利会师。两军会师后,红5 军编为红4军第 30 团,进一步加强了井冈山的武装斗争力量。年底,国民党军集中6个旅约3 万兵力,分5路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会剿”,毛主席于1929 年1月上旬主持召开中共红4军前委、湘赣边界特委和团委、红4 军军委以及边界各县县委联席会议,讨论通过了由毛主席提出的“攻势防御”、内外线作战相结合的方针。 2 月10 日,红4 军下山前出至大柏地区设伏,赢得自主力下井冈山以来的首次大捷,在赣南站稳脚跟。

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期间,毛主席一方面提出了“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的斗争原则,一方面总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游击战战术原则。他认为,“战无常法,要善于根据敌我情况,在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原则下,抛掉旧的一套,来个战术思想的转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赚钱就干,蚀本不干',这就是我们的战术。”他还提出了“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十二字”游击战战术原则,后发展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1928 年 10 月、11月,毛主席以极大的精力研究和总结井冈山革命斗争和其他地区斗争的经验,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重要著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崭新理论,为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倚重农民,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拿起武器、展开武装斗争?这不是由哪个人的主观意愿所决定的,而是中国的国情、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现实情况所决定的。在这两个关键性问题上,毛主席都最早地从实践中认识到客观事实,并最早地把自己的认识变成实践。上井冈山,是毛主席把“枪杆子”与“农民运动”有机结合的开始,也是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深度实践。
1929 年3 月20 日,毛主席在长汀主持召开了中共红4 军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创建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所以做出这一决定,一方面因为赣南、闽西地域广阔,境内山峦起伏,森林茂密,回旋馀地大,适宜于开展游击战争;党和群众基础好,物产比较丰富,能为坚持武装割据提供足够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持;国民党驻军力量薄弱,且距大城市比较远,交通不便,军队调动困难,这些都便于红军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虽然井冈山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但“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随着红军人数的激增,加上国民党军的经济封锁,军民生活十分困难。另外,井冈山位于湘江和赣江之间的狭长地带,南北难以发展,在军事上缺乏足够的回旋馀地。从战略层面看,要想寻求大的发展,井冈山的条件不够理想,开辟新的根据地就是一种必然。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和勇敢斗争,至1929 年5月中旬,赣南“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初步形成;6 月初,红4 军再占龙岩,闽西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开辟赣南、闽西根据地决策的实施,为以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基础,也孕育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最终形成。根据地建设是毛主席在中国革命中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毛主席战略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粟裕大将曾感叹说:“毛主席很注意对部队进行建立根据地思想的教育。他常说,人不能老走着,老站着,也得有坐下来的时候,坐下来就靠屁股,根据地就是人的屁股。毛主席深入浅出的比喻,很有说服力。”
6 月 22 日,中共红4 军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由不久前中共中央派出的特派员、刚从苏联回国和中共红4军前委任命的临时军委书记兼军政治部主任刘恭主持。会议围绕井冈山斗争以来各方面的问题展开争论,结果错误地否定了毛主席提出的党对红军实行集中制(当时对“民主集中制”的称谓)领导的方式,否定了毛主席关于根据地建设的正确意见。由于在几个重大问题上未能分清是非,大家的思想未能统一,大会改选了红4 军党的前敌委员会,中共中央指定的前委书记毛主席没有当选。会后,毛主席被迫离开红4军的主要领导岗位,到闽西特委指导地方工作……

“农村包围城市”、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及后来所建立的每一个革命根据地,隐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联系和依靠广大民众。蒋介石有一句名言:“无都市即无政治基础,无交通就无政治命脉。”此话在军事上也许是至理名言,但在政治上就显得过于“小儿科”了。对于一个革命党、一支革命武装来说,即使拥有再多的大都市、再长的交通线,如果没有民众的支持也只能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