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宗族血缘到科举选拔,看古代人事档案的前世今生

从宗族血缘到科举选拔,看古代人事档案的前世今生

殿试

中国古代的人事档案可以追溯到封建朝代以前,是古代人事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古代的人事档案主要是选官制度的产物。回望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举制度将形成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人事档案。

从夏商到隋唐i N b o 6 z e r,是我国从奴隶社会m % D .发展到封建社会A ? ? o a A J ` 7并达到顶峰的阶段,是我国官员选拔制度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阶段,也是人事档案从萌芽迈向成熟的阶段。

在此,通过分析把握我国古代选官制度与人事档案的密切关系,来谈谈古代人事档案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人事档案的“前世

1、“结绳”和“刻契”—. K ( —档案的雏形

相传在古代先民曾使用结绳和刻契的方式作为生活中的记录,当时还没有很完善的记录人事的方式,人们为了日常生活5 J _ o J S和交往所需,以“大事结大绳,小事结小x u v绳”为记号作为记录,由此形成了我国古代最为原始的档J - R V m n案。

从宗族血缘到科举选拔,看古代人事档案的前世今生

结绳刻契

2、人事档案的“前生”——夏商周时代的谱牒档H B V _

谱牒档案是一个家J ( F - T v + R 0族或宗族的世系表谱,记述一家或同一姓氏的世系和人物事迹的资料。谱牒档案由官府执掌,作为继承王位、官职、财产及其它特权的依据,即“有司选举、必稽谱籍”

古代最早出现的谱牒档案是在夏代,& 3 R W O C S后来到了周朝又出现谱牒,是当时一种人事档案,所记录的内容相对之前的谱牒档案范围更. X Y广,所记载的事件也更加详尽以及准确度更高一些。不过当时的谱牒档案内容还略显单一,只能称为人事档案的前身。

从西周时期的宗法制以及分n p V O g h封制中可以窥见其受宗族血缘关系影响明显,当时社会重血缘,士族色彩浓厚,上层地位的人只关注自身的家族荣耀与血脉传承。~ ( R A 5 b 6宗法结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朝廷在选官制度上不问才能,而注重家世门第,其实是当时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的手段之一。

从宗族血缘到科举选拔,看古代人事档案的前世今生

谱牒档案

选举也是集中在有权势的豪门贵族当中,希望贵族维护其统治地位,因此产生了谱牒档案。

人事档案的产生形成

1、“论功行赏”的档案

随着古代社会对档案的需要不断加深,只记载血缘关系的谱牒档案已不能满足国君对官员的考核需要,逐渐演变成为记? x b Z p ]载范围更广的计书档案和荐书档案,从考察官员的世家门第向官员本身的“功劳”转移。

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想要入仕做官主要通过考课实现,正常的考课,结合上计制度。实行。= g ; $ y G计制度实施以来,每年记载了官吏的功绩的计书,其主要目的就是给国君提供论功行赏的依据,也由此为人事档案的正| N b b式形成提供了基础。

从宗族血缘到科举选拔,看古代人事档案的前世今生

诸子百家争鸣

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社会混乱,0 = H | N S #文化上诸子百家争鸣,在国力上七雄争霸,各国想要在实力各异的七雄中取得胜利,一统中原军事实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对于人才的选拔开始向具有强军事实力的人d * w M f , a s $靠拢。

在战争一触即发的混乱局面中,社W f会的主体发生转移,以实力为尊,特别是军事实力,当时的国君为了强大自身国力不被其他国家抹杀,已经开始确立了更加具有公平意义的选拔方式,彻底摒弃了有弊端的以家族门C C c 0 H *第来选拔武将的方式,依据其“军功”大小来决定官职。等到秦朝商鞅变法直接实行军功奖励政策,希望以此巩固其统治地位。

2、“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曲折探索

汉朝已逐渐有趋势显示“论功行赏”的局限,开始推行察举征辟制度,在推行察举征辟制度的过程中,官府为了解选人的有关情况而形成的记载个人德行、功绩、财产等内容的荐书。

在对在职官吏考课时P N 3 ] 6 G - /形成的考核、考察、奖惩材料,均被有意识地保存下来,作为日后查考的依P 0 # T ` = d I t据和凭证,这就是荐书档案。

从宗族血缘到科举选拔,看古代人事档案的前世今生

魏晋文人

为了保证选拔官吏的质量,魏晋时推行b , W } b U * V U了一套自上而下的严格的考核惩制度,其中在选官考课活动中形成的簿状就是人事档案的主要组成部分。

公元220年,魏文帝采纳: x h | V S L的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在具体选N , y X Q j ` } X拔官吏时,首先要调查了解选人的情况,主要是听取乡人对其评价,还有本人填写相关资料。b & Q K调查S Z +了之后,根据家世、品德、才学将士人分为九品,写出状语,作为吏部选用官吏的依据,这就是簿状档案

可以看出古代社会也在不断的前进,只论“功劳”而不论其他的方式也逐渐被淘汰,以才能和品行为主要选官依据逐渐走上历史舞v X g 2 q台。然而这时人事档案的发展并不顺畅,东汉中叶以后,士族豪强的势力逐渐膨胀,政治日益腐败,察举、征辟的选官制度失去了以往的作用。

由于豪强势力和门阀制度的形成与崛起,最高统D 8 $治者为了巩固其政权,取得他们的支持。九品中正制是这一时期选配官吏的主要制度,但由于这个制度规定以士人出^ R f y % ;身门第作为进入仕途和评定品第的重要条件,高门子弟就获得优先入仕的特权,进而垄断了高官和要职。

同时,晋代门阀士族地主阶层独占经济政治权益,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这种选官制度使大修族谱成了当时的主要风气,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人事档案J Q I - | e 9 {的地位和作用,使人事档案的发展绕了一段弯路。

从宗族血缘到科举选拔,看古代人事档案的前世今生

九品中正制

“高潮”及其发展

1、科举制与甲历档f t # L

唐朝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的发展最为繁荣的时代,亦是我国古代人事档案m A R r u发展最突出的阶段,其中,T ` N在唐代初期官员选拔和任用过程中产生的l 4 H J & V |甲历档案就是最有代表的人事档案。

公元587年,隋文帝宣布“罢州郡之弊,废乡里之举”,一律实行; W g 0 Z 2 4 G分科考选。后又隋炀帝首创“开科取”,等g [ 8 , 8 Y h J到唐朝时,增设科举考试的科目,使之成为最主要的选官方式,到唐太宗时已发展成为有“常举”和“制举”两种0 ! F [ , f{ Q i U 1 6试形式的科举制度。M 5 9 O o E

考生经州、县的考试合格后,才可以选派参加官员部的考试,官员部按照其考试成绩授职。且所有参加吏部考试的官员,其身份、生平经历和其在考选授官过程中形成的资料等,统一! 0 M称甲历。同时,唐朝对官员的选拔要求其除通过科举考试以外,还要经过甲历的审核,即“据其状以核之,量其资以拟之”9 b ~ !

从宗族血缘到科举选拔,看古代人事档案的前世今生

科举考试

唐朝对在职官吏也实行较为完善和严密的考课制度,在u - : A n x E i考课过程中形成的考状和考簿% i K等,全面地反映了选5 _ P S e人的有关情况,是官吏录用( W 3升迁降职的重要依据,这些被妥善保存起来的记录材料,构成了唐朝的甲历档案。

= * W 1外,唐朝国君还很在意甲~ ` * Q # [ (历档案的管理,在《唐六典》和《唐律疏议》中,H s Q v W e a .详细的规定了对丢失和损毁甲历档案等各类事件的处罚? A w P R ;方案。要求官员的甲历要有多份的备案,并设置专门的官职负责管理,每年更换一次7 Y M T I 0 b i,且不得随意调动,以便减少作弊的可能。

当时政治清明,朝堂之内并没有出n : R * C k O现腐败& I e现象,朝堂之外经济繁荣,出现了“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景象。各国b E & { V K来朝,国力强盛,究其原因官吏的考课制度起了很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官吏的行为,打破了从前官员O a = U J b 8 p不尽职却无后顾之忧的风气。

在此制度下官员随时可能会面临罢黜,因而督促官吏不要贪污受贿,玩忽职守,又在另一方面激励官吏尽公职守,积极完成工作。

从宗族血缘到科举选拔,看古代人事档案的前世今生

唐朝官员

唐朝文化昌盛、Y $ z ) |人口众多,选拔和考核b B [ L E也因此都形成了很完整的一套制x d 1 t度。对于儒生宽厚对待,重视文教,培养了许多贤人,使得唐朝文化达到鼎盛。在“开元盛世”中,玄宗能够$ ` V { F 1 o r虚怀纳谏,这也是很多, v ( /唐代的能人才子都通过这样公平公正的制度得以实现抱负的原因。

另有当时政局稳定使得,R - ( } [ 7 :没有“外患”之忧,使得朝廷的精力能够集中在制度的完善和改T c 2 A x ]革上,甲历档案的出现r T e表现了当时的兼容并收、包容开放,所以说唐朝的人事档案达到古代历史的高潮F N j

由于民- 9 O ( Z . ~风开放,虽然唐朝仍是封建王朝,但其已有法典、法律进行法制,而不只是皇权专制。也是当时用人制度改革,第一次把人事档案管理纳入法制轨道,使得我国古代的人事档案进入了较为成熟的历史新时期。

2、“高潮”过后的发展

宋元时期的人事档案记r 2 Q Y录基本是从唐代继承下来的,只是做出了更系统的分类,增加了家状和举状两个种类。两者有很大的共同之处,但在保举中对举状要求更加的严格,当时就有“择举主于未用之先,责举主于已用之后”之说。

从宗族血缘到科举选拔,看古代人事档案的前世今生

唐朝风貌

来到明朝,其人事档案是在科举选官、官吏考核过C ; y , ] k程中形成。1667年朱元璋开始文武两科选拔宫吏。选拔过u z + * { q程较为繁复,考生要将其具体情况如实e f n D M ; N 9填写上报,通过地方的核实查证资料准确后才可以参加科举选官的考试q 6 b - 0 c n,并y _ ] 8 [且考试结果会被严格记录起来。因此,在选N b e ( K拔的过程中形产生了大量相关的人事档案。

另有明朝官员日常考核形成的人事档案也颇为* 7 $ Y G c w X e复杂,《明会典》里记载“此令一出,诸司置之文簿,将行h h w过事迹逐一开写”、“布政司考府,府考州,州考县”。当时长期以来还对官员进行综合的考核,记j + I . b d . q录其考核的结果,并以: V B }此判断官员的政绩,这就是以文簿记载政绩为主的人事档案的由来。

宋朝当时虽然军事较软弱,但其经济与科技方面发展迅速,也没有过于严重得宦官专权等事件发生,其兵变和民乱之事并不多,这个层面而言与唐朝风气有某些方面得异曲同工,特别是当时兴盛宋代理学,百姓士族思想觉醒,在政治上有其清明之处,/ H $故而继承了唐的人事档案Q g q z & O制度。

从宗族血缘到科举选拔,看古代人事档案的前世今生

古代文献

而明朝随着经济发展民主启蒙思想的萌芽,封建王朝6 I s l 0 0 N也开始式微,当时的体制与历朝d t ?有所不同,对于政务的处t f W D l c理瓦解了一C ] 2 g君专制,而是转变为君臣共治。

此君臣共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人事制度的发展前进,只是纵观明朝历史,前有皇权和相权之争,后又有六q 7 t D ( m部和锦衣卫之争,这些在政治上的反复和争斗也导致了人事的混乱。

当然从另一角度讲,唐朝过后人事档案是在向繁复的趋势发展,流程更加繁杂,因w } I } i = =此所产生的人事档案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多。来到明清朝廷对于思想的控制更为谨慎,皇权地位的不断加强也是导致这个结果 x K i I d N 8的重要因素。

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对于损害封建王t O 2 _ ~ O朝利益者严惩不贷。还有许多很著+ @ F名的太监祸国的事件在明清发生,为维护其封建势力,对于人事管理方面很是严厉。

从宗族血缘到科举选拔,看古代人事档案的前世今生

古代档案材料

总结

纵观历史,从奴隶制国家产生之初的夏代到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清代,档案经历了最初的雏形发展并逐步丰富| _ C ^完善起来。人事档案材料记述了个人生平、家庭状况、世族的继承和社会发展变迁,是档案财富的重要部分。

| 3 L G O v国古代的人事档案主要包括谱碟、户籍和历代职官档案等三大类。发展到成熟阶段,具备了对管理人员要求明确、建立本副制度、严格归档制度、建立甲历即铃制和甲历修缮整理制这些特质。古代的人事档案毕竟是封建王朝选官用人的产物,它必S u @ ] . k |然会产生种种弊端,但这是与特定的历} - - f d V t T史条件紧密联系的j s % A

参考文献

1.《浅谈古代人事档案的产生及其发展》

2.《浅谈中国古代人事档案的流变》

3.《我国古代人事档案略考》6 u 2 s %

4.《论档案的起源与作用》

5.《我国古代人事档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