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包办婚姻,追求同门师妹,师妹一生追随,伴他成民国风云人物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
他是清华百年历史上的四大哲人之一,出任清华校长,带领着清华奠定了坚毅的品格,对于中国的K P - _ J Z教育历程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就是梅贻琦,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风云人物。
丈夫事业背后的默) w V默付出
梅贻琦对于清华的发展是功不可没的,对于后世教育理念的影响也很深刻。在梅贻琦去世后,还被特地葬于台湾^ , h新竹清华大学校园内以表达后世对他的纪念,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如今的“梅园”o z = p a j Z D。各个大家对于梅贻琦也有@ d O $ X v c )广泛的好评,g y x | y可见梅贻琦的人气之高,影响之大,不得不说他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成功的人物。

一般来说,在一个成功男生背后总是离不开一个女人的支持,梅贻琦能有这样的成就,自然也离不开一个贤内助对他事业的默默支持。她二十六岁嫁给梅贻琦,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还不惜外出摆地摊。她的一生辛苦操劳,甚至六十二岁高龄还到医院当护工,但她却在这样的辛苦辗转中达到了100岁的高龄,也实属不易。
站在梅贻琦背后默默支持着他事业的这! [ & x i s W v D个就是韩咏华,身为一个女子,却也自己书] m M d 7 0 M F写了一段传奇。韩咏华出生于天津的一个世家大族,当时的韩家算得上是当地一个势力强大的富商,祖上靠着经商发财致富,积累下了十分雄厚的财力。韩咏华的父亲也是秀才出身,但却W H % Q m a : , c在官场上混得却不尽人意。
韩家有女初长成
虽然韩咏华祖上是富商,祖祖辈辈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但由于时代的辗转兴衰,到韩咏华这一代的韩家已经开始逐步没落了。瘦死的骆驼比马8 8 g 6 a N R大,此时的韩家还算过得比较富裕,再加上父亲是秀才出身,对于子女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视的。韩咏华家庭比较开明,又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之下,韩咏华也得以进入学堂,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就这样,在家^ + x N庭的支持下,韩咏华得以进入著名教育家严修的门下,获得先进的教育。韩家与梅家是世交,虽然梅贻琦的家里并没有韩咏华家里那样/ 1 D Q I富裕,但梅家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却毫不马虎,咬紧牙关还是把梅贻琦送入严修的学堂,使他也能接f G 7 8 |触到良好的教育环境。因此,韩咏华与梅贻琦也算是师出同门,那时韩咏华10岁,R _ ] v g f [ I梅贻琦14岁,小3 P l ` q ~小年纪的他们就这样结识了。
但S , M y + V } R其实,韩咏华最初见到梅贻琦却不是在严修私塾的学堂里,而是在体育课上T v f :。即使当时男女平等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但男女有别,他们的教室却有着男塾与女塾的区别,因此他们虽然师出同门,但却没有机会在一起上课的。
韩咏华与梅贻琦唯一有机会交集的地方就是体育场,而在韩咏华看见梅贻琦的第y D | l A q r 7一眼,就对他留了1 I W w g O [ 6深刻的印象。人群9 v & ] ,中的梅贻琦显得清瘦却又沉稳,展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这也深深吸引着韩咏Y a P l $华的目光。“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或许就在那一秒,韩咏华的心中便掀起了无数涟漪。

师出同门,不同前途
韩咏华在严修的私塾里念书三年,后来又得到老师的推荐而进入一所师范而继续学习。当她16岁毕业后便留在了师范任教,成为了当时学校里最年轻的教师。同时,梅贻琦在学业Q h $ M j上也有着P A z { S m优异的成绩g O ~,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家里对他的学业十分支持。没有辜负家里人的期望,梅贻琦以优异的成绩X x B o * W n考起了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的名额。
就这样,韩咏华与梅贻琦两人分开了,但他们的故事却并没有因此结束。曾经在梅贻琦出国留学之前,家里还为他定下了一门亲事,对于这样的包办婚姻,再加上自身家庭贫困的原因,梅贻琦拒绝了这门亲事,大概也是因为他早就y + k *心有所属。
其实,梅贻琦与韩咏华两人早就互生爱慕。两家又为世交l q % i j 8 ) u F,两人喜结良缘自然是亲上加亲,但两家的长辈3 ] Y ~ 1 [ 5 V O却不是很支持他们在一起。原来,韩咏华的父亲觉得梅贻琦太过于沉默寡言,生怕女儿A a T J I k _ - E跟他在一起会受委屈。但梅贻琦对韩咏华也是一心一意,在穷追不舍之下,梅贻琦的G _ B真心终于还是打动了韩咏华的父亲,两人终于得以在一起。

两人结婚时,韩咏华26岁、梅贻琦30岁,郎才女貌也算得上是绝配。才子配佳人,他们的结合与近代许多包办婚姻不同,他们的结合是出于R b d H ` . p *对彼此的爱情。而此9 P 7 O + ; e 4 l时的梅v 5 3 4 F贻琦也是风华正茂,事业有成,他在清华的教育事业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可谓是爱情事业双丰收。
几经辗转,一波三折
但韩咏华与梅贻琦这样安定平稳的g F O g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战火的不断蔓延波及到了整个北京城。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活形式,清^ H j A [ & K华、北大、南开毅B | H c = G l `然决定南迁,] : I ^ S p U z这就是历2 7 - ! z L I 8史上的教育奇迹西南联大。当时身为清华校长的梅贻琦自然也位列其中,而妻子韩咏华也跟随着丈夫的脚步南下8 z 8 9 2 # @ z e。

在西南联大的这段日子是极其艰难的,他们住在极其简陋的房子里,日常生活也变得难以为继。在这样异常艰难的生活条件. [ G ` y下,韩咏华为了` { s支持丈夫的事业毅然决定摆地摊以贴补家用,做糕点卖糕点,开始了自力更生的生活。虽然生活过得, J * E l + 4 F十分艰苦,但韩咏华毫无怨言,反而还感到异常的充实与快乐。
在抗战胜利后,他们的生活也一天天好转起u J O 7 P来,但还是依旧过得k h D穷苦。梅贻琦微薄的薪水也难以抵得上家庭开支,在几经辗转之下,62岁的韩咏华经过朋友的介绍到一家医院做起了护工,` A t ^ ) Y以赚钱来补贴家用,好让丈夫继续投身于自己的事业。
人生起伏,长命百岁
韩咏华辗转一生,享受过家庭里的荣华富贵,也经受了贫寒困苦的日子。她10岁与梅贻琦结8 # D 2 B *下不解之缘,26岁得以与梅贻琦牵手步入婚姻的殿堂R , *。一路上跟随着丈夫的脚步,默默支持着丈夫的事业,为此还摆过地摊,62岁还到医院当过护工。

韩咏华的一生积劳成疾,但她却达到了100岁的长寿,她的一生辛苦而操劳,历尽奔波,对梅贻琦始终坚守着。她的一生,无疑是完整而无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