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夸下海口,要相继超越中美,结果上台后国内三大改革都遇阻
问起当今世界第二大强国是谁,稍微有些国际常识的人都知道是中国。然而在印度,大部分民众却普遍认为印度才是世界第二大强国,是仅次于美国的超级大国。
在这种令人捧腹的认知偏差背后,是印度国内盛行的极端民族主义风潮。印度的民族主义由来已久,而在2014年莫迪当选印度总理后,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峰。

印度是一个奇特的国度。它身处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但却和古印度文明没有任何继承关系;国内中下层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却虚妄地做着南亚霸主梦;自身缺乏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却频频倚靠美俄欺负周边的小邻居;好不容易从英国的殖民侵略下独立出来,又时刻想着侵犯他国领土。
就是这样一个既自卑又自负的印度,它的总理莫迪,更是夸下海口,要相继超越中国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莫迪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立志要做印度的改革者,他的野心也并非空中楼阁。
种姓制度下的莫迪
1950年,纳伦德拉•莫迪出生在一个普通印度家庭,是这个家庭中出生的第三个孩子。他的父亲达摩达斯•穆尔昌德是一位小贩,专门在火车站周围出售茶水。他的母亲希拉本•莫迪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乡村主妇。

莫迪从小就跟在父亲身后在火车站贩卖茶水,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卖茶中就展现出了商业智慧,他会用一块块玻璃把茶杯口盖住,这样印度漫天狂舞的尘土就不会污染茶水,因此顾客们都偏爱他家的茶水,他家的茶水卖得特别好,莫迪家族的经济状况很快好转,为莫迪以后的求学之路打下了经济基础。
莫迪的学业并不十分出色,老师们也只是把他当作一个智力平平的平庸学生,但莫迪展现出了惊人的雄辩才能。
13岁时,莫迪与妻子贾苏达本成婚,6年后,两人开始同居生活,然而不久后,莫迪便离家出走,此后与贾苏达本再未见面。他放弃了安适的生活,选择加入了印度国民志愿服务团,成为了一名志愿者,随后他的雄辩才能得到发挥,莫迪一路升迁,进入了国民志愿团的干部行列。

1978年,莫迪通过远程授课的方式,毕业于德里大学,拿下政治学学士文凭,三年后,他又在古吉拉特大学拿下政治学硕士学位。1985年,凭借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出色的学历,莫迪被吸纳加入印度两大政党之一——印度人民党。
1988年,莫迪正式步入政坛,这一年他被正式任命为印度人民党古吉拉特邦秘书长,三年之后,莫迪被任命为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
2013年莫迪成为印度人民党在2014年印度大选中的总理候选人,次年顺利打败对手出任印度第14任总理。在印度,总统是没有实际权力的,总理统管一切,所以自此莫迪达到了印度权力的顶峰。

众所周知,印度国内长期存在种姓制度。所谓种姓制度,是指从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大陆之后,以血统论为基础,将人群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五个等级的社会阶层制度。
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是雅利安人血统,而首陀罗和贱民是印度原始土著血统。
莫迪的出身并不高贵,他属于吠舍,是第三等级种姓。这个不高不低的种姓在莫迪的竞选之路上发挥了极大作用。因为莫迪出身贫寒,而且同样被高种姓看不起,所以贫穷的低种姓印度人出于同理心,更愿意把选票投给他。
而吠舍这个种姓也不是特别低的种姓,莫迪和高种姓一样是雅利安血统,所以高种姓的印度人对他也不排斥。

再加上莫迪善于雄辩,经常发布长时间的长篇演讲,懂得如何利用民族主义煽动民众,而且精通政治作秀,许诺改善贱民阶层的生活,在全国范围内打造自己的“超级英雄”形象,很快莫迪成为了大多数印度人心中的理想总理。
终于,在2014年,莫迪如愿登上印度权力之巅,被高种姓和低种姓同时视为印度的未来。
莫迪国内三大改革:
1、废钞反腐
印度在21世纪以来的快速崛起有目共睹,但伴随着经济水平的突然上升,大量腐败行为出现,印度报纸上曝光的腐败案件层出不穷,印度民众对腐败问题可谓恨之入骨。
2008年印度国大党内阁部长被曝出电信执照欺诈腐败,印度损失390亿美金,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仅次于水门事件的全球第二大“滥用职权”腐败行为。
2010年,英联邦运动会被曝出存在严重腐败,18亿美金流入官员腰包,印度奥委会主席被批捕调查,印度著名媒体《今日印度》直言更是腐败已经统治了印度。

而莫迪一上台便开始铁腕反腐。他采取了极为冒险的做法。2016年11月8日,莫迪在面向全国的电视讲话中宣布,为了打击印度官员的腐败和黑市上的黑钱,他决定从9日起,废除掉之前流通的500卢比和1000卢比,而发行新版500卢比和2000卢比。
莫迪声称,此举是为了让数亿的黑市美元流入主流市场,同时打击印度境内的恐怖主义武装分子,因为他们使用的是500面值的卢比,然而据政治风险咨询机构研究表明,黑市上的黑钱对印度经济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莫迪真正的意图是将官员手中贪污得来的大量卢比直接失效,从而快速、高效地解决掉印度的腐败问题。
但货币的流通不是一项行政命令就能轻易左右的,莫迪突然之间的废钞令引起了民众的全国恐慌,大量印度人涌入银行和ATM,连夜排队将自己的500面值卢比存入账户,还有很多印度人在商店使用旧钞被拒,对店铺进行打砸抢。

废钞令造成了多地的骚乱和人员伤亡。令人想不到的是,废钞令虽然引发了一系列恶果和反对,但莫迪的支持率不降反升,印度人民对莫迪反腐的支持程度不言自明。
2、新世界工厂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里成为了“世界工厂”,全世界超过半数的商品在中国生产出来,然后输向全球。
“中国制造”一直是全世界的共识。莫迪上台之后,同样看中了这条路,他大力宣扬“印度制造”,制定各种优惠低税政策,希望吸引外国公司投资印度,将印度打造成新的“世界工厂”。

莫迪声称要在2022年前使印度制造业产值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5%,然而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来看,2014年以来印度制造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没有如期上升,反而有了下降,从2014年的15.58%下降到了2019年的13.72%。2015~2019 年,印度制造业平均增长率仅为 6.8%,特别是 2019 年,增长率仅为 0.85%。
印度劳动力价格比中国更便宜,印度政府给出的优惠政策也更具诱惑力,为什么外国企业,如果公司,却不愿意在印度开设工厂呢?原因很多。
一个工厂的正常运行牵涉到很多因素。首先是劳动力素质。在印度,充当劳动力的人群主要是贱民阶层,他们受教育程度几乎为零,根本无法胜任工厂中的技术工作。
其次是环境,比如电力、水源、原材料等。印度的电力一直处于匮乏状态,停电屡见不鲜,自然无法保证工厂的要求。印度的卫生条件除了富人区,普遍很差,没有清洁安全的水源供应,自然无法维持工厂的日常运转。

再次是设施的完善性。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拥有一整套工业体系的国家,有能力制造任何零部件。而印度的工业体系漏洞很大,根本无法满足高科技工厂的需求。
此外,由于印度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经常会发生印度人攻击外国企业的事件,这种担忧更是让外国企业对印度敬而远之。莫迪的“印度制造”梦只不过是一厢情愿。
3、农业改革
莫迪在2020年宣布进行农业改革。一直以来农业都是印度的大问题,虽然自印度独立以来,工业生产发展迅速,但农业在印度国民经济中的中心地位没有改变。
而且印度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和机械化水平相当之低,主要依靠人力,非常依赖风调雨顺的自然条件,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很多土地就要大量减产甚至无产。

农产品出口是印度的主要外汇收入来源,但由于落后的农业状况,印度又不得不经常对农民进行补贴和救助,以保证农民生存下去。为此,印度制定了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格,来保护农民的利益。但这种政策给印度政府的财政带来非常大的压力。
莫迪上台之后,为了缓解财政负担,一直在推动农业市场化改革,他的目的是一步步取消农业补贴,将农民和收购者放入自由市场,建立一个新的农业生态模式。
然而这种农业有着明显的弊端。缺少了政府的干预,农产品的价格必将被收购商人压低,农民在与收购商人的讨价还价中没有任何优势,因此,印度反对党对莫迪的农业政策进行了猛烈抨击,指责他背叛了人民,要把农民变成资本家的奴隶。印度的农民也多次自发组织,抗议莫迪的农业新政。

莫迪的外交野心:强硬、狡猾、功利
除了内政,莫迪的外交政策也是不断调整,试图开启了印度外交的新时代。莫迪之前,印度的外交可谓谨小慎微,不敢触碰大国利益,寻求夹缝中的平衡状态。
而莫迪当选之后,外交政策明显转变,莫迪快速着手于推进印美、印日、印澳关系。2014年到2015年,莫迪先后访问日本国和美国,还访问了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印度周边邻居,莫迪的野心很明显,他试图重新塑造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让印度扮演“南亚话事人”的角色。
然而莫迪的领导型外交政策很快就飘飘然了。2017年洞朗事件发生,印度边防部队越过中印边界,进入中方境内,与中国军队对峙72天。印度试图挑战中国底线的行为被证明是无意义的,中国丝毫不让步,印军只得灰溜溜地撤回。

莫迪希望借助美国的力量,成为美国在亚洲的先头兵和代言人,但印度的实力明显无法胜任。中国对待中印边界问题不屈不挠,俄罗斯也不满印度的亲美、亲日姿态,和巴基斯坦进行联合军演,以此对印度进行敲打。
2017年随着特朗普大力宣扬“美国至上”、单边主义,莫迪察觉到印美关系并不牢靠,又开始改善印度同中国、俄罗斯的关系,然而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印度又站在了美国的屁股后面。
莫迪与美日澳签订了一系列带有军事同盟色彩的合作协议,并向美国表明忠心,摆明配合美国的“去中国化”战略,承接美国从中国转移出去的产业链。
莫迪的外交政策可以从印度外长苏杰生的《印度的方式》一书中反映出来:交好美国、应对中国、深耕欧洲、安抚俄罗斯、调动日本、整合邻国、影响更广泛的周边、扩大传统的支持者。

莫迪是个理想主义者,他的志向是推动印度经济突飞猛进,并争取印度的世界大国地位。在他上台之后,印度每年都向联合国提出进入常任理事国的要求,然而每次都被拒绝。莫迪缺乏足够的耐心和诚信,不想学习中国的脚踏实地,而是企图借助外国资本,通过对邻国的蚕食而壮大自己。
莫迪是个民族主义者,他向自己的支持者画饼充饥,许诺印度的光明未来,甚至不想做“下一个中国”,而是称霸世界。这种不切实际又虚妄之极的想法最终会吞噬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