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本是津门风流公子,风花雪月半生后,抛下妻儿皈依佛前

1942年10月13日,开元寺气压有些沉重,秋风凉薄地吹着每个人单薄的僧衣,妙莲法师急匆匆地赶往师父的卧室。

妙莲法师一进去就看到弘一法师端坐在卧榻上,面容安详,他的遗嘱是端端正正写在宣纸上的四个字——悲欣交集。宣纸滑落,弘一法师圆寂。

李叔同:本是津门风流公子,风花雪月半生后,抛下妻儿皈依佛前

半生繁华半世僧,在那个逝去的遥远故事里,又藏着怎样的传奇?

人生犹如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

他原本也是身在富贵乡里的风流公子,如果不是那年风雨飘摇,如果不是那个时代荒唐,或许他会如同其他富二代一样,富贵闲散地过完一生

1880年李叔同出生在天津,津门巨富的公子注定会接受最好的教育,6岁启蒙,8岁精通四书五经,15岁时就吟诵出了"人生犹如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的绝句。

他是远近闻名的神童,是博古论今的才子,也是骑马倚斜阳,南楼红袖招的富贵公子。他似乎站在人生金字塔的顶端,骄傲而又任性地看着这世界的满目繁华。

李叔同虽然说年少成名,学业上也是勤奋刻苦,但终究是出生在富贵乡里的小公子,也沾染了纨绔子弟的气息,喜欢上了一个风月女子——杨翠喜。

李叔同:本是津门风流公子,风花雪月半生后,抛下妻儿皈依佛前

然而出生在那样的豪门富家,他的母亲压根不允许他娶一个风月女子成为妻子,他终究还是要迫于家庭的缘故,离开他心爱之人,他的兄长给了他三十万元,想要让他成家立业,然而这笔钱,他却全部用于自己的艺术兴趣。

1897年,十八岁的富家公子奉母之命娶了茶商之女俞氏,温婉恭顺的传统女子自然是吸引不了风流公子的目光,俞氏只是李叔同生命里的一个过客,我们只知道她独自一人抚养了他们的孩子至于其他,似乎探寻不到什么,仿佛从未出现

不久之后,天津陷落,李叔同带着母亲和妻子前往上海。

那时候康梁维新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李叔同被认为是同党,或许为了避祸,或许为了忘记杨翠喜,举家迁往上海的李叔同彻底解放了自己的天性。

有钱又有才的富家公子交往的自然都是沪上名流,出手阔绰,多才多艺,20岁时迁居许幻园家的"城南草堂",后来家喻户晓的那首"长亭外,古道边……"的《送别》就是为了这位好友所作。

看淡了娱乐圈各种繁华的歌手朴树曾经说过:"如果《送别》是我写的,当时死在哪儿都可以。"

李叔同:本是津门风流公子,风花雪月半生后,抛下妻儿皈依佛前

时代的荒唐与命运的无奈催生了一个时代的悲哀,后来许幻园凄凉的说道:"叔同,我们家也破产了。"

他们都是相似的,半生风流,看尽繁华的李叔同迷茫了,爱情不能,家族破产,国家蒙难,何处才是归宿?

时代悲哀,世事荒凉,身处于繁华的十丈软红之中,他的心中却是空寂,是不安。

慈悲的对世人,为何独伤我?

1899年李叔同东渡日本留学,那时他的母亲已经死去,母亲死去时只有46岁,他似乎在刻意地抛弃了国内的一切,抛弃着那些曾经让他伤心的往事。

他改名叫李哀,父母双全,家庭幸福,无妻无子,无念故乡,他换了一个身份,却始终换不了心境。

就是在这里,他遇到了他的生命中的第三个女人,也是他伤害的最为深刻的女子,那个美丽而温暖的日本女子叫做雪子,他没有俞氏的呆板,没有风月女子的活络,她温暖了李叔同远在异国他乡的寂寞的内心。

李叔同:本是津门风流公子,风花雪月半生后,抛下妻儿皈依佛前

1911年4月阔别家乡许久的李叔同带着雪子回到了故国,然而时局已经彻底发生了变化,曾经富甲一方的李家破产了。

风流公子哥彻底失去了他的依仗,但对此他却没有表现得多失落,他前往浙江教书,日子过得通透而纯粹,偶尔也到附近的寺庙之中参禅打坐。

在佛前他的内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静,1918年,他终于选择了皈依佛前,从此青灯古佛长伴,这世间的凡尘俗世在与他无关,在出过众多高僧的灵隐寺受戒,从李叔同转变为弘一法师。

那年杭州烟雨迷濛,浇碎了一个女子的心,雪子带着年幼的儿子前去灵隐寺看望李叔同,然而李叔同避而不见,紧闭的木门,将一个女子的痴心隔绝在外。

"叔同"

"请叫我弘一。"

"弘一法师,什么是爱?"雪子悲伤的声音在李叔同的耳边徘徊。

弘一法师闭上了眼睛,淡漠的说道:"爱就是慈悲。"

李叔同:本是津门风流公子,风花雪月半生后,抛下妻儿皈依佛前

"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你是佛,渡了这世间万物,渡了这天下苍生,却偏偏不渡我。雪子失魂落魄的离开,她知道丈夫心意已决。

电影《一轮明月》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烟雨迷濛的西湖之上,两艘小舟相对,弘一法师和雪子站在舟上对话,中国审美独有的留白与色彩越发衬托出了故事的禅意与悲伤,弘一法师静静的流下来一滴泪,那是他对俗世最后的留恋。

山门关上,红尘被关在门外,从此世间再无风流公子李叔同,只有佛前修炼的高僧弘一法师。从此世间繁华与他无关,他只是一个僧人,一个清寂的修行者

悲喜交集,世间再无弘一法师

后人揣测他留下的"悲欣交集"觉得其中蕴含着无限的玄机,常如是说:"一笑绝尘,涅槃入寂,是他的欣。众生仍苦,心怀悲悯,是他的悲。"

有人说,弘一大师的一辈子活出来了别人的好几辈子。

含着金汤匙出生在津门巨富之家,孩提时代学诗书,习书法,是远近闻名的神童。

李叔同:本是津门风流公子,风花雪月半生后,抛下妻儿皈依佛前

少年时期风流潇洒,十丈软红之中与名妓上演了一出浪漫轰烈的故事。一介书生改变不了时代,索性投身红尘之中,寄情艺术之内,携三四好友,日子过得肆意张扬。

中年时期远赴日本,学习音乐,话剧,绘画,回国之后教书育人,桃李满门,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在话剧《茶花女》中反串女主角。是南京大学校歌的创作者,门下弟子有丰子恺,刘志平,书法作品被各路名人奉为至宝。

晚年遁入空门,看破红尘,主要著作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要略》及《佛学丛刊》《护生画集》,维摩卷里多清词,人生沉浮皆看淡,他是中国近代最为著名的高僧。

弘一法师总是让我想到李白,那个少年成名,剑术超群的剑客,那个诗书惊动长安,让无数才子仰望的诗仙,那个晚年修仙,最后奔月而去的谪仙。

弘一法师也是这样的人,他的一生过得精彩纷呈,半生繁华,半生清寂,进入红尘之中,他是潇洒肆意,多金多才的少年郎。

修行在佛前,他是得道高僧,是红尘之外的云水僧人,是律宗第11代祖师。

李叔同:本是津门风流公子,风花雪月半生后,抛下妻儿皈依佛前

动荡的乱世修炼出一个至真至诚的灵魂,他想做什么就去做,想做什么都能做成,无论是作为音乐家,作为绘画家,还是学话剧,或者是成为一个僧人,他似乎难得的十项全能

"悲喜交集"这是弘一法师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世人悲伤于他的离开,却也欣喜他回归佛前,去做他正在喜欢的事情,从此这世间的纷纷扰扰再与他无关,从此这世上再也没有弘一法师。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或许当这首歌再次响起时,我们依旧会回忆起那个半世繁华半生僧的潇洒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