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干,战士为何躺床生闷气?原因拿不上台面,战士后成先进典型

在这雪域高原神秘的国境线上,有一个由30多位官兵组成的战斗集体,30年如一日地担负着战备值班,20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慰问嘉勉。周恩来向他们挥手致意,陈毅慨然赋诗礼赞。1990年7月,中央军委授予该站“模范气象导航站”荣誉称号……其中,该有多少人生的辉煌与青春的亮点?

这里是国土西端海拔4100米的风雪帕米尔高原。

这里屹立着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空军红其拉甫“模范气象导航站”。

在这高寒缺氧的险恶环境里,官兵们以对祖国和人民的挚热情爱,热血写春秋,血汗铸忠诚,在高山雪原留下了一串串亮闪闪的记录:

建站30年来——

导航24600多架次,无一差错!

上报气象资料150500馀份,无一遗漏!

安全率100%。

30年哪!一次又一次地执行命令,一年又一年地忠于职守,一架又一架地引导专机和航班,一秒又一秒地警戒和搜寻……用眼睛、用心灵、用青春、用生命,名副其实地做到了万无一失,十万次无一失。

其中,凝聚着怎样的付出与艰辛?

1965年5月15日。

“哒哒哒哒……”无线电波将一份机要电文传到驻新疆和田空军指挥所。电报是一项紧急命令:

请速组织一个导航分队,到红其拉甫山口执行重要专机导航任务……时间:3天后出发,尽早保证实施引导。

军令如山倒。

那时,他们还不知道这重要专机究竟是谁乘坐。

要提干,战士为何躺床生闷气?原因拿不上台面,战士后成先进典型

仅仅3天,由18位各类人员参加的导航分队组成了,物资装备等一应保障用品全部备齐。

5月18日,这支小分队在空军和田指挥所副参谋长仲兆增同志带领下出发了。

沿着古丝道这条坎坷的风雪高原路,18位官兵乘坐着解放牌大厢车,艰难地向帕米尔驶去。通常要走4天的路程,他们昼夜兼程,两天就赶到了。

选点,建站。

这之前,我国与亚非拉和欧洲各国往来的飞机,要飞经印度和苏联。随着当时印度和苏联反华活动的不断升级,开辟这条途经巴基斯坦的新航线,红其拉甫就成为国土西端“空中走廊”的“门户”。这里山口狭窄,气候多变,北距苏联很近,南与印度相望,周围是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山。如果这里没有导航站,飞机就有偏离航线出事故的危险。为了打开国土西大门,大家强忍高山反应的折磨,人背肩扛运兵器,几顶帐篷扎冰山,搬来石头支起锅。

头痛、恶心、胸闷、气喘、流鼻血、四肢无力……面对这高原“脾气”,大家脑袋如针刺锥扎,欲炸欲裂。夜里睡不好觉,张着大嘴呼吸,还时时被憋醒过来,翻个身也得喘息一阵子。

架设导航机,体力不支;油机发电,80摄氏度水就“开锅”转速不正常,电压不稳定,影响导航讯号……

建站工作困难一个接着一个。

“英雄面前无困难,困难面前出英雄。”

怕啥?天大困难踩脚下,条件不好办法多。大家多动脑筋,干!”

“革命战士钢铁汉,没有跃不过的坎,爬不上的坡,关键在于首先不怕它,才能征服它。”

干部战士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相互激励,相互鼓劲,闯过了一道道艰难险阻。

将罐头盒焊接起来,增加油机水箱的高度,扩容贮水量,使发出的电保持稳定电压;天线讯号传递太近,他们就设法增设了6根天线,使导航机发出的讯号传递距离增大了一倍!

地质学家测定:在4000米以上的高原甩老K,相当于在平原负荷20公斤。同样的机器,在4000米以上地区将降低40%左右的功效。

即使这样,这18个汉子同操一条心:为了专机早日出境。

“导航分队准备完毕,可以通航。”

这喜报随着电波飞出红其拉甫山口,经和田传往乌鲁木齐,通向中南海。

“6月2日,重要专机通过山口,确保万无一失!”电令传来,红其拉甫山口导航分队的18位好汉各就各位。

“气象组报告:天气符合飞行条件,可以通过!”

“导航组报告:机器运转正常,可以引导!”

“来了,专机出现了!”

几小时后,导航分队全体同志都屏住气息,严格履行职责,实施引导:方位……高度……速度……

银燕翔处,一只手臂在飞机窗边对着红其拉甫山口的导航战士挥动。接着电台收到十分清晰的呼号:嘉勉电——你们在高山辛勤工作,不畏艰险,克服了重重困难,望你们继续努力。

要提干,战士为何躺床生闷气?原因拿不上台面,战士后成先进典型

周恩来

1965年6月2日

“啊!周总理,专机上是周恩来总理!”

“周总理给我们发嘉勉电了!”

“周总理还在向我们招手哩!”

大家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之中。连日来的苦累困倦顿时被这兴奋之情一扫而光。

不久,又传来喜讯:在周总理专机飞临红其拉甫山口上空时,同机出访西亚、非洲各国的副总理、陈毅元帅曾慨然赋诗,纪念这次意义重大的飞越。陈毅诗曰:

一峰突出,独立撑天。

初度航行,伟哉昆仑。

屋脊横贯大陆,

万代联系,

造福人民。

一盏航灯,在帕米尔高原的国门点燃!开辟了古丝道上的“空中走廊”。人类星球存在以来此处不通航的历史遂告结束。

从此,进出西部国门的专机和航班,沿着这条新开辟的航线顺利往来。他们送出去的是肩负人民重托出访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其祖国人民的广大友好使者;迎进来的,有各国政府首脑、盟友和世界文明成果。

艰巨困难而又光荣神圣的使命,使这个战斗集体27年来,在战胜各种艰难困苦中更显光荣。

高原恶劣的气候,对导航保障工作带来极大困难。最令人头痛的还不是高山反应对人的折磨,而是油机经常出现的“高山反应”。

要提干,战士为何躺床生闷气?原因拿不上台面,战士后成先进典型

导航站的油机老旧,缺氧和严寒对油机的启动带来极大麻烦,每次手摇启动,都累得直想呕吐。

一年元旦,站上供电的三部油机全部“哑巴”:一部因水箱冻坏不能用,一部汽油机因大雪封山断了汽油不能用,一部柴油机又出现了高压泵不泵油的故障!

油机员马运明一下子急眼了:他兜里正装着两封报“母病危”催他回家的书信。但他一声没吭,心里想的却是任务不能耽误,虽说眼下没下达有飞机通过的命令,但这个导航站的油机必须24小时处于“随时能供电”的状态。马运明把回家探望母亲的事丢到脑后,一头扎进机房,就查找起故障。他一直干到凌晨3点,终于将这部柴油机的故障排除。但他觉得仅有一部油机不保险,便又与油机组的其他同志一道将冻坏水箱的那部柴油机突击修复。果然,次日,他们就接到保障重要专机的通航引导任务。

又一年除夕,站上准备启用一部备份油机保障任务。由于该油机已经一个多月没用,加上严寒缺氧,结果油机班的5个人花了3个小时,也没有发动起来。

“叫几个大力士来!”站长杨洪印一挥手。

可是,新来的3个大个儿战士可着劲儿地狠命摇,一个个憋得脸色贼紫,油机仍旧一点儿动静也没有。

“再仔细检查一遍,全站集合!”杨站长急了。

油机员又仔细检查。把输油管用嘴吹,用气筒打,终于,一颗玉米粒大的冰块被吹了出来。乖乖!严寒甚至使供油路管道结了冰,这个冷劲可想而知。

全站人员赶来了。大家脱掉棉衣,排成队轮流摇,一个个身上直冒热气,只听“嗤嗤”几声,“哑巴”的油机终于叫了起来。

这次艰难的发动,总共折腾了7个小时。炊事班摆好的会餐年饭,早已变成了“冰疙瘩”。

为了保障不误导航,站上各类人员都是拼命去保“万无一失”。

有一年的12月,一场大雪下了两天两夜,封了窗户堵了门,埋了道路断了水,气温达零下30多摄氏度,导航机出了故障。为了按时完成专机导航任务,老战士侯卫峡带着两个调配员,苦战4个小时,挖开冻土,焊接地线,及时排除了故障。当导航机正常工作时,三个雪人般的战士才发现脚上穿的大头毛皮鞋已经冻得邦邦硬了,怎么也脱不下来。

要提干,战士为何躺床生闷气?原因拿不上台面,战士后成先进典型

一次,有两个负责电台工作的战士被高寒气候给折腾病了,不能值班。老战士杨双武就一个人昼夜顶班,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熬红了眼,累痛了手,坚持保证了联络的畅通。

一年3月,站上的两部一千瓦导航机相继出了故障,讯号发不出,因缺料不能及时修复。入伍5年的导航调配员申明华在这火烧眉毛的节骨眼上沉着冷静地查找原因,想出用替代材料排除故障、修复机器的办法,终于赶在导航任务到来之前,使导航机准确发出了讯号。

为了保障导航不失误,导航站涌现出了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严寒,苦战数小时破冰取水的故事;涌现出了从塔什库尔干县城徒步200多里赶回站上值班的吴兴海等先进事迹。

为了保障导航不失误,副站长李运兴同志在家庭连遭不幸的情况下仍坚守岗位。他姐姐被汽车轧死;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又因摔倒导致粉碎性骨折,常年卧床不起;多病的妻子拖着5岁的小孩,还要照顾病瘫在床的父亲......二就是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李运兴也因为工作离不开而没能回家照料。

如果说红其拉甫气象导航站是我国“空中丝绸之路”上的不灭航灯,那么,导航站的干部则是站里战士们的榜样之灯。

几任站长王英才、杨洪印……教导员莫本贤、赵维举……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带头人。空军红其拉甫气象导航站副教导员高华瑜就是其中之一。

富有光泽的黝黑色皮肤,储存着冰山强烈紫外线的印记;一般清瘦坚毅的脸上,镶嵌着两只血丝衬着的眸子,露出高原人特有的神色,偶尔一眨,让人想起红绒布上的黑玉石。

是的,祖国和人民给了高华瑜一定荣誉。他入伍10年,就在这喀喇昆仑山红其拉甫大坂工作了10年,年年立功受奖。他曾被驻疆空军评为“朱伯儒式的干部”;曾作为驻疆空军的惟一代表赴首都参加了国庆35周年观礼;曾被中央命名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耀眼的荣誉不过是漂亮的酒杯,为祖国人民的贡献,才是真正的美酒。美酒是怎样酿成的呢?

“就从你那个差得太远谈起好吗?”

他略一沉思,不无谦卑地叙谈起来。

要提干,战士为何躺床生闷气?原因拿不上台面,战士后成先进典型

正是陕西家乡杨飞花、柳吐絮、燕戏水的阳春三月,高华瑜新训结束来到红其拉甫大坂,却置身于堆银砌玉的亘古冰山。在这海拔四五千米的洪荒高原,缺氧、奇寒,住地窝,打毛毛柴烧火,炸开3米多深的冰层在冰河舀水做饭一上山就像孙大圣听念紧箍咒,头痛得用毛巾紧紧裹缠。接着便是几天不想吃饭,不吃也不饿,浑身无力,行动气喘。他想自己入伍前是教师,无论如何也不能在此久呆,对付两年就“向后转”。

1977年底他甚至把退伍的包装麻袋都准备好了,可组织就是不放,说他吃得苦,能干。他三年干过五类工作,探空员、警卫员、施工员、炊事员、观测员,样样工作不含糊。站里因此从炊事班调他到观测组代理组长的干部工作。“战士官”不好当,尤其是派值班,派到老兵与新兵还好说,派到同年兵就常遭冷眼:“我高山反应,给换换吧!”“我业务不行,干不了啊……”对此,高华瑜不躁不怨,他诚挚地劝其好好歇着,自己顶班干。为改善工作条件,他与战士徐照顺俩人完成七八个人的工作量,用业余时间打成四千多块土坯隔气压室,又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冰雪地整修观测场。手背冻裂、十字镐砸伤右脚趾,一连十几天他拄着拐棍干,为部队节约资金上千元。时间一长,大家见他以诚相待,业务不落人后,工作在前,便心悦诚服地积极支持工作了,年底,这个组立了集体三等功。

“看来你不但能正确对待高原艰苦生活和工作变换,而且精于带兵之道啊!”

“哪谈得上精哪,不过勉为其难罢了。”他不好意思地一笑。“在我的提干命令宣布时,我还躺过床板哩……”

那是1978年6月的事。高华瑜被正式任命为正排职观测组长。命令宣布后,别人请他买糖吃,他却躺在床上生闷气。也难怪他一时想不通,提干后,三五年内没指望退伍,自己回家重操旧业的理想破灭。正是才思敏捷的年华,却只能呆在这遥远的严寒高原从事单调的值班,“仿佛一根神经在工作”,几乎变成“高原职业性白痴”。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长长的寒冷和漫漫的孤独。一旦封山,与家人通封信往返都得几个月……站教导员任国棋来到床边,语重心长地说:“趁这个机会好好休息一下吧,就算我批准的!这几年你也辛苦了,当初你从老百姓到军人有个转变过程,如今从战士到党员干部也有个成熟过程。不过,你得认真想想,我们到底是为谁在吃苦?值不值得把青春献给高原?如果不真正认识其意义,还不配在这里工作哩……”

要提干,战士为何躺床生闷气?原因拿不上台面,战士后成先进典型

高华瑜掂量着教导员的话语。这些年来,导航站一直担负着出国专机和国际航班的导航任务,直接为国家做着重要贡献啊!高华瑜的心受到极大触动:这是怎样意义重大的工作,自己却要离开!总理的嘉勉电如润物春雨,滋润了他的理想之苗,思想终于质变。这种变,没有脱衣换干部服那样轻松愉快,却有着蝉儿蜕壳般自我扬弃的艰难和痛苦,它意味着将更长时间地经受高原冰山磨练!

“思想一通,高原的苦好像就算不了什么啦。”高华瑜接着道,“反正也苦惯了,只想着如何值好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