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天文学:如何正确看待古人天文观念,是“假学”,还是实学?

古代天文学:如何正确看待古人天文观念,是“假学”,还是实学?

古代天文是伴随着人们对星空和宇宙的探索出现的,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宇宙的观念。中国的天文观测活动历史悠久,作用也极为广泛。天文学帮助古人建立了时间观念,人们通过天文学的发展不断完善历法,掌握耕作的时机,这属于实学。古人也通过天文学来预测吉凶! r % | f n A . S,国之大事都要通过占卜和观察星象来判断如何行事最为有利。因此也有人认为天文学是假学,是由来迷惑世人的。本文就将从天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古代天文学的原理以及其作用影响等方面,讨论一下古代的天文观念是“假学”还是实学。

一、天文观念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是天M I c文学产生最早的国家,也是最早拥有历法的国家。而古代的历@ ; 8 } . q法可以很好的表现当时的天文观念。远古时期古人就开始了对天文的观测。《尚书尧典》中记载“乃命C A - f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也就表明传说中尧帝时期就有了观测 x :天文,制定时令的专员。《尧典》中还记载当时W ] p { 1 O将一年定位366天并分为四季,用闰月来调节时间差异等。

这些都是后代历法的重要基础。夏朝天文学的记载要更加可靠和丰富Z ? j D A Q 4 ~一些,《夏小令》中的一些记载也体现了当时的一些天文观念,当时候的一年十二月都是以显著的天象作为标志。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词上也有许多关于记日方法的记载。

古代天文学:如何正确看待古人天文观念,是“假学”,还是实学?

到了春秋、秦汉时期天文学进一步完善逐渐形成系统。战国时六国也有一些天文学的专著。齐国甘公所著的《天文星战》,魏国石申所著达的《天文》天文J a 7等,内容上都有了较大5 [ D Y s ? F #的提升。他们较为清晰且系统的记载了一 9 $ 5 _ R _些行星运行的规律以及恒星的位置。而后随着天文学的不断发展,历法也在不断的完善。唐代在经过多年的测量后得到了中国. ! | - G最详尽的历书《大衍历》。宋代沈括依据时令节气制定《十二气节历》。而后天文学稳步发展。

二、古代天文学依据的原理

1、使用的仪器

各类天文器材的出现使得天文学走向定量化,也使得天文研究s f D [ ] G更加科学。要想更好的观察总结出行星运行的规律( X o c,就需要有许多精准的数据,这些都需要仪器的帮助。在《尚书舜典》中记载“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说w N o K &的是舜l _ 2用“璿玑玉衡”测量出了日月还有五星的位置,这也表明很早之前就有了天文学的测量工具。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所用的工具大致可分为三类:漏刻、仪象、l ] F N D t P . j圭表

漏刻是古人用来记时的物品,《六韬分兵》中说:“明告战日,漏刻有时。”很好的表现了其功能。 漏是记时_ # v所用的漏壶也就是一种带孔的壶,其原理是通过P a $ | H G { %漏壶上浮箭的位置来确定时间。刻是古代的一种时间单位,一刻大约为15分种漏壶是刻通过漏壶中的水流的速度来控制浮箭的位置,从而得出具体的时间。由此可知水流的速度是控制漏刻精度的关键。e G { 3 ; % P , h

古代天文学:如何正确看待古人天文观念,是“假学”,还是实学?

《汉书哀帝纪》中记载:“漏刻以百二十为度。”颜师古还注释到:“旧漏昼夜共百刻,今增其二十。”可见R ~ U漏刻当时已有一D U H 精度。并且人们还在不断改进其精度。时间的准确性对天文观测较为重要,古代的天文学家如张衡、沈括等都对漏刻的改进做出过贡献。

圭表是古代一种简单却极为重要的测天工具。它由圭和表两部分I + L构成。表是垂直于地面的直杆,Z r , g o $ [ s X圭是水平于地面用来测量C . l ( ( r 9 /影子长度的尺子。简单的说圭表是一种通过日影的测定来进行天文观测的仪器,人们通过观察正午时5 a { r y .影子的长度来确定L # R j 0 y _节气。西汉时期人们通过圭表测影法,测出黄河流域白昼最短的一天“日短至”作为冬至,而后以冬至日为起点,推出十二节气。由此可见,圭表是帮, & ] 9 @助古人建立时空观的重要工具。

浑仪是以浑天说为理论基础建造的。最初的浑天仪大致是由两个部q { ! ~ V i 3 r u分构成的,一个圆环是与赤道平f ; C 5 { x 3 O j面平行的且固定不变的赤道环,在赤道环上刻有周天度数(365.25度)。另一部分为四游环,又称赤经环,在其环面上也刻有周天度数,可以绕着极轴旋4 - w f * l 6转。

古代天文学:如何正确看待古人天文观念,是“假学”,还是实学?

四游环内还夹了一根中空的f @ { F `管子,称为窥管。通过四游环的旋转和窥管的转动,就可以观测到任想观测的方位。5 d X + & j h [ /通过浑仪古人可以观z R C x K测到带v E O待测行星的位置。通过观测得到天体与北极之间的距离,称为“去极度”。还知道被测天体与与二十八星宿的位置关系,称为“入宿度”。去极度和入宿度一起帮助古人确定天体的位置。而后浑仪不断发展完善,结构也更加复杂。而后人们把原有的浑仪分为两个独立的仪器,简仪和立运仪。后世的天文台中的观测P j y Z @ p 8仪器所用的原理也于此相同。] k k # d U V B

浑象则是古人用来描述天体运行所用的仪器,是一+ u ; ;种可绕轴转动的圆球,上面刻有星宿赤道等来演示天体的运动。

2、理论基础

在中国古代,对于宇宙结构认| c % v / L C识大体上有三种观点主流观点。即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最先出现的是盖天说,其宇宙观是天圆地方。所谓:“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r M f ~ , Z * 9天说有所不同,认为j ( L @ o 6地球不是孤零零的悬在空中,而是漂8 e E Y % #浮在水上的。

其代表作《张衡浑仪注》中说:“浑天如鸡子Q a Y。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将地球比喻成鸡蛋中的蛋黄,生动形象的, 6 ^ * v A x !表现了其观点。宣夜说对盖天说和浑天说0 f m - @ 0 ] C _经行了重大的改变。之前普遍认为行星的运动要依附于“天盖”。而宣夜说主张“日月众星,自然浮生于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即= t + [ - f u d h有天c Z C @ L W }体的运行都如地球一样漂浮在气体中的。这一观点与现代的宇宙观念有许多相似。

古代天文学:如何正确看待古人天文观念,是“假学”,还是实学?

由此可见,虽然由于科技的限制,早期的天文观念有些错误,只是通过L L P O * &古人的一些感性的认识。但古人D T T } n j 8 Y @在一b ! @ m步步的改进,开始用科学的手段探索宇@ f J E宙,逐步向: f 4 q v ^ % & @现在的天文观靠拢。正是古人的不断探索形成了现在的天文观。

三、古代天文观的作用

1、被利用的“天文”

天文最初指的是观测“天象”。《易彖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渐渐的古代的天文与“星占学”联系起来,用来预测吉凶。“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易经》即通过观察天象和地法制成了“八卦”,蕴含了人和事物发展的规律。

后来占卜之风盛行。国家大事如祭祀,出征等都需要事先占卜判断吉凶。《汉书艺文志》云:“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C O ; {月,以纪吉凶之象,圣王所以参政也。”《汉书》记载,宣帝以“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太白出高,用兵深入敢战者吉,弗敢战者凶”为由要求前线退兵。说明了皇帝用星象来判9 C f断做出怎* U 0样的决定。出土的许多甲骨文和商周的青铜器上都有关于祭祀的记载。

天文还做为一种由皇帝垄断并直接管辖的学说,为“天赋皇权”的说法造势。除国家的法定部门外,其他部门或人员不能学习天文理论。而古代的天文往往与“天命”联系在一起,天象能够昭示“天命”的变化。而《尚书》、《诗经》中的天命观认为天命是会变化的,且天命归于有德者。这变为朝代的更替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理由——新一任的皇帝仍是天命所归Y * G | 0 V,只是天命已经改变。

这种说法现在来看颇为荒谬,却是当时巩固人心的最佳手段。而这样F 3 ! b Y的学说只能掌P ^ D Y & j L 6 T握在皇帝手中,朝廷设有专门的G * O J /天文观测机构,其馀人员不能学习天文知识。《唐; B N @ 3 B律疏议》记载“诸玄象器物、天文图书、谶书、兵书、七曜历、太乙、雷公式,私家不得有,违者徒二年4 D & e c b。私习天文者亦同”。

古代天文学:如何正确看待古人天文观念,是“假学”,还是实学?

2、天文的g c # Z * r i =实用

最主要的是由天文知3 p n ` ? 2 s , +建立起时令的概M { f ? , T,制定更完善的历法。这对科学的知道农民劳作和方便人民的日常生活有重要意义。历法还有其政治意义。《史记历书》中写道“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初始,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h b J X @ M Z q u顺承厥意。”“改正朔”便是改革律法,这也代表着新政权的权力得到承认,这一习惯一直延续到清朝。天文知识还帮助发展了“牵星术”。为航海人员指明方向

四、总结

虽然天文学曾被统治者用作巩固人心的手段,有些假学的成分,但天文学应为实学。首先实古代天文学有较为精确的仪器为基础,这些仪器帮助古人能够理性的去探索了解宇宙。而且天文学的理论也在不断U T W q R9 v G Q j g z , k发展。虽然由于器材的限制古时的天文观念有些错误,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在不断更正,以此0 B j r X 3 ? v理论为基础逐渐形成了现在较为科学的宇宙理论。综上所述古代的宇宙观虽有} L P些虚假的部分,总体来说应为实学

参考文献:

1、《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古代的“天文学”] V C F 8 v / V YM u / b ] ] .》钮卫星

2、《古代世界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浑仪和简仪》

3、《汉书》

4、《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