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肖华接触过的人,几乎都是有口皆碑,大家不约而同提到共同特点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后,肖华率东北野战军特种兵部队南下入关,参加平津战役。1949年7月,肖华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团长,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率领着第一个友好使节团,到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参加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后来,他又应邀访问了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于1950年1月回国3月,中央军委任命肖华为空军政治委员。同年6月,肖华调任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从此,他又开始了协助罗荣桓主任重建总政治部的使命。
新中国成立初期,总政治部仅是一个适应战争环境的较小机构,只有两个研究室一个秘书处,不到100个干部,显然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总政治部是全军政治工作的最高领导机关,为了发挥这一重大作用,首先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肖华一到总政,就按照罗荣桓主任确定的“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原则,从全军各部队选调了一批优秀干部,健全了部、处等领导机构。随后,又协同军委总干部部把各军种、兵种、院校的领导机构逐步建立起来。这时的总政主任罗荣桓,还兼任着国家最高人民检察长和总政部管理部部长等要职,他虽然身患重病,仍然主持总政的全盘工作,掌握大政方针,而日常工作,由肖华负责处理。
为了进一步开展工作,实施对全军的政治工作领导,从1950年下半年起,陆续召开了全军宣教、文化、组织、干部、青年、保卫等工作会议。为开好这些会议,肖华从每个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主要内容,直到会议的文件、报告,都是先同各有关部长初步议定后,经请示罗荣桓主任,再书面报告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批准后,即由肖华负责主持实施。那时,许多会议都是请罗荣桓主任在开会或闭会时讲话,而会议的主要报告,多由肖华亲自来做。
为了作好这些报告,肖华经常派工作组下部队进行专题调查,或约请部队有关领导同志开座谈会了解部队的实际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有时肖华亲自下部队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再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形成报告。而后就在夜晚安静之时,由肖华口述,秘书记录,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工作,一篇会议报告就基本完成,有些重要的报告和文章,则需要几个夜晚的连续突击。
肖华一贯重视部队的文化、体育工作。1951年,总政治部文工团开始组建,肖华对文工团从建团方针到具体节目的修改加工,都关怀备至。同年9月,八一男女篮球队刚刚建立时,肖华亲自为他们授旗。总政文工团和八一体工队没有辜负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和肖华的嘱托与期望,40多年来,活跃在祖国各地、军内军外,并参加过多次国际上重大的演出和比赛,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广大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的赞扬,也为人民解放军赢得了国际声誉!
1951年,由总政治部主办的《八一杂志》、《解放军画报)、《解放军文艺》、《解放军歌曲》等也相继创刊。肖华十分重视这些刊物的出版、发行,他对《八一杂志》和《解放军画报》几乎每期都要亲自审查,从中心内容、稿件编排、直至说明注释、封面图片,都看得很仔细。并给予具体指导。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中国人民志愿军陆续分批出国,开赴朝鲜战场。当时,总政治部重建不到半年,各项工作千头万绪,百端待举,十分繁忙。在此情况下,肖华对路过北京的志愿军各兵团和军的领导干部,都给予热情接待,亲切谈话,了解部队情况,倾听他们的意见,陪同他们去见中央军委的领导同志,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1952年6月,肖华又亲临朝鲜前线,先在碧潼看了战俘营,参加了志愿军第二届敌军工作会议,并在会上作了报告。
6月底,肖华到了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在这里他用了10天时间,分别邀集各兵团、各军的政委、政治部主任,汇报部队政治工作情况,并向他们传达了毛泽东主席归纳的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的四个方面的胜利:把敌人打回三八线以南,取得了新的作战经验,教育了中国和世界人民,争取了和平的时间。还传达了毛泽东主席提出的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肖华对志愿军政治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和新的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指出对政治工作经验总结不够的缺点。他还针对部队当时存在的思想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和方法。肖华这次的朝鲜之行,及时地检查指导志愿军的政治工作,对保证志愿军和以美军为首的强大敌人进行相持作战取得胜利,直至实现和平撤军,都起了积极作用。
肖华很重视海防边防的建设。50年代,肖华亲自率领工作组,多次深入到云南、福建、新疆等边海防的部队和前沿哨卡,检查工作,调查研究,及时地向中共中央提出了解决少数民族问题、渔民生产问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民族团结问题,以及加强和巩固海边防等问题的报告,受到了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人的肯定和赞扬,并把肖华的建议批转有关部门和地区研究执行。
50年代,肖华还协助罗荣桓主任组织领导了全军的精简整编、向文化进军、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实行三大制度等重大工作,参与领导制定了1954年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等重要规章制度。这一时期,他还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解放军》、《关于军队政治工作建设的几个问题》等重要文章,为保持发扬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为把人民解放军建设成为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5年9月,肖华被授予上将军衔,同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6年12月,身患重病又兼职较多的罗荣桓主任,向中共中央和军委写信,辞去了总政治部主任和总干部部部长的职务;由谭政继任总政治部主任,肖华继任总干部部部长。
肖华担任总干部部部长后,正确掌握党的干部政策,坚持“德才兼备”、“五湖四海”和“任人唯贤”的原则,善于识别干部,大胆使用干部,团结爱护干部,并从各方面关心干部。肖华很重视对干部的培养和教育。全国解放后,全军陆续兴办了一批院校,培养各类各级干部。1952年,肖华又协助罗荣桓主任筹建政治学院,从选定院址,修建营房,举办高干文化学习班,选调和集训教员,确定办院方针和教学主要内容等许多重大问题,都是根据罗荣桓的指示,由肖华亲自主持和具体领导进行的。1954年11月,中央军委任命罗荣桓兼任政治学院院长,肖华兼任第一副院长,并在建院初期担任学院党委书记。肖华具体领导政治学院开展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为学院建设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肖华对其他军事院校的建设,也给予很大的关注。他把院校看作军队培养干部、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重要基地,经常亲自到各院校检查工作,了解教学情况,随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肖华对待干部亲切热情,平易近人,善于联系群众。几十年来,凡是同他接触过的人,几乎是有口皆碑。在《回忆肖华》一书的60多位作者中,许多人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肖华这一特点。
1956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肖华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又当选为中央监委副书记。此后,他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监委书记,1959年又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秘书长。这时的肖华,兼职愈多,责任愈重,愈加痛感从理论上系统学习提高的迫切需要。于是,把在政治学院当理论教员的一位老秘书调回来,担任学习秘书,开始进行世界近代史的学习。
1960年春天,毛泽东号召中央委员和党的高级干部认真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着重学习下册社会主义部分。这年3月中旬,肖华在广州参加军委扩大会后,即同军委秘书长兼总参谋长罗瑞卿,一路从广州到四川成都,住在金牛坝省委招待所,用了约20天时间,认真学习了《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他们每天上下午各学习3个小时,先各自看书,而后由理论教员对各章进行辅导,讲解要点、难点,并对每章进行有重点的座谈。无拘束的提问题,结合实际发议论,有些问题得到解答,取得一致认识,有的问题认识不一致,就先挂起来,再去读书、思考、讨论。这种方法生动活泼,没有顾虑,印象深刻,收获较大。这次学习,也为后来军队高级干部系统学理论摸索到一个较好的方法。
1962年1月,毛泽东对罗瑞卿说,军队的高级干部应该系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读几十本马恩列斯的经典著作。4月3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军编制装备会议结束时,罗瑞卿宣布了经毛泽东审定的30本理论书,并号召全军高级干部(指军以上干部)要认真学习。5月2日,肖华立即向总政做了部署,要求总政党委成员全部参加学习,并商定当年拟先学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与资本》等4本书。肖华说:“高级干部就是要系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总政治部应该在学习中带头!”数日后,总政党委讨论通过了学习计划,5月中旬即开始学习《共产党宣言》。
这次学习理论,规定每周用半天自学,业余时间自己掌握。6月份,总政党委大部分委员读完一遍后,就每周集中二至三天进行辅导。每次辅导肖华都是准时到课,认真听讲解,做笔记,提问题。各位副主任和全体参加学习的部长们都自觉地积极地参加学习,在总政党委中洋溢着浓厚的学理论的风气。7月份,又把高干理论学习扩大到副部长。总政治部高干学习理论的这一组织形式和学习制度,一直坚持了4年,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而中断。
1963年12月,在扩大的军委办公会议上,肖华专门讲了军队高级干部学习理论的问题。他对高干学理论的情况生动地概括说:“有些同志,革命二十几年,三十几年,跟着马克思走,但是没有见过马克思的面。经典著作,过去是担子挑着,后来是牲口驮着,现在是汽车上带、架子上摆,就是没有认真读过。当了几十年的共产党员,没有读过《共产党宣言》,到八宝山见了马克思不好交待。现在形势逼着我们读,开始和马克思见面,这很好。……高级干部认真读书,对部队好学上进之风有很大的推动。这样的学习风气一定要继续发扬,坚持下去。”在讲到加强领导时,肖华说:“所谓领导,最好的办法就是首长自己积极参加,带头学习。自己学好就是最实际的领导、最具体的领导、最有效的领导。学习要放下架子,要有民主精神,老老实实地当学生。”这些话既是他对全军高级干部的要求和希望,也是他自己带头学习理论的体会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