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簪花仕女图》,看中晚唐"以胖为美"的审美观及其成因
唐朝可以说是史学界和民间公认的封建制度社会中影响力以及发展程度最高的一段历史时期:民风开放、文化包容、经济繁荣、军事实力雄厚并且拥有着享誉世界的政治影响力。
唐朝的许多出土的绘画作品已经成了如今史学研究的重要参考工具以及史料,其中,唐代周昉(史学界存在其它观点,但一般认为周昉为画作作者)所绘制的一代经典画作——《簪花仕女图》在兼具审美作用的同时,因为其反映的人物体貌以及装饰风格等丰富内容,更是成为了重要史料参考,另外画作中仕女们的衣着打扮、周围环境特点等同样也是中晚唐时期审美风格的变迁的重要见证。
一、中晚唐时期审美风格变迁的体现和象征意义
仕女画在古代其实并不只是简单表现女性生活来满足唐朝民众审美需求需要的,它更偏向于文学叙事性。要是用我们现在"以瘦为美"的主流审美观点来看,《簪花仕女图》中的女子绝算不上是顶美的。
但是在这副足以代表周昉眼中美的代表的仕女们,一个个却是身姿丰盈,脸庞圆润,唐朝中后期之后的审美风格变化最大表现方向就在于此。
中晚唐时期审美风格的具体变化方向当然不仅仅局限于"以胖为美"这一个单调的标准,依旧是《簪花仕女图》中共有六个人——五个仕女和一个侍者,这五个女子各个都是体态丰腴,蛾眉淡扫,眉目恬淡,衣着素淡轻盈,手指拈花,颇有菩萨之绰约姿态。
另外,《簪花仕女图》中的女子衣着,放眼望去在整个封建历史之中都算是最为大胆暴露的——不惮于"袒胸露背",暴露出自己的较为隐私部位,"薄罗衫子透肌肤"更是一言道出衣服面料之薄。
另外,《簪花仕女图》中仕女的妆容发饰也无一不表现出唐朝颇具一格的审美风格——一女子们身上的衣物以及佩戴的发饰都是比较艳丽和精巧的,一眼便可以看出其奢华,头顶莲花的女子逗弄宠物手上所拿的器具从外观上来看都是心思精巧、制作精良的。
另外,仕女们的樱桃小嘴、白妆、红妆、峨眉等特色妆容,都带着深深的时代烙印。时代发展至今,距离中晚唐时期时间跨度已逾千年,审美风格差异也已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娓娓展开倒确实感受到时代特色审美的不同之处并为之震撼。
二、中晚唐时期审美风格变迁的原因和时代背景
现代出土了一幅唐朝画作叫做《步辇图》,里面记录的是唐朝时期的宫人体态,她们身着窄袖衫和高腰位间色裙,身材大都高挑纤长,其实,唐朝并非整个朝代都以丰腴为美——隋人以瘦为美,唐朝初期自然而然地继承了隋朝以清瘦和娇小为美的审美风格。
唐朝中《簪花仕女图》这样的审美潮流发生在盛唐之后,也就是唐朝的中晚期,这个时候的民间包括宫廷,可以说自上而下地统一了这种颇具时代特征的审美风格。
1.中晚唐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对审美风格的影响
盛唐以后,唐朝文化观念越来越憧憬繁华外像,也愈发看重国家形象。
胖被看成美,其实是因为在那个时代的观点看来——体态丰腴是经济发达国力强盛的特质——"胖"本身没有具体的客观的标准,它其实是个相对的定义,所以,身材丰盈脸颊圆润多数时候都被看成是富贵的判断方法。富贵人家的女子,自然从各个维度来说都是要优于寒门出身的女子的。
另外,古人没有系统的医学常识,一味地认为丰满的女子好生养,而传宗接代在古代作为被人们最为重视的一项社会任务和婚姻任务,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以胖为美风气的盛行。
另外,《簪花仕女图》中女性颇为洒脱大胆的着装,很大原因是因为唐人的思想是没有多少束缚的,甚至可以说是精神极其健旺,甚至彪悍。
唐朝国家繁荣,社会各个方面都追求一种体态饱满,衣着华丽,神态庄重,气势宏伟之感,这些无疑都是瘦削所不能带来的感觉。尤其是武则天时期之后,女子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等有了明显提高,便更加地需要通过丰满圆润、大方有威严感的女性形象来表达、抒发这种追求。
2.时代政治经济等因素对审美风格产生的作用力
唐朝在政治上的开放,可以说在中国封建制度历史中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能与其匹敌。唐朝的早中期各类宗教都很繁荣,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等等。应该是唐朝有一种包容的大国心态,使得长安成了一座国际大都市,海纳百川、包容万教,而其中发展最为繁荣的就是佛教。
洛阳的龙门石窟作为唐朝佛教的代表建筑物,其佛像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有着圆润的脸庞、丰盈的身姿以及肥厚的耳垂,给人一种威严却可亲的形象——唐朝的国家形象也是如此——国家实力雄厚但友好蛮夷少数民族,文化包容程度极高,外邦国家看唐朝也是如此这般"威严可亲"。
还有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胖美人"杨玉环"的出现,杨玉环恰逢唐朝中期,这段发展至顶峰的时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能使得"三千宠爱在一身"并且皇宠长久不衰,是正向推动了"以胖为美"这种审美观的影响力的。
三、分析中晚唐时期审美风格变迁的影响
审美风格可以说是一种文化衍生物,它被时代背景下的特色政治经济等因素所主导,但同时也可以呈现出时代政治经济等因素的特点和外在表现。中晚唐时期不论任何阶级、职业,都遵循着主流审美——也就是以胖为美。
以胖为美并不是一种很常见的审美风格,纵观历史,"楚王好细腰"、"身轻如燕"等成语典故也都证明了历史长河中"瘦"其实是相当主流的一种审美,唐朝这种另类的美不仅装点了、丰富了审美内容,也对当代政治经济以及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对唐朝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反作用力
唐朝审美风格的变化最为直观的反作用力就是推动了女性地位的提高以及社会观念的开放。我们如今看来礼仪外邦、开放包容的唐朝,其实在发展初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民族歧视问题最为严重的历史时期之一,与少数民族族通婚都会判流放两千公里,其惩治程度几乎与斩首差不多。
但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后唐朝就开始积极团结少数民族,唐朝中后期以后,社会审美更加多元化,文化风气以及社会包容程度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尤其是杨玉环和安禄山等胡人逐渐走上了权力的顶峰,少数民族的认可程度在唐朝社会的认可程度也得到了提高。
《簪花仕女图》中女性穿衣逐渐大胆,其实也是审美风格下女性穿衣自由以及社会独立性的提高,最起码可以反映出社会是没有如宋明理学一般禁锢女性人权的条条框框的,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历史中女性和封建制度对抗的一大胜利。
2.唐朝审美风格变迁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簪花仕女图》主要集中在人物和服装配饰的表现,故而它所展示出来的审美风格主要集中在人物以及服装这两个方面,对于后世来说最为直观重要的影响也在这两大方向上。从对于人物审美来说,无疑是拓宽了审美风格的包容性,使美的评判标准更加多元,从而有利于女性的生存环境改善,不被单一的审美标准所桎梏,而审美的包容性甚至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依旧具有极强的参考意义。
除此之外,晚唐时期审美观变化所彰显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迁也直接推动了唐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以及南北文化融合——北方豪迈、奔放、开放的气概,随着这种审美观念带来的连环作用而逐步和南方的柔美、瑰丽融为一体,加上唐初的强大国力,汉族的自信,造就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体系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开放的、海纳百川的胸襟,为如今的中国能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
结语:
《簪花仕女图》本来只是一副画作,应该满足的是其作为艺术鉴赏品应发挥的审美作用,但是文化产品作为时代政治经济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对于时代政治经济不仅有着相当程度上的反映,还对它们产生反作用力。
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中都是绚烂夺目的存在,"大唐气韵"大抵需要《簪花仕女图》中这般雍容华贵的女子来装点,才能显出这无二的盛世;而这些对于精致发饰以及丰腴之美追求的审美潮流,不仅推动了唐朝政治经济的发展,更是影响了后世千年的审美进程。
参考资料:
1.《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2.《剑桥隋唐五代史》
3.《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