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垃圾分类的古代,如何保持城市清洁?严刑峻法+私人收垃圾助力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首都的繁华面貌,街道上行人交织,尤为整洁。很多人认为垃圾是现代城市病,但古人也要主动收集、处理垃圾,否则将受到自然的惩罚。

不妨设想一下,一个住在乡间垦田的人,排泄物可以用于施肥,废弃的瓜果菜蔬、剩菜剩饭可以饲养牲畜,可以说农民驯化的动植物承接了他们产生的大部分垃圾

但正是因为从采集| P U %变为定居种植的农业革命,人类的生产效率提高D 7 {: b w ^剩馀财富增加,使得能够支持一部分不自己生产食物的群体,城市诞生了。在一个人口密度更大、垃圾总量更大,却无法以家庭形式处理Y F g垃圾的环境中,又该如何处理垃圾呢?

用严法和专门机构处理垃圾问题

据《韩非子 内储说》记载, “殷* 1 7 V ` P Y之法 ,弃灰于道者断其手。”很X S 多自媒体解读为乱扔垃圾就要断手,可能是因为考古学上将古人的垃圾堆叫做灰坑,百姓很多时候将头发、碎砖碎瓦倒入废弃的窑穴、水井或建筑取土后的凹坑。但是这是现代我们的说法,古人绝对不会未卜先知把垃圾成为灰的9 r I -

无垃圾分类的古代,如何保持城市清洁?严刑峻法+私人收垃圾助力

古代消防通史》就认t t # j : [ G为这里的灰是指草木灰。中国古代多为木制建筑,若草木灰中有未熄灭的火星,极易引发火灾。“夫弃灰于街必* i | + ~ 5 s掩人”也说了把灰丢到街上会扑到旁人身上,绝不是我们统称a C : : D的“垃圾”。秦代继承了这种做法,规定“弃灰于道者黥”。

到了唐代,才有对乱3 v I h扔垃圾的处c z z _ &罚规w k k g g b定。在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刑事法典《唐律疏议》中有这样一条记载,“其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0 X d /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r ] ] ] # ? ?

这是一种对公共空间的维护,凡是将污秽倒到墙外、街上,就会受到打六十大板的惩罚。直到明清都在沿用这项规* d S e + ]定,只是稍许改变,《大明) * v t j律》将惩罚降至四十大板。

从上一则材料中还可以看到,在唐代是有专门官员对城市公共卫生负责的。如果主司没有禁止倾倒污秽的行为,将会受到和违u l A M例者一样的惩罚。其实在唐代以前政府也有机H 8 d A q W构管理城市卫生,“条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周礼 • 秋官》, W x)。O y # F ;经过后人训诂、校勘,“条狼”是涤清狼藉之意,他们的职责就是清除城中街道上的垃圾,保持街道的整洁。

宋代时也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叫“街道司”a 3 6h 9 N M @ V q {管勾掌沥扫街道、修治沟渠”。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在描述“公主出降”时讲到该司会派兵手执扫具、金银水桶清扫街道,名曰“水路”。该机构最多能指挥五百个兵士,每人得到两千钱以及一套青衫。

无垃圾分类的古代,如何保持城市清洁?严刑峻法+私人收垃圾助力

宋代的厢军虽为军,但主要职责不是打仗,而是各种公共管理事务。以钱代役也$ ? N @是宋代一个主要趋势,J $ Q百姓给政府钱,再由政府雇佣人员。

从商朝法律上看,即使“灰”并不是垃圾,但并不妨碍我们继续理解这则材料,断手是不是也太严酷了呢?对于法律、制9 F +度记载,我们应7 U * D保持一点警惕与距离,m V 3 A n N面上的规定与实际运! t *作之间总会有些差距,并不知道现实层面上是否真的会受到这些惩罚。

但是就像孔子和其弟子子贡在讨论这件事情中所说,“且夫重罚者,人{ ^ $之所恶也;而无弃灰,人之所易也。使人行之所易,而无离所恶,此治之道。”在重罚的威慑下,百姓就会约束自身行为,并潜移默化成为习惯,彼时,法律条文就没这么重要了。

_ W 6 p U # 6人收垃圾的财富竞争

由于很多垃圾都可以“变废为宝”成为肥料,垃圾处f W ~ 7 7 A理就不单是公共卫生问题,也牵涉到个人利益。有人发现了这个商机,甚至发了大财,成为富翁。

在唐代出现了以清理垃圾、O g g粪便为生的人。/ v f O 4唐代笔记小说集《朝野佥载》记载,“长安富民罗会, 以剔粪为业。”《太c k -平广记》载,“河东人裴明礼,善于理业,收人间所弃$ J E物,积而鬻之,以u H 8 ; z u l i此家产巨万。”这些人在清理了垃圾粪便,改善了城市环境的同时,也因此积累了巨万家资,岂不美哉?

无垃圾分类的古代,如何保持城市清洁?严刑峻法+私人收垃圾助力

据《梦梁录》,记载,南宋都城临安,也有以清除粪便为业的人员。他们定期清除各家的粪便, 再运到农村卖掉。也有专门“倒泔水”的人,收集各家的剩菜残羹,用于喂养牲畜。更甚者,这些专业倒粪的“倾脚头”会互相竞争,划分地盘如果有纠纷还可h P ! z O w能闹到官府,毕竟这些可都代表着财富。明、清时期均有“粪夫”,负责粪便的清理。

我们可以看到,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古代家庭已经有多类“垃圾桶”,如厕所和便壶安置排泄物、痰盂装唾液、渣斗装食物残渣,城市往往无法将这些垃圾“变废为宝”,又不可能每户人家都单独处理自家的垃圾,因此城乡之间需要一个中介者

在这些私人清理者的参与下,由政府主导的城市卫生管理制度能更加有弹性让每家每户、每街每巷都保持干净整洁,减少传染病爆发的可能。

利用排水系统处理垃圾

上文都讲到古人将城市垃圾收j B : S集起来运往农村让其回归自然,除此之+ * Q 3 S外,不可降解的垃圾比如头发、布匹等就会焚烧和c l d ] 6 % l *填埋,那时还没有塑料等等难以降解的化学制品,因此自然可以承受,d F g v a ( 3 .而其他的占比颇重的城市垃圾则在水里

在考古上我t ! I V 8 w p Q们常通过发现宫殿或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口来确认它的边界D x @ :到了汉代,都市的排水系统$ X , d P已有一定规模了,明渠暗渠交织,渗井石箅俱备。

无垃圾分类的古代,如何保持城市清洁?严刑峻法+私人收垃圾助力

但是主要是宫殿和官府周围才有排水管道,皇帝当然不愿意闻到臭水沟的味道,而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区、市场,其实也就是皇城外,几乎未发现有排水管道,雨水、污水都是顺着明渠流入河道,或者是靠渗井排水。

长时间使用后,/ y h Z l % j 8 R水中的固体垃圾沉积下来,明渠和渗井基本上都处在淤塞状态,这不仅影响城市排水,更为严重的是会污染地下水

当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决定在长安建都的时候,大臣庾季才上奏称,“汉{ B + R N R `营此城,经今将八百岁,水皆咸卤,不甚宜人”。

隋文帝最终放弃汉长安城,新建都城。就是因为生活垃圾、粪便、污水里都含有大量含氮有t x s机物,^ 8 0 W 3 r W &通过各种沟渠、水井渗入地下,在地下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变为硝b k & F [ { ! , _态氮,污染了地下水,才使得水又苦又咸。

沟渠与垃圾,或者G 9 2说是河流与垃圾的关系如B a Z E m I w g z此密切。宋代管理机构“街道司”就需要清理沟渠,它曾隶于“都水监”,a g + , _就是管理国家水利工程、水路运g q 1 k A [ # x输的管理机构。到了N a n 6 v E C宋代,由于水路的发达,运粪船、垃圾船的使用减少了传统的处理方式,如渗井,减少了对城市水环境的污染压力。

无垃圾分类的古代,如何保持城市清洁?严刑峻法+私人收垃圾助力

任何对环境的污染最后都会反噬给人类。如果随意往河V 3 G k , u N里扔垃圾6 u Z F 5 2 l !,最后只能是一汪绿油油的死水,鱼虾要么死去要么逃窜,野草丛生Y z P Z 1,臭气熏t m 8 R B天,影响的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君不见,19世纪英国由于伦敦水质= A g污染而爆发了四次大的传染病?通过科学的调查,英国找到了症结并改建了城市的地下水水道系统,改善了水质,杜绝了该种传染病的流行。

总体来看,中国古代通过官方机构监督、法律威慑、私人清理、排水系统来实现垃圾的收集、处理、回收,维护城市的环境与居民+ r x [的健康。3 1 + A

到了晚清,有一段外国人对北京城的评论尤其有名,他感到难以置信,因为偌大的北京城的街道上污水横流、垃圾随处堆放,这固然是受到当时社会不稳定的影响,但这也预示了公共卫生管理从传统方法向现代管理体制的的转型。先是由警察管理,后来又转为为具有专业卫生知识的技术人员管理。] { [ : | X进入20世纪,若抛开两次大z 6 x战的灾难来看,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医x 0 v X ` { f Y疗技术的进步显著提高了20世纪人类的健康与寿命。

古人处理垃圾的技术水平和方法和他们的社会环境是相适应的。在很长时期内中国m X F M古代的人口一直有一个天花板,这条线就是1亿,因为汉朝大概是6000万,唐朝则是8000万左右,直到进入明代才突破一亿,到了晚清则直 t 5接翻了3倍,成为拥有四万万人口的大国,但是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已经突破14亿,再加上现代社会的消费以及浪费,所产生的垃圾总量简直突破人F 9 ! N的想象。

无垃圾分类的古代,如何保持城市清洁?严刑峻法+私人收垃圾助力

变化的社会环境亟需变化的应对措施,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开始垃圾分类回收的试点工作是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没有人愿意垃圾场设在自己家周围,没有人愿意自己喝的水又咸又苦,也不会有人愿意让自己的子孙经历垃圾围城的灾难与痛苦。

更为深刻的是,这是动员群众力量创建美丽家园的积极举措,以前家里只需要保证将垃圾袋放入堆放点,交些物业费或L & v 垃圾处理费,就能有清洁人员将其拿走,垃圾的处理都有政府来监督。但是实行n + I ~垃圾分类后,垃圾产生者需要进行简单的分类再由专门人员送往后端处理,该回收的回收,该焚烧的焚烧。减少的是垃圾总量,j ^ $ r $减少的是垃圾污染$ p S u ) s I e,增加的是民众的环保意识,增加的是民众的参与感、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垃圾{ F = J如何毁掉汉长安城》

2.《古代的垃圾处理与分类》

3.8 E M _《古人对垃圾处理的重视,超乎你的想象》

4.《我国古代城市对于垃W M ( } A ; W d w圾和粪便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