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到底埋藏着什么秘密?
秦始皇,中国第一位封建帝,史书上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馀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馀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被后世称之为千古一帝,世称“始皇帝”。然而,王侯将相终有一死。而秦始皇的陵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帝王陵园。据记载,秦始皇即位后开始修建陵墓。前后花了大约30年时间,但直到秦国沦陷才完工。这座神秘的秦始皇陵,无论从封土的角度,还是从地下宫殿的角度,都与先秦时期的任何一座陵墓有着很大的不同。规模宏大,设计奇特,是前所未有的。
很难想象秦始皇陵里有多少宝藏。人们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第一座帝陵充满了好奇。然而,秦陵的神秘面纱尚未揭开。这个神秘的地下王国,究竟有多少宝藏?无数的谜题使陵墓更具吸引力。
建国以后,东西方的考古学家都对秦始皇陵充满了好奇。然而,秦始皇陵没有被发掘的原因有很多。秦始皇陵一号太大,二号内部结构太复杂,三号技术方面不符合要求,四号如果开采秦始皇陵地面景观,都会消失。
在众多关于秦始皇的谜题中,陵墓最吸引人,因为它的神秘,因为它的巨大,因为它给人太多不可思议的东西,留下了一堆无法解答的谜题。
中国考古学家们1974年春季就已经发现了秦始皇陵,而且秦始皇的埋身之处也已经找到,但是几乎整整40年过去了,国家却从来没有要开棺的意思,一直以陵墓中探测到水银含量严重超标来搪塞…这是为什么?
谜团1:这座幽静的宫殿有多深?
据考古勘探资料显示,秦陵地下宫殿的实际长度为东西长260米,南北长160米,总面积4.16万平方米。考古钻探进一步证实,这座深邃雄伟的地下宫殿是一个垂直的洞穴类型。司马迁说“穿三泉”和“汉代旧器”说“已深”。这说明挖掘的深度已经挖不下去了。地下宫殿有多深?从最新的勘探资料可以推断,从地下宫殿的口到底的实际深度约为26米,到秦朝的最深深度约为37米。应该说,根据目前的勘探成果,这一数据不会有大的错误。
谜团2:地下宫殿有几扇门?
事实上,历史记载中秦陵地下宫殿的门洞数量似乎有答案。只是学者们不注意而已。”《史记》明确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无复出者。”棺椁及随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门以内。巧匠正忙着进门,突然“关上中门,降下外门”。巧匠“不归来”,也成了陪葬品。按照史记中的说法,地下宫殿是应该有三道大门的。
谜团3:“上居天文学”有何解释?
秦陵地下皇宫“天文在上,地理在下”的记载来源于史料。“应该在墓顶上画上,或者刻上一行日月星辰的图案,今天临潼之初的皇陵可能还保存着这些。”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汉墓中发现了类似“天文”、“地理”的壁画。上部代表太阳、月亮和天上的星星,下部代表山川地理。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秦陵地下宫殿上部可能有更完整的28星宿的地图,下部是以水银为代表的山川地理。在这个象征天地的地下“王国”里,秦始皇的灵魂仍然可以“仰天观地”,主宰这里的一切。
谜团4:“水星”之谜
《史记》和《汉书》中都有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海的记载。不过,陵墓中是否有水银还是个谜。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探明秦陵地下宫殿中埋藏的水银之谜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地质专家常勇先生和李彤先生两次来到皇陵采样。经反复试验,发现土壤样品中存在“汞异常”,而其他地方的土壤样品中几乎没有汞含量。科学家们已经得出初步结论:史料记载的石黄陵埋藏的大量汞是可靠的。现代科技终于解开了埋藏在地下宫殿中的“水星”之谜。
谜团5:地下宫殿的宝藏有多少?
史料中有“金雁”、“珠玉”、“翡翠”等。没人知道还有什么宝藏。然而,上世纪80年代末,考古学家在地下宫殿西侧出土了一批大型彩铜车马。车马造型精确,装饰精美,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在此之前,考古学家还出土了一批木车马。除了木制的战车、战马和皇帝的陶俑外,其馀的战车、战马都是金、银、铜做的。可想而知,地下宫殿的外围有如此精美的随葬品,可见地下宫殿中丰富而精美的随葬品。
谜团6:秦始皇是用铜棺材还是木棺材?
秦始皇用的是什么棺材?《史记》和《汉书》没有明确记载。司马迁只留下了一个模糊的“下铜造棺”的记录。因此有学者认为秦始皇使用铜棺材。但根据文献记载,秦始皇未必使用铜棺材。”《史记》和《汉书》都清楚地记载了“炼铜以堵其内,画其外”,“以玉珠翡翠装饰”,“棺椁之丽,不可胜原。”,这里“漆涂其外”、“饰以翡翠”的棺椁恐怕只能是木质的了。根据先秦两汉的棺材制度,皇帝有权使用带有“黄肠题凑”的大型木制棺材。比三帝、五帝功勋更高的秦始皇,不可能放弃“黄肠题凑”的木棺材而改用其他棺材。
谜团7:地下宫殿里有空间吗?
目前考古勘探表明,秦岭陵墓地下宫殿为垂直洞穴型。墓中可能有一口大型木棺,名为“黄肠题凑”。如果是木棺墓,墓道和木棺上部用夯土密封。这样一来,墓室内外就严格了,没有更多的空间了。
然而,陵墓修建主持之一的李斯说:“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无状。”李斯这段话如果记载无误,那地宫明显有个外壳。
按理这段话不会有假。因为李斯曾以左丞相身份亲自主持过陵墓工程,对地宫的构造了如指掌。加之这段话是当面向圣上汇报的,应该说不会有掺假嫌疑。据文献记载,地下宫殿是空的,空间很大。然而,由于考古勘探尚未深入到地下宫殿的主体部分,地下宫殿内部究竟是虚拟的还是真实的,至今仍是一个谜。
谜团8:秦始皇的遗体完好无损吗?
20世纪70年代中期,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女尸”,震惊中外。它的遗骸保存完好,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因此,推测秦始皇的遗骸将保存完好。虽然有客观条件保护遗骸,但秦始皇遗骸是否保存完好?如果仅仅从尸体保护技术的角度来看,西汉离秦不到百年的女尸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秦朝也应该有防腐技术来保护遗骸。问题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更糟的是正值酷暑时节,“尸体”未运多远,便发出了熏人的腥味,经过50馀天的长途颠簸,尸骨才运回咸阳发丧。根据当代遗体保护经验,一般遗体保护须在死者死后即刻着手处理。如若稍有延误,尸体本身已开始变化,恐怕再先进的技术也无能为力。秦始皇遗体途中就开始腐败,尸体运回咸阳等不到处理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据此推测秦始皇遗体保存完好的可能性很小。
神秘9:自动发射器?
早在两千年前,人们就开始在墓穴内设置一些积极防御的设施,这不仅起到了射杀盗墓贼的目的,也起到了震慑盗墓者的作用。秦始皇也不遗馀力地防止盗墓。据史料记载,秦陵地下皇宫“使工匠制造机弩和箭,刺者易射”,是指安装一套自动发射的暗弩。如果记录属实,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自动防盗装置。秦朝曾生产过三箭弩。但放置在地下宫殿的暗弩应该是一套自动发射弩。当外部物体碰到弓时,它会自动发射。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谜团,为什么在2200多年前的秦朝生产出如此出色的自动发射器。
神秘10:兵马俑燃烧之谜
考古人员在清理兵马俑坑时发现,1号坑和2号坑内有许多火迹,陵墓区分布着大面积的烧土。无独有偶,他们还在秦陵陪葬坑的挖掘中发现了大量的火烧土和残存的木质物品,坑中的棚木基本上变成了灰烬。究竟是谁对兵马俑坑造成了这么大的破坏?
据文献记载,是项羽破坏了兵马俑。因为项羽的祖父项燕在秦灭楚时被王翦杀死,他的叔父项良也死于秦将军手下,所以他对秦始皇怀恨在心。但是,如果项羽烧了陵墓,令人惊奇的是,墓坑里还有一些精美的宝物,如铜鹤、铜鹅、铜鸭等,却没有被带走。
有关秦始皇陵为什么不挖掘的问题,其实原因有很多。第一秦始皇陵太大,第二内部的结构太复杂,第三技术方面还达不到要求,第四如果开采秦始皇陵的地面景观就会全部消失。
在有关秦始皇的众多谜题中,秦陵是最吸引人的,因为他的神秘,因为他的庞大,因为他给人们太多的不可思议,留给后人的就是一堆无法破解的谜题。