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女人是美还是丑?与匈奴和亲,汉朝皇帝为何不愿娶匈奴老婆?
帝王非常幸运,可以拥有一切;帝王也非常可怜,有时候无法自主选择自己的婚姻。帝王的婚姻向来都不是只看女子的容貌。皇帝选择婚嫁对象的时候,肯定愿意选择那些相貌漂亮的女子。古代皇帝将年轻貌美的女子纳入后宫的例子比比皆是。古代皇帝选择后宫妃子又不只看相貌,帝王的婚姻多多少少会带有一定政治色彩。有时候帝王也要违背爱情的初衷,迎娶自己并不喜欢,甚至讨厌的女子。比如汉景帝迎娶了自己并不喜欢的薄后,汉武帝迎娶了陈皇后,汉宣帝迎娶霍成君等。
匈奴生活在蒙古高原一带,自然条件比中原地区差不小。恶劣的气候条件和马背上的生活习惯,可能使得匈奴女子不如汉朝女子柔美,但是并不能说明匈奴女子不漂亮。日耳曼人和俄罗斯人都是游牧民族后裔,生存环境也没有比匈奴人好多少,一样出了不少美女。当然也有可能匈奴美女,不一定符合汉朝人的审美标准。如果出于政治需要,汉朝的皇帝定然愿意迎娶匈奴女子。如果汉朝皇帝一定要娶一个匈奴美女,匈奴女人也有几十万,找出几个美女自然不在话下。
至于匈奴女子是美是丑,我们已经无法判断。匈奴女子自然有美女,也会有丑女。美丑不是汉朝皇帝是否娶匈奴女子的原因。我们也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汉朝和匈奴曾经长时间和亲,即使匈奴衰落之后也曾经将汉朝女子嫁给匈奴。但是汉朝皇帝或者宗室却很少娶匈奴女子,为什么汉朝皇帝不娶匈奴女子呢?
所谓的汉匈和亲在汉武帝之前也就是意味着屈辱求和。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长达七天七夜。脱险之后的刘邦采取娄敬的建议对匈奴实施和亲,从此开始了汉朝长达60多年的和亲政策。汉匈和亲对于汉朝来说是国力弱小情况下的无奈之举,汉朝希望用财物和女人换取短暂的和平。
汉匈和亲中,匈奴人最看重的不是汉朝的女子,而是汉朝的“嫁妆”。汉朝和亲历代“和亲公主”中几乎没有一位是皇帝的女儿,极少一部分是宗室女子,大部分是“精心挑选”的宫女。匈奴人也知道汉朝“和亲公主”的成色,他们娶得不是“和亲公主”,而是汉朝的陪嫁。汉朝送给匈奴“和亲公主”的时候,会给匈奴大量财物做为“嫁妆”。
汉朝当时的国力还不足以打败匈奴,不足以和匈奴对抗。汉朝统治者知道“和亲”是一个屈辱的外交行为。对于汉朝皇帝来说,用女人换取和平,无论从哪个层面来说都不光彩。汉朝皇帝也一直想摆脱和亲政策,哪怕是嫁的是“冒牌公主”。汉朝人都认为依靠女人换取和平是屈辱的表现,匈奴人更是如此。匈奴人喜欢两样:骏马与美女。匈奴处于优势地位,又怎么会将自己心爱的美女嫁给汉朝皇帝。那不等于是用匈奴女人换取和平吗?
汉朝时期有较强的“华夷之辨”观念。“华夷之辨”依据《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等礼仪区分华夏和蛮夷。汉朝人在论述“华夷之辨”的时候强调周边少数民族落后于华夏,以及深刻的防止蛮夷、保护华夏的思想。防范蛮夷除了军事上保护国门之外,其他方面也要保证华夏族的纯正性。娄敬提出和亲的一大目的就是要同化匈奴,让匈奴人习惯汉朝的货物,让匈奴单于成为汉朝外甥。汉朝皇帝迎娶匈奴女子不就是让匈奴反过来同化自己吗?无论是汉朝皇帝,还是汉朝的大臣都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即使有哪个皇帝比较开明,他也要顾及社会舆论和社会影响。所以汉朝皇帝和诸侯干脆不娶匈奴女子。
汉朝皇帝的继承制度非常严格,不是第一顺位的继承人被立为储君都要承担极大的舆论压力。若想成为皇位的合法继承者,血统的纯正性非常重要。汉朝皇帝不可能允许自己后代血统不纯正。如果汉朝皇帝迎娶匈奴女子,就有可能生下汉匈混血的皇子,也就意味着汉朝皇室有了匈奴的血统,皇室的血统将不再纯正。皇室血统不纯正极有可能导致帝位合法性受到一定冲击。任何一位汉朝皇帝都不敢承受如此风险,不敢拿皇室血统纯正性“开玩笑”。
汉朝皇帝选择妃子的时候,可能不看女子是不是“初恋”,但是非常看重女子是不是懂得礼仪。进入汉宫的女子大多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懂得各种礼仪的女子。匈奴人“断发文身”,生活习俗和汉朝大不同,更不会遵守汉朝的各种礼仪。匈奴女子则未受礼仪文化熏陶,自然不符合皇室选择后妃的要求。汉朝一般士大夫都会迎娶懂得汉朝礼仪的女子为妻妾。如果汉朝宗室迎娶匈奴女子,等于迎娶了一个不知“礼仪”的妻妾,自然会被天下取笑。
匈奴是游牧民族,匈奴女子也在马背上上长大。马背上长大的女子体格自然比汉朝女人健壮得多。匈奴女子没有种种礼仪制度的约束,性情也远比汉朝女人豪爽。这样以来,匈奴女子则比汉朝女子少了不少韵味。匈奴的审美标准不一定和汉朝一样,汉朝皇帝不一定能够欣赏匈奴女子的美。
综合以上原因,我们只见到汉朝送出和亲公主,却见不到汉朝皇帝迎娶匈奴女子。根本原因在于文化、习俗上的差异,而非匈奴女子的美与丑,因为政治婚姻往往根本不计较美与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