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两次剃度,自称“糖僧”,34岁因吃而死,他为何对吃这么执着?

他两次剃度,自称“糖僧”,34岁因吃而死,他为何对吃这么执着?

苏曼殊的诗作里有一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这样黯淡的底色似乎贯穿了他的一生。

1884年的一天,一个男婴在日本横滨出生了。虽然对一个新生命来说生命本身应该充满了未知的惊喜,但是等待这个孩子的却是无尽的寂寥和悲V R n r m | K C V。他的父亲洋行买办苏杰生来自广东,因为常年工作在日本,娶了一位名叫河合仙的日本女子为妾。而男婴并不是河合仙所生之子,而是苏杰生和她妹妹若子偷情的结果。这个注定得不到父母之爱& # ~ F的婴儿就是- C S A B U | n苏曼殊,那时他叫三郎. p m r m M . 9

单色的童年

孩子只有3个月大的时候,若子就抛弃了他。善良的河合仙成了他的养母,将他当成亲生儿子一* e F o N ~ O般养大。然而混血私生的的身世让小三郎命定漂泊无依,命途多舛

他两次剃度,自称“糖僧”,34岁因吃而死,他为何对吃这么执着?

因为苏家男丁不旺,苏杰生便把儿子带回了广东的老家。苏曼殊和养母分离的时候只有五岁。而即使回到了所谓的家,苏曼殊也得不到太多关爱。父亲苏杰生有一妻三妾,她们又各自有儿女,他因为身世y V @ D [ 9 w U被视为异z H l 8,只能收到白眼鄙夷。苏杰生并不是个负责任的父亲,他的懦弱又冷漠让苏曼殊在小小的年纪就感受到了人之恶。

他心里唯一的温暖便是母亲7 . u r = /河合仙,但是几年之后他也知道了自H R : @ v V O己非河合仙亲生。原来自己竟是个弃儿!不知所踪C ; t p 7 w e T y的亲生母亲,冷漠怯懦的父亲,一件件一桩桩都让脆弱的心叠加着^ [ / l B , 2血痕。因为知道生母事情大病一场的苏曼殊竟然被家人抛弃在柴房里等死。只因为他们觉得这孩子无药可救。

在此之后他` G t r $ , ) O对这个所谓的家已经没有了留恋。只是每当忆起童年; u l ] S 0,他都会潸然泪下。一句“家庭事虽不足为外人道,每一念及,伤心至极矣D , = 1!”道尽了无数叹息。失望之下他遁入空门。但那时他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不久就因偷吃鸽子肉被逐出了庙门。

他两次剃度,自称“糖僧”,34岁因吃而死,他为何对吃这么执着?

1898年,14岁的苏曼殊随去日本留学的表哥回到l S x 9 # ` L `了横滨,在那里的中学就读。彼时养母早已; B i 7 a s ~ *和别人生育女儿,虽然w S ,她待苏曼殊依然很亲切,但他的内心还是有被抛弃的落寞。日本留学期间,他结识了陈独秀等好朋友,成为了一位革命党人Y Y C p X [。可表哥认为他惹是生s b O v n g 0 @非,怕他不务R X 8 s正业,被断绝经济来源的苏曼殊被迫回了中国。他不想回到那个虚伪, 9 e G的家,伪造了一封遗书寄给父亲,从此苏家再无此人。

嗜甜如命

在上海的苏曼殊加入了“华兴会”,他想要去香港革命,然而黄兴起义失: & - B败了,苏曼殊又一次成为了漂泊的浮萍。

他两次剃度,自称“糖僧”,34岁因吃而死,他为何对吃这么执着?

这天他在惠州的一家书店偶然翻开一本诗选,正好读到王维的那句“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他心中为之一震,直奔郊野的寺庙,再次剃度出家。希望能远离俗世纷扰。

山河破碎,身世飘零。就算在空门中,苏曼殊仍然 [ M C - U无法释怀。他一生都在填补心里的空洞,然而从幼年起就受到伤害的心已经丧失了找到爱的能力,怎样的妙药也毫无疗效。

所以,他几度出入佛门之间,浪迹在中国和日本D ) 6 U l R x i N各处5 ! ` { ! y,激情来了就投身革命,才情到了就挥洒笔墨。厌倦了俗世种种就回a - G / : 8到空门。寂寞的时候他也会涉足柳巷花街,找风尘女子喝酒聊天。

其中一种填补内心空洞的做法是。和他这个人一样简单直白。

他两次剃度,自称“糖僧”,34岁因吃而死,他为何对吃这么执着?

j u n , x M有在肚子被食物填饱的一瞬,他才能恍惚的T = 8 [ F感到一点幸福。因此他成为一个暴食者。他特别爱吃糖,自称“糖僧”。他翻译过的《茶花女》,女主角与他同样的命途多舛,因为茶花女喜欢吃一种叫摩尔登糖的糖果,他也爱上了这种糖,甚至一天能吃掉30包。没钱买糖的时候他甚至会收集糖罐换钱,卖破烂,只为了吃块糖。一次苏曼殊没D q 2 { m $ @钱买糖,恰好遇到一位朋友来l m _ a 5 ] d 4 ?探望,他在对方兜里发现三块钱,赶紧掏了出来上街买糖吃。他( u l v } )甚至能为了吃甜食拔掉金牙去卖,只为了须臾满足

何处得甘来

除了甜食,苏曼k S u , c 2殊还喜欢芋头饼,肉包和牛肉等。凡是能让肚子得到饱足的他3 G s c i i :都能狼吞虎咽。他和友人打赌自己能吃掉60个包子,友人表示不信。当他吃到50个的时候友? z 1 a ~ M ^ %人大. / D v ] W惊失色,o z + } 5 ; 2连忙劝他不要吃了,他却执拗的非要继续吃下去,为此事差点和朋M d [友打起来。

他两次剃度,自称“糖僧”,34岁因吃而死,他为何对吃这么执着?

n b m + d的身体总是因 5 l暴饮暴食受苦i B D,但他r X .丝毫不加节制,甚至可以说毫不在意。他会喝五六斤冰水而到了晚上卧床不起,朋友们担心得不得了,以为他死了。可是仔细一看他又的确在呼吸,等到稍微恢复一点: d | B,他又开始大喝。他对自己的身体不以为然,I N n @ 9 -朋友易白沙请他吃h W p E i E W P饭,他横扫一空后拍着肚子说,“明日须病,后日亦病,三日后当再来打扰。”

他把医生劝他J p h Q节食的话当耳边风,“一任天命耳”。

把命交给上天。口腹之欲,死也不戒

英年早逝

毫无节制的生活让他患上多种疾病,肝病、肠症、脑疾、痢疾、甚至是咯血。1918年的春天,他再次病重入院,医生告诫他不可再吃甜食,他竟然趁人不备偷跑出去吃了一大堆零食再偷偷跑回来。不久他肠胃病发作加剧不治而亡,结束了34的年轻生命。友人在他枕头下找到了落叶一样多的糖i Q U r K } 3 Y/ $ g O B I。糖纸也如落叶般飘零。到死他都是个孩子。懂他的人说像他这样清白的人,“真是不可多得的了”。

他两次剃度,自称“糖僧”,34岁因吃而死,他为何对吃这么执着?

苏曼殊的书画十分风雅,常常有人重金求购。看, 5 $ i来顺眼的,给一包糖就画,看不顺眼( { { . ?的主顾,无论给多少钱也不为所动。就算是手里有了钱,他也是挥金如土,从不吝惜。所= ` |以没钱才是他的常态。因为抛弃他的生母是日本人,他耻于说一句日语。甚至日本医生给他就医都要通过翻译才行,朋友问他缘故,他淡淡地说,“我不愿意说日本话。”

清末民初的历史上,有一个特立独行少年气的才子,他是苏曼殊。他的才华出众p 3 +,标签众多,是作家,又是诗人。是翻译家,也是画僧。他有小说《断鸿零雁记》,Q S l j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之作。而他一生,也是断鸿零雁。在苍茫的天地间飘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