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政治根基的汉文帝,如何避免成为功臣的傀儡,稳定汉初政局?
概述
吕后去世之后,功臣集团和刘氏宗亲联合起来平定了诸吕叛乱。诛灭吕氏之后,功臣集团不信任吕氏拥立的小皇帝,决定另选新君。最终功臣集团选择了代王刘恒,即汉文帝。当时的汉文帝之所以能够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不光因为他是汉高祖的儿子,更因为他是一个没有多少政治羽毛的弱势藩王。功臣集团认为他们可以控制汉文帝,可以保全自己已经获得的利益和地位。
汉文帝也知道功臣为什么会选择自己,当他得知自己被推选为皇帝的时候,便盘算着如何摆脱功臣集团控制,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汉文帝登基之后,立即展现出自己的政治才华,在极短时间内摆平了功臣集团,快速掌握了国家权力。
政治不粘锅
面对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汉文帝没有任何欣喜之情。汉文帝和代国的大臣们反复讨论之后,决定派薄昭前往长安打探消息。薄昭找到周勃,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汉文帝才下定决心继任皇帝大位。汉文帝决定低调前往长安,精心挑选了六位精明能干的大臣跟随自己前往长安。汉文帝在选拔随从人员的时候已经开始谋划进入长安以后,如何快速控制政权的问题。汉文帝挑选的都是能辅助自己快速掌握政权的能臣干将。汉文帝挑选的六个人包括薄昭、宋昌、张武。
汉文帝刚到长安城外,周勃便向前献好。面对周勃的献好,汉文帝和宋昌表现地既克制又理智。宋昌对周勃说:
“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
汉文帝借助宋昌之口,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同时敲一下山,看看周勃等功臣的态度。周勃此时不可能因为一句话,改变自己的态度,只能跪着献上代表皇帝的玉玺和符节。汉文帝并没有立即接过玉玺和符节,而是进入了代王在长安的官邸。这里可以看出汉文帝的政治智慧。真正的政治家越是想要什么,越不能表现出来。
汉文帝进入代王官邸之后,大臣们只得跟着前往官邸,请求汉文帝登基。汉文帝还是没有同意登基。汉文帝一再推脱,大臣们又一再请求。最后汉文帝在大臣们的一再请求下,才同意登基称帝。
这也是汉文帝的政治智慧,他知道这个皇帝宝座坐上去容易,想坐稳却不容易,想当好皇帝更加困难,想下来就需要付出生命代价。如果想坐稳皇帝就得让天下人和功臣、宗亲都知道自己是最合适的那个,其他人都不够格,大家都得听他刘恒的。汉文帝通过这样一场推辞皇帝大位的政治秀,一是向天下人表明自己并没有私心,自己不想当皇帝;二是让所有人都知道是功臣集团和刘氏宗亲“逼着”自己当皇帝。通过这样一场政治秀既可以收买人心,又将自己和功臣集团紧紧绑在一起。功臣集团为了堵住悠悠众口,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只能选择无条件地拥护汉文帝。
汉文帝同意继承皇帝大位之后,决定当“政治不粘锅”。汉文帝当皇帝就当一个清清白白的皇帝,他决不允许自己的手上沾满鲜血。如果在当皇帝的最后一刻或者刚刚当上皇帝手上沾满了鲜血,那么汉文帝就有参与政变之嫌,后人也有可能对他继承皇位合法性产生疑问。汉文帝绝对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怀疑自己的合法性。
汉文帝同意当皇帝之后,未央宫的小皇帝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最后功臣集团的夏侯婴和刘氏宗亲的刘兴居负责把小皇帝清除出皇宫,为汉文帝登基清除了最后的障碍。
与此同时,功臣集团和刘氏宗亲也被逼到了墙角,他们必须确立汉文帝帝位的合法性,否则他们所做的一切就是谋逆。汉文帝在这场政治博弈中逐渐掌握了主动权。汉文帝可以按照自己的规划,逐渐掌握政权。如果此时功臣集团拒绝将权力交出,则会失去道义上的支持,也会给人留下“权臣”的印象,还会带上谋逆的帽子。
掌握南北二军
汉文帝知道周勃之所以能够平定诸吕叛乱,主要因为周勃掌握了北军,刘章解决了南军的吕产。如果南北二军不在自己手中,别说汉文帝当不稳皇帝,就算汉高祖也当不稳这个皇帝。汉文帝入主未央宫后第一件事便是掌握南北二军。汉文帝当天晚上就任命宋昌为卫将军,掌握南北二军。汉文帝紧接着又任命张武为郎中令,掌握宫中警卫。史称:
皇帝即日夕入未央宫。乃夜拜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以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
长安城和皇宫的警卫都掌握在自己人手中,汉文帝心里才踏实下来。这时候汉文帝才真正算得上是一国之君。
为什么周勃等人会乖乖的交出南北二军?难道周勃他们不知道南北二军的重要性吗?周勃当然知道。但是这个时候,周勃又不得不把军队交给汉文帝。原因也非常简单,周勃等功臣集团“求着”汉文帝当皇帝,把自己的命运牢牢地和汉文帝绑在一起。如果周勃等人不愿意交给兵权,就会给人留下话柄,还有可能引起汉文帝再一次推辞帝位。当时是大汉的天下,人心依然向刘,功臣集团的心也向刘。他们没有必要把持京城军队不放。周勃等人更不敢公然废掉汉文帝。周勃等人也不敢把所有姓刘的都当摆设,他们也知道刘章等人的厉害,他们不想落得和吕氏一个下场。所以汉文帝得以顺利掌握南北二军和皇宫警卫。
汉文帝掌握南北二军军权以后,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汉文帝并没有大肆封赏有功之臣,而是按照自己的既定策略颁布一道惠民诏书。诏书中给予了老百姓一些实惠的东西,例如每位老百姓赐爵位一级,赐给一定酒肉,而且打破禁酒令让老百姓可以放心畅饮五天。史称:
于是夜下诏书曰:“闲者诸吕用事擅权,谋为大逆,欲以危刘氏宗庙,赖将相列侯宗室大臣诛之,皆伏其辜。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酺五日。”
汉文帝通过这道诏令成功俘获了天下人心。新皇帝登基最重要的人心思稳,新皇帝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要获得老百姓的支持。汉文帝的惠民政策不仅赢得老百姓对他本人的支持,同时也赢得老百姓对大汉的支持。
封赏功臣,稳定局面
稳固好政权、俘获天下人心以后,汉文帝开始着手封赏在平定诸吕中有功的大臣。汉文帝没有第一时间封赏功臣,其实也是他的策略之一。汉文帝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对功臣们的心理优势,同时利用这段时间快速掌握国家大权。
周勃、陈平、夏侯婴、刘章、刘兴居等人都得到了相应的封赏,此外纪通、刘揭等人也都受到封赏。史称:
益封太尉勃万户,赐金五千斤。丞相陈平、灌将军婴邑各三千户,金二千斤。朱虚侯刘章、襄平侯通、东牟侯刘兴居邑各二千户,金千斤。封典客揭为阳信侯,赐金千斤。
汉文帝在分封功臣的时候,也体现了自己的政治智慧。汉文帝封赏的时候,有意地制造了功臣集团和刘氏宗亲之间的差异。功臣集团的陈平和周勃的封赏非常丰厚,他们成为封赏的最大获利者。功臣集团获得了应该有的好处,自然会站到汉文帝一边,希望利用汉文帝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刘氏宗亲中的齐王一支则是封赏的最大失意者。
汉文帝要想坐稳皇帝,就要协调各方势力,更要平衡各方势力。汉文帝掌握南北二军和宫廷禁卫之后,齐王一支的威胁则大于功臣集团。汉文帝不可能允许一家独大。齐王一支在平定吕氏中的表现有目共睹,他们的能力更是有目共睹。
如果刘章被封为赵王,刘兴居被封为梁王的话,齐王一支则占据三个的大诸侯国。到时候齐王一支的整体力量将会超过汉文帝,汉文帝在封赏功臣的时候拉拢功臣集团,打压齐王势力。汉文帝并没有封刘章为赵王,也没有封刘兴居为梁王。汉文帝封赏的时候,刘章和刘兴居只获得增加二千户和金千斤等封赏。刘章的功劳不亚于周勃,这点封赏确实不足以褒奖他。
汉文帝通过封赏,成功地俘获了功臣集团的心,让他们死心塌地地跟着自己,稳定了当时相对混乱的局面。汉文帝还通过封赏,打击了对自己威胁最大的齐王势力。汉文帝此举可谓是一石三鸟。
刘氏复国
赏赐完功臣之后,汉文帝又开始着手恢复刘氏宗亲的封国。此时的大汉国基并不十分稳固,刘恒还需要继续遵循刘邦的壮大刘氏根基的基本国策。汉文帝也需要得到刘氏宗亲的支持,利用刘氏宗亲牵制功臣集团。汉文帝决定恢复被吕氏灭掉的刘姓诸侯国,重建分封秩序。
汉文帝此前打击了齐王势力,利用分封的机会重新拉拢齐王一支。汉文帝将齐国被吕氏剥夺的城阳郡、琅琊郡和济南郡还给了刘襄。汉文帝二年,汉文帝划齐国的城阳郡给刘章,封刘章为城阳王;划齐国的济北郡给刘兴居,封刘兴居为济北王。
汉文帝改立琅琊王刘泽为燕王,虽然燕国地理位置不如琅琊国,而且气候环境也不如琅琊国。但是,燕国的土地面积和人口大于琅琊国。刘泽等于从一个小国君主,一跃成为大国诸侯王。
汉文帝为了安定赵国,封赵幽王刘友的儿子刘遂为新一任赵王。汉文帝封刘友的另一个儿子刘辟疆为河间王。
汉文帝为了维护刘氏江山的稳定,只得再一次大肆分封刘氏宗亲。而此时的刘氏宗亲对中央的敬畏心理,已经远远不如刘邦和吕雉时代。刘氏诸侯国的离心力越来越强,并最终酿成了吴楚七国之乱。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汉文帝,他看到了刘家在平定诸吕时候的力量,他也知道如果没有刘氏诸侯国不可能平定吕氏。从这方面考虑,一定要保留并壮大刘氏诸侯国。汉文帝也看到吕氏灭亡以后,功臣集团已经成为最大的政治势力,也成为威胁皇权的最大不稳定因素。所以汉文帝也需要壮大刘氏宗亲的力量以对抗功臣集团。汉文帝处在汉代初期,他最大的目标是维护大汉根基的稳定,所以他需要在某些方面做出一定牺牲。
调整中枢机构,掺杂新锐大臣
汉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又着手调整中央权力机构,尤其是调整三公。吕氏专权时代,三公几乎成了摆设,谁和吕后关系好,谁的权力就大。丞相陈平实际上已经不能正常履行自己的职责,太尉周勃更是个光杆司令。吕后为了分割宰相的权力,又安排审食其担任左丞相。
汉文帝当皇帝不久解除了审食其左丞相之职,成功地把三公中的吕氏因素全部清除,建立全部由功臣集团组成的新三公。新组建的三公全部由功臣集团担任。功臣集团实力太过强大,对于汉文帝来说始终是个威胁。汉文帝还需要继续调整三公,让中枢机构为自己所用,而不是处处受三公牵制。
三公中对汉文帝威胁最大的无疑是太尉周勃,只要周勃还担任军职,就有可能再来一个左袒事件。汉文帝一定要把周勃从太尉的位子上换下来。汉文帝也将丞相之位一分为二,周勃担任右丞相,陈平担任左丞相。当时汉文帝还不敢明目张胆废除太尉这个令他坐立不安的官职。汉文帝任命能力和资历都不如周勃的灌婴担任太尉之职。汉文帝三年,丞相周勃辞去丞相位子以后,汉文帝又任命灌婴为丞相,并且顺手废了太尉这个官职,从此除非特殊情况不再设置太尉。
两次调整之后的三公真正成为受汉文帝控制的中枢机构。对汉文帝牵制力大大减弱。汉文帝完全掌握了中央权力。
汉文帝在继位之前就明白,要想坐稳江山既要依靠功臣集团,又不能完全依赖功臣集团。所以汉文帝决定在官僚集团中不断地掺杂新官僚元素,也就是掺沙子。这是非常高明,又非常常见的招式。汉文帝希望在无形中,逐渐稀释功臣集团的力量,逐渐建立一个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官僚机构。袁盎就是汉文帝掺进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沙子。这颗沙子和功臣集团没有任何利益瓜葛,他的升迁仕途完全取决于汉文帝,所以他只对汉文帝负责。汉文帝除了掺进袁盎之外,还将贾谊等人掺进来。袁盎相对来说比较圆滑,能够游走于功臣集团和新锐大臣之间。贾谊则相对耿直,所提倡的各种政策,虽然切中要害,却也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之上。所以最终贾谊被贬到外地,而袁盎的混得如鱼得水。
袁盎知道汉文帝需要什么,他也知道怎么样既让汉文帝接受自己的意见,又能保护好自己和汉文帝。周勃成为右丞相之后,自认为在平定吕氏中功劳最大,心里也把自己当成再造玄黄之人。
周勃上朝时,经常表现地得意洋洋,汉文帝则表现地非常谦虚、低调。每次下朝之后,汉文帝都会目送周勃回去。袁盎觉得汉文帝应该在大臣面前表现得更有威严,于是对汉文帝说: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
汉文帝听了袁盎的话之后,觉得确实应该树立君主的权威。汉文帝意识到,其实这也是他和周勃之间的博弈。如果他能够在博弈中取胜,就会彻底树立心理上的优势,其他功臣也会更加敬畏自己。所以汉文帝改变了以往谦恭的态度,在周勃面前表现的越来越有威严。面对逐渐变得威严的汉文帝,周勃逐渐少了脸上的骄傲表情。周勃彻底意识到这个新皇帝的厉害,从内心更加敬畏这个皇帝。
汉文帝接受袁盎的建议,树立了皇帝的权力,也树立皇帝对大臣的心理优势。汉文帝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让自己的权威得到巩固,也逐渐将大权完全抓在自己手中。正是由于汉文帝树立了对周勃的权威,对周勃心理上占据了优势。周勃后来才会辞去丞相之位,汉文帝的各项措施才得以实施。
争取民心
封赏功臣宗亲、调整行政中枢时,汉文帝也开始按照自己的思路治理大汉。汉文帝通过一些列措施争取民心,通过这些措施巩固自己的统治,稳定汉朝的政局。
刘邦入关以后废除秦朝苛法,实行“约法三章”。后来发现“约法三章”根本不够用。汉朝建立以后,萧何根据秦律进行一定删减和完善制定了《九章律》。《九章律》中依然保持不少秦朝的苛法,有些法律也不适合时代的发展。汉惠帝和吕后时期已经对一些秦朝苛法进行修改,不过由于汉惠帝早死和吕后后期醉心于权力争斗,废除苛法的步奏逐渐放慢。废除苛法的重担就落在了汉文帝身上。汉文帝首先要废除的秦朝苛法便是连坐法。
连坐法看似是一个可以有效防止犯罪的法律条文,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使得大量无辜的人遭受法律制裁,也大大增加了秦法的严苛性。而且连坐法也非常不合理,有违人类道德。汉文帝元年十二月开始和大臣们讨论废除连坐法。汉文帝除了废除连坐制之外,还废除了其他一部分苛法。
汉文帝还采用一系列措施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让老百姓享受更多福利。比如给超过八十岁以上老人免费发放一些物品,减轻税赋负担。汉文帝通过这些措施成功地争取了民心,也成功地赢得老百姓对大汉的支持,汉文帝逐渐稳定了政局。
立太子、皇后
汉文帝经过一系列措施之后,彻底巩固了自己的帝位。汉文帝已经确定没有人能够把他从皇帝的位子上赶下来。汉文帝还要保证皇位一直在自己这一支传递,皇帝永远由他的子孙后代担任。如果汉文帝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帝的话,就是父死子继。汉文帝皇位来源不是父死子继,而是兄终弟及。汉文帝提出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的话,那么就会给世人留下口实。所以立太子之事,需要由大臣们提出。在大臣们的强烈建议下,汉文帝决定立自己的儿子刘启为皇太子。
汉文帝拥立太子之后,便想册立皇后。刘启被立为太子之后,刘启的母亲窦氏成为皇后,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刘启被立为皇太子以后,窦氏被册立为皇后。汉文帝的母亲薄姬也被册封为皇太后。这样汉文帝的身边亲人基本上占据了所有和皇权相关的位置。汉文帝一支真正掌握了大汉天下,汉文帝一支也真正坐稳了大汉江山。
分封诸子
立了太子、皇后以后,汉文帝又想到了其他儿子,希望通过分封儿子的方式,确定自己这一支在地方的权威。汉文帝为了减轻分封自己儿子的阻力,在分封之前还完成了其他刘姓诸侯王的分封。汉文帝先封了赵幽王的小儿子刘辟疆为河间王,封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东牟侯刘兴居为济北王。此后,汉文帝干净利落地封皇子刘武为代王,刘参为太原王,刘揖为梁王。通过立太子、皇后和分封诸子,文帝一支无论在朝堂之上,还是在封国之内都已经占据了优势。
汉文帝在分封自己儿子的同时,也开始了逐渐削弱其他诸侯王的步伐。首先被汉文帝削弱就是齐国。汉文帝封刘章为城阳王、刘兴居为济北王,其实都是为了削弱齐国的力量,城阳和济北都是原齐国的土地。汉文帝此举等于一个完整的齐国分裂成为三个国家。
结语
汉文帝身为一个没有多少政治根基的弱势藩王,能够继承汉朝皇帝大统非常不容易。汉文帝也是第一位继承皇帝大统的藩王。功臣集团本来以为汉文帝会成为一位弱势皇帝,一位非常容易控制的皇帝。但是汉文帝却没有朝着功臣集团希望的方向发展,汉文帝进入未央宫之前便展现了自己超出常人的政治才华。汉文帝进入长安之前,所走的每一步都已经做了周密的计划。汉文帝的每一项措施,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汉文帝通过辞让帝位和政治不粘锅让功臣集团和自己的利益绑在一起,使得功臣集团不得不站在自己一边。汉文帝当皇帝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牢牢掌握南北二军和宫廷禁卫,将军事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汉文帝通过封赏功臣,拉拢了功臣,同时抑制齐王一支。汉文帝通过一系列惠民措施争取了民心,获得了天下百姓对自己的支持,稳定了政局。汉文帝又通过分封皇子和刘氏宗亲的方式,确定了自己和刘氏在地方的统治,同时利用诸侯王牵制了功臣集团的力量。汉文帝调整三公,建立了自己使着顺手的中枢机构,同时把新派官僚掺进官僚机构,逐渐形成了受自己控制的官僚机构。汉文帝最后又通过立太子、皇后、皇太后的方式完全确立的皇帝权威。
汉文帝的每一步看起来非常清晰,而且每一步又非常顺理成章。其实汉文帝每一步走得非常艰难。汉文帝不仅要和功臣集团、刘氏宗亲处理好关系,还要应对来自舆论和法统的压力。如果汉文帝处理不好其中的厉害关系,极有可能自己的努力都会付诸流水。后来的刘贺、汉宣帝和汉文帝的情况比较类似。刘贺没有处理好和霍光的关系,结果只当了二十七天皇帝,还落下荒淫无道的骂名。汉宣帝吸取了刘贺的教训,蛰伏了几年之后才掌握了权力。汉文帝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在短时间掌握了国家大权,非常不容易。不得不说,汉武帝是非常难得明君贤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