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茶道之路——晋商如何把茶叶带到俄国的?茶路贸易有何影响?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着饮茶习惯,而若是翻阅以前的记载便可发现,大多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说该习惯是从中国一手传入也不为过。也因此,很多地方+ * 4 q [ t #都认为饮茶是中国人发明的。而在我国古代的典籍中有关饮茶的起源也是众说纷纭,并无一个统一的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中] d z A ,国的茶叶在古代是十分兴盛的。上至皇亲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有着日常饮茶的习惯。
而随着清代晋商的崛起i Z N 7 z W k,茶叶K T b G @ ) & `也跟随他们的脚步被销往遥远的外国。3 K 7 - C Z 8 ) W可以说,这条茶道之路是继丝| / ` y a绸之路后中国对外商业贸易最为频繁的一个通道。虽然现如今它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但它的辉煌与荣光却值得铭记。^ r f

晋商万里茶道的具体路线以及后期改变
以武夷山为出行起点最后到达恰克图的第一阶段
武夷山坐落于福建武夷山8 g i B I N T q脉北段东南麓,全年降水量充沛,阳光充足,同时各大山峰间相连接,峡谷众多,茶树便在这种环境中获得了最好的生长条件。而历史上的武夷山岩茶,早在宋代便已出名:宋时范仲淹,欧阳修,梅圣俞,苏轼,蔡襄,丁谓,刘子翚,朱熹等从而张之,武夷茶遂驰名天下。O 2 ^既有着如此优越的自然条件,又有着丰富的种茶经验,许多清代时期的晋商便选择了在武夷山! w p开厂制茶。
作为对外销售的主要产点,武夷山当时的贸易繁华无比:其时武夷茶G S = z [ [ H M市集崇安下梅,盛时每日行筏三百张,p Z = c = F A ] 转运不绝,u L [ ^ + 5 z v红茶b b t 0 t #、青茶由山西茶客到县来办,运往关外销售。而g g T V ; 5 L以武夷山为起点的茶叶贸易路线,也就此形成。茶商们自福建崇安县出发,到达江西铅山县之后,换乘走运,下鄱阳湖到长江,抵达武昌之后去往樊城,又转陆路进入山西泽州,最后经过平遥、祁县、太谷、忻县、大同后抵达张家口,最后将茶叶在恰W R o d ? b Y 3 a克图销售。

以湖南安化为主要起点} c J | H r / X最后到达恰克图的第二阶段
虽然福建武夷山有着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制茶优势,但随着太平军在长江中游一带军事活动的加强,武夷山也不得不被晋商们放弃。随之作为代替产地的,便是湖南安化的茶叶,其中,安化当地的自然与人文条件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在自然环境上,即便是相对比于福建武夷山来t G 6 ~ & (说,湖南安化也是丝毫不差,同样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最好的条件。而在历史上,安化早在唐末就因a g ! B p K N Q G“渠江薄片”茶的数量多而闻名于世,到了五代,其茶叶更是远销江陵、襄阳等地,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可以说,即便没有武夷山因军事而被晋商放弃的原因,安化茶叶的崛起也依然会发生。在具体行程上,安化至恰克图一共有两条路,第一条是经陆路从常德、沙市、襄阳、郑州到达山西泽州,并在北上张家口后转至恰克图;第二条是经水路从洞庭湖顺长江到武汉,再从汉水逆! a h流而上抵达樊城,辗转经过河南、山西从张家口到恰克图。虽然乘具不一,但大致路线却都是从南至北,没有太大区别H ~ 8。

西方商路的开辟促使了由安徽至其他国的第三阶段产生
随着中俄贸易} # K的扩大与繁荣,沙俄政府想要谋取更多在华利益的野心L b % v C更甚。而在国力对比上,清E N T f )政府刚刚经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委曲求全;沙俄政府经历自上而下的农奴制改革后,国力虽处于各资本主义国家末端,但仍有侵略之实力。在o % n 5 M x q n J这种情况下,俄国从上到下都强烈要求“在英人不易到达而距俄国较近”的中国土地上开辟新的贸易市场。而清政府则在! i e俄国的逼迫与催促下, 7 $ V H j草率决定同S s @ ? ? P R ^ P意俄国R Y $ t % } e的部分请求。
当时的伊犁将军弈山更是在/ s e n F _ i谈判过程中一昧退让,几乎满足了俄国提出的所有要求。就这样,中俄之间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俄伊犁塔8 Q } 1 ) | S尔巴哈台通商章程》诞生。这一条约的出现迫使b j n o晋商再度改变自己的销茶路线,开始改贩安徽建德出产的朱兰茶,在到达河南十字店后,再经由祁县、忻州、归化、库伦、塔尔巴哈台,最后转手贩卖到其他国家。这一条约的签订看似开辟了新c w _ v ?的贸易市场,但却为后面这条万里茶道的没落与消失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繁荣的茶路贸易为中国及俄国造成了涉及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
频繁的商业活动大力推动了双方经济的繁荣
首先对中国本地来说,茶叶贸易的扩大使市场对茶叶培育与种植的需求大w J f `大提高,中国的茶行业以空前的速度在这个阶段内发展。首先便是茶叶工厂的大量建立,在《崇安县志》记载:康熙十九年山西茶帮......来到下梅和赤石c m 2 r , n 9 G o,设栈收购,建厂制茶。可以说,福建武夷茶之所以能够提供巨大的市场需求,与晋商们的大力投资,是分割不开的。而这9 x z种工厂的设立,则推动了当时清朝社会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迈入近代化奠n & &定了一定基础。
除开这种直接的经济影响外,许多种类的茶也在这种贸易中崭露头角,成为一代名茶。如安化红茶就是在清朝咸丰F ! T c ^ C J [ y年间崛起,后来成为中国正宗的三大红茶之一。而其越有名,市场需求也就越发提高,商人的投资力度也随之加大,并由此再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而对7 w 1 9 ! N , j俄国来说,外地商人; x 8 ) U 5 K B s的大量到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外需动力,“所有恰克图贸易商民皆晋商人”。为了满足晋商的日常生活需求,为目的地的俄罗斯和经过地的蒙古在商品种类的贩卖上,会特殊提供中国的特产:蒙古的店铺里货品繁多,应有尽有,如茶叶、绸缎、布匹、皮货、铁器,还有木器和其他货物......
除此之外,酒店、娱乐设施等产业也顺v 9 V 5 - ~势而起,赶上了一波发展的好时机。而对俄罗斯官方来说,最重要的便是在《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签订后对晋商收取的大量G K ) 9 [关税,这极大充实了俄国政府的国库,但也同时带s m f ~ Y ;来了茶叶贸易的衰败。

不同文化在商业贸易中进行融合并影! ] j 8 1 5 ` j响了中俄两国人
晋商在来到俄国进行商业活动后,为了融入本地并增加自己的好感度,必须对当地文化展示出一定的尊重与理解,甚至是学会适应。在俄国的节日期间,许多晋商都会@ ~ / [ ) , h 7选择品尝俄国的本地饭菜,并表达喜爱之情。在宗教上,由于俄国人普遍信仰东正教,晋商也会时/ _ b o ( S R时注意自己的行为,以免出现触犯教条的事情。而晋商的到来,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俄国人的日常习惯。
出于高寒地区的保暖需要9 * :,俄国人大多喜食油腻制品,虽热量丰富,但在口感上* w N : 5 H n 4 m却大打折扣。在茶到来后,由于其清香解腻的特点,很快获得了本地人的喜爱,并促使他们养成了日常饮茶的习惯,
“涅尔琴斯克边区的所有居民......茶是必不可少的饮料......不喝茶就不去上工”
风俗之盛,可~ g w见一斑。同时,在十八、十九世纪的俄国出现了大量汉学家,并翻译了许多中国如《红楼梦》、《元朝秘史》等名作,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在外传播。
许多城市I ! 2 ! e 8 g G f凭借繁荣的商业贸易兴盛一时
在前^ B 9 z后阶段的三条茶叶贸G ^ - E g D g W I易路线中,樊城几乎是茶商们必定经过的一个地方,再加上L j $ H `其本来就良好的运输条件,它趁此机会快速成长,有了很大发U Y w o O b + N F展,“商贾连樯,列肆殷盛,客} % 2 ` 1至如林 ; R N h 4”。l = Y s 5 ]大批茶叶在樊城进行包装运输,可以说是盛极一时。而除了樊城、河口、社旗等城市,许多原本比较荒凉的地方如库伦、j N f w V S Z 5乌里雅苏台等地方也渐渐兴起,成为贸易中心。

晋商茶叶贸易在政治的压迫下逐渐衰败
从俄国方面来说,当时恰克图地区的贸易占其对外贸易总额@ Q h V 5的40%-50%;在中6 e d国方面来说,其对俄国的贸易占其贸易总额的16%-19%,仅次于同时期z L 1 } 7 A Y a S的英国。而从这个贸易j & : J G _额我们也足以看出当时茶叶贸易之兴盛n O ~ o,晋商的能力也体现无遗。
但是,在中俄签订《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的条约后,俄方几乎拥有了对晋商的生杀予夺,他们大2 O # ? d c v H F肆征税,并对他们正常的商业m | ]活动进行阻挠。而失去了平等对P - P z s : & I待的晋商在与俄国商人的贸易中也屡次受挫,亏损年年,万般无奈之下,晋商不得不停止了对俄的茶叶贸易,兴盛了两百年的茶道贸易路线,也就此衰败。
总结
于清代产生并兴起的茶道贸易路线对中俄双方都产生了从经济到日常生活各方面的影响,而其最后迫于俄方当方面的政治压迫而衰败则是一件不得不@ # w b令人感到惋惜与遗憾的事情。但无论如何,晋商在对外贸易中所体现出来的商业能力和人生智慧,既使他们在商业中获得了足) t ?够利益,也间接传播了中华文化,提升了中国的影响力,这种贡献,我们是应该记住的。
参考文献:
1.《清代晋商与万里茶路》
2.《论万里茶路与晋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